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县夜锣鼓

 夜黑心明 2022-05-14

房县夜锣鼓

  千里房陵,东临江汉,西接巴蜀,古时是名副其实的“朝秦暮楚”之地。 

  “人各有桑梓,俗自分南北”。“秦头楚尾”,“其人半楚”。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人们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民间文化等方面无不显出兼容并蓄的特点,从而使“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南山近蜀则如蜀,北山近秦则如秦,而东部亦“深有楚风”。《郧阳府志·风俗篇》中亦载:“民多秦音,俗尚楚歌”。 

  房县的民歌文化极为丰富,是一个彩石片片玉,折枝寸寸香的民歌海洋。房县的民歌种类多样,形式优美,如薅草歌、婚庆歌、采茶歌、劝酒歌、绣花歌、丧鼓歌等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丧鼓歌”是房县目前最为典型的民歌文化。 

  房县民间的传统习俗认为:人生七十古来稀,凡人享年70岁以上,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意外病故,都是寿终正寝,并把这种人的丧事称为“白喜事”。既然是“喜事”,那么就该办得热闹一些。于是在房县的丧葬礼仪中便有了以夜锣鼓来娱尸闹夜的礼仪和习俗,以庄严、神秘、悲壮、苍凉的气氛来表达对死者的眷恋和哀悼,以及对生者的安慰。 

  房县的丧鼓歌,即夜锣鼓、丧歌、待尸歌、孝歌、阴阳歌,有的也称“绕棺歌”。它表现出来的主要是说唱形势。它不仅是中国丧葬文化中一种风格别具的娱尸文化,而且是房县地方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据有关文献记载和考证,早在先秦时期,秦巴楚庸之地已有了夜锣鼓的娱尸习俗,后来不断民俗化并延续。到清朝和民国期间,有地位的人逝世请僧道念经,请仪宾开祭;一般群众死了,也逐渐以夜锣鼓来闹夜致丧,这样,夜锣鼓便成为了鄂西北特别是房县丧葬礼仪中不可多得、最富有情趣的殡礼文化。 

  (一)起 源 

  关于夜锣鼓的起源,笔者因研究程度有限,难予以定论。但据有关文献考究,特做以下概说,或为一家之言。 

  (一)巴蜀传入说。据《后汉书》载,巴人酷爱跳丧舞,又称“跳丧鼓”或“巴渝舞”,是一种祭祀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当年,巴人在强敌殷人70万大军面前大跳“巴渝舞”, 其目的有二:一是驱鬼避邪;二是鼓舞士气。事实上,巴渝舞在当时确实起了巨大作用,以至于伐纣战争结束后,武王特下令将巴渝舞列为宫廷舞,后来,巴渝舞逐渐演化为巴山蜀水一带的祭祀舞,这在刘向的《世本》、郦道元的《水经注》、唐人的《晋书》、杜佑的《通典》、樊绰的《蛮书》中都有说明。 

  跳丧舞是以讲述人类起源、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开场时先由一人提锣绕棺边敲边唱,其后掌鼓师附“相合之声”,围观的人也可加入其中唱歌。歌子曲调宽广、节奏明快,唱腔时高时低,充满着浓烈的乡土气息。房县的夜锣鼓无论从唱调内容、唱歌形式、唱腔特点等方面都与商周时的巴蜀跳丧舞极为相似,而历史上相邻或相属的地域文化“跳丧舞”无疑与房县夜锣鼓有着“同宗同祖”的关系。 

  (二)荆楚传入说。古时候的楚人信鬼神。《列子·说符》载:“楚人鬼而越人祥”。玉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曰:“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房县在先秦时长期就是楚国的属地,房县夜锣鼓难道不是楚人“信鬼好祠”、“以乐诸神”的沉淀和遗存吗?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的祭神乐歌加工创作的。《乐皇太乙》的第一段歌词是:“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玉珥,锵鸣兮琳琅”。而今天,房县夜锣鼓的“开歌路”的起头则是:“日吉时良,天地开张,香焚宝鼎,金鼓哐当……”,二者何其相似! 

