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士Talk:疫情在家如何应对压力带来的“心理感冒”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5-14

当我们识别出来一个人或者自己是处于心理感冒的边缘,或者已经心理感冒了,我们接下来就是怎么去应对?

首先第一个,接纳的态度。从心理学上来讲,我们有一个名词叫认知三角,就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它是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那么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角度发生改变之后,另外两个角就会跟着改变。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方式,其实他的情绪和随之而产生的行为都会发生改变。如果我们是往更加积极的角度去改变我们的认知,那么理论上来说,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往更加积极的角度去发生一些变化。

疫情对我们生活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带来很多不便,那有没有一些积极的意义?那我们看这个图,它所展示的就是随着你的压力水平或者应激水平的提升,你的工作表现会变得更好但是当它超过一定程度,比如说到了我这个图上,这个抛物线的最高点,你继续增加压力的时候你的表现就变差,甚至变得耗竭,到崩溃的边缘都有可能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疫情当中调适好自己的压力水平的话,你的应对能力其实是会提升的,那我们在心理学上叫应激后成长

所以经历这次疫情,我们在这个疫情中采取了不同的行为,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它。尤其是很多人仍然在工作岗位上面对这个疫情的时候,我们不得不 要做一些调整,一些紧急的状况进行一些应对,也许就锻炼了能力,锻炼你随机应变的能力,或者让你发现到原来我还能做得这样好,提升你的自信等等。

所以说即使经历一些大的压力和应激,还是有它积极的方面。就像著名的哲学家尼采在《善恶的彼岸》这本书里面所讲到的那样:“凡不能毁灭我的 必使我强大。”所以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所经历的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善加利用,正确地去引导的话,可能还会产生很多积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记住:没有哪一段经历是会消失的,你不可能把过去的经历都抹掉,也没有一份努力会是白费的。但是如果面对这个疫情,你不把它变成积极的,那么它就会把你变成消极的。所以我也特别希望在这次上海的疫情期间,我们每位市民、每个个体在自己的岗位,自己的环境当中,不单单成为疫情的亲历者或者是抗疫者、参与者,我们也希望成为奇迹的创造者,让我们经过疫情之后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

第二个方面是疏泄情绪。我们不能说仅仅改变我们的认知,必定是我们还是有一些负性的情绪存在,那我们要把它进行积极地疏泄,让情绪尽快地消失。有的人会说,我情绪一直很稳定,我没事儿。但是有一部分人他情绪依然可以保持稳定,在面临压力的时候,但是身体会发生变化,就像有一本书里所讲到的:“身体从未忘记。”当压力过大情绪其实会不好,但是你表现出来还好,其实就是你压抑了,可能会对我们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那疏泄情绪比较好的方式,是通过主动的言语交流的方式,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想法说出来。讲出来以后,也并不是真正把事情本身解决了,而是把我们的情绪,负性的情绪疏泄了,你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有的时候有悲伤情绪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哭一哭,不要压抑着自己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哭起来很丢人,其实适当的一些流泪,也可以把你的负性情绪疏泄掉不少。但是语言交流要讲有效的言语沟通,如果你的语言交流是一些非理性的,甚至是暴力的、伤害人的方式,那么达不到缓解压力的目的,甚至产生继发的更加严重的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周围的朋友压力很大,甚至很悲伤、哭泣,我们也要学会去安慰别人。有的时候无声的语言,也能够达到很好的安慰效果,你只是坐在旁边 默默地陪伴他,都有可能帮助他缓解他内心的一些情绪或者是压力。

除了前面讲到的以外,还有几个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关注。比如说缓解信息的过载。在疫情之下,网络上大量地充斥着各种负面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就会对我们的大脑造成一些冲击,也会让我们的情绪调控能力下降。所以我们要减少主动地去搜索那些疫情相关的信息,包括在朋友圈里、在微信群里减少相关内容的一些查阅或者是转发。尤其现在我们都使用的是智能终端,比如说手机,它会根据你的阅读偏好主动推送一些相关的信息给你,不要总是去关注和疫情相关的内容。你把你的阅读内容更加泛化一些,种类更加广一些。

那另外还要降低情绪的过载,因为在疫情之下,我们的情绪会变得不稳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听一些轻音乐,做一些放松的训练,或者是呼吸训练的方式,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

另外我们还要避免感应性的应激。当群体当中有一部分人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的时候,由于这个群体一直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或者工作,那很容易受到这些过度的情绪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疫情之下,就要避免在这个特定的群体当中一些负面的情绪过度地表达。所以有的时候,比如说在寝室里封闭的,或者在家庭里封闭的,我们要避免某些特定话题,不要去谈或少谈它,千万不要你一言我一语,全是把一些负性的信息集中在这个群体里去表达,这就会导致我们的负面情绪的传染。

当然真正能够让我们把压力去掉,能够恢复到日常的或者健康的这个心理水平的话,最重要的还是终结现实中的压力源。比如说我们疫情过去了,我们的封控管理结束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很快地能够恢复过来。但是要想这个疫情结束,要想我们的封控管理结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最后我特别希望我们每一位市民,都能够积极地应对,静待花开。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压力之下都能卸下包袱,直面压力,积极地调适好自己的生活,投入到生活当中去。谢谢大家!

“院士 TALK ”是由上海市人才办牵头发起的知识创新与学科论坛活动。疫情特殊时期,院士专家们主动请缨,在线为您答疑解惑、提供居家隔离期间健康和情绪管理的科学指导,共同守护安全屏障!





互动话题:感谢你的在看、转发、评论。你认为居家隔离期间适合看什么书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