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讲,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渴,口渴,口干不欲饮,最常见于阳气虚者,气阴不足亦可见。

 北京润雨 2022-05-15

       渴是自觉症状,口舌干燥是自觉症状,也是他觉症状。渴是热的一种表现,也是水饮不化的表现。渴是辨证证用方的一种症候,也是用药后效验或传变的象征。渴不仅阳证有,阴证也有。

    一、内热为渴:

        内热表现为烦躁,内热一般身也热,但也有假象,即所谓寒在皮肤,热在骨髓。身热,有发烧的,甚至高烧,但大多情况并不是指发烧,有时是自己感觉热,有时是他人一摸能感觉到。小便黄,一般是内热的另一个指征。渴是热的指征,但并非渴一定代表着热,有时是水不代谢的反映。热未必都要渴。

    二、水液代谢障碍的渴要看小便

       小便不利,小便少,少腹急,可考虑水代谢障碍,

       小便利,量多或次数多也可以引起渴,肾气丸饮一斗溲一斗就是也是水代谢障碍;

       ③也可能是组织功能障碍:比如多汗、呕吐、下痢等伤津液也可以引起渴。

        里有水饮,常以口中和,口不渴,不欲饮为指证,是水不化表现为渴。

    三、淤血为渴:

        瘀血口渴 漱水不欲咽,少腹急,小便多而渴有些时候是淤血证,瘀血在里以口渴为先驱症,因内有瘀血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

漱水不欲咽分阳明病内有淤血口渴两种 ,病状名。指病人口燥咽干,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常见于热性病热入营血或瘀血内阻的病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

第NO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有时看到心烦睡不着,心烦常以为有热,大夫用热药就有顾虑了,你看仲景怎么辨别,不呕,不渴就排除少阳和阳明了,这就是交我们排除法辨病,不是阳性证,就考虑阴性证,他用干姜附子汤,用了热药。不呕,不渴的排除法同样应用于桂枝附子汤,只不过这里是心烦失眠,桂枝附子汤是疼痛。

再看NO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多饮暖水,汗出愈。

烦躁不得眠,因有表病而发汗,胃中干,他渴,就是热像,这种热像有时是病愈的象征,但有时也是水饮所做,饮水不解之渴,再分析其他症候,微热有点表证,小便不利,口渴,就可以用五苓散了。水饮有渴有不渴,水气不化,小便不利,少腹满,这是水气不化而渴用五苓散,但是水亭胃中他往往不渴,但也心慌或者心悸睡不着,胡希恕在这里理解的好,用茯苓甘草汤,加龙牡治疗水停心下不渴的顽固性失眠,胃不和则不安,他是这么理解的。

还有一种意欲饮水但口不渴,渴是恶寒(身上粟起)有用文蛤汤,和大青龙汤相似。五苓散,白虎汤,白虎人参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木防己汤,猪苓汤,小青龙汤(发热而咳、或喘、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满),小青龙汤加石膏,文蛤汤。背寒如掌大,有停饮的真武汤证,也有心烦口燥渴的白虎汤证。利水药,清热药,滋补药,振兴药,甚至祛瘀药都可用于治疗渴,像茯苓白术、滑石、石膏、人参、天花粉、牡蛎、附子等。咸有时也解渴,现在生理盐水就很注重,中医有点不是很明确,在金匮里提到过。

,很少作为一个病做治疗,大多数把他看作症来看待,通过这个症看到热、假寒真热、虚热、郁热、淤热、水饮不化、组织机能陈衰等。渴,常为阳证指证如瘟病阳明病,也有阴证指证,如厥阴病。因证辩证。就渴而辨,或者说可得种另类,渴的病机。

     服小青龙汤后而渴是效验的说明,服小柴胡汤后而渴,是向阳明传变的迹象,渴者属于胃,属于阳明,用小柴胡加石膏就可以了。下口不渴者属少阴,下口渴一方面是向愈的迹象,一方面也可能使热利白头翁汤,下利口渴而下利不止,可能是猪苓汤水谷不别。

