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兰若静云 2022-05-15

霞寨镇地处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中部,榜眼府位于霞寨镇钟腾村,依山而建,背靠溪平山,前朝望月山,是漳州市唯一的一座榜眼府,属于清朝宫殿式古建筑。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霞寨榜眼府的门楼朝北,面对着平和县境内著名的双峰山,因此门楣上方镌刻着“双峰耸秀”四个大字。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榜眼府以砖木结构为主,占地十余亩。主建筑由上下两堂和两侧边廊及天井组成,地势逐落递高,格局完整。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墙上的文字有很浓的时代气息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这是从内院望门楼,三层翘脚绿瓦飞檐,形成宫楼式结构。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正厅右侧的横屋甬道上题着“培兰”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左侧是“植桂”,显示出家族对后辈教育的重视和美好期望。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在一侧的边廊里有一个农家书屋,这还是第一次在古建筑里见到书屋的,可见当地人对文化的重视。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整座榜眼府精雕细琢,以条石为基,青砖为墙,优质木料为梁,建造者工艺水平高超,全屋没有使用一根铁钉。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这座榜眼府的主人是钟腾村人叫黄国梁(1756-1795年),生于当地一户贫苦农家,但由于家教严谨,黄家出了不少人才。据说黄国梁身高1.9米,臂力过人,以大刀绝技惊服天下,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武榜眼,并赐“一品御前带刀侍卫郎”。任职期间黄国梁常服侍乾隆皇帝左右,乾隆帝微服随访民情时尽心尽力一路保驾护航,乾隆皇帝为表彰黄国梁之功德御赐万银,于1790年建了这座榜眼府。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在榜眼府游览时遇到一位当地老大爷,得知榜眼府还有三座附属土楼,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先到了“朝阳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穿过一条幽深的古巷,远远便看见朝阳楼外的旗杆石,颇有气势地矗立在高处。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拾阶而上,终于看清蓝天白云下的朝阳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站在门口回头看刚刚走上来的台阶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这是“朝阳楼”的正门,很奇特,外墙全部铺满砖,不知是后来加上去的,还是当初建的时候就是这么设计的。门上并不书写“朝阳楼”,而是写着“世大夫第”四个字,门口有旗杆石。“朝阳楼”是武榜眼黄国梁的出生地。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朝阳楼”三个字是镌刻在第二层土楼的门楣上。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这是外层和里层环形土楼中间的走道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朝阳楼内部损毁严重,不少房子已经坍塌。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我们去的时候土楼内没有住户,不知如今是否有人维修。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土楼内的古井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朝阳楼”门口的旗杆石空对青山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参观完“朝阳楼”,我们继续前行去看“永平楼”,这是一座千年土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永平楼”的现状惨不忍睹,楼门上连名字都看不到了。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据说这座土楼最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如今内部已是人去楼空,杂物堆放一地。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第三座土楼是外圆内方形似铜钱的“余庆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余庆楼”是乾隆皇帝赐13300两白银所建的,地处榜眼府西北部约300米的地方,于1796年落成,黄国梁的族亲世代就在此安居。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楼里的地面皆用卵石铺就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余庆楼”为三层土楼,从外表看为圆形,但从里面看却是方形。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土楼内院晾晒着衣物,我们去的时候“余庆楼”还有人居住,中庭显得颇为干净整洁。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站在远处望“余庆楼”

福建平和:霞寨“榜眼府”及三座附属土楼

三座土楼皆已饱经沧桑,濒临危亡。虽然当地政府和村委会也极力想修复这些古建筑,但资金有限,如果旅游业开发不起来,这些古建筑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损毁,非常可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