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疟疾(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

 壹亩莳 2022-05-13
图片

中医内科学

考点精要

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主症的疾病,常发于夏秋季节。

 概述 

图片
图片

1.历史沿革

图片

历史沿革(点击看大图)

2.鉴别诊断

图片

鉴别诊断(点击看大图)

3.预后转归:

①疟邪久留,耗伤气血,遇劳即发,即为劳疟

②疟久不愈,血瘀痰凝,结于胁下,则成疟母

  病因病机  

图片
图片

疟疾为各种原因,引起疟邪入体,伏于半表半里之间内搏五脏,横连募原,出与营卫相搏,正邪相争而为病。

1.病因:

①外感;②饮食所伤。

2.病位:少阳(“疟不离少阳”)。

3.基本病机:感受疟邪,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正交争。

  辨证论治  

图片
图片

1.辨证论治

图片

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

2.辨证要点

图片

辨类型(点击看大图)

  必备经典  

图片
图片

1.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何也?

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

——素问·疟论》

图片

2.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金匮要略》

图片

3.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

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

图片

4.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金匮要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