  屈原又作《招魂》中,有“东南西北四方不可以寄居”的详细唱词。而如今房县夜锣鼓中也有如此相似的唱词:“开罢歌路往里走,引魂幡儿拿在手,我劝亡老莫走东,东有江海和大风;我劝亡者莫走南,南面有座火焰山;我劝亡者莫走西,西边佛祖法无比;我劝亡者幕走北,北面寒冷去不得;我劝亡者走中央,五龙捧圣上天堂。”这亦说明屈原《招魂》与今天存留于房县的夜锣鼓文化确实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关系。 

  古时荆楚巴蜀之地巫风盛行,人民以歌舞娱神,而房县人民视死为“上天(或升天)”,于是发展到今天人民用“夜锣鼓”的形式送死者“上天堂”是不难理解的。 

  总之“巴蜀传入说”也好,“荆楚传入说”也罢,它们与房县的夜锣鼓之间应该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或渊源联系,因为“任何一种民俗文化都摆脱不了相邻或相属地域文化的必然影响!” 

  (二)文化价值 

  房县夜锣鼓,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房县古朴民风民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山区人民口头传存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也许这些纯粹到极致的丧歌算不上是中国的先进文化,但这种用极朴实的,无可挑剔的民俗语言表达的却是一种极古朴的“真善美”!房县夜锣鼓的文化价值,与其歌词的内容息息相关。 

  其一,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历史歌谣是夜锣鼓唱词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笔者在这方面收集到的主要唱本有二:一名《盘根》,它是一部从史前到现代的史歌。它从天地起源一直唱到改革开放,港澳回归及北京奥运。它概括《黑暗传》,跨越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直至今天,一对一答,语句通俗、押韵,史实介绍真实,具有极可贵的民俗价值,是歌场中不可多得的“口头史诗”。歌中唱到,“……天黑如漆盘古劈,女娲补天始为奇;推演八卦是伏羲,尝百草是神农医;耕种嫁娶男女配,燧人钻木把火取;人吃熟食那时起,神农架巢把屋居;轩辕黄帝又制衣,指南破雾把蚩驱……”从该本中不难看出,虽有一定的神化色彩,但不乏夹杂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二为《说唱古今》,属于通史性的史歌本,它演绎了夏商以来历朝历代的兴哀交替史,歌中唱到“……闲下无事把书看,兴败存亡轮流传。三皇五帝夏商周,战国归秦及汉刘;司马梁晋隋唐主,五代宋无大明休;真命天子代代有,王公大臣无其数;哪个免得黄泉路,都抛白骨在荒丘……”旧社会,山里人很少上学,多文盲,获知识,长见识,主要靠听人唱歌。在这儿,歌场便是课堂,歌词便是教材。诸多史歌通俗易懂,易上口好记忆。现在很多年老的人,虽然小时候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却能说古谈今,头头是道。这就是史歌的作用。 

  其二,宣传传统伦理道德。很多丧歌都具有对人们进行论理道德教育的指导作用。它教育人们行善积德,仁德为人;教人勤奋学习,勤劳耕作;教人诚信为人,诚实经商;教人和睦相处,遵纪守法,远避邪恶。如唱本《四大劝》中劝道:“住下锣鼓打个盹,色酒财气说分明。无色路断人又稀,无酒不能成宴席,无财不能做生意,无气之人被人欺。有人贪色进牢房,有人贪酒出洋相,有人贪财把命丧,有人气盛遭祸殃。色酒财气四字经,人人都该记心上……”;唱本《忍字高》中唱道:“忍字高来忍字高, 忍字头上一把刀,哪个不忍把难招,唱段忍字供参考。姜公能忍把鱼钓,活到八十又保朝;苏勤能忍锥刺骨,六国丞相他最高;武儒能忍要过饭,挨门乞讨品玉消……”这其中包含着诸多传统的说教。只是这些传统的说教中,有些内容所谓的真善美却以儒家正统思想为标准,许多观点已不合时宜;因果报应和消极人生观应给予批判。总之,对这些歌曲要注意完善发展,扬长避短。 