  发汗后会渴这好理解,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同样,小便多着也不可发汗。

 “本渴,饮水而呕者”,这个是水逆证候,是五苓散证,水冲逆于上用小柴胡是不行的,可是手足自温,甚至濈然汗出,身发黄,小便不利,胁下满痛,颈项痛,是茵陈五苓(散)来利水去黄,再合用小柴胡就更好。人要是由内热,大渴,喜欢饮水,这个时候也会外感,这时候得外感我们现在说感冒多喝开水一出汗,一排尿就好了,可是这时候小便应通畅,喝一肚子水,小便不排,也不容易好,NO109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应该是这个道理。

 以下是“渴”的重要辩证原文:

(NO6)“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NO26)“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NO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NO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多饮暖水,汗出愈。”

(NO72)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NO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NO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NO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NO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NO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NO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NO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强人半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 NO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NO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

(NO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NO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NO170)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NO202)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NO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辞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NO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NO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NO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

(NO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NO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NO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NO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NO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NO329)“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NO.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腐晦当去),以有热故也。”

(NO.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

以下是对“渴”辩证原文的逐条解释:

   NO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很像太阳病,但主要的是它渴。这个渴是内热的一种表现,像阳明病白虎汤证就渴呀,它里头有热。

   NO11 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这不是厥深热深嘛,外边手脚都凉,可这个人他是,烦渴饮饮啊.不愿衣被啊,正是大热。他这个寒是个假象,这人是吃了白虎汤他这个厥逆就都好了。

   NO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肺痿之病从何得之?他说头一个从发汗,或从发汗,或从消渴,

或从快药下之啊,都是伤津液。里热,你再助其热,再使他伤其津液,这个没有不伤害肺的,这个肺为嫩脏,也容易伤,而且热伤血脉,那么血气凝滞,它就要为痈脓之变。

   NO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白虎汤证啊,不一定渴。脉洪大,身热有汗,口舌干燥,这就可以是白虎汤证。但是津液太伤,他就要渴了。津液伤他渴的时候啊,你必须加人参兼以健胃。这个要是热,津液伤了,咱们后世就不这么治了,后世认为这个呀,都得滋阴。

咱们现在也说呀,这个人参是补气的,补气就生津液,它就是起(生津液的作用)。人参这个主治呀,它治心下痞硬啊,就是治这个胃,胃虚有心下痞硬的这种情况,你吃人参就对头了,后面有的是加人参的这种方剂,那好理解的。一般对这个白虎汤啊,大家都知道这个石膏是个解渴药,其实它是除热药,它不一定渴,主要的这个(治)渴的是人参,这个我们在这个书上就可以看出来,凡是白虎汤没有一个说渴的,你们看一看就知道了,连《金匮要略》带这个《伤寒论》,是加人参都是渴,“欲饮水数升”啊,“渴欲饮水”啊,象这个“大烦渴”啊,全要加人参,可见这个人参啊,它是有健胃生津的作用,也就后世说的补气呀,古人这个气分,在他的书上就是津液。

   NO40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或渴”,这个里有水,看看你的水的代谢如何,如果小便不利,里头停水非渴不可。这个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这个旧的水不去,新的水他不吸收,新的水不吸收,我们全身的组织都缺少水的营养,他就渴。后头咱们讲五苓散就有了。这个渴呀就咱们书上说的水不化气,水停不化气,你光喝到里头他不解渴,甚至于消渴。

我们用这个方子要注意一点,它必须是偏于寒,尤其咱们说的饮呐,它是一种寒饮,那么起码这个病它不渴,这个“或渴”呀,是由于误治啊,我们给吃了麻黄汤了,他激动里饮,有这些特殊(情况).一般不渴,因为里有水饮它不渴,同时呢口舌也不会干的,要不然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这些要下去太燥了。所以我们用这个方子要注意。

但是真正的老人这种痰喘,用这个方子的机会还是非常的多,他痰呐没有黄痰,白痰而且是沫痰,这种情况之下大概要有外感的这种痰饮咳嗽和喘,用小青龙汤的机会不少。要有热象千万不要用,如果烦躁呢用小青龙汤加石膏,这个药加石膏在《金匮要略》里就有.

