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噩耗传来:刚刚中国又一巨星陨落!

 世外闲人图书馆 2022-05-15

图片毕老师说」陪伴你的第1422

图片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

在中国,

很多人都知道袁隆平,

但很少人知道他。

前者是“杂交水稻之父”,

后者是“小麦育种之父”。

他毕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为我国的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是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为国人吃饱、吃好操劳大半生。

他被誉为“世纪麦翁”

他就是庄巧生!

图片

2022年5月8日,

庄巧生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图片

共和国又痛失一名院士,

我们的“小麦育种之父”永远地离开了。

致敬!送别!

回顾庄巧生的一生,

他把自己70多年的时光都倾注在发展中国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上。

庄巧生曾表示,

他这辈子只做了两件事。

一是育成十来个优良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二是编几本与小麦或育种有关的专著,为国家科技事业留下了一些历史纪录。

“仅此而已,微不足道。”

这8个字,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

然而,这两件事加在一起,

就是一件造福中国农业的大事。

图片

1916年,

庄巧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小山村里出生。

父亲是一位老师,

早年在南洋谋生。

4岁时庄巧生随家人投奔闯荡南洋的父亲,

1925年庄巧生初小毕业后,

全家回到福州定居。

虽然家境贫寒,

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秀。

1934年1月,

庄巧生从福州三山中学毕业。

图片

同年,福建省教育厅公开招考第三届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

理、工、农、医各领域仅有1—2个名额,

这让家境贫寒、无力升学的庄巧生看到了一线生机。

他决意报考农科,

结果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

1935年1月,

庄巧生考入南京金陵大学,

专心修学农艺。

大学的学习氛围与人文气息,

使庄巧生的视野日渐开阔,

这时,他内心里已萌生了要在农学专业上不断进取的火种。

然而,1937年初夏,

当庄巧生在齐鲁大学合作农场暑期实习即将结束之际,

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

图片

他和那个时代很多学生一样,

被迫辗转迁徙求学。

后惊闻南京大屠杀,

这深深刺痛了庄巧生的神经。

自此,“报国”二字

深深地扎根在了庄巧生的心里。

图片

1939年2月,

庄巧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入选为“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

被授予“金钥匙”奖。

图片

庄巧生毕业时,

正值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苦的时候,

他怀揣梦想辗转恩施、成都、重庆、贵阳、多地,

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图片

1944年,

庄巧生回到重庆中央农业实验所麦作杂粮系任技士,

从事小麦品种改良的工作。

当时刚好社会上公开招考赴美实习人员,

庄巧生报名,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招考遴选,

并赴美国学习。

图片

期间,他意识到品质检验与研究在品种改良中的重要性,

并注意收集有关文献,

以便回国后填补国内空白研究。

回国后不久,

庄巧生被调任到北平农事试验场,

担任麦作杂粮室主任。

1950年,

我国小麦北方主产区,

爆发了大规模的条锈病,

庄巧生开始培育新品种。

但小麦遗传育种是一项见效慢,

科研投入巨大、不易出成果的研究,

很多小麦研究者一生都难以选育出一个新品种。

为了培育出新品种,

庄巧生勤奋工作,深入实践,

尽管工作繁忙,各种事务缠身,仍坚持现场作业。

每到小麦生育的关键时期,

他总是起早贪黑、见缝插针,

尽可能下田看小麦的生长过程。

图片

庄巧生曾说:“小麦育种工作是个单调枯燥的活儿,年复一年。”

但他不畏艰苦,

迎难而上,

几十年如一日。

图片

《尚书·周书·周官》有云: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1964年,

庄巧生先后推出了北京8号,

北京10号等一系列一流的小麦品种,

成为华北平原的主栽品种之一,

年最大种植面积2000万亩左右,

为解决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小麦锈病、

倒伏等问题发挥了带头作用。

多年来,他主持和领导的课题组,

先后选育了30多个小麦良种。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

他的团队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约4亿亩,

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仅是“北京8号”“北京10号”和“丰抗号”系列小麦品种,

就增加产值45亿元。

图片

庄巧生在世时曾荣获,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还凭借“北京8号”和“北京10号”,

获得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

庄巧生曾表示,

真正的享受是下田看小麦的生长过程,

每到开春或是麦收时节,

能去一次试验田,

那对于他来说,

是一种难以向别人言说的特殊享受。

“要跌打滚爬在麦田中,学会同小麦对话”

这是庄巧生第一次接待前苏联小麦育种专家时,

对方曾说的话。

图片

这句话被庄巧生作为座右铭,

并践行一生。

图片

皮尔斯说过:

“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

对于名利,

庄巧生丝毫不在意。

他曾觉得自己的待遇过高,

而主动找领导自降待遇。

在和他人合作课题时,

主动将自己的名字从第一作者调换到最后一位。

他还曾将自己获得的奖金捐献出去,

支持小麦育种工作。

图片

多年来,庄巧生还笔耕不辍,

他参与编(译)了《中国小麦学》《植物育种学》等14部专著,

为我国小麦育种实践、

技术成就和生产发展等留下了丰富的专业资料。

图片

庄巧生还特别看重人才,

重视培养后人。

上世纪80年代,

庄巧生明显感到研究人手不足,

于是带头推动小麦育种课题组。

经过10多年的努力,

初步建立了一支以海外回国人员为主,

常规育种、谷物化学、植物病理、分子生物学相结合,

与国内外密切合作的开放型小麦育种课题组。

庄巧生曾表示,

小麦事业,

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一生只做两件事,一片丹心献麦田”

可就是这样一位奉献了一辈子,

本该在中国如雷贯耳的名字,

直到他陨落,

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那灿若星辰的恢弘人生!

现在,沉痛送别庄老!

希望所有人,

都能看到庄老的故事,

铭记庄老的精神。

让我们向他致敬!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图片

本文经「毕老师说」(ID: BiLaoShiShuo)授权转载。这里是新一代有态度的年轻人聚集地。探讨热点时事、分享实用技能、帮你答疑解惑,助你成长!趁年轻,看更大的世界,做更好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