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延放学回家已9点,俩宝贝出奇地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向活泼的兮兮甚至还特意钻进卫生间半晌没出来。直到我收拾妥当坐在茶几边像往常一样跟她们聊天,才发现兮兮的脑门上赫然一块伤疤,条条缕缕的新鲜的红褐色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中间凸起的地方还渗出血水,眉毛上、眼角处还有两处轻微的擦伤。 “兮兮,这个伤是怎么弄的呀?”语气焦急。 “哎呀,没事。”兮兮故作镇定,故意别过头兴致勃勃的说起别的无关紧要的事,却分明看到她的额头细细密密的汗滴,还有做错事一般的红彤彤的脸蛋儿。见我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胡乱编起谎话,什么早上就摔了,什么摆凳子的时候蹭的,一时间就被识破。直到最后,才小声问:“是不是好不了了?”最后一个话音落下的时候小嘴巴别起来,眼泪吧嗒吧嗒滴下来。 “为什么不跟老师说呢?”“为什么不跟爸爸妈妈说实话呢?”难道真的就是孩子说的害怕说了就好不了了这样单纯的害怕,还是有别的原因,一时间脑袋里围绕着这样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当我们耐心地跟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曾经遇到的受伤的场景,然后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孩子以后一定记得要跟老师家长说的时候,又在第二天的下午收到了小二脚崴了的消息。没多想赶忙接到孩子往医院赶。面诊,询问,拍片子,交代伤情等等一并做完,出了医院的大门,已然飘飘摇摇地下起了雨。冒着雨任凭冰冷打在脸上,雨滴顺着发绺贴着脸颊滴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只顾向前走着一言不发。 回到家具体询问才知道孩子上午就不小心崴了脚,我并不知道孩子怎么能闷声不语地熬过了午休,只是觉得钻心的疼。 “为什么不跟老师说呢?!跟老师说了给妈妈打个电话,妈妈就能把你接回来带你去看看。”一时间悔、恨交织着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 我是妈妈,生怕孩子因为胆小不敢表达在同学间受委屈,恨不得能够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所有,内心翻江倒海却一定还要装作风轻云淡,笑着说没事没事,然后苦笑着咽下所有。我也是老师,想让孩子们喜欢、信任,敢于把自己交给我,相信我能够帮助他们共同面对解决问题。我害怕因为自己的一个不恰当的语气亦或是因为自己的心事而紧锁的眉头导致的“面目可憎”而让他们害怕胆怯,却又似乎常常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一意孤行。 但我又见过太多太多因为不敢、不能、不想说而带来的争吵、担忧、无奈、痛苦,见过太多无助落泪的家长,见过太多委屈伤心的孩子,甚至于我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面对父母的关心的唠叨的时候依旧表现出不耐烦的厌恶,又何尝不是一次次地听着老妈说“你是当妈的,要从细小的方面关注孩”的话时流露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然后突然发觉:自己做得太少了。无论是做老师,亦或是做家长。而教育之所以艰难正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发展变化的个体,人的心,情感的变化,更细微,更难琢磨。 就像这样一幅漫画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绞尽脑汁想要偷看日记来了解孩子的心思变化,而日记本上的锁,锁住的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有的那一份保护隐私的意念,更有孩子与家长之间不通畅的沟通模式。 信任,营造安全的可以随时托底的氛围,想必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如果你那青春期的孩子还能够跟你絮絮叨叨地谈天说地,恭喜你;如果你的孩子早已经将心门关闭,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契机,疏导、沟通、信任、无条件信任,是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努力做到的事。面对人生的苦闷和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许我们会迷茫无助痛苦,甚至连任性的权利都已丧失,但是还是要相信: 当我们能够对生活保持热爱时,总有很多瞬间会告诉你,生活温柔且浪漫。 很动人的一首歌,与您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