分享

精子“欺骗”科学家300多年!研究显示:精子像钻头一样螺旋前进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2-05-13

众所周知,精子对人类繁衍后代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精子和卵子结合之前,成千上万的精子需要经过漫漫征程奋力游向卵子。

文章图片1

在这一征程中,有些会因为体力不济而中途歇气了;有些没有干劲而早早放弃了;有些可能在原地打转,从未出发;还有些因走错方向夭折了......

最终只有一两个强壮的精子顺利通过层层“关卡”,与卵子“终成眷属”,从此才有了新生命的诞生。

文章图片2

如此一来,为了赢得卵子的青睐,每个精子不仅要拼尽全力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要有极强的竞争力。那么,精子是如何“追”到卵子的呢?

精子的前进方式

精子本身十分渺小,整体长度仅有55微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大约相当于人的头发直径的一半。

文章图片3

三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精子是像“小蝌蚪”一样摆动前进游向卵子,最早追踪精子运动轨迹的人是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65年,列文虎克研制出了第一架“显微镜”,并着了魔似的将自己能够想到的小东西一个接一个地放在镜下,观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文章图片4

为了满足好奇心,他用自己发明的显微镜观察自己的精液,发现了精细胞,并且这样描述精子:

“它具有尾巴,蛇形扭动前进,如同水中的鳗鱼一般”

文章图片5

后来的科学家们用显微镜从上方往下看,得到的答案基本都与列文虎克相同:精子像小蝌蚪一样左一扭,右一扭向前进。

然而,科学家们万万没想到,这其实是一样视错觉,三百多年后才发现,原来人类精子的运动并非此前的认识。在二维图像下,精子竟然“欺骗”了我们三百多年。

文章图片6

布里斯托大学的 Hermes Gadelha 博士、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 Gabriel Corkidi 博士和 Alberto Darszon 博士采用最先进的 3D 显微镜和数学技术,率先重建了精子尾部的 3D 真实运动。

文章图片7

他们采用一架每秒拍摄超过 55 000 帧的高速相机,配合带有压电装置的显微镜载物台,以极高的速率上下移动样品,制作出首张精子尾部的3D细胞结构图。

研究发现,精子的尾部结构十分复杂,由近一千个不同类型的“元件”构成。其中有一个重要“元件”名为“微管蛋白”,类似弹簧附在精子尾部,能使精子产生弯曲并帮助其游动。

此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精子是这样游动:

文章图片8

然而结果显示,精子并非像蝌蚪一样来回摆动,而是像钻头一样螺旋式旋转:

文章图片9

从重建的三维图像可以看出,精子尾巴围绕游动方向旋转的同时,精子头部也在有节奏地旋转,犹如钻头一般,而尾巴始终只往一个方向摆动。

文章图片10

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揭示了精子的尾巴实际上只朝一侧摆动。人们形象地将精子这种游动方式比喻成像“开瓶器”一样前进,也是十分有趣了。

文章图片11

研究人员表示,先进的 3D 显微镜技术使我们看到了精子具有的惊人能力,今后或许还会揭露出更多精子背后的“秘密”,帮助我们更深入研究和认识人类的受精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