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得道之人我们称之为“真人”。德高不露,和光同尘是“真人”的品行;清净平等是“真人”的本觉;宠辱不惊是“真人”的本性。 ![]() 真人不露相 现端水为题,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问题,我们该怎样做出选择。譬如摆在你面前有两杯水,一杯澄清,一杯混浊。你会怎样端水,便有四种选择,第一选项是端清水,第二选项端浑水,第三选项是两杯都不端,第四选项是两杯都端。 如果你选择只端澄清一杯,说明你只能看好的事和物,不能包容不好的事和物。持这种心态的人,获而喜,失而忧,顺而生,逆而亡,无处不分别计较。 我可肯定一般都不会选择端那杯混浊之水。因为混浊之水,里面有是非。惹不起,躲得起,这是常人之心态。当然也有心本混浊,经常在世间做坏事,十恶不赦之人,他会认为混沌之水是他的选择。 ![]() 《端水》人生面对的选择 第三种是选择不端,疑心重的人会认为表面清澈的水,并不见的就是好的,或许有毒。端了混浊之水,又怕惹是否。所以选择不端。 “真人”认为,水的澄与混是人心的分别,水之澄浊本无罪,是人心有澄有浊在分别计较。心本澄者,明知是澄而非有自澄。打个比方,雷锋做了千万件好事,雷锋自心里并没有为做好件而做好事,全是他自性流露出来的。心本浊者,妄认其浊心是澄。有澄有浊是我们的心有澄浊,妄加分别而也。 人生中是非、得舍、善恶、乐苦皆犹如这两杯水,一清一浊。譬如善言与恶语,善言犹如一杯清水,恶语好似一杯混水。“真人”能以平等之心,不加分别地,恭敬地端起这两杯水。善言与恶语便能同样淡定的装进“真人”的肚子里。同理,当“真人”面对宠爱时,不会得意忘形,面对羞辱时,便把羞辱化为忍辱。 我们常说心如明镜,明镜照花不会欢喜若狂,照刺也不会刺痛自身。心能如明镜一样,平等无分别的端起人生中的两杯水,这便是宠辱不惊。 ![]() 我们要知感恩,感恩帮助过你的人,给予你生命之温泉。我们更要感恩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你认为的伤害,真相并非伤害,正是因为父母教训,老师批评,以及来身边邻里,同学,朋友对你的恶言,才使你的心性不至于变坏。即便是你认为的恶意伤害,也是在成就你的忍辱智慧。 宠爱如温室育苗,忍辱便是在风吹雨打中成长。当你面对宠爱和羞辱,你的心都能淡定不惊、无畏不动。这便是一颗清净、平等、不动之心啊!这就是“真人”真心,如果有了这颗心,哪么我们的生活还会有烦恼吗? 一次关注,永久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