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沙一岛一故事-从明初传承至今的固有领土,杨信沙洲

 我是孤独的星星 2022-05-15

引言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靖难成功的明成祖朱棣在当时的首都-南京亲自饯行最信任的近臣、宦官郑和。朱棣缘何饯行?正是郑和奉命即将远航之行。永乐帝开启的此次航海外交行动便是后世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活动,而野史或者说民间对永乐帝这番举国之力远航的动机大多指向为寻找当时失踪的建文帝,但纵观当时时局来看下西洋更像是出于向西方打探情报寻求联盟之意,毕竟明朝推翻的蒙元曾建立过横跨欧亚的庞大蒙古帝国,遍布欧亚大陆的蒙古政权尽皆可能与明朝为敌。为了防备蒙古人的卷土重来,明王朝有必要向西方进一步了解,以此来预防可能来自漠北及西域方向而来的进攻,因此由信任宦官执行的下西洋活动成为了一件合理之事。

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耗资巨大、人员庞杂,理应人物众多的远航却在今日仅郑和一人为世人所铭记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想到此次七下西洋皆是郑和为主官,那么其他人物的被忽略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理解的了。被郑和掩盖的人物的确众多,其中便有一个因招抚当时的三佛齐(即今日的苏门答腊岛)而因功受封,此人便是杨信。杨信同郑和一样皆是朱棣信任的宦官,他走得并没有郑和那么远,但就功劳而言算是郑和船队中名列前茅的存在。作为宦官,杨信能被永乐帝封赏算是其最大的荣耀了,然而令其没有想到的是今日之后人却更进一步以其名命名南海一沙洲,以彰华夏领土之实。那么该沙洲何在?南沙群岛之杨信沙洲!

文章图片1

郑和下西洋

故事的起点:晚唐开启繁荣至宋元的海上丝绸之路。

‬谈起海上丝绸之路就不得不提对唐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作为唐朝内部藩镇叛乱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是巨大的,其中最严重的影响无疑是河西走廊的丧失。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为平定叛乱不得不调精锐的河西军入关作战,这给了吐蕃帝国乘虚而入的机会。自公元7世纪60年代吐蕃完全掌控河西走廊以来,昔日繁忙的陆上丝绸之路迅速衰败。于是在渴求中国商品的阿拉伯商人推动下,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取而代之成为了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主要线路。其实在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之前,中国便在南洋有一定的贸易成果。这种贸易成果的直接体现便是流行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昆仑奴(非源自昆仑山脉的奴隶,乃是南洋诸岛上肤色偏黑的土著)。然而终究彼时对外的需求依然严重依赖陆上线路,因此并未导致海上贸易航路的提前崛起。但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及其导致的吐蕃扩张确实实在在地阻隔了贸易,海上贸易线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流。

海上丝绸之路崛起后,来往的商船就必须经过暗礁密布的中国南海海域。为避免触礁导致的人财两空,古代来往于东西方的商人显然需要绘制详细的海图以供参考。于是通过不断的海难事故,南海地区的海图在唐宋时期逐渐完善并在南宋至元代为东西方海上贸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海图的完善除了推动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兴盛之外,便是直接影响了后世的郑和下西洋。郑和初次出海依赖的便是唐宋元三朝积累的海况信息。当然地理环境并不是永不变化的,因此郑和七下西洋也通过自身庞大且完备的测绘队伍再次对南海诸岛进行了完整的测绘并给出了相对准确的标注。正是郑和舰队的再次勘查,南海诸岛得以较为精确地展现在中国史书之上,而后世之杨信沙洲也在此时以暗礁沙洲的身份被标记了出来。是巅峰亦是绝唱,郑和下西洋的确是中国古代航海历史上的巅峰之作,但同样地,它也是绝唱。随着明朝中期开始为应付倭寇侵扰而制定的海禁政策被严格执行以及明宪宗成化年间车架郎中的藏匿(野史说是焚烧)郑和海图,中国再无雄心壮志去探索海洋,由此中国人对南海的了解止步于史籍。

文章图片2

郑和海图

‬自废武功后的哀歌:昔日满是中国人的南海航路成为了西来者的天堂!