  其三,唱述故事陶冶情操。丧歌中的诸多本头,多为一些传说故事,如古代小说、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本地一些真人真事而改编的,篇幅长短不一。神话故事主要有《封神演义》、《神农尝百草》、《西游记》等;另有秦汉故事、三国演义、隋唐故事等。如《刘邦建汉》、《桃园结义》、《刘备建汉》、《说唐传》、《薛刚反唐》、《英烈传》、《小姑贤》、《董贵捡财》等。如唱本《十二花名带古人》中唱道:“三月里来是清明,桃子开花红信信,神机妙算诸孔明。古今中外都称赞,智谋高尚又谨慎。刘备他有天下份,三顾茅庐访孔明。登台拜相保明君,他是曹操对头人;借东风烧曹营,烧死曹操百万兵。东吴都督周公谨,七岁读书九岁能,一十二岁掌帅印,一人能带百万兵;周瑜自称有才能,也曾定计害孔明,结果三气命归阴,曹操一听赫掉魂。劝人莫把大话论,能人之中有能人……”这些歌头,唱来生动,听来津津乐道。 

  其四,介绍日常生活常识。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生活实际,讲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农时安排,讲常见的花草和特征,讲作物和花草的种植和仓储等。如唱本《表树名》则介绍了房县本地有关树木的特征和用途:“……要唱的树木可不少,矮的矮来高的高。矮的便是千年矮,高的便是钻天杨;钻天杨站在公路旁,过路行人乘阳凉;综树打了一把伞,槐树穿的是黄衣裳;榆树算得是救命粮,可以剥皮度春荒;千秋万载八百杉,刺柏树做扁担还可捆木缸……”这样,人们歌场听歌,享受之余,还能增长见识,学得技艺。 

  其五,弘扬爱情亲情友情。爱情是文化艺术的灵魂和主题,是民间歌手创作的不竭源泉。唱爱情的唱词很多,如《书生情缘》、《山伯访友》、《吕蒙正讨饭》;唱相思情的如《小寡妇闹五更》、《昭君叹》、《鳏夫叹》、《孟姜女哭长城》等;还有不少唱父子间、母女间、亲朋间亲情的,无不娓娓动听,感人至深。如《十想爹娘》中唱道:“一想爹娘把儿养,十月怡胎在身上,老爱幼来幼敬老,儿女莫把恩情忘。父母难把宽心放,观音面前许宝香,十月一满儿生降,娇儿生下尺把长;三天抱出堂前望,喜坏堂前二爹娘。来了三亲和六党,都说恭喜得令郎;传宗接代有指望,养儿就是把老防。结果上了女儿当,落得空手见阎王;父母心情你想想,你看悲伤不悲伤……”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的主题,是夜锣鼓唱词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唱古代还是唱今生,无不将忠、孝、礼、义、信的传统价值观念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六,宣传党的政策法律。夜锣鼓文化不仅有传统的文化烙印,更与现实的文化发生着积极的碰撞,甚至在不自觉中融入了现代文明。如唱本《颂党恩》一歌中唱到:“房县解放六十年,历经苍海和桑田……改革开放三十年,房县人民谱新篇,全县经济翻几翻,人民生活大改善。细米白面家常饭,鲜菜蛋肉不罕见;春夏秋冬服装全,住宅宽敞又美观;电脑电视开眼界,汽车手机也方便;休闲时日不休闲,野人故里去游玩;要是不想跑多远,最好驾车到温泉。昔日县城脱旧貌,房陵大道添新颜;武当路来商业街,西河建有开心园……说一千来道一万,日子为啥不一般?政策注入强心剂,勤劳致富干劲添;社会稳定图大志,一意一意谋发展!”同时,夜锣鼓在普法上也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有诸多唱词劝导年青人安守本份,遵纪守法等。 

  其七,针砭时弊讥讽邪恶。有些歌师唱歌,看似讲故事,说闲话,东扯西拉,但常常借古讽今,借此喻彼,入木三分,刻薄尖酸。抨击贪财好色之徒,好吃懒惰之辈和社会邪恶现象。如《十恶老表》中有唱词:“老表老表你莫把我说,我说你是个坏家伙,你做好事让我去做恶,我恨不得甩给你一搓脖(耳光)……我请个先生给你排八字,排到你命中八个字,一排你会死到正月一十四,我请了八个小伙子,拿的拿杠子,拿的拿狗链子,把你抬到孤山野洼大梁子,山上下来个虎豹子,上吃你老壳心肺和肝子,下吃你腿膝包子腿杆子和腿弯子……”至于讥讽好吃懒做、好赌贪财之歌更是不计其数。听者边听边笑,自然受益无穷。 

