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向天笑:诗歌是心灵的港湾——序程彩霞的诗集《起风的夜晚》

 黄石新东西 2022-05-15

诗歌是心灵的港湾

——序程彩霞的诗集《起风的夜晚》

向天笑

 

人与人的相遇是很奇妙的,人与诗的相遇更是很神奇的。

早年读过那时候还不怎么著名的诗人王家新的一本诗论小册子《人与世界的相遇》,他说:诗,正来自于这种人与世界的“相遇”。就一个诗人来说,在平时他只是他自己,只有在某种相遇唤起了他内在的精神和感知力,使他产生了某种“存在”的呼应,从而超越现实生活而进入诗中……

记得与程彩霞的初识,还是诗人周春泉兄在2019年4月介绍的,让我在自己创办的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推推彩霞的作品。随后让彩霞加了我的微信,传来的诗却是2017年4月写的诗《故乡》和《坟场》,《故乡》里有一句诗让我印象深刻村庄里,能叫出乳名的长辈/都去了另一个地方。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她在《新东西》平台发表了一百多首诗,从开始的流水账式的日记体诗,到找到自己的抒情方式,完成一个初学者向诗人的转变。如今,她要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诗集《起风的夜晚》,我问她为何要命名《起风的夜晚》,她说大部分作品都是晚上写的,有时是睡前写的,有时是半夜醒来写的,夜晚起风了,心灵需要港湾。

是的,诗歌是心灵的港湾。起风的夜晚,我们除了看诗、写诗,还有什么比如诗的风声更能打动我们?

彩霞跟我一样,也是读中学时就喜欢诗歌了。那时候能接触的诗作有限,拜伦、雪莱和普希金,随后的汪国真、席幕蓉让多少女孩子迷恋,她开始把心里的话在日记本里写成分行文字,还上锁。虽说锁在抽屉里,其实是锁在心里,那最早的诗句,她到现在还没忘记:当我再次想起你的时候/我已老了/翻开发黄的日记/心犹激动”现在真的老了,再翻开当年发黄的日记,再整理让心还激动的诗句,她哪舍得丢弃。那是年少时的印记,那是羞涩的时光,那是春心的初动……

她的家乡在磊山湖畔,头上有两个哥哥,父亲是有名的老中医,那时乡村贫困,但她家的环境比普通人家稍好。何况她父亲喜欢看书还写诗,写了很多诗,可惜都没留下来,留下来的是以父亲同年的名字发表的。那时候乡村的孩子所看的书籍极为有限,可彩霞除了除了熟读《红楼梦》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是外国小说,像《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红与黑》《呼啸山庄》《简爱》等等。诗歌看得并不多,但读得最用心,她整本地抄过拜伦、雪莱、普希金等人的诗。

此外,她还喜欢听戏,特别是越剧和黄梅戏,也会对着简谱弹电子琴。她的诗节奏感比一般人强,原来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她就这样度过婚前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婚后,像许多乡村女孩一样外出打工,而且漂泊长达二十年,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那份刻骨的柔情,都被她写进诗里,她不为成名成家,只为抒发自己的思念,每一首都是用自己的心血写成。多少疼痛与委屈是无法与人诉说的,只要文字能记录下来,那种无法言语的疼痛时刻唤醒着她并不麻木的灵魂,还有无法尘封的委屈,让她笔下的文字也闪着泪光。也许不不那么完美,语言还有待提炼,诗艺还有待提高,但每一首都有她真实的体验、如实的回忆和实在的感动,都是她对这个世界真诚的倾诉。

你看她写的《尖山寺》,前院的小狗、桥下的山泉,都不足为奇,唯有那串俏皮的风铃/被高高地挂在廊檐一角/一阵风儿吹过/清脆悦耳的叮当声/惊飞了林中的几只小鸟,那串廊檐上的风铃,那清脆悦耳的叮当声,那惊飞的几只小鸟,这才是诗意的发现。没有半句多余的话,一幅诗意的画面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沉思。

你听那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奶奶的足音》奶奶的小脚/围着村庄和灶台/走了八十个春秋/从田间地头/到屋前屋后/她搂满一筐筐的枯枝落叶/生起人间烟火,从枯枝落叶到人间烟火,虽短短八个字,简洁概括小脚奶奶的八十个春秋,多少辛酸一笔带过,却让人难忘那双小脚艰行走的足音。

