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施黄瓜细菌性病害种类与防控技术

 深海之星ccpsl0 2022-05-14
     棚室黄瓜栽培环境密闭,内部较高的温湿度为细菌性病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病条件,如果防控不力会造成黄瓜严重减产,棚室栽培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现将棚室黄瓜细菌性病害种类及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1 细菌性病害种类
1.1 细菌性缘枯病
1.1.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茎、卷须及瓜条。叶片染病初叶缘产生水浸状斑点,后变为不规则边缘有黄色晕环的褐色病斑,从叶缘向叶中部蔓延,最终变成大型水浸状病斑并坏死。
1.1.2 发病原因
棚室内温湿度条件适宜时,病原菌通过浇水、田间操作等途径传播,经叶缘气孔、伤口等侵入发病。低温高湿适于缘叶枯病侵染,当棚室内温度达到25℃以上时,细菌将被抑制蔓延。如棚内夜间温度低于18℃,且相对湿度75%以上持续7h,会诱发病害,叶片容易产生大量水浸状病斑,严重的出现菌脓。重茬地,栽植密度大、棚室通风少、大水漫灌且勤、偏施氮肥地块发病重。
1.2 细菌性角斑病
1.2.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受害叶产生绿色水渍状斑点后变淡褐色,病斑为多角形,后期变灰白色,脱落成孔。湿度大会产生白色黏液(菌脓),但叶片背面无霉斑。
1.2.2 发病原因
该病在棚室内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可传播侵染。如棚室内湿度大,棚室顶部水珠落下可飞溅重复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侵染。该病也属于低温高湿病害,棚室内温度在24~28℃、湿度在80%以上,持续时长6h以上,发病严重。
1.3 细菌性叶枯病
1.3.1 发病症状
以侵染叶片为主,初期叶背有褪绿水浸状斑,后颜色变为褐色,病斑边缘有褪绿晕圈,湿度大时不产生菌脓,有别于细菌性角斑病。
1.3.2 发病原因
棚室内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从叶片气孔或伤口处侵染蔓延。棚室内温度高、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
1.4 细菌性圆斑病
1.4.1 发病症状
该病发病症状和细菌性叶枯病相似,只是叶片发病时先黄化,病斑中间半透明且薄,湿度大时菌脓不明显。
1.4.2 发病原因
棚室内温湿度适宜时从叶片气孔或伤口处侵染,导致发病。棚室内温度高、湿度大,病害严重。
2 防控技术
2.1 选用抗病品种
适于当地棚室栽培的黄瓜品种主要有'中农5号’'碧春’'满园绿’'津杂2号’'津研4号’'津春1号’'黑油条’等。
2.2 种子消毒
黄瓜细菌性病害多为种子带病菌传播,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用0.1%的多菌灵进行浸种消毒。浸泡一个小时左右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催芽。、播种。
2.3 加强棚室管理
2.3.1 轮作
与同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茬,减少细菌积累。
2.3.2 棚室清洁 
黄瓜生长期间及时巡查,发现病叶、病果立即处理,罢园后清除棚室内落叶、病残体。
2.3.3 科学施用肥水
棚室黄瓜采取高畦覆膜栽培模式,避免一次性浇水过多;科学配方施肥,提高黄瓜植株抗病性,避免氮肥施用过量造成黄瓜生长过旺,。
2.3.4 生态调控
棚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决定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程度,降低棚内湿度会减轻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晴天上午闭棚,使棚室内升温至30℃以上,中午或下午进行通风降湿,保持棚室内相对湿度在70%以下,优化环境,从而减轻细菌性病害危害。
2.4 药剂防治
根据棚室内药效试验,筛选出对细菌性病害防控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有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0%噻唑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上药剂任选一种每隔7d喷1次,交替使用,病害发生后施用3次,防控效果较好。
附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