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的一首五律,尽显孤寂之情,结尾更让人悲叹

 饮膳道人 2022-05-13

李商隐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晚唐诗人,由于父亲去世得较早,他从小就非常懂事,学习上也是极其刻苦认真。后来他得到恩师令狐楚的指点,文学造诣便立刻突飞猛进,其很多诗作都流传久远,更是备受后人称颂。可惜因为时乖运骞,义山中年之后便四处流浪,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妻子去世后,李商隐悲痛不已、愧疚万分,不仅生活上独木难支,而且感到人生也好像失去了意义。诗人宦途起伏不定,人生也如一片飘蓬,令人唏嘘不已。下面分享李商隐漂泊异乡,题写了一首五律,尽显孤寂之情,结尾更让人悲叹。

李商隐的一首五律,尽显孤寂之情,结尾更让人悲叹

西溪

晚唐:李商隐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李商隐的一首五律,尽显孤寂之情,结尾更让人悲叹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的晚年,表达了作者悲愁的心情。诗人曾在梓州(隶属于绵阳)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因为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向他发出了邀请,他便来到四川担任了一个参军的职务。西溪就在梓州的西面,那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静,诗人心情烦闷时,就来到西溪散步。看看红花绿叶、听听黄莺欢唱,才子便暂时忘记了各种烦忧。

首联表达对西溪的赞美,但又透露出一种孤寂之情,“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城外空气清新、游客稀少,清澈的溪水、秀美的风光,都让人感到陶醉。诗人真想在此酣醉一场,可是自己身边却不见一个亲友,他只好形单影只地一个人闲游,心中总是觉得空落落的。

李商隐的一首五律,尽显孤寂之情,结尾更让人悲叹

接下来表达诗人悲苦的心境,“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柳恽是南北朝梁代的大臣和学者,他擅长写诗,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杨朱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开创了道家的杨朱学派。

作者说自己比柳恽更加入迷地吟诵,也像杨朱那样整天不停地思考,神情忧虑、多愁善感。防,本意是抵挡,这里引申为相比的意思。这两句承接首联的“谁堪”二字,表达出作者苦吟的精神,也委婉地抒写了义山流寓异乡时的悲愁心境。

李商隐的一首五律,尽显孤寂之情,结尾更让人悲叹

诗人独自在溪边散步,只见白云悠悠、流水潺潺,青碧的小草上露水未干,娇艳的花朵在阳光的拂照下,更显妖娆。远处群山巍峨,松柏参天,大自然尽显一派生机旺盛的景象。此情此景,让诗人想到,若是自己能与夫人手拉手地一起散步,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诗人不敢回首过往,记忆里的很多事情都让人太过伤心。但他也不愿随波逐流,颈联就表达了作者的孤高品质,“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义山在巴蜀没有知音,他只能和野鹤为友,以寒松为师,并向这两位禽中君子和山里大夫致敬。作者其实是用野鹤自比,并希望自己如寒松那样坚韧不拔。

李商隐的一首五律,尽显孤寂之情,结尾更让人悲叹

诗人在东川生活上其实不必操心,工作上也非常轻松,可是他总觉得无所事事、心有不甘。义山不想一直这样仰人鼻息、苟且活命。结尾表达了作者万分愁情,“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诗人漂泊在天涯,远离故园和亲人,感到极其悲戚和惆怅。他经常茶不思饭不想,神情凝重,仿佛病态。

最后诗人又自我排解地说,虽然郊外的风景显得空寂寥落,却胜过那尘世的喧闹和烦嚣。诗人晚年有些厌倦仕途,经常到寺院与一些高僧交往。义山虽然薪水微薄,他却经常挤出自己的一点零花钱,捐献给周围的几座寺院,以表达自己的一片诚心。

李商隐的一首五律,尽显孤寂之情,结尾更让人悲叹

李商隐的这首五律情感悲凉,表达委婉,读之令人感慨万端。诗人郊外散步,欣赏到清新美景,希望与人分享,而自己却孑然一身,无法与人共酒壶、同欢庆。诗人深情地悲吟、惆怅地叹息,可是前途渺茫,最后只能寄兴于野鹤和寒松,更希冀早日脱离宦途。

晚年的义山没有年轻时的蓬勃朝气,也缺少了一种开拓精神。李商隐长期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里,他即使非常努力,依然很难获得仕进的机会。不过也正因为诗人的坎坷经历,才让后人有幸读到了这些发自肺腑的诗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