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能听懂你说的,其实是一种能力

 水手麦瑟 2022-05-15

前些天在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偶然聊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交流起来就是鸡同鸭讲,“两眼相看,竟无语凝噎”;但有的人交流起来却能让你心神向往,全神贯注?

其实很重要的一个点在于讲话的人有没有传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人与人沟通的时候,会容易忽略一个事实:沟通其实是一个双方的行为。在沟通的过程中,说的一方是信息传递方,听的一方是信息接收方。如果让两个人能交流上,首先得让他俩是同频的。

那怎么样是同频呢?简单来说,你讲的话别人要能听懂

如两个人沟通一件事,但一个人只会中文,一个人只懂英文,讲的那个人叽里呱啦讲一大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能沟通好吗?因此,沟通过程中,说的那一方需要考虑所使用的词语、句子和语言,别人能不能理解和接受。

同频还需要注意沟通的方式

两台电脑通过网络可以沟通,但传纸条的方式就没法沟通了;甚至,本来发一条短信就能传递的信息,你非要用导弹装着纸条发射过来传递信息,最后,信息没有收到,接收方反而被摧毁了。

生活中其实会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某一天,你在做饭,想让孩子帮忙扫地,现在摆在你面前有两种沟通方式:

1.命令式语气,强制孩子去扫地;

2.平等式沟通,跟孩子商量一下,在家里分工合作把家务完成,你负责做饭,孩子负责把地扫干净,一起努力为家庭出一份力。

命令式语气容易让孩子心态爆炸,虽然很可能会去扫地,但是强迫去做的事大概率上是做不好的,然后你又会因为孩子没扫好地生气。

平等式沟通,会孩子感受到尊重就容易听进去家长说的话,也容易在被尊重的情况下乐意接受自己作为家里一份子需要承担的责任(获得价值感)。

同一件事,不同的沟通方式,就很可能造就不一样的结果。

可能很多人也知道沟通方式很重要,但为什么却总是没做好呢?

因为人的惰性——好好说话相对自顾自的表达会更费劲。

好好说话,需要不断思考别人能否接受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思考自己表达的词是否达意,还要通过别人听了以后得反馈来继续调整沟通方式和表达内容。而自顾自表达只需要你自己感觉良好,把想说的说完就好了,少了很多步骤。所以家长们要警惕自己有没有为了省事就不顾孩子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自顾自地表达观点和意见,最后还责怪孩子不听自己的话。

总结一下,让孩子能听懂你的话是一种能力,需要你会和孩子同频,把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和沟通语言都调到一致的“频道”上。

那应该怎么做?

换位思考,多想想我的沟通方式孩子能否接受,我说的话孩子能不能听的懂,而不是“我觉得孩子应该懂了”的态度。

希望父母和孩子能更好地沟通和相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