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跟着我动起来......” 近日,刘畊宏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带动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他也成为了健身区顶流主播。 但是要说起中国健美第一人,可能很多人都已经不认识了,她就是马华,中国最早的大众健身操教练员之一,曾经因为央视火遍大江南北。 她不留余力地推广健美操,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全民健身中,很遗憾,天妒英才,2001年马华因为一场“小感冒”而查出患有白血病,抗癌不到一年就离世,年仅41岁。 马华的愕然离世让很多人伤心,大家也很难接受一个如此热爱运动的人,竟然会因为癌症离世,总是说运动有千般好处,难道运动能抗癌是错误的吗? ![]() 一、权威研究:每天运动半小时,抗癌能力大提升 运动能抗癌是毋庸置疑的,2022年《国际癌症杂志》刊登了一项关于运动和抗癌的研究,研究共招募了16名50—80岁男性志愿者。 通过对比静态状态、运动后的血液样本,结果发现,当个体长时间坚持每周运动(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对抗癌有作用的分子,可促进DNA修复,减缓癌细胞的生长。 运动可以全方位的锻炼我们的身体,为健康助力,不仅仅是抗癌,只要动起来,从头到脚全身都受益。 二、有一说一,运动究竟有啥好处? 1、控制体重 长期不运动的人,身体无法消耗多余的热量,这些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身体内,增加发胖的风险。通过运动,可以消耗更多热量,减轻体重,对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 2、强化骨骼 运动可以激活肌肉,加强肌肉力量,也能强化骨骼,提高骨骼密度,预防骨骼弱化及损伤。 3、强化心脏 肌肉构成心脏的一部分,持续的运动可以强化心脏肌肉,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4、强化肺部 运动时,大量而快速的呼吸可以强化肺部机能,帮助将身体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快速排出体外。 5、控制血糖、血压 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糖分,有效降低糖尿病风险;运动还能释放压力,帮助降低血压。 ![]() 三、为什么天天运动,也不能幸免于癌症? 运动可以帮助抗癌,有人对此质疑,为什么每天锻炼的运动员却也逃不过患癌的命运? 对此,江苏体育科研所专家许浩表示,癌症的致病因素可分为不可控因素,即年龄、性别、基因、家族遗传史等;可控因素,即生活方式和环境等。运动防癌,指的是在同等致癌因素下,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患癌概率要低,而不是说运动了就不会患癌。 另外一些运动员看起来肌肉强壮,也不一定就是健康的。 事实上,看起来强壮,肌肉发达只是一种“外在形象”,不少运动员由于超强负荷的训练,导致内在耗损严重,身体机能无法自主修复,进而引起早衰。 据科技日报披露的数据显示,举重运动员总患病率高达78%,乒乓球运动员腰部损伤占全部病例三分之一,游泳运动会对肩部和腰部造成很大的压力,跳水运动员损伤部位广泛,除了最容易损伤肌肉、关节之外,眼底损伤率也比较高。 ![]() 四、运动适度最重要!每个年龄段建议都不同 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科学有效的运动,不妨参考下面这些选择。 1、6~17岁青少年: 时间:每天中或高强度活动≥60分钟,每周至少3天做高强度活动; 运动建议:中等强度可选择自行车、滑轮等,高强度可选择游泳、武术、跑步、跳绳等。肌肉训练可选择攀岩、跳远、俯卧撑等。 2、18~64岁成年人: 时间:每周150分钟中强度,或每周75分钟高强度有氧体力活动,及2天以上的全身肌肉强化活动; 运动建议:中等强度可选择快步走、交际舞、游泳等,高强度可选择跑步、有氧操、负重等。肌肉锻炼可选择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 ![]() 3、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时间:原则上与18—64岁人群一致,如果受到慢性疾病的限制,则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锻炼。 运动建议:中到高强度可选择步行、跳舞、高尔夫球、骑车等,肌肉锻炼可选择太极拳、瑜伽等。 要明确,运动可以防癌,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把患癌可能性降到0。运动好处虽多,但也要建立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上。否则越动越伤身,那就违背运动的初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