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堂妈分享》与孩子交流的12种误区

 阿呆小周 2015-10-20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在职场上或是朋友中经历了一件烦心事,原本想和老公倾诉一下,结果对方的回应让你越说心里越堵,最后就:“懒得跟你说了”,不欢而散。而对方却一脸无辜,觉得自己好心当成驴肝肺,便得出结论:女人实在太难捉摸了。于是现在很多两性关系专家给出真相:这个时候其实女人只是想倾诉一下,而男人多数却要给出建议或者评价,直接导致谈话无法进行。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有过两个私人教练(类似心里咨询师),我非常享受和教练在一起交流的时光,没有任何心里负担、畅所欲言,有的只是思考、反思、为自己的困境想办法。而教练或者心里咨询师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原因是他们经过了训练,他们的专业能力就是与人沟通,让人没有任何负担地讲出心里话,这样他们才能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和真相。那么他们在沟通中会运用哪些技巧呢?答案是很多很多,这些理念和方法都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也只上过初级的教练课程,知道的只是皮毛。但是很有幸,最近我读了一本育儿书籍,这本书叫《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在美国大约是比较权威和普及的育儿书籍。书上列出来12种沟通的误区,我看后拍案叫绝啊,这不就是所谓的交流禁忌吗?!托马斯戈登博士把我们平时的讲话方式做了专业的归类,这12种都属于让人不再想交流下去的方式,这些对话虽然都是用孩子举例子,但我觉得适用任何人。

一、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事

1我不管其他家长怎么做,你必须打扫庭院!

2不许那样和妈妈说话!

3现在回到那儿去,跟吉尼和艾希礼一起玩!

4别再抱怨了!

二、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会有什么后果:

1如果你那样做你会后悔的!

2你再说一句那样的话,我就让你出去!

3最好别那样做,如果你知道怎么样才是对你好的话!

三、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该怎样做

1你不应该那样做!

2你应该这样…….

3你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尊重大人。

四、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给他建议或意见;为他提供答案或解决方案:

1你为什么不请吉尼和艾希礼一起到这里来玩?

2等过几年再决定大学的事。

3我建议你跟老师谈谈这件事。

4去跟其他女孩交朋友。

五、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信息、或者你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

1上大学会成为你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2小孩必须学会彼此相处。

3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大学毕业的事实。

4如果小孩子学会在家里负起责任,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5这样理解——你妈妈需要你帮忙做家务。

6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要做的事情比你还多一倍。

六、评价、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对孩子做出负面的评价或判断:

1你没想清楚。

2那样是很不成熟的做法。

3在这件事上你大错特错了。

4我没法同意你的看法。

七、赞扬、表示赞同——作出一个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

1嗯,我认为你很漂亮。

2你有能力把它做好。

3我认为你是对的。

4我同意你的看法。

八、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

1你是个被宠坏的小鬼。

2看这儿,无所不知先生。

3你的行为就像野生动物。

4好吧,小宝宝。

九、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

1你只不过是嫉妒吉尼。

2你那样说是想烦我。

3你根本不相信那个。

4你有那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在学校不太顺利。

十、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通过谈话让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驱散他的情绪,否认他情绪的强度:

1明天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2所有的孩子偶尔都会经历这样的事。

3你那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好学生的。

4我也有过那样的想法。

5我知道,学校有时候会很无聊。

6你通常跟其他孩子都相处得很好。

十一、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1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想的?

2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讨厌学校?

3那些孩子有没有告诉过你她们为什么不跟你一起玩?

4你跟多少孩子谈论过家务的事?

5是谁让你产生那样的想法的?

6如果不上大学,你会去做什么?

十二、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自己原来这个问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放在一旁

1别想它了。

2咱们别在餐桌上谈论这个问题了。

3好了——我们谈点高兴的事吧。

4你的足球踢得怎么样了?

5我打赌总统都没有遇到像你这么复杂的问题。

6我们都经历过这种事。

有些人看了会觉得很纳闷,这些谈话方式其中有些好像没什么问题呀?比如赞扬。是的,这里并不是说这些方法都不能用,而是说如果想和对方更加深入的交流,了解更多的信息,最好不要用这些方法把“球”抢走,也就是说这些沟通方式有个共同的特点——结束谈话。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球”呆在球场足够多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方法能够让人打开心扉呢?且听堂妈下回分解。


如果你有育儿困惑,请加堂妈微信:zyy568142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