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一件事并且持续去做?

 醒知行悟 2022-05-14

日更第567

为了控制熵增,不让杂乱继续下去,把散乱在外面的各种物品归拢起来,分门别类的放入新买的储物柜。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取舍的问题,哪些东西要淘汰丢弃,哪些需要保留放好。这就需要翻看过往的资料和笔记,看着看着发现了两个现象,引人深思。
首先,在15年前的记录本上,写着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专注和聚焦,持续去做好一件事情,不同的记录本,进行着不同的项目内容,往后翻翻也能看到时间线,不同日期的各种记录,但好景不长,没多长时间,就没有然后了,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以现在看过去,从福格行为模型看,B=MAP,动机、能力、信号,有动机,有能力但和惰性和忘性进行对抗,提示信号没有,导致动机减弱,不了了之。所以未来如果想做点什么,要充分考虑触发条件的重要作用,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进行保障。就如同一个人希望多读书,那就要尽可能多的把书放到随后可触摸的地方,心血来潮总能看几页,逐渐形成习惯,而不是存放到柜子深处,翻那些长期不用的文件才能想起还有书在里面。
还有就是,那些话,听别人说了记下来,但因为没有与之对应的经历,对那些话理解浮于表面,看似产生了动机,实则没那么强,有点阻碍就躺平了。
其次,看了过去很多年的工作和会议记录,对里面具体的事情,比如那时候的目标、采取的措施,没太大兴趣了,反而对当时记录下的思考和感悟更有热情。
细细想来,当时事情有特定的环境和局势,如今变化了太多,那些事本身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唯一的意义或许是用来回忆和伤春悲秋。这样看来,我们做一件事的意义在于,借假修真,通过这件事积累经验和知识,通过这件事归纳或者演绎方法论,然后以这些经验知识方法论去做更大更高一层的事情,不断做事,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经验,这是主要收获,事情本身的结果只是前进过程中的副产品,主产品和副产品不可本末倒置。
之前看过一句话,如果想到一件事72小时之内不去做,很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同理,如果一个文件一个物品,两年都没有去使用和翻看,估计有和没有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很多信息是存在有效期的,五年前的客户资料,如果没有更新和维护补充,去联系可能发现很多号码变成了空号,公司变成了注销状态。
这样看来,明确和深度理解做事的意义与价值,既能防止跑偏,还能够提升动机的强度,配合提醒信号不断出现,改变就从一堵墙变成了一扇虚掩的门,轻松进入快车道,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