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高燧:给朱棣下毒,给朱高炽使绊,挣扎了30年,靠两大原因善终

 胡润民图书馆 2022-05-13

明朝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天气炎热,明成祖朱棣突然生了一场大病,赵王朱高燧却有点坐不住了。因为朱高燧是朱棣的第三子,按照顺位,他上面不仅有等待继承皇位的大哥朱高炽,还有一位野心勃勃的二哥朱高煦。怎样才能让皇位落到自己的头上呢?朱高燧开始绞尽脑汁。

在朱高燧的盘算之中,他若想继承皇位,必须有两个条件:

第一,他必须手握朱棣的“传位诏书”,而诏书上也必须写着:废除太子朱高炽,立赵王朱高燧为继承人。

第二,朱棣必须死,因为只要朱棣还活着,他很难将皇位传给朱高燧。


朱高燧和自己的心腹属臣们一阵密谋,终于想到一个办法。《明史·卷一百一十八》云:

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

朱高燧打算毒杀朱棣,然后伪造一份传位诏书,如此,大事可成!

可惜的是,在下手之前,朱高燧的阴谋被人出卖。朱棣听闻后,大怒不已,要杀了朱高燧。关键时刻,太子朱高炽为三弟求情,朱高燧这才保住一条小命。

弑父、矫诏、篡位,朱棣的第三子如此穷凶极恶,他应该死无葬身之地才对。可是,在历史上,赵王朱高燧却是善终而亡,比他的二哥朱高煦不知幸运了几百倍。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为大家还原大明朝的第一代赵王“混账”的一生。

一、燕王生三子,王妃爱幺儿

明朝洪武六年,明太祖朱元璋听闻徐达的长女素有才学,有“女诸生”之称。于是,朱元璋召来徐达,对徐达说:

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出自《明史·仁孝皇后传》)

朱元璋的意思是说:我和你是布衣之交,古代君臣相契合者,大多都联姻。我有意将你的长女徐氏许配给我的四子朱棣。

徐达听完后,立即磕头谢恩。三年后,朱棣和徐氏完婚。


朱棣和妻子徐氏(后来的徐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厚,朱棣不好女色,他一生共有9个孩子,其中前7个都是徐氏所生。仅有的一对庶子女,也是在徐氏不能生育之后才生下的。

徐氏为朱棣生下的7个孩子,包括三子四女。其中,朱高燧出生于洪武十五年,他是徐氏所生的第五个孩子,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同时,朱高燧也是朱元璋的第15位孙子。

按照《明史》的记载,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出生于凤阳;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孕于凤阳,生于北平;朱高燧则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出生时,他的大哥已经6岁,二哥4岁。所以,待朱高燧开始读书启蒙的时候,他的大哥和二哥早已被朱元璋召回南京读书。


朱高燧因为年幼,没有去皇爷爷身边读书的机会,这也造就了另一个结果:他陪伴父母的时间较长。

和普通家庭一样,父母一般疼爱年幼的孩子,朱高燧也是如此,他最得母亲的疼爱,史载:

(朱高燧)终日侍(徐皇后)侧,不敢逾越,惟聆母后教训。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在母亲徐氏面前,朱高燧俨然是一个乖巧懂事的“老疙瘩”。


朱棣为藩王时,镇守北平,几度出征塞外,在朱元璋诸子中,朱棣算是较为骁勇善战的一位。也正是因为他负有藩王的使命感,因此他更看重儿子的弓马教育。只是,朱高炽从小体弱,身体肥胖,是朱棣心中的一大遗憾,但在朱棣的教育下,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十分凶悍,有朱棣之风。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随后,朱允炆开启了削藩,半年之内,连削五王。朱棣被逼到了墙角,他在姚广孝的劝说下,打算奋起一搏。

建文元年五月,正逢朱元璋去世一周年的忌日,当时,燕王和朝廷尚未撕破脸,朱棣还在“病”中,为了不落人口实,朱棣决定派朱高燧和两位哥哥一起前往南京代祭朱元璋。

在南京,兵部尚书齐泰建议朱允炆将朱高燧等三人扣下,逼朱棣就范。朱允炆心软,没有这么做,于是朱高燧三兄弟平安回到北平。


让朱允炆没想到的是,等朱高燧再次来到南京时,大明朝已经换了主人。

两个月后,朱棣在北平起兵,靖难之役爆发。朱棣让长子朱高炽镇守北平老巢,自己带着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征战沙场。当时,朱高燧才16岁,他虽年幼,但也立下不少战功。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登基,朱高煦由藩王之子变成了皇子。