你看她写的《竹子开花》青春耗尽的竹子/骤然开花了/成片的枯枝败叶/哀鸿遍野/夕阳西下,晚风呜咽/空洞的胸膛已无力存放/这已然冷却的/节节伤痛,竹子开花之后就是死亡,那一年我母亲去世前,后背山的竹林陡然开花,母亲说她命不长了,果然如此。今天再读彩霞这首短诗,真的是节节伤痛。

再如《空着的椅子》你坐过的椅子/一直空着/任我怎样擦拭/一年又一年/总等不回/你归来的身影”,一静一动,让空着的椅子坐满她的思念……

小黑

自从刘老太被人抬走后
就再也没有回来
饥饿的小黑
到处流浪
满村寻食
 
当它拖着一身的疲惫
伏倒在家中的堂屋前
墙上的白发老太
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
 
小黑怎么也弄不明白
任它怎样声嘶力竭地狂吠
为什么镜框中的主人
总是
笑 不出声
哭 不流泪

这首小诗,是彩霞这本诗集里的代表作,从日常生活里提取出诗意的情节,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口语的叙述,一节一节推进,到最让读者也是笑,不出声;哭,不流泪《小黑》不小,短诗不短,意味深长,那种生命之痛、生命之苦,有如小黑的身影像一道彩虹划过诗人的心空,也温暖、照亮读者的心灵。

细节入诗,是当今流行的做法,什么样的细节富有诗意,从什么样的角度着手,要精巧的构思。细节是抒情的基础。

著名诗人大解在一次访谈中说:细节入诗,往往会事半功倍,容易在人的心理上刻下划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节也是诗歌的血肉,使诗变得生动而又丰满。越是带有叙事性质的诗,细节充盈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依靠理性直奔真理的诗,很难使用细节。我愿意做的是,从小处着眼,给细节留下足够的空间,但也不排除理性的横冲直撞,大刀阔斧,在绵密的细节中鲁莽一闪。但细节不是细碎,不是凌乱,不是小肚鸡肠。细节是情趣,是纹理,是司空见惯又陌生化的具象描写,有助于强化人的感官印象,具有立体的多重性效果。细节进入诗歌,不必用心提炼,而是要善于发现,在复杂的人间世象中找到那些具有杀伤力的东西,点滴入骨,一剑封喉。所以,一个生动的细节,胜于十句言说

如此类似的诗,还有《小乙》,将小乙出车祸前后对比来写,不加一句议论,自然呈现,几天后/小乙与世长辞/从此/在村里的每个角落/人们总能看到他/昂首走过的身影”,作者不作抒情,但那昂首走过的身影,却让人难忘。

诗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命中注定的,没有人天生就是一个诗人,除非命运让他拿起笔来写诗,他才能成为诗人。

彩霞从年少时日记出发,自觉与不自觉地写作,全是命运使然,因此她的写作不做作,率性而写,真情写作。这种写作不需要写作的知识与技巧,需要的是经历,包括生活经历和灵魂经历,对一个诗人来说更重要的还是情感经历。

她写过一首《笑辞红尘》,那可是彩霞内心世界的坦露。也许是写这首诗时,她把自己置身于若干年后的最后一刻吧,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对命运的感叹,微笑里透着一股悲凉,心酸而不心碎。

捷克诗人扬·斯卡采尔说:诗人不创造诗/诗在某地背后/它千秋万岁等在那里/诗人不过发现了它而已只有在平凡的地方看到与众不同之处,他就推开了诗歌的窗户。

彩霞有一双慧眼,在《墙头草》一诗里,她看到了墙头草牢牢扎根墙头的执着坚守”,与众不同的眼光,也是诗人的独到之处。

诗人彩霞除了外出打工,一直生活在乡村里,在平凡的生活里诗意栖居,她以直觉进入诗歌,以代价进入诗歌,以生命进入诗歌,从不把诗歌当作儿戏,对乡村妇女来说更不会把诗歌当作什么敲门砖!尽管她早已把诗歌当作自己灵魂的伴侣,看作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她总感觉到诗歌带给她的不只是身心的愉悦,更多的是痛苦与不安。她写诗的时候是真诚的,没有一种内心的召唤是不动笔的,她感觉到是诗神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写下那些诗行,有时她甚至于感觉到不像自己写的,只是诗句找上门来,像两个不分你我的知己在纸面上坦诚地交流。

在这个春雨绵绵的夜晚,在这个起风的夜晚,读她的诗,仿佛跟随她一起散步在后背山上的那条小路”,不远处就是快速路,不久也会雨过天晴,相信她未来的路会越来越宽广,前面就是彩霞满天!

          2022426日晚于江风阁

向天笑,中国作协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坚持写诗四十余年。已出版诗集和散文诗集12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