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练习书法,人人都可以学会的养生术!

 勇敢的芯2 2022-05-14

记得每次读完后,
点个【
在看
   

【道医修身学】官方公众号:易医同源,岐黄源于道,传递健康生命实相,弘扬道德修身绝学!

图片

图片

医学专家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20种职业中,书法家名列榜首。

中国历代书法家多是长寿之人。

汉朝的钟繇,晋朝的王羲之,南北朝的陶弘景,都活过了古稀之年;在大唐盛世,虞世南81岁寿终,欧阳询83岁离世,柳公权88岁西去;明代的董其昌、文嘉、沈周都享年83岁,文徵明享寿90岁;清代的朱耷82岁寿终、刘墉86岁辞世,而阮元更是寿星中的寿星,活到了103岁。

要知道在人类平均寿命不超过60岁的年代,这些年龄已经是绝对高龄了!

图片

到了现代,书法家中的高寿者仍是层出不穷。

赵朴初、董寿平、于安澜、启功都享年90岁以上,苏局仙、孙墨佛等更是上了百岁高寿。

为何书法家长寿?其实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练习书法,既能培养高雅的爱好、高尚的情操,也能修身养性、体悟内外

大众比较认可的养生作用有以下几点:

     气定神闲,身体自安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练习书法的过程,也是“练气调息”的过程。

东汉文学家兼书法家蔡邕曾说,落笔前“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所以,书法家动笔之前,都先要酝酿情绪,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待气定神闲,方可落笔。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急不缓、沉稳淡定的气质,自然不易生病,长寿也就不是难事了。

图片

挥毫泼墨,舒筋活络


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挥毫泼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这里说的“累人”,不光是指动脑筋思考字体的间架结构如何排列、运笔行笔如何进行,而且还要运动肩膀、上臂、前臂、手腕、手掌、手指等。

创作大幅面的书法作品时,甚至还需要不停走动。书法创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做操”的过程。

图片

祖国的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身体上存在着经络系统,这些经络内连五臟六腑,外系四肢皮毛,贯穿身体各处。

这些经络上,又存在着无数的穴位。

而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随着身体的运动和思维的进行,身体各处的气血运行也逐渐被调整得积极、有序且舒缓,更有效地将营养物质送达全身,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如此这般,就能起到促进身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修心养性,精神愉悦


何乔在《心术篇》中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可见,书法创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抒发心中情绪的一种方式,不快的情绪抒发出来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健康也就来了。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臟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七情太过可使臟气失调,而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

现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不良情绪的积累对身心都是一种伤害,而合理、聪明地宣泄情绪,也是一种艺术。

热爱运动的人,可以通过在赛场上搏击以消耗不良情绪;平素喜静的人,可以通过舒缓的运动来消除不良情绪。

展开白纸,备好笔墨,在纸上尽情宣泄一番,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研究发现,许多老年病、慢性病、心理疾病,通过书法训练(不是以创作书法作品为目的,而是以治病养生为目的),其病情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和改善。

有些疗养院、医院康复科已将书法列入其康疗内容。

图片

我的父亲是个书画爱好者。我从小看父亲练习书法,几十年来书法就是父亲形影不离的伴侣,即使在他工作最忙的时候也没有放下过这一爱好。

父亲现在早已过古稀之年,平时除了书写绘画外,还种花、种树、种菜,坚持田间劳作。

身体健康,没有三高,思维敏捷,他的精力、耐力、柔韧度、协调性要比同龄人强很多。

按说我从小练习书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我却没有坚持练习,主要是自己缺乏毅力。

练习书法需要坚持、勤奋,而我心性不定,不能持恒练习。

其次是父亲较为严厉,自己的努力得不到他的赞赏,所以也没有自信,不敢在父亲面前练毛笔字。

直到我因为生病住院,被迫在家休养的时候,因为身体太弱,其他事情也做不了,除了每天诵读经典、锻炼身体之外,就在朋友的鼓励下偷偷地开始写毛笔字。

图片

当时教导书法的老师告诉我们:“要通过书写来体验心性的神力,要相信通过专业的训练,21天每个人都可以写出漂亮的毛笔字。”

我虽然不敢完全相信,但愿意试一试,于是非常认真地按照老师传授的方法坚持练习。

刚开始,眼力、笔力、体力都不济,整体的协调性也差,五个字的描红我就要用一个多小时。

站一会儿就累得不行,腰酸腿软,悬腕一会儿,肩膀就举不动了。

父亲质疑我:“像你这个写法,一辈子也写不成书法!”