二、二哥窥储位,三弟欲行险

朱高燧在靖难之役中虽然有功,但毕竟年幼,和朱高炽镇守北平、朱高煦冲锋陷阵相比,朱高燧的贡献便有些相形见绌了。所以,在永乐初年,当朱高炽和朱高煦夺嫡的时候,朱高燧只能躲在大哥和二哥的光芒之下。


朱高炽本就是朱棣的嫡长子,又是燕王世子,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他自然是太子的第一人选。但是,朱高炽文弱,朱棣更喜欢勇敢威猛的朱高煦。所以,当时以解缙为代表的文官和以丘福为首的武将分别支持朱高炽和朱高煦,朝堂上明争暗斗,储位之争持续了两年。

两年后,朱棣终于不再犹豫,他屈服于宗法,决定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永乐二年,大明朝的储位已定,朱棣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封三子朱高燧为赵王。朱高燧最初的封地在彰德(安阳),但由于朱棣的老巢北平无藩王镇守,朱棣命朱高燧暂居北平。《明史》云:

寻命居北京,诏有司,政务皆启王后行。

意思是,朱高燧在北平不仅主管藩务,还兼管政务。可见,朱棣对朱高燧还是比较信任的。


朱高燧离开南京前往北平时,他的母亲徐皇后和他挥手作别,史载:母后观高燧怆然,高燧不觉悲泣。

可见,朱高燧和母亲之间感情至深。

后人都知道朱高煦、朱高燧为了谋求太子之位,多次构陷朱高炽。其实,在徐皇后在世时,朱高煦、朱高燧并不敢轻举妄动,他们俩真正开始明目张胆对付太子,是发生在徐皇后去世之后。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逝,朱高煦逐渐猖獗,他不仅请求为自己增加两个卫的兵力,还以李世民自比,屡次挑衅太子。幸运的是,当时太子朱高炽身边有解缙、黄淮、杨士奇、蹇义等人守护,朱高煦屡不得手。


而此时的朱高燧因为受宠,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朱高煦为了将朱高炽扳倒,便有意和三弟朱高燧联手。《明史·朱高燧传》记载:

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于是太子宫寮多得罪。

实际上,朱高燧和朱高煦都明白,即使扳倒了朱高炽,他们俩还是竞争对手。但是,若不扳倒朱高炽,他俩都没有机会。所以,在对付朱高炽上,二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在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联合下,太子身边的官员一个个被下狱。东宫之中,风声鹤唳,朱高炽整日如履薄冰。

到了永乐七年,朱高燧的阴谋暴露,朱棣大怒,杀了朱高燧的心腹、赵王府长史顾晟,同时褫夺了朱高燧的冠服。若不是朱高炽心胸宽广,为三弟说好话,朱高燧就被贬为庶人了。

经此一劫,朱高燧老实了十余年。这十余年内,虽然汉王朱高煦仍然上蹿下跳,但赵王朱高燧却异常低调。连朱棣都感叹说:“高燧稍改行!”

意思是,朱高燧改过自新了。实际上,朱高燧只是吃了大亏,不敢轻举妄动而已,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贪念”。在他的心目中,只要他还是皇子,他就有机会继承皇位。


直到永乐二十一年夏天,朱棣生了一场大病,朱高燧觉得自己必须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明史·朱高燧传》记载:

二十一年五月,帝不豫。护卫指挥孟贤等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养子造伪诏,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

朱高燧当时找了四个帮手,分别是:指挥使孟贤、钦天监王射、宦官杨庆和杨庆的干儿子。按照朱高燧的计划,他们要先伪造一份传位诏书,诏书中明确废除太子朱高炽,立赵王朱高燧为太子。然后毒死朱棣,在朱高炽和朱高煦没有反应过来时,让内侍拿出诏书,宣告由赵王朱高燧继位。

朱高燧明白,他这个计划是孤注一掷,成则称帝,败则丧命。


那么,朱高燧的这个计划为何没成功呢?

