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草药叫“妈妈草”

 半城湖之缘 2022-05-14
图片

在家乡广袤的原野上,有一种“妈妈草”,在初夏的和风里举着紫红或洁白的花串串,仿佛呼唤远方的孩子回家。乡谚云:“家有'妈妈草’,孩子满院跑。”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人都是她的孩子,听到一声声深情的呼唤,都要千里万里飞回到那方熟稔的小院......

妈妈草的大名儿叫“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初春生苗如嫩蒿,盛春长三四尺,茎叶如黄麻,节节生穗,丛簇抱茎。四五月间,穗内开小花,红紫色,亦有微白色者,葳蕤清丽,引得蝴蝶纷纷飞来,在花穗间翩翩弄舞。

益母草多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为常用中草药,五月初花未全开时采摘,生用或熬膏用。其味苦、辛、性微寒,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等功效。

《本草纲目》载,益母草具有“活血破血、调经解毒”作用,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扑打内损瘀血,大小便不通”等症。

益母草实属“妈妈味儿”浓郁的草本植物,由外而内都散发着母性魅力。它的大名小名别名,无一不具有母性风味,古称蓷(tuī)、茺(chōng)蔚,又名坤草、云母草、益母蒿、益母艾,俗称灯笼草、野天麻、九重楼、红花艾、益母花等,宛若一个个温柔女子的芳名,其姿袅娜,其态柔弱,闪现着母性的光芒。

图片

再看益母草这种植物的科属,是带有女性魅力的“唇形”科的。仔细看它一节节的花穗,红紫或淡白的花朵像一对对轻启的粉唇,似乎向你倾诉,又像欲语还休,隐藏着心中无限情愫。

这种植物最早出现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王风·中谷有蓷》云:

中谷有蓷,暵(hàn)其乾矣。

有女仳(pǐ)离,慨其叹矣。

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条其歗(xiào,古同“啸”)矣。

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这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反映东周时期一些下层妇女的生活状况。“蓷”即为益母草,全诗从益母草干枯起兴,情感层层加深,抒发弃妇内心的苦楚和慨叹。益母草至夏而枯,只为这位孤苦无依、流离失所的女子哀叹不已!这一浪高似一浪递进式的无可奈何、自伤自悼,让人怎可不思量、怎能不动容?“遇人不淑”一词,由此而来。

图片

“益母”在《诗经》中虽为弃妇的象征,可它实为活血调经、疗治妇科病的良药。明代大儒陈献章曾写过一首诗《益母草》,赞扬益母草的诸多妙处,诗曰:

有草人不识,弃之等蒿莱。

时来见任使,到口生风雷。

溲也佐未足,益以蜜与醅。

生者得其养,死者无遗胎。

岐黄开本草,夭札人所哀。

一物具一周,神功不可猜。

佳名夙所慕,广济真天才。

诗中言及这种生在荒野人不识,等同于蓬蒿野草的植物,经了过滤蜜调,可医治诸多妇科杂症,而且具有很多中草药无法企及的神功。诗人最后称对“益母”之名极为推崇,说它是广济天下女性的“益母”之药,真乃名副其实啊!

因益母草的功用显著,历代文人常把它列入重要的中药材而唱和。明代学者胡俨在 《戏作次药名十首·其六》言:

蚯蚓结来成百合,海羊斗处即蜗牛。

莫认夏枯为益母,须知萱草解忘忧。

诗中列举了蚯蚓、百合、海羊、蜗牛、夏枯、益母、萱草等药名,其中夏枯草与益母草虽然相似,但功效略有不同。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诗中云: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说的就是夏至时节采收入药的夏枯草。

图片

益母草因有调血补阴之功,在古代常为普通人家求子求嗣所用之药。明代官员李祯在农历三月出门赏景,看到了俏丽若霞的一丛丛益母花,有感而发:

忽忽春将暮,俄过三月三。

草谁怜益母,花自媚宜男。

——《三月四日即景》

春天将要过去了,益母花盛开了,农人将要采收为药,为家中妇人调养,诗人仿佛听见紫红的花丛中,传来孩童们清亮亮的嬉笑声。明末清初大文人李渔作有一部对仗、用韵、组词的启蒙读物《笠翁对韵》,其中就有“宜男草,益母花”之对,可见益母草在古代的地位之重要。

益母草在清代诗人也是医家的赵瑾叔笔下,其用途更为广泛。他编有一部浅吟易上口、细品始见真的本草类医著《本草诗》,其中《益母》是这样写的:

茺蔚何缘益母名,女科专用自分明。

乳头敷上痈俱散,面上涂来刺不生。

利产按时能速下,调经过月可徐行。

若还求嗣须常服,子叶花根并用精。

这首诗记述益母草的功用比较全面,其可医乳痈,可疗粉刺,可调经可利产,想求子嗣的妇人需常服用,全草皆为可用之材。

图片

益母与当归并用,更有奇效。南宋官员、诗人朱翌患病多年,身体每况愈下,试用益母、当归调理,收效甚佳,写诗记之:

多病年来叹早衰,试凭草木为扶微。

关心药裹知多少,系肘方书识是非。

曾子定应怜益母,曹公端解寄当归。

从今洗面饶光泽,血气仍充旧带围。

——《有惠益母粉及当归者》

诗中用到了两个典故,三国吴学者陆玑《诗疏》中称,古时曾参事母至孝,此草名之“益母”,故有“曾子见益母而感”之说;东汉权臣曹操曾寄书太史慈送当归,以求“应当归来”。服用益母、当归调养身体,数月后诗人面色红润有光泽,气血充盈有气力。

图片

益母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早在唐代即有以益母为主,调制的美容养颜之术。武则天最善用益母草来养颜,御医们为她研制的美容秘方中,最著名的就是“益母草泽面方”。

此方使用后,皮肤会逐渐润滑柔嫩,光泽鲜亮,如长期使用,四五十岁的女性就会像十六岁的少女一样年轻。由于武则天长期使用这一秘方美容,因此到了八十岁的高龄,仍然保持着美丽的容貌,无怪乎《新唐书》称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这一宫廷秘方流传甚广,首先被唐代政府组织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所收录,此后被《近效方》等书转载,《外台秘要》则从《近效方》转录,题名为“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元代又有“神仙玉女粉”之称,功效良好,一直沿袭至今。

小草本弱,为“母”则刚。一株荒野中随意生长的益母草,在夏初薰薰和风里,带来几分俏丽几多温情,洋溢着恬静和美的母性光辉!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