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仓为什么要退耕还荒?辛苦开发半个世纪,如今为何不种了?

 虚空之漂者 2022-05-13

“北大荒”是寒冷、荒蛮的代名词,有人对“北大荒”的寒冷如此形容:“呼气为霜,滴水成冰,赤手则指僵,裸头则耳断”。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南部地区仅2.6℃,而北部地区为-3.5℃。

文章图片1

全年平均无霜期只有100-130天。所以,这里的生存条件是非常困难的,而在开荒之前,北大荒在历朝历代都是流放犯人的首选。

那么它是如何从“北大荒”成为“北大仓”的呢?

文章图片2

四个字:天赋异禀!

东北平原主要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组成。

总面积达到了35万平方 公里,是中国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大的,

气候上大体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文章图片3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但是整个东北平原地势相对平坦,

所以非常合适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而且它有一项非常宝贵的资源,那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的:黑土地!

文章图片4

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除此之外,雨季与夏季同期,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所以,“北大荒”是农作物天堂这事,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之初,什么能源啊、经济发展呀,城市建设等问题都得往后稍一稍,因为粮食才是头号难题!

于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发出了向“北大荒”进军的号令。

文章图片5

首先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序幕的,

是1947年刚刚离开烽火弥漫战场的士兵们。

接着1954到1957年四年间,北大荒创建了国营农场,

再加上1954年苏联政府向我国赠送了

可供30万亩大型谷物耕地农场使用的全套机械设备

文章图片6

并派出土地规划、农艺、农机、财会等各方面专家当顾问,

借此我国还在北大荒建立了友谊农场,

可以说,至此北大荒迎来了它的第一春!

接着在1958 年前后,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

10万知识分子和20万支边青年,陆续来到这里;

文章图片7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北大荒”进入了全面大发展时期,

后来全国又有大批解放军官兵复员转业投入生产建设,

其中进军“北大荒”的号称有10万人,实际大概在7.2万人左右,这也是“北大荒”开发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

1968 年以后,又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大批现役军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

他们将自己的豪情与汗水挥洒在这亘古荒原之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发北大荒不仅可以产粮,

还可以安置富余劳动力。

文章图片8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开垦后,如今北大荒已成为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了。

此时的“北大仓”是国家手中的一袋米,更是市场的平衡器,它始终发挥着确保粮食供应与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

文章图片9

比如60 年代初我国处于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北大荒人把口粮一减再减,向国家硬是上缴了1.8亿公斤的粮食,

完成了3 00万公斤大豆的出口任务。

1988 年全国粮食生产再次出现波动,国家决定垦区上缴粮食增加到10. 9亿公斤,用来平抑粮价。进入90年代,全国的粮食生产调出省份在减少,调入省份在增多。到1998年,北大荒垦区实现年产85亿公斤粮食,还可提供65亿公斤的商品粮。

文章图片10

看到这,问题来了:

既然“北大仓”如此高产,为何还要进行退耕还“荒”呢?

首先,东北地区是我国湿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湿地类型以淡水沼泽和湖泊为主,总面积为556万公顷。

文章图片11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 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山地也发育了大面积的沼泽, 这些都是我国淡水沼泽的集中分布区。湿地可持续为本地区提供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是长期以来, 湿地的价值不大为人所知晓, 我们往往把湿地当作无用之地。但随着东北地区湿地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增加, 湿地的生态环境就出现了之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文章图片12

比如湿地面积缩小,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北大荒境内是有三条河流的,分别是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随着这些年对北大荒的开发,北大荒地下水资源开始变少和被污染,更严重附近开垦的田地已经挤压和改变了河流的水量和流速,导致这三条河流经常发生水灾,同时水土流失、江河泛滥、风蚀沙化、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粮食减产等问题使我们普通人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文章图片13

所以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而同时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同时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加快建设三北防护林,治理土地荒漠化。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2001年,黑龙江做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决策:停止湿地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

文章图片14

各项措施实施以来,人工造林绿化面积以每年20多万亩的速度递增,初步形成了支撑“北大荒”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垦区还扩建和新建14个湿地保护区,湿地总面积达到407万亩,生态小气候逐渐形成。经过几年的努力,“北大荒”又现生机:在三江平原,野生动物已由3年前的168种增加到现在的224种,过去一些因开荒消失的湿地开始恢复,过去多年不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丹顶鹤开始在低空飞翔;久违了的狍子、马鹿又在林中奔跑;连世界濒危的野生东北虎近年来也频频和人遭遇……呈现出水丰林美、鸟鸣鹿欢、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喜人景象。

文章图片15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地区作为粮食生产基地的优势不复存在,在退耕还“荒”的同时,“北大荒”采取科技和生物措施提高单产,加上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年产100亿千克商品粮的生产能力。垦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绿色食品管理体系,组建了环境质量监测、产品检验机构,全面启动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通过绿色食品的开发,不仅使垦区种植业结构得到优化,促进了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而且使一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壮大,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