三、成祖欲杀子,赵王入穷途

在朱高燧找的四个帮手中,指挥使孟贤是头号干将。孟贤麾下有一个谋士叫高以正,朱高煦“弑父篡位”的谋划,就有高以正的参与。不巧的是,高以正有一个亲家名叫王瑜,此人在北平军中担任总旗,高以正本想送王瑜一个“泼天富贵”,不料,王瑜左思右想,觉得不能冒险,于是选择向朱棣告密。史载:

总旗王瑜姻家高以正者,为贤等画谋,谋定告瑜,瑜上变。

朱棣当时虽然在病中,但听闻朱高燧打算毒死自己,病竟然好了大半。他立即派人逮捕孟贤,果然在孟贤家中发现了伪造的诏书。


朱棣怒不可遏,杀了朱高燧的心都有,他把诏书扔给朱高燧,问他:“这是你干好事?”《明史·朱高燧传》记载:

高燧大惧,不能言。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自是益敛戢。

朱高燧吓得话都不会说了。关键时刻,还是太子朱高炽仁善。朱高炽说:“这肯定是那些下人瞒着三弟干的,三弟必不知情!”


朱高炽的话,给了朱棣一个缓冲,朱棣最终没有杀朱高燧,只是将朱高燧看管起来,朱高燧从此战战兢兢。而参与此事的孟贤、高以正等人悉数被杀,告密的王瑜则被升为千户。

第二年,朱棣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北伐,在北伐的归途中,朱棣病逝。当时,朱高煦、朱高燧在军中皆有心腹。张辅、杨荣、金幼孜等人为了大局着想,一方面隐瞒了朱棣驾崩的消息,另一方面派人紧急通知朱高炽,这才让大明朝的这场皇权交接顺利完成,明仁宗朱高炽顺利登基。

朱高炽向来仁厚,他登基后,选择以德报怨,给三弟朱高燧增加了俸禄,并让他到封地彰德去就藩。朱高燧也对大哥的善意有所回应,为了让大哥放心,他主动上奏,自削兵权,将自己在常山的左右二卫献给朝廷。


朱高炽的登基,本让朱高燧已经放弃了对皇位的幻想。可没想到的是,朱高炽年寿不久,他仅仅在位10个月便驾崩了。而后,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登基,是为明宣宗。侄子的登基,让朱高燧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毕竟,在20多年前,明朝就曾有一位叔叔夺了侄子的江山。

巧合的是,不光朱高燧自己这么想,他的二哥朱高煦也这么想,并且提前付诸行动了。

朱瞻基登基的第二年,远在安陆的汉王朱高煦开始效仿自己的父亲,发动明朝第二次叔侄内战,史称“朱高煦叛乱”。

朱高煦发动叛乱之前,曾派人秘密联系朱高燧,希望朱高燧能够策应。朱高燧向来狡猾,他没有答应朱高煦,但也没有向朝廷举发朱高煦。换句话说,朱高燧不是不想反,他是在观望,以等待“渔翁得利”的最佳时机。

面对叔叔的叛乱,朱瞻基吸取了朱允炆当年的教训,他选择御驾亲征,结果,轰轰烈烈的朱高煦叛乱,被朱瞻基两个月内平定。朱高煦被活捉,全家押送回京城。


在朱瞻基班师回朝的路上,户部尚书陈山说:“赵王朱高燧和汉王朱高煦早有串联,如今朱高煦已败,不如趁机发兵彰德,灭掉朱高燧,如此,朝廷就能长治久安了。”

当时,包括杨荣、夏原吉等人都觉得应该趁机灭掉朱高燧。关键时刻,杨士奇却发表了不同意见。《明史·杨士奇传》云:

“太宗皇帝三子,今上惟两叔父。有罪者不可赦,其无罪者宜厚待之,疑则防之,使无虞而已。何遽加兵,伤皇祖在天意乎?”

杨士奇的意思是说:明太宗朱棣只有三个儿子(第四子早夭),陛下也只有两个叔父。如今,你二叔发动叛乱,罪无可赦。你三叔并没有反叛,朝廷只要防着他就行了。如果再征讨你三叔,岂不让你的祖父(朱棣)伤心?