海禁政策最早源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一纸“寸板不许下海”的诏令。朱元璋作为农民子弟深刻地清楚中国农业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民,繁盛的海外贸易非但不能给予农民任何好处反而会因为朝贡制度使得财政亏空。因此可以说朱元璋的禁令是符合当时中国农业社会需要的,但可惜的是他没有注意到以贸易为先的商业社会的价值。洪武帝的海禁令之后历经数次反复最终确定为了明朝的基本国策。海禁之下昔日扬帆出海逐利南洋的中国商人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得不退出,由此使得外部商人纷纷涌入中国东南并成为当时南海地区的主流。这些商人中无疑以寻找东方珍贵的香料、瓷器、丝绸的葡、西、法、荷、英等国的来者为最。当然西方列强的深入南海是分批次的,最早是西葡,随后是荷英法,而将东方贸易带向辉煌的无疑是英荷两国建立的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名为公司实则是殖民地机构。他们借助母国的坚船利炮,他们疯狂抢占南洋地区的贸易据点,由此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及受益者。舞台主角的变换注定了这个舞台必然会从原主角手中流失的命运。当然,近代通过大航海时代领先全球的西方各国尚在争夺广大肥沃宜居土地的时刻,对南海这些如繁星点点星罗密布的岛礁并无任何兴趣,反而因为南海这些时而出水时而隐没于水下的沙洲暗礁头疼不已,毕竟暗礁沙洲是来往商船的第一杀手!那么在西欧列强全球殖民的时刻,东方的中国是否有机会扭转格局吗?有!只是无一例外皆被浪费了!一是明末的隆庆开关,令中国有了了解世界的机会,可惜后续登位的万历帝在传统士大夫张居正的主持下再次保守使得中国丧失了再次走向南海之机。二是清代康熙后期,满清入关先后平定残明势力及汉家叛将吴三桂的反叛后有条件开关却在帝王害怕汉人反叛的心术再次坚定选择闭关。自此两次机会的沦丧铸就南海彻底沦为西来者的天堂!

文章图片3

隆庆开关

近现代的威胁:列强的窥觊与地区小强的企图染指!

当有足够土地的时候,跑马圈地是主流,但当处处都是牧场全无分毫未决领土之际,寸土寸草亦会是必争之地。当时间进入19世纪后期,世界各地皆被列强瓜分殚尽之后,对一些尚未“名花有主”的海岛沙洲,列强们的獠牙也会毫不客气的露出。显然在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之下,已经远远落后世界并躲在角落瑟瑟发抖的晚清政府自然成为了“豺狼们”的下一个目标。列强们除了大肆在中华大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同时亦有部分列强盯上了南海诸岛。打上南海岛礁主意的便是如今日常被辱的法国。彼时的法国虽无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那般强悍,但已掌控越南的他们窥觊南沙诸岛来还是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然而晚清政府虽腐朽,但爱国志士尚犹存!晚清时任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于1907年的南巡有力地遏制了法国人的野心。可惜的是这一次只是一时吓阻对方并未能彻底打消法国人的野心。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眼瞅着中国陷入对日战争泥潭的良机,法国人在背后偷袭侵占南海岛礁。法国人之举无异于落井下石,自然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抵制。而彼时自知无力武力收复失地的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站出来,通过公布命名南海岛礁的形式宣誓主权。在1935年,那场命名岛礁宣誓主权的活动中,杨信沙洲被命名为兰家暗礁。口头上的宣誓与抗议并不能使南沙群岛脱离法国人的控制。但很快随着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席卷整个南洋,杨信沙洲所在的南沙群岛成为了日占区。沦陷于日本的南沙群岛可谓是亦祸亦福。祸福何在?祸在沦陷,而福则在战后法国丧失了对南沙群岛的法理主权继承,南沙因此回归中国。1947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复南海诸岛并重新命名岛礁名称,杨信沙洲之名因此确定。但很可惜,不久深陷败退台湾困局的蒋介石政权主动收缩固守台湾导致南海一空。早已觊觎良久的菲律宾借助50-70年代中国两岸政府忽视之机开始侵入南海,杨信沙洲因此岌岌可危!

文章图片4

杨信沙洲

‬尾声:危如累卵,杨信沙洲之困何时可解?

1963年,菲律宾政府在试探性地攻占名义上由台湾蒋介石政权控制的西月岛后更进一步非法侵占南钥岛。南钥岛,位于杨信沙洲西方,作为道明群礁中最大的一座岛屿,其距杨信沙洲仅一步之遥。南钥岛之后,菲律宾的脚步并没有停止。1978年,正值改革的春风吹拂中华大地之际,贪婪的菲律宾再下一城,再次非法侵占位于杨信沙洲东部的双黄沙洲。杨信沙洲危如累卵!

贪婪之人只能得逞一时并不能得逞一世!1994年,一场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海战”在南钥岛海域爆发。具体经过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菲律宾抛下了两艘沉没的炮艇仓皇逃离。一场失败,并不能彻底打消菲律宾的野心,但足以震慑他们再次伸手。杨信沙洲转安,但我们期望的并不仅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