我无力反驳,只能告诉他,我的目标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只是为了练习聚精会神、调养心身,体会书写的快乐。

图片

闭目回味书写时,在弹性十足的笔端下,每一个笔画都像灵性十足的小精灵,有着自己特有的体态和节奏。写横的时候,感觉心胸慢慢变得开阔;写竖的时候感觉气息变得通畅;写撇和时候感觉洒脱飘逸、神采飞扬;写捺的时候感觉收放自如、平心静气。

如果没有抓住特点,它们就会跟你捣乱,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失去重心、或胖或瘦、体态失常。

只有澄心静意后,慢慢体会笔尖的走向,感受自己的力度,将力量和方向整体把握住,才能在笔下体现出每一笔、每个字应有的韵味。

没想到的是,虽然练习书法过程中时而沮丧不安,时而欣喜若狂,时而意犹未尽,但在坚持了21天以后,我真的对临出了较为满意的书法作品!

而且我的体力也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原本低沉、抑郁的精神状态,也因为被书法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再加上有了全新的努力方向,一下子被赋予了新的活力。

此时,父亲也为我最后的作业专门篆刻了名章,算是默默地支持我继续练习下去。

图片


熊春锦先生曾经指出,汉字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等丰富的手段,将形、音、义三位一体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完整的信息模块。

汉字并非仅仅只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幅幅精美的全息图画,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大慧大智的结晶和载体。

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只要眼睛看着它,眼神经接收的信息就传递给大脑,这些信息对左右大脑的双侧同步进行刺激,大脑的两侧就都能产生放电,有利于启迪智慧,双向同步开发左右脑。

图片

汉字不仅有书法上的节奏感、线条美,而且有方块这个独特的形态。

这个方块象形能传递丰富的理性信息,既具有猜读的可能性,又有联想的余地,更充分均匀地使用大脑的两半球,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开拓。

王羲之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这就是说写字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进入图文思维,使人觉得心旷神怡,气力强健。

练习书法说起来令人心潮澎湃,可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年来我也是断断续续地练习,未能持之以恒。

这方面有个朋友是我的榜样,她在农耕之余,带着两个女儿练习书法勤习不辍,把书法变成了生活中最好的伙伴。

她的大女儿四岁开始学书法,断断续续练习了几年。后来妈妈成为她网络书法班的同学,一家人相互陪伴,坚持得非常好。

2019年夏天,小女孩十岁那年,省里有位领导到榆中县金崖明德小学参加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活动,看到她的书法作品称赞不已,勉励她将来成为出色的书法家。

现在她已经读初中,虽然作业增加了,但每天的书法练习未曾中断。

此外,她还自觉地把学习书法的那股韧劲用在学习上,才一个学期就得了四个奖状。

她的小女儿两岁半就拿着毛笔开始涂鸦。现在五岁多,描红已经像模像样,硬笔也不含糊,小小年纪已经成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

图片

三年多来,每天娘仨一起练习书法,诵读经典,互相鼓励,共同成长,一家人享受着书写带来的快乐,农家小院里飘荡着书香墨香。

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她们一家除了把自己家打造成书香家庭外,还带动了亲友们一起学习书法,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交作业、交流分享,带动着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让每天的练笔变得更有动力,乐趣无穷。

不知不觉中也改善了其他家庭的亲子关系,帮助他们找到了亲子学习的乐趣。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知道这件事情应该去做,就不如你是出自你自己爱好去做,愿意去做。

那么好之者又不如乐之者,这个乐之者就是充满了热爱地去做,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就会有无穷的乐趣。

目前我只是个知之者,虽然我的朋友和孩子们将来不一定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是她们现在却已经成为乐之者。

每天全神贯注地在练习书法,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练就了经过训练的学习能力、专注能力,拥有了诵读、书写过的经典文字沉淀下的文化底蕴,我们还担心他们将来的学习成绩吗?

他们这种对书法的热爱之心,这种自强不息的生命状态,不就是养生所追求的勃勃生机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两年我的父亲开始抄写《德道经》,原本他担心写小楷字太小,怕看不清楚,但是没想到抄写了一段时间以后,居然发现眼睛反而比原来看得更清楚了。

他还写了小篆字体的范本,供我来临摹学习。

有父亲的引领,有朋友们的相伴,虽然进步缓慢,但我相信书法会成为陪伴我一生的好伙伴!

近些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

如今国家也倡导我们全社会打造书香家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之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成为社会大众提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一种生活方式。

在网络社会信息时代,国人对于书法艺术青睐与回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未来势必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时尚,更多的人会有机会学习、练习书法,从而掌握这项技能。

图片

转载自:德慧智微课堂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在留言评论与分享

  每一次的随手转发与点赞或许就能点亮一个生命! 

  配图|美编:在宥    录音:龚雪辉

审听:杨菲菲    复审:陆艳荣    终审:沅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