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确诊后能否继续工作,要看患者目前的具体状态。帕金森病发病一般在60岁以上,接近退休年龄,对工作本身影响较小。对于四五十岁起病的年轻患者,疾病进展较缓慢,需要配合医生要求,进行规范化治疗,基本上能继续正常工作。患者可结合具体的工作场景,根据自己的症状情况,安排好服药时间,调整好工作状态,减少疾病对工作的影响。在帕金森病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大家多出门活动,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即可。 帕金森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常用的治疗方法都是属于对症治疗。在疾病早期,与医生配合,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如康复锻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如果病程较长,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会有一定难度,但也不必过于担忧,药物治疗和DBS手术治疗,都能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症状。帕金森病本身并不致命,到了疾病中晚期,要特别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如合并肺部感染,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危险,这时,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总体而言,帕金森病患者基本上能达到平均寿命。 一般来说,帕金森病不是遗传疾病。常见的帕金森患者大都在60多岁发病,属于中老年发病,基本上遗传因素较弱。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年龄早,遗传可能性稍大。约5%~10%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如果患者是60多岁发病,无论是直系家属,还是旁系亲属,一般都不需要做基因检查。部分发病年龄较早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基因检测来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帕金森病大多数是老年发病,也有一部分属于50岁以下早发型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病)是中老年神经变性病。两者在疾病谱里是不一样的,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其他认知域的损害。两者也有些共同交叉点,比如,帕金森病患者到了中晚期,也会合并认知功能的减退,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减退,不会发展到老年痴呆的程度;而老年痴呆到了晚期,也可能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早中期,生活能自理的情况下,建议多走出家门,特别是参加一些帕友群交流活动,对疾病和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随着疾病的进展,当患者出现行动困难,不能独立完成一些动作,就需要有人照料,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了。 帕金森病患者做DBS手术,有非常严格的筛选标准,具体什么时候适合做手术,要交给专业的医生评估。随着病情的加重,左旋多巴有效时间越来越短,或者出现了异动症,这时DBS手术对患者的症状改善可能起到一定作用。DBS手术后,一般患者服用的药量会减少,甚至极个别患者可以完全停药,具体如何进行药物的调整,需找专业医生进行定期复诊。 在疾病早中期的几年时间里,药物治疗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基本接近正常,通常称之为治疗帕金森病的“蜜月期”,“蜜月期”主要是针对左旋多巴而言。蜜月期的时间长短,也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是3-5年,有些患者“蜜月期”时间更长些。因此,如何延长“蜜月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建议患者在确诊后,找帕金森专科医生定期复诊,合理调整药物,联合非药物治疗如康复锻炼等,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才能保证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以上是本期访谈的七个问题。感谢刘卫国教授的回答,各位帕友,我们下期再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