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徽谈艺|中国艺术史

 莉莉张的字影 2022-05-15

曾经有人说我写艺术史是爱卖弄,也有人说我写艺术史是爱虚荣的表现。我父亲说学艺术的人就要讲艺术、要普及艺术知识。

这些说法对于我其实都不对,我不停的写中外艺术史,就是想让自己“温故而知新”。写作是一件让自己思路清晰的好方法,通过写作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人对艺术的认识,会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就是在学习和写作中不断深化艺术认识。古人说过温故而知新,用我们生活中的大白话说的更简单明了:一遍拆洗一遍新。每一次的写作,就是一次思想的拆洗,自己就有对艺术新的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西方艺术史、东方艺术史、古代艺术史、近代艺术史、现代艺术史。它们所组成的世界艺术史,实际是一个整体感特别强的知识体系。在这个整体感特别强的世界艺术史知识体系里,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区别非常巨大!中国艺术的本身也有区别。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我们总是醉心于绘画和摄影上的技法。

那么这里面有一个重要问题出来了:技法是艺术吗?古人和现代人对技法的认识不同。那在中国古人看来,在中国古典美学看来,艺术到底是什么?

艺术整体而言,它是一种表现性的东西。但是艺术的表现绝不同于一般事物的表现。这是艺术表现与非艺术表现之间的非常重要的区别。

我们在生活中会说:一个人的艺术表现力很强。或者我们今天普遍的按照西方的艺术化的倾向来评价艺术作品,说这个人画的很好很像,表现力很强。但实际在中国古人看来,这就不是艺术的表现!这是把艺术的表现等同于了一般事物的表现。

在中国古人看来,不管是诗、书、画、乐、舞,这一切都是文艺的一种形式。就像诗歌的托物言志一般,但这本身并不是我们要达到的一个艺术追求。

中国艺术的表现应该是什么?

先说一段题外话,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校训大家容易理解吧?厚德载物里的载,就是承载、载体的意思。你理解了这条清华校训,就好理解中国艺术到底是什么了。

中国艺术就像易经当中的“坤卦”,坤卦的解释是:地是坤,厚德以载物。中国艺术最终的指向,按照中国古人的理解,就是:文以载道。

西方对艺术的解释和定义是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层出不穷。中国古人对艺术的解释和定义清晰明了。

大家学艺术,要知道中国艺术是指啥!

我们看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大师像石涛、任伯年、张大千这些人,他们在绘画技法上无懈可击。但最终他们还是不能与元四家这样的大师相提并论站在一起。原因就是中国古典美学在文以载道的指规所决定了。

就我们中国艺术的古代史而言,从唐朝到宋朝。这两朝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唐朝艺术整体上的表现是特别的阳刚、雄健、激越、华丽。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唐雄风!但从唐入宋再到近现代,中国整体上的美学风格开始由刚偏柔,这是中国艺术一个特别大的特点。

中国艺术从宋代开始,历经元、明、清直到民国和近现代,它有一条明显的主线,就是:专业绘画和业余绘画(文人画),这二者一直在并行。我们在评价中国古典美学中比较高的阳春白雪那部分时,甚至是更高的中国美学部分时,我们总是会引用到元四家这样的人物。

元四家在中国艺术史里拥有笑傲江湖般的地位和影响力。啥叫笑傲江湖?就是超然世外,不用和别人去比什么第一、第二。就是老子说的:不争之争,天下莫于之能争。

中国古代绘画在元四家手里成熟后,元四家奠定的审美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样态以及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美学与绘画,甚至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吴镇《渔父图》局部

王蒙《青卞隐居图》

倪瓒《六君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