   NO41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节就说明小青龙汤的应用,主要的症候是不渴。(注:上调说或渴,是指因为有表证而没有注意到水饮而但采用麻黄汤,激动里饮。这种临床上叫激惹现象,就是把病根给激惹了,原来不明显,已经治疗反倒明显了。)“服汤已渴者”这是服药有效之验了。

    第NO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有时看到心烦睡不着,心烦常以为有热,大夫用热药就有顾虑了,你看仲景怎么辨别,不呕,不渴就排除少阳和阳明了,这就是交我们排除法辨病,不是阳性证,就考虑阴性证,他用干姜附子汤,用了热药。不呕,不渴的排除法同样应用于桂枝附子汤,只不过这里是心烦失眠,桂枝附子汤是疼痛。NO174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NO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多饮暖水,汗出愈。

烦躁不得眠,因有表病而发汗,胃中干,他渴,就是热像,这种热像有时是病愈的象征,但有时也是水饮所做,饮水不解之渴,再分析其他症候,微热有点表证,小便不利,口渴,就可以用五苓散了。水饮有渴有不渴,水气不化,小便不利,少腹满,这是水气不化而渴用五苓散,但是水亭胃中他往往不渴,但也心慌或者心悸睡不着,胡希恕在这里理解的好,用茯苓甘草汤,加龙牡治疗水停心下不渴的顽固性失眠,胃不和则不安,他是这么理解的。


   NO71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人是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少少与饮之”这是个重点,饮水多,必喘(参NO75),这是一节。

    底下这一节就是误发里有停水人的汗,道理和NO28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一样,里有停水,这个发汗表不解,非得兼利小便不可。这里主要辨渴,就不多述这个议题了。

   “微热消渴者”,脉浮还有微热,这个表不解。消渴就是随饮随渴,这种渴,这是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里有停水一般都不渴,比如胃有停水,人都不渴,唯独这个由于小便不利而里有停水,非渴不可。这个也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我们身上这个废水呀,应该排出的水而不得排出,那么你再喝水呀也没法吸收,这个物体呀不可入性啊,你比如我们静脉里头充斥一种废水,分解到肾脏,到小便那排不出去,那么达到一个饱和量,你再喝水也不吸收,没法吸收了。可是组织上缺少水的营养,他渴,反应到人的食欲上面就渴。这种渴相当地凶,它叫消渴呀,你怎么喝,这水还在胃肠里头,它不吸收,而这个组织还是需要水,所以渴得相当害。 

这五苓散的渴是两个内因,这是一个,由于小便不利。另一个就是热不除。现在我们常用汤药,但是水逆,饮水则吐,叫水逆,后头有,这个还是用面药。

NO72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当然这里头可要注意,他应该有个小便不利,因为上一段他说了,这一段他简略了。

假设没有小便不利,你们看看这个脉证,那不一定得用五苓散了,脉浮数而烦渴,这与白虎汤证差不多了,尤其白虎加人参汤证,脉浮数,烦渴引饮,那不是白虎加人参汤证嘛。

   NO73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这一段更简了,还是有小便不利,假设要没有这些话,那么就是伤寒,汗出而渴,就用五苓散,那是错的,尤其底下这句话,不渴了,那么就喝茯苓甘草汤了,就更错了,就不可理解了。主要这一段给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并提出来,让你鉴别这两个方是渴与不渴的问题。

这个茯苓甘草汤啊也是桂枝甘草汤的加减方,加茯苓,加生姜。这个茯苓量用得非重。

厥阴篇里头还有一段,他说的伤寒,厥而心下悸,应该给这个茯苓甘草汤,他说不然的话,水气入胃,必做利也。在这段都没明说,我们用这个方剂,只是不渴就用它,是错的,主要得心下悸,气冲、心下悸,或者有呕逆。利尿的作用照五苓散差多了,他影响不到消渴的程度上。

这个方剂也很常用,茯苓甘草汤,一般由于里有停水失眠啊,这个方剂也挺好使,这个方剂加上这个龙骨、牡蛎,治心悸、失眠,我常用这个方子,挺好使挺好使。假设遇到顽固的失眠证,那么他有这个心下悸得厉害,用其他的药不行,你用这个药,每每见效。龙骨、牡蛎都可以搁12 克,一样搁12 克,很好使。这个茯苓可以加重,要是治失眠的话,茯苓起码要搁4 两,4 两就多了,4 两就是12 克,还可以加,茯苓关于神经方面的证候用得相当多。 

