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炉边漫话-长河说古之沈边篇

 新用户0773xNye 2022-05-14

       四百多年前的《合约》

                             2

“切缘西域易茶始自唐时”

《合约》一破题就写道:“切缘西域易茶始自唐时”。说明长河地方边茶贸的历史十分悠久。

长河地方的茶马贸易,其实早于唐时。据史家考证,秦时就在今荥经、汉源交界的泥巴山(古称丞相岭,又叫大相岭)设邛崃关,以通贸易。《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已有这样的记载:“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就是说,早在秦汉时期,巴蜀的商人,就从在长河地方买卖笮马、牦牛的生意中赚了大钱,富了巴蜀。

至于朝廷把购买西羌马作为一项强兵的举措,有史可稽是在东汉: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虞诩就建议朝廷罢郡兵买羌马。虞对皇上说:“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如绝弦,以步追之,势不相敌。”“莫如罢郡兵,各令出钱千,二十人共市一马”。安帝采纳了虞诩的建议,从此朝廷开始购买西羌马。

“西羌”区域广阔。《明史.西域二.西番诸卫》说,“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云南西徼外皆是。”西羌产马,自然也包括巴蜀商贾越邛崃关在长河地方所取的“笮马”。

秦、汉买西羌马,唐时尤甚。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就在赤岭开市,与吐蕃贸易;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应求又开陇州塞为市,这些边贸市场,主要还是以丝绸易马。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李泌提出“请发左藏恶缯,染为彩缬,因党项以市之,每头(马)不过二三匹。计十八万匹,可致六万余头(马)。”也就是说,将那些存在库里的劣等丝绸,染色后拿去易马,而且可换不少的马。对这样坑人的馊主意,皇上居然回答说:“善”。

李泌提出以假冒伪劣的丝绸去“党项”换马,这“党项”就包括长河以西地方的党项羌,即汉史上所说的“旄牛羌”(亦称“旄牛夷”)。今天贡嘎山西边的木雅地方,就是历史上党项羌所在的重要地区之一。

随着茶叶的入边,“边茶”便取代丝绸成了换取羌马的主要物资。

茶叶入边,实早于唐。专家考证,作为中华民族“国饮”的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巴蜀饮茶始于战国,是茶叶文化的摇篮。”武王伐纣,巴蜀及其周边的部落都曾加入伐纣联盟,成西周属国。《史记.周本纪》就有巴蜀地方“园有芳香茗”的记载,说明巴蜀在周代就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蜀西便是茶叶的主要产地。所以,臣属于周的巴属首领们,在向周王朝所纳的贡品中,就有茶。也就是说,蜀茶早在三千多年前就作为贡品了。

到了西汉,成都已是我国茶叶的消费中心和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西汉的士大夫们已把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西汉时曾侍诏宣帝的西蜀“俊材”犍为郡资中人王褒,当年客居成都寡妇杨惠家中,买下一个叫便了的小奴仆,为之定下一份《僮约》。约中对这个小仆人的任务一一作了约定,“武阳买茶”和“烹茶尽具”,都是僮仆的事。就是说,这个小仆人不仅要到武阳(即今彭山)去把茶买回来,还要负责把茶烹好,将茶具清洗干净,伺候好主人。可见茶已是当年成都名士生活中的位置。注意,这“烹好茶”的记载,说明那时成都人饮茶还不是冲泡,而是像今天我们西藏人一样是熬来喝的。

成都名士司马相如对茶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的《凡将篇》中就特地提到茶,称茶为”。汉武帝元光年间,司马相如持节出使“西夷”,经过努力终“略定西夷,邛、笮、冉、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 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就是说西至大渡河、雅砻江,南到邛都(今西昌),都归附了西汉王朝。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即“以邛都(西昌)为越郡,笮都(今汉源和泸定沈村地方)为沈犁(黎)郡”。(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和“西南夷列传”)这位出使“西夷”的成都人,还不将盛行于家乡的茶文化传到那里么?!况且,之前他还和夫人卓文君一起在临邛(今邛崃)“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不仅当过酒馆老板,还“身自著犊鼻,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体验过店小二生活,也算有些做买卖的经历。所以,说不定他和他的随从们在完成出使大任的同时,还会做点茶叶买卖哩!

我们不妨大胆推测:经司马相如所经略、成为“西夷”重要郡治的沈黎郡所在的沈村地方,这个紧邻西蜀的茶叶主要产地的边郡,应该说早在汉代、甚至在之前已闻茶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