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子里看到的自己会比真实的你好看30%?镜子为什么要欺骗我们?

 孙丹阳 2022-05-13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却发现自己的颜值颇有些“忽高忽低”的意思,仿佛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与摄影设备镜头里的自己并不是一个人。

根据这个现象,有人就提出了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会比真实的自己好看30%的观点。

那么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为什么会在镜子中变得更为好看呢?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秘密。

眼见并不为实

眼睛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窗口,也是我们感知美丑的直接器官,而这个器官在某些时候却是相对不诚实的。

眼睛这个器官虽然极为精妙,但在本质上却依旧是受到大脑控制的,大脑中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可以使人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产生情绪。

如此一来就会直接影响到观察事物对我们的直观感受。

简单来说,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我们遇到喜欢的人或物体的时候,大脑就会将眼睛所看到的图像进行美化处理,让这些事物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更为漂亮。

反之,如果某个事物被我们所憎恶,那么不论他再怎么好看,我们的大脑也会让我们从直观的视觉体验上就觉得不适。

那么我们的大脑为什么要将眼睛所摄取的图像进行主观处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学会了“自我完善”的大脑

大脑是我们身体内最为重要的器官,而人类在长久以来的研究中却依旧没有揭开这个器官所有的秘密,由此可见人类大脑背后精妙的生理学结构

科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大脑在摄入图像时,会实现一个被称为“自我完善”的功能。

这种功能可以被我们简单理解为大脑自带的美颜效果,这种效果的产生与我们的心理状态有着直接关系。

如果心情愉悦的话,我们的大脑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而我们心情低落时,大脑则会把我们看到的事物都“丑化”。因此在照镜子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确实是可以有助于提升我们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的。

而这种自我完善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却一直没有被科学家们研究出来。

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我们的大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自我完善之外,还能以多种不同的角度全方面的影响着我们主观的视觉体验。

动态图像与静态图像

在影视美学当中,动态的图像可以展现给人更多的环境以及被摄主体细节,因此同一个人在照片与视频中也会有截然不同的两面,而镜子中的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动态的图像,因此相较于干巴巴的自拍照片,镜子中的我们当然会显得更为漂亮。

动态图像与静态图像之间的差异并非是主观的说词,而是人类的影像历史在百年以来的发展以及沉淀当中得出的规律。

科学家们把这种差异的产生也归咎到了大脑所带给我们的主观视觉体验。由此可见,我们的思想才是影响我们颜值的最重要根据。

面对熟悉的事物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为了解的人就是自己,我们的大脑也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来处理他比较熟悉的图像。

这对于大脑来说是一个省时省力的过程,因此,在较轻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大脑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因此在分析图像时会掺杂更多的主观积极情绪,这种情绪当然就可以直接改变我们对于图像的判断。

而如果我们处理一些曾经从未见过的头像,大脑会因为繁杂的工作而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我们对事物美丑的判断。

所以在面对十分熟悉的我们本身的时候,大脑所需要的算力是较低的,因此产生的愉悦情绪也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就无形之间将我们的颜值拉高了不少。

由此可见,在镜子中的我们,之所以看起来更加漂亮,完全是因为大脑这个器官的多方面影响。那么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30%这个数据是否真实呢?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理论依据?

从何而出的30%?

虽然我们的大脑确实会将我们在镜子中的形象进行主观程度的美化,但是我们也不能从这种理论当中提取出一个30%的准确数字,因此这个数额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加工过的,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明确镜子中的自己与我们本身有差异这个事实。

毕竟以人类现在的科学,还无法根据大脑的加工程度来提取出具体的数额。

大脑的这种算力极为奇妙,是人类社会任何CPU都无法实现的功能,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比本人漂亮30%这种理论,我们大可以一笑而过,知道背后的科学道理就可以了。

毕竟这个准确数字的背后并没有特别确切的科学依据。

结语

追求自己的美观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凡事都要有一个适当的度。千万不能因为过于追求美观而花费过于不值得的心力。

作为一个有着智慧的现代人,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追求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美丽的外表只是锦上添花,强大的内心才是对于我们最为重要的武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