这两个方剂的比较啊,其他都类似五苓散证,五苓散也有心下悸呀,也有茯苓嘛。那么同时五苓散治消渴,这个不渴。

NO74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开始是消渴,小便不利,有发热,微热,那么这个时候就吃五苓散就好了,这个水逆还是五苓散证的继续,“水药不得入口”(NO76)不能再发汗吐下,所以仍然用五苓散去。

    NO96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或渴”,渴,咱们都知道了,渴,属阳明呀,那么这个热移到胃上,那就要渴。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渴者属阳明。吃完小柴胡汤,那么这一切的证没有了,但是它转成渴了,渴就是胃有热了,这就变成阳明病了,这个阳明病就是所谓白虎汤证了。在临床上这个时候常常就是小柴胡加石膏证最多,也是渴,同时柴胡证不罢,我们就用小柴胡加石膏就行了,这个方子是经常用的,所以这个时候啊的确是一个,最实在,这是通过实践来的东西。

NO98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这一段啊很不好懂,就这本文,这里头意义含着太多。“手足温”,手足温是与四肢厥冷相对待的,四肢厥冷是里虚有寒,四肢逆冷,厥冷啊,那么这个手足温呢就是内有热,里有热,手足温。身也热而出汗,甚至于手足也是濈然汗出,这是阳明病。

   可是在本书里讲的都是“系在太阴”,这个热呀不是身热,只是手足温而已,那么说明里面不是光有热,还有湿,就是有水呀。在这个书里头啊共有两段“系在太阴”NO187“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

《金匮要略》黄疸篇说:“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那么这里也呕,尤其这个证候正是柴胡证,胁下满微痛,颈项强,这可以用小柴胡汤。

“本渴,饮水而呕者”,这个是水逆证候,本渴,可是一喝水就要吐,这就是我们上面讲的五苓散证,水逆。这个水逆里头这个水相当地多呀,而且这个水冲逆于上,那么这个时候使柴胡是不行的,非用这个五苓散治这个水逆才行的,他这个就是茵陈五苓(散)来利水去黄,这就对了。

   NO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同上面不同的在哪,你们看一看,就是一个渴饮水而呕,这个没有,他渴,不是饮水而呕,不是水逆,所以这个可以用小柴胡汤。手足也热,或者身热,这里头也热了,这时候就用小柴胡加石膏最好了,他就说个小柴胡汤主之,我们在临床上呢一般都用小柴胡加石膏,这个可以说是百发百中,这个在临床上常遇到这种情况。

上面那个,“柴胡不中与也”那个, 那个用小柴胡汤与茵陈五苓合用最好了,因为什么?因为柴胡证还很清楚嘛,但是只用小柴胡可不行。

   NO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太阳伤寒,发热,表证呀,啬啬恶寒病在表,咱头前讲过了,伤寒发热恶寒嘛,啬啬恶寒就是表证的就是然啬啬恶寒,表证一个名字,大渴,里有热才大渴,本来太阳伤寒他要大渴也是病于里,渴而欲饮水所以其腹必满,他是大渴欲饮嘛,饮的多肚子就满,那么由底下这些症状,自汗出,这个伤寒是没汗的,自汗出当然这个表就自解了,小便利,这个水也有出处了,虽然有渴饮,一时腹满,但是小便利,水有去路了,这个满也自能消的,这样子其病欲解,这个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底下弄个肝乘肺也不可理解,这与肺也没关系,名曰横。也刺期门。 这一点你们回去看看《医宗金鉴》就有,他说这里头绝对有遗误,各家也没说出个子丑寅来,所以这个书错误也是有的,而且搁到太阳篇里有没有意思,以后也没提到肝乘脾、肝乘肺的证治。这段根本都是太阳阳明并病,太阳病没罢,阳明病显了,只能看到这个,那么说这个纵与横,都是肝移热于脾,移热于肺,有问题的。 

NO113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

津液虚,人要渴的。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解之”,用小量药清肃内外,不能发汗。微微解之就可以了,稍微出点汗,病非常轻。 