  (三)艺术结构 

  在房县,除了个别未成年人夭折和中青年人偶丧之外,一般孝家都以夜锣鼓来娱尸闹夜。“人死众家丧”,亲邻好友都来帮着料理丧事。届时,孝家将亡者棺木停放堂前;棺前置桌设灵位,摆上酒菜,祭奠死者;并在灵前点一盏“长命灯”帮助死者前住阴间报到;同时设香火碗盆各一,香烟袅袅,以示孝家“香火不断”,后继有人。然后,由“先生”(俗称“阴阳先生”)念经为死者超度,待咒经结束,歌师几人便从孝家院外路口吹打《开路歌》以至灵前。于是歌师闹夜开始,孝家守灵,亲友邻人及家门人士围座灵侧静听歌师唱歌。歌手二人各持一锣一鼓(有时还另持钹、快书大板等乐器)围转灵柩边打边唱,有围观善歌者也偶尔加入其中相互对歌,从夜晚至天明结束(其中还有“烧更纸”、“吃更饭”的短暂停留)。 

  房县的夜锣鼓,作为中国近百种典型的民间礼俗之一,也有较规范的程序。初为“开歌路”,其次为“兴鼓”,最后为“还阳”。几个环节不能变动,城镇乡村都一样。“开歌路”和“还阳”分别是夜锣鼓的开头和结尾,时间较短;而“兴鼓”阶段由“阴阳先生”来“择定”,少则仅一夜,多则能持续四五夜,它是夜锣鼓的主要部分。夜锣鼓的唱词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开歌路”一般以《开路歌》(有几种本头,大同小异)为内容。“兴鼓”是夜锣鼓最有情趣的阶段,唱词一般比较随意,有的是歌师即兴所编,有的是民间流传的孝歌,还有传统的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戏曲本头和曲艺段子,如《十三不孝》、《盘根》、《小寡妇闹五更》等;内容多是颂古人,唱今人,咏自然,叹人生,贬时弊,以此对亡者表示祭悼,对孝家表示安慰,对后辈进行训导,劝善行孝,仁德为人。夜锣鼓唱至半夜,歌师为提提守灵人的精神,亦往往唱一些题外之事,这些唱词有的是歌手对挖,相互“争斗”,以此逗趣;也有一些黄色下流的陈词滥调,还有少许封建迷信之类的内容等。“还阳”是夜锣鼓的结束部分,以《还阳歌》为主要内容,其唱结束,眼殓哭丧后即可出丧,送亡者“上山入土”。夜锣鼓不仅形式优美,而且内容丰富,唱腔时高时低,悠扬婉转或雄浑悲沉,充满着浓烈的乡土气息。 

  (四)艺术特色 

  夜锣鼓作为房县典型的一种曲艺文化,它主要有以下五大艺术特色: 

  其一,歌师绕棺而歌。在现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往日的业余歌手日益减少,专业歌手因经济利益的刺激不惜熬夜歌唱,走进歌场。现在的孝家一般请3-5位专业歌手,轮流上场唱歌。每次至少两名歌手上场,前者掌鼓,后者打锣,按逆时针方向绕棺而歌,歌手迈着八字步慢慢走,饶着棺材转圈,边走,边敲,边唱。只要场上歌手唱完某些内容,或者显得疲劳了,场下歌手便立即上去“换班”。这样的好处是便于歌手消除疲劳,旨在适应一连唱几通宵的需要。这要求歌手间要彼此熟悉,默契配合,见机登场,巧于展开或改变内容。 

  其二,听者至诚至众。俗话说:“人死大家埋”,“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房县丧鼓歌场的听众,少到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常将灵堂前堵的水泄不通。《郧阳府志·风俗篇》载:“家有丧事,亲朋邻里来祭,至夜不归日吊丧,通宵敲锣打鼓守灵”。大家齐守灵堂,既是悼念死者,也是安慰生者。多人相聚,孝家灵堂前往往要搭建帐篷。至于帐篷简陋与否,客人全不会在乎,只要多上几支烟,泡上一杯茶就行。他们总是专注于听歌,而且一坐就是几通宵。究其原因,除了人们爱听歌以外,还在于广大山区农村彼此多相识,彼此还往往带有亲戚或家门关系。所以,只要听说谁家办丧,家门、亲戚都会赶去致祭、守灵、帮忙。这是民风古朴的表现。 

