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沙一岛一故事—大海中的灯塔,记南沙光星礁!

 我是孤独的星星 2022-05-15

前言

在古代,无先进导航系统的船只夜晚如若要在海天相连的茫茫大海上辨别方向唯有依靠星光。通过基本固定的星象或者特殊的星星来识别方向,确保航向的正确性。当然如果在乌云密布毫无星光的时候那就唯有依靠目力观测附近的岛礁。可以说鲜明的岛礁实质上与星光无异,同样拥有导航的作用。

在南海之上,就有如此一座岛礁,它就是被我国渔民称作大光礁的光星礁。如箭头一般极具辨识度的光星礁为往来于南海的渔民指明了方向,犹如一座不灭的灯塔!

文章图片1

古代历史:远航的明灯,渔民必参考的路标!

鲜明的箭头形礁体令光星礁成为了一座独特的地标。这一地标为远航至此的中国古代渔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南方珠崖、詹耳二郡的渔民即已远航至此。真正有关于包含光星礁在内的南沙群岛的记载却要晚至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国家陷入的三分分裂局面意外造就了各国对外的开拓,北有魏国对西域的继承,西有蜀国对南中的征服,东有吴国对南沙的探索。这其中万震与康泰分别编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夫南传》算是对南沙最早记载的文献。

唐宋时期,西沙与南沙两大群岛为政府命名为“千里长沙”、“万里海塘”,由海南地方政府进行管辖。元代,野心勃勃的蒙古人更是远跨重洋发起了对爪哇国的远征。因为这次远征,包括光星礁在内的南沙群岛进一步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明清时期,后继的中国中央王朝承袭元代的掌控力继续保持对整个南沙群岛的控制力。

明初,中国进行了整个封建时期最大的一次官方远洋活动-郑和下西洋。在这次远洋过程中,舰队的导航员根据历史资料与实际航海情况绘制了一幅详尽的海图-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图明确地记载了南沙各岛礁的详细位置与海况,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海图,是中国古代先民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可惜这幅海图未能保存至今,一场火灾不仅烧毁了它更是断了中国人再次远航的心思。此后,中国封建王朝开始转向内敛,海禁的实行使得中国彻底远离远洋贸易。不过即便肇启于明朝中期的海禁亦未能阻止中国对包括光星礁在内的南沙群岛的管辖。只要有中国渔民的渔船在,那么这里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2

近现代历史:为列强所觊觎,最终被他国非法侵占。

当时间进入近代,中国封建王朝的海禁策略愈来愈不适应世界的潮流。于是一场鸦片战争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更令中国陷入了被殖民的危机之中。危机之下,部分有识之士展开了图强自救的运动,这即是著名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为主,这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中国的军事装备,使中国成为了东亚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然而仅以更新军事装备这一治标方案是不足以将中国拉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一场甲午战争使得清廷上层治标的洋务运动破产,由此中国彻底陷入了仍任宰割的境地。不久,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未能拯救中国。而整个民国时期中国陷入的军阀割据局面使得列强窥觊到了入侵的良机。

文章图片3

最先行动的是占据中南半岛大部的法国人。20世纪30年代,法国人开始入侵南沙。他们的入侵以能够驻扎的岛礁为主,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光星礁得以幸免。此后日本取代法国人成为东亚唯一的霸权后,整个南海海域完全落入日本人之手。不过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日意为核心的轴心国的战败,光星礁得以回归祖国。

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般顺利,不久国共内战,作为反动势力的国民党政权的败退,令南海陷入了分裂的状态。依旧图谋反攻大陆的蒋介石政权在短暂退出南沙后又在五十年代后期重返。但弹丸之地的台湾显然无法支持对南沙群岛的长久控制。于是在台湾方面放松对南沙群岛控制之际,周边国家开始了非法入侵。

1986年,南海周边的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宣称对光星礁拥有主权。而在这几个国家中,马来西亚率先行动占据光星礁。马来西亚的占据显然是非法的,因为唯有中国拥有光星礁的主权!

文章图片4

后记

光星礁作为南海岛礁的一部分,其主权归属问题显然成为了整个南海问题的一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各方的理性谈判与和平倡议。正式出于理性与和平的理念,2002年中国与东盟南海相关国家达成了《南海行为准则》的共识。有共识便有了谈判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光星礁会在各方的努力在回归祖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