“我19 岁开始念伤寒,我今年80 多了 ,读书呢要前后对照,单看一段,越看越糊涂”这是胡希恕的心得。

NO137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甫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舌上燥而渴,这说明是陷入阳明病了。(可看做是病因误治出现的症候)

从心下到小腹这个地方统统硬满,不可触近,你稍稍的手接近,他就疼的不得了,那么这样的实,一定是大发潮热的,唯独在结胸证不,小有潮热而已,所以这个也肯定是结胸证,大陷胸汤主之,这个是个重症的。

NO141 病在阳,就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烦,

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意欲饮水,热不在胃肠内面,里面无热,所以反不渴,不象白虎汤证,热结于里了故渴,此仍为表热不除,不汗出而烦燥,并不渴,所以应用文蛤汤(文蛤散是错的),

此方与大青龙汤就差桂枝与文蛤,把大青龙汤的桂枝去掉加文蛤、麻黄减量,大青龙的麻黄六两,而此方是三两,因为在表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与大青龙汤证差不多,就是不得汗出排热,而人更烦,还是无汗,那么就用麻黄加石膏这法子就对了,所以不用大青龙汤,表证没有大青龙汤证厉害,如果服文蛤汤后表解了,但渴不差,还意欲饮水,恐怕这里头有停饮,要详细观察证候,如有小便不利可用五苓散。(寒实结胸证,三物白散,这个修改就暂不在这里摘录了,这段,修改的很多。这里只对“渴”的看法摘录)。

NO147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渴,胃里头没有停水,故不呕,胃里头没水有热,里头不虚,不用人参,花粉、牡蛎,此二花解渴的力量很强。花粉也量大,此药苦寒治消渴,解热有缓下的作用,对宽胸作用不如瓜蒌实,去痰宽胸就用瓜蒌,去热解渴,用花粉。花粉这个药是个补药,有点强壮,常用滋阴。

    这个方子,在柴胡剂里头,慢性病用都好。

   NO156 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渴而燥烦,同时小便不利,用五苓散才对的,就是水代谢机能差,主要是小便不利。

NO168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温饱,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虚加人参汤主之。

后人也认为时时恶风,它是有表证,石膏解表是错的。石膏、知母,这个药很寒啦,足以去热。那么这个津液不生不行啊,所以它加人参。

人参,心下痞硬,它是胃虚,胃虚它就不能行津液,我们人身上的津液啊化生于胃,胃虚它的津液就不能行了,它不能纳食了,吃了他也不消化,这个津液当然就不能补溢上来,后人方子就加麦冬、生地了,滋阴,光滋阴胃要是不好是白搭。

《伤寒》《金匮》这两个合起来看白虎汤,白虎汤都不渴,可是全是舌干,口舌咽干,那么大渴的时候它都加人参,以致于在用药上它有一个很好的诠释,不是说遇到渴就得滋阴,石膏这个药最伤胃了,要是大量吃石膏,不想养胃的法了,那食欲很快就减下来了,但它又用甘草、粳米,粳米,熟了就成米汤,它起粘化作用,它使胃不受伤,……,所以古人它这个方剂啊妙不可言。

   NO169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外伤寒没有汗,同时外边也无大热,但里头有热,口燥渴,口舌干燥而且渴,一渴它就加人参,心烦得厉害,背微恶寒,它胃要有热啊,当胃的这个部位,它也微恶寒,所以后背当胃的部位它恶寒,这是一个辨证常有的情况,如果胃有停水,背恶寒,背寒冷如掌大,如果有热呢,外边特别热,它也感觉外边风来袭,它外边也恶寒,一有热它口要燥渴,有寒口中和,所以我们后头要讲的,这个有寒,所以这个也好辨,但这个地方就要注意,这个当然也用白虎汤加人参主之,它渴嘛。

   NO170 伤寒,脉缓,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它怕你里头加这个“背微恶寒”时时恶风,怕你认为是表证,表证吃白虎汤那是不行的。总得渴饮水,内热有了,而且没有表证,这才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不然的话不要妄用。