笔者此前曾写过一篇杨士奇的长文,我认为,杨士奇是一位极有智慧的老臣,他说这些话是有弦外之音的,杨士奇不想让朱瞻基在后世留下凉薄的名声,因此劝朱瞻基保住一位皇叔。

朱瞻基果然听懂了杨士奇的意思,他直接率军回京。回到京城后,仍有很多大臣弹劾朱高燧。朱瞻基和杨士奇商量之后,决定派驸马都尉袁容将这些弹劾朱高燧的奏折全部送到朱高燧手上。另外,朱瞻基还赐朱高燧一份玺书,嘉奖朱高燧的忠贞。这叫敲山震虎,恩威并施。

事实证明,朱瞻基这一手,的确厉害,不仅避免了一场内战,还让一位筹划谋反多年的藩王迷途知返。


四、迷途方知返,故为天下贵

当时,朱高煦已败,朱高燧在彰德寝食难安。听闻朝廷派袁容前来,他十分惶恐,待看到朱瞻基送来的弹劾奏折后,朱高燧几乎晕倒在地。最后,袁容请出了朱瞻基所赐的玺书,朱高燧接过玺书,喜极而泣,《明史》云:

赵王得书大喜。泣曰:“吾生矣!”

“吾生矣”三个字,应该是朱高煦发自内心的声音。他没想到,他觊觎皇位这么多年,早已犯了大忌,而今竟然还有生路。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朱高燧是个聪明人,他认识到了大侄子的胸怀,在保住老命的情况下,他决定将常山中护卫和仪卫司官校的指挥权都交给朝廷。朱瞻基也没有把事情做绝,只收了常山中护卫,而把仪卫司重新还给了赵王府。此时的赵王府,也仅剩下这一个卫的兵力了。

正所谓迷途知返,为时未晚,朱高燧经过30年的挣扎,终于放下欲念,安心地做一个藩王。

从此,朱高燧闭门在家,再不问政务。宣德六年,赵王朱高燧病逝,终年50岁,朱瞻基为他辍朝三日,谥号“简”。这位曾经参与“弑父”、“害兄”、“矫诏”、“篡位”的藩王,最终平安落地,善终而亡。

有明一朝,赵王一脉共传了14代,在朱高燧之后,赵王一脉再未犯过大错。在正统和嘉靖年间,赵王府还曾因为赈济灾民而受到朝廷的多次嘉奖。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彰德府,第十四代赵王朱常㳛在反抗失败后,全家遭屠。同年,明朝灭亡,朱高燧一脉和明朝一起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长河浩瀚,弹指千年,我们站在历史长河里回溯,发现朱高燧一脉比朱高煦要幸运得多。朱高燧身为朱棣的第三子,随父参与靖难之役,在永乐朝觊觎太子之位,甚至打算毒杀自己的亲生父亲。在宣德时期还和朱高煦有串联,他最后为何能善终呢?

笔者认为,朱高燧能够有这么好的结局,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明宣宗朱瞻基有沽名之意。朱瞻基在活捉朱高煦之后,其实有继续荡平朱高燧的想法。只是,他觉得杨士奇的建议不仅能解决问题,还可以让自己赢得好名声,因此恩威并施,折服了朱高燧。

第二,朱高燧迷途知返。经过永乐、洪熙两朝之后,朱高燧麾下的兵马一再被削,他实际上已经没有单独对抗朝廷的实力。在看到朱高煦失败之后,朱高燧已经对自己通过武力上位不抱任何希望。他当时考虑的是如何自保的问题,在朱瞻基赐他玺书之后,他有了生路,自然不会再做无谓的觊觎。

这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基础,第二个才是主因。若没有朱瞻基的恩威并施,朱高燧或许会步朱高煦的后尘。但若没有朱高燧的迷途知返,朱瞻基也不可能一再容忍他搞事情。

一方是“沽名钓誉”,一方是“迷途知返”,这8个字,便是朱高燧善终的原因。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意思是说,要成就那些有认知的人,也要赦免那些迷途知返的人,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才是“道”的可贵之处。

在朱高燧一事上,朱瞻基成就了自己的美名,朱高燧成全了自己的家族,前者是有认知,后者是迷途知返,这就是世间的“道”。

历史泱泱,我们在读朱高燧的时候,不要为他的结局而感到庆幸。迷途知返固然值得提倡,但是,我们应该避免陷入迷途,早入正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