  其三,唱词多为战歌。歌手相聚歌场,往往都有一种潜在的心理驱使,即想借机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交友学歌,因为在民间“歌秀才”、“歌师”常受人称道。歌手间斗唱激烈,各显其能,视歌场为战场。两歌手间一问一答,互相刁难,甚至相互讥贬,寻根挑刺,以对方接答有误或无歌可答而自豪。当然,也有歌手本想刁难对方,可对方唱歌技艺高超,使自己自讨没趣,羞愧难当,故非唱歌高手,一般不敢贸然“登场”。 

  其四,唱腔起伏多变。“开路歌”和最后的“还阳歌”语气平缓,节奏单一,以示庄重严肃。兴鼓歌阶段,说唱自由,唱腔多变。按腔调高低可分为三种。有平腔,或抒情或叙事,言情入理;有高腔,粗犷悠扬,情趣激昂;有低腔,悲痛低调,以示致衰至诚。按腔调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普通唱腔、鼓里藏声、板里藏声、锣里藏声、平话直述等形式。从传统的音阶角度看,“宫”、“商”、“角”、“徵”、“羽”五调都有。多变的唱腔使歌场的气氛跌宕起伏,喜怒哀乐尽含其中。 

  其五,程序规范严谨。夜锣鼓歌场都有比较规范的程序。凡开夜锣鼓歌场的,必须依次经历三个阶段:即“开歌路”、“兴鼓”、“还阳”。歌场开始,即从孝家门外路口处开歌路,歌师唱歌,孝家每走一步烧张纸,至到灵堂前结束。“兴鼓”是夜锣鼓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赞颂”、“感叹”、“扯斗”、“过更饭”几个阶段。“还阳”在兴鼓结束出丧前约两个小时开始,在送葬后结束;安慰孝家,祷告上天,祭诀死者,使整个歌场气氛悲沉到极点,它是吊亡仪式的最后程序。 

  (五 )文化危机 

  面临着房县丰富的夜锣鼓文化,笔者亦忧心不己,因为这份珍贵的地方民间文化正在社会发展中日益衰弱和消亡。 

  其一,歌手越来越少。现在,能胜任夜锣鼓歌场的主要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相对较多,这些歌手基本上都生于解放前,文化知识很少,不少是文盲或半文盲,主要靠口头语言传存着夜锣鼓文化,很少有书面本头,而口头的传存往往有很多失误和漏洞,一些中青年人往往外出打工或在家经商,普遍嫌夜锣鼓土气、“不正规”而不屑一顾。所以,逐渐形成了歌场无后人之势。 

  其二,歌本越来越少。由于歌手多是老年人,眼花手笨,文化欠缺,主要靠心记口传,所以诸多歌手并无歌本。民间遗留的部分歌本在解放后反封建迷信活动中亦一起被毁,再加上文革期间的“文化浩劫”更使民间歌本“难逃恶运”!只有极少数歌本还在个别歌手或阴阳先生手中私藏着,他们一般不泄露,因为这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其三,社会认同不够。主要是党和政府没对这一民俗文化现象进行官方认可。一方面是在民俗文化研究上,没有或很少有人对夜锣鼓进行理论研究,从而使整个社会没有认可这是一种正常的民俗文化现象;而相反,还有不少人认为夜锣鼓是一种迷信活动,认为研究它的人也是“不务正业”!另一方面是政府没对这种文化进行整理和引导,使之走上民俗文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其四,网络文化抑制。随着当前信息网络和广电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的网络文明进入到千家万户。先进的网络文化,多功能的手机每天熏陶着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先进齐全的歌厅、舞厅、影视厅、网吧等现代娱乐场所也“垄断”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些影视和网络文化特别是现代高度发达的网络微载体QQ、微信等有力地抑制了古老而“土俗”的夜锣鼓文化,也大大缩小夜锣鼓文化传播的空间。 

  房县夜锣鼓文化的衰弱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但从继承民俗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却有待于我们对它进行理论研究、抢救性收集和整理;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也应该对之弘扬和发展,丰富地方文化的元素和因子,因为“文化是旅游之根,文化是旅游之本,文化是旅游之魂!”为此,笔者经多年研究和整理,以求能为保存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尽一点微薄之力,是为一家之言和一孔之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