石膏不是解表,所以后世把石膏打入解表药,说它是辛寒,给它加个辣,谁说石膏辣,它是甘寒,它不辣。你要达到解表了,就得辣,不辣不出汗啊,所以它又解表,哪有那个事啊。

特意出这条,就是让你注意,它外边恶寒就是由于有热,恶风以致于背微恶寒,也不是恶的厉害,没有表证。有表证不能用它,还得先解表。

有石膏证也可以加入,比方用葛根汤加石膏,或者麻杏石甘汤,越婢汤,有的是,大青龙,它是无汗出而烦燥者,那个里头有解表药加石膏,你不用解表药只是用白虎汤,那不行,所以这个方证啊,……一个方剂有它一定的适应范围,就是说它的证候,换句话,你到治病的时候,往往弄错了,这个治病啊,治对了,要是这个病严重,好的面啊不明显,但是见好,弄错了,立竿见影,马上就好,所以这个治病啊,兴对不兴错,错了就出大问题。

   NO174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之。若其人在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不呕,说明里面无停饮,不渴,说明里无热即是无少阳及阳明证,这里说明伤寒八九日没有传入少阳病,也没传里。

此本一方二法。(这里的解释也很好,但这里述“渴”,就不再摘引了。)

   NO176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这段很存问题。(不摘引)


   NO202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里有热,渴,胃有热,必渴,口干,只是燥而不欲饮,不渴。可口燥的难受,愿漱水,这是热不在卫分,在血分,血分有热,迫血妄行,常常鼻衄,故此必衄。

   NO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辞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指下之后,这个阳明病是需要下的。但是呢,这就从反面教了,但是下的误下了,危害挺多,这个变证也挺复杂。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本为是白虎汤证。白虎汤证啊,他不那么渴,只是口舌干燥而已,由于下伤津液,那么他才渴欲饮水,当然也有口干舌燥了,所以这时候说用白虎汤不行了,加人参,健胃滋液。这个咱们也讲过这个方剂,就是用白虎汤加人参.

   NO223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病,初遇实,有这一段,他冷丁的,他本不定期太阳病,里有停水,表不解的这么一种病。可是胃气强,谷气盛也能蓄水的。他后世说这个胃属土啊,他能治水啊。

由于虚其胃而使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内里头停水影响表热、外热,外有郁热,所以脉浮发热,那么有了停水了,小便不利,咱们说这个水不化气了,人烦渴,跟五苓散那个渴一样。

猪苓汤,猪苓汤叫薏苡仁,加大黄对泌尿系感染在这里介绍的很好的。

NO224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这个渴他由热来的,津液伤而渴。

   NO236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小便又不利,水又不得泻于下,他又渴引水浆,又嗜饮,这个水当然有停饮了。茵陈蒿汤啊,茵陈是个利尿药,也解热,它是一个苦寒利尿解热,栀子大黄都是苦寒的药物,都是去热的药物,所以从这个药物组成看,它是一个去热利湿。(古人对黄疸的看法。今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NO244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而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亦五苓散。

    在这一段前面都有了,渴,一个是专属辩证,一个是五苓散水不气化辩证。

NO277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这个渴与不渴是我们辨寒热的主要的一个证候,这个在临床上咱们也是常遭遇的,这个人说口干口渴,那么他一定里有热呀,那不是太阴。所以自下利,口中和,这个三阴病都口中和,那我们看也是没舌苔,这口中啊挺滋润,而不渴,这种自下利,这属于太阴。那么为什么要不渴呢,以其脏有寒故也,这里都是有里虚有寒,所以他不渴,他没有热,那么这个只能用温补,当温之。

279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这段是有语病的。由于太阴病啊有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又有腹满,就证候上说属太阴,叫人鉴别真正的太阴这种腹满时痛与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这种鉴别法。在临床上非得全面看问题不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这个腹满是实满,不是虚满,这个痛也是实痛,也不是虚痛,不像太阴病那个,但是证候呢,属太阴,他的意思是主要在这一点。

下之后他没发汗,他表未解,所以仍然以桂枝汤为主的,用桂枝汤原方,由于腹满实痛,这个芍药治腹满,同时治挛痛,这个芍药是个苦而微寒的药啊,它治热不治寒,治实不治虚,所以这个腹满时痛。如果大实痛者,拒按而且满的也厉害,大便也不见,不但加芍药还得加大黄。张仲景作这个书啊他是有语病的,也不应该列到太阴篇里头。我们读他的这个书啊,不能因词害意呀。真遇到太阴病,一搁芍药大黄一治一个死。如果实满实痛轻微者,用芍药就行,他表不解你得配合桂枝汤啊,所以桂枝汤加重芍药就可以了。要是大实大满,那你非通大便不可,还得加大黄啊。

太阴病不渴,不可下,这怎么下呢?那不矛盾吗,与这个提纲就矛盾呀,你怎么统一起来的?就这个不是太阴病。要真是太阴病那仲景就太糊涂了,那个说不可下,这又说可下,哪有这回事呀!这不对,是吧,但是搁到这一块呢给这个注家容易迷惑读者,所以读他这个书呀,非要根据他这个全面这个规律啊好好掌握,才能用这个书,要不然的话不能用啊,这也挺要

紧啊。

芍药这个药啊,是拘挛哪,四肢急,拘急,脚挛急嘛,他也能够治拘挛,这都同时也能够缓急痛,所以腹急痛大概都加芍药,那么加大黄汤呢就是上面加芍药再加大黄一味,不但缓其痛而且攻其实。 

NO282 少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现在这个渴呢,与少阴有关系,因为少阴呀,就津虚血少呀,本来就虚,它一下利呀更丧失体液,所以说是渴,这个渴它底下有个注解,虚故引水自救,这个渴不是里热。怎么才能证明它呢?说,若小便色白者,这肯定不是热,而是寒,虚寒,这是下焦虚有寒的问题。在太阳篇有一段:伤寒六七日不大便,头痛有热者,那么可以用承气汤,但小便清者,知不里而在表也,宜发汗宜桂枝汤。这个跟那个是一样的。真正热,小便必红赤不可,假设小便清多,这个病呀不是里热的问题,所以辨证呀不要片面看问题。这段挺重要,第一段说明这个少阴病,要是内有停饮,是绝对要传里,太阴,发生自利的不可,也往往呢这种下利由于少阴病本虚呀,容易引水自救的这个渴不要错看了,要好好辨证,验小便看怎么样。

NO319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纯粹是水谷不别,水谷不别的有自下利,起码得有小便不利。

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用猪苓汤是不行的,也不知道怎么搞到少阴病来了。(这样讲,我也看不明白了,哈哈)

猪苓汤这个药和五苓散是不一样的,五苓散有气上冲,五苓散常是表不解,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猪苓汤它是个利尿消炎。

   NO326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也像少阴病似的,津液不足,血液也虚,津液虚他就是渴,引水以自救。

NO329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厥阴病虚,则渴,渴了就稍稍给点水,欲饮水自救,从这一段看,提纲所讲的消渴就成问题了,因为稍稍与饮就能好,可见不是消渴,即便是有消渴,也不是厥阴病普遍都存在的。

乌梅丸

乌梅这个它是一个酸敛止渴的这个药,所以这个厥阴病阿,虚他要渴,所以他这个有止渴的作用,但是不是治消渴。

同时他这个酸敛既能够制这个诸温,你像这个细辛、干姜、附子、蜀椒,这个大的温性阿,不让它太散了。这个治阴虚证啊,太散了不行,出大汗哪(行),这个乌梅呢收敛,它也能够敛着它辛散太过。

同时呢它与这个芩连搁在一起更能治下利。这个乌梅阿,治下利很好的一个东西。所以他用它为君,有几方面的作用,另外它又以蜜而为丸,这也是安中补虚嘛。所以这个方子虽然寒热并用,但是是互不相干的,所以是古人的方子,有的是的,不像现在,一遇到热病阿,马上都是寒药,有一点的热药,一这么搁这个热药,那不是每个方子必有的这个方子一配伍有,古人他是根据多实践的。这个方子要是这个久下利,你们可以试验,用它是挺好的,但是不要用汤药,还是要用丸药,这个还是挺好使的。当然这个四肢厥冷吐蛔也用这个方也可以用。 

NO360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NO367 下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由于乱吃乱喝,肠胃中有热,到时候就泻利,所以泻利有时是好的一面,腐秽不去嘛,在阳明篇及少阴篇里都讲了,由于热太厉害了,拉了几天没好,就变成痢了,今天象这样的