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读中国历史200:文明冯太后虽然私生活不检点,但她却将治下的北魏推向了繁盛

 金色年华554 2022-05-15
北魏的开国之主拓跋珪当初在立自己儿子拓跋嗣为太子的同时,把他的生母残忍地杀掉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跟汉武帝学的,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时候,为防止之前吕后专权的情况再次出现,狠下心把刘弗陵的母亲、他非常宠爱的钩弋夫人杀了。拓跋珪受到启发,就把这项反人性的“子贵母死”的做法定为了祖宗家法,还形成了制度流传下来,就是为了防止后宫干政,防止外戚作乱。
但比较讽刺的是,北魏统一北方后,真正让政权稳定下来,并推动国家走向强盛的,恰恰就是位后宫的女性,文明冯太后。
图片
冯太后是被灭的北燕皇族,姑姑是皇帝的嫔妃,她从小就在宫里长大,后来被立为了皇后。好在她没孩子,并不是小皇帝的亲生母亲,所以才幸运地保全了性命。
太武帝拓跋焘死后,朝局出现了反复的动荡,先是有宗爱频繁杀皇帝,后来又发生了权臣乙浑横行朝野的情况。当时皇帝才12岁,这迫使冯太后站了出来。经过精心策划,以谋反的罪名,逮捕并诛杀了乙浑,冯太后临朝称制,掌控了朝政大权。
但没两年,就在鲜卑贵族的压力下,把政权还给了14岁的献文帝。可能是出于寂寞,她找了个情人,一个风流倜傥的大臣。要知道她虽然是太后,但其实只有26岁,还很年轻,但这事让献文帝非常恼火。
献文帝跟她本来就不是亲生母子,出了这事他们的关系就更差了,后来献文帝找了个罪名,把冯太后情人的全族都给处死了,这让冯太后对他怀恨在心。
献文帝的性格比较怪,当了几年皇帝后,说是为了修行佛经,把帝位禅让给了只有5岁的儿子拓跋宏,他自己自称 “太上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
过了几年,冯太后一杯毒酒,毒杀了献文帝。
原来献文帝禅位后,根本没有放权,而小皇帝拓跋宏一直是冯太后养在身边的,冯太后出于对权力的欲望和为情人报仇的双重目的,所以才杀了他,对外就说他暴病而死,他死的时候才23岁。

图片

35岁的冯太后再次临朝称制,这时候她成了太皇太后,之后他掌控朝政14年,成了实际上的皇帝。
冯太后虽然心狠手辣恩怨分明,比如她上台后,制造罪名惩处了陷害她情人的人,给情人报了仇,但同时,她也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在治理国家方面,她多谋善断,处理政务非常熟练。
冯太后当政期间并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所谓政绩,她最大的作为就是稳定了社会,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能说出来的几项政绩看起来似乎也挺平常,也就是开办教育、制定土地分配和兵役徭役制度、完善户籍制度之类,再就是首创了官员的俸禄制度。
就是这么个为政平淡无奇的女人,而且私生活还很不检点,但她治下的北魏,百姓生活安定,城市人口增加,社会经济繁荣。从她身上我们会不自觉地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政者到底应该追求名垂青史的所谓赫赫功绩,还是应该给百姓和社会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呢?
历史上普遍认为她主政时期,是北魏最繁盛的时期。所以对她的评价非常高,公元490年她去世,被追谥为“文明太皇太后”。
冯太后留给孝文帝拓跋宏的统治基础相当好,她的那些看似平常的政治举措,恰恰开启了社会改革的先河,为拓跋宏当政后大力推进的社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拓跋宏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正规的儒家教育,所以他所推行的社会改革,在表象上就是汉化。
我们得简单说说,历史上取得中原地区统治权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什么要汉化的问题。
很多人解释说是落后民族在军事上征服了先进民族,但文化上的落后必然会被反过来征服,必然会采取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来统治国家。
其实民族和文化应该很难简单地说是先进还是落后,基础层次的文化大概就是指生活方式吧。比如在中原地区,不论是哪个朝代,在探索更适合的统治方式的时候,一定会受到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以及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说形成生活方式或文化,有一定的环境必然性。
另外,谈到先进还是落后,一般特指生产力水平,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要想更好地统治这片区域,必然要选择更适合这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政治制度。
再有就是人口众多的华夏族百姓,长期所形成的文化惯性的要求吧。
所以,汉化应该是少数民族政权最好的选择。
拓跋宏推行的汉化,遭遇了鲜卑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拓跋宏虽然亲政总共只有9年,他非常坚定的推行汉化,取得的成就还是很可观的。
图片
他以南征为名,迁都洛阳,让政治中心远离守旧势力盘踞的平城,接着说服了很有权势的叔叔拓跋澄,之后他重用有真才实学的汉人,移风易俗改革各种政治制度。
拓跋宏的改革很彻底,除了政治制度他还强力推进社会改革,他顶住压力要求鲜卑人改穿汉人的服饰、说汉语,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以汉人的教育方式教育鲜卑贵族子弟,发行五铢钱,这是汉人习惯使用的货币,而鲜卑人一直不用。
另外他还推行了一项激烈的改革措施,就是让鲜卑人改姓。皇族拓跋氏率先改姓了“元”,就是说以后他的名字就叫元宏,其他鲜卑贵族也都改成了汉姓,然后钦定了8个鲜卑高贵的姓氏,让他们跟汉人传统的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高门大姓通婚。
这项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有效地稳固了北魏的统治。像后来的唐朝皇室,就都有鲜卑血统,但不妨碍他们成为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根本没有被当做异民族看待。
北魏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在当时遭到了很激烈的抵制,但改革的成效也很明显,汉人和鲜卑人在血统上相互融合,风俗上、生产上互相学习,这都说明了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后的北魏文风大盛,北朝文化日益发达,大河南北已经完全摆脱了西晋末年丧乱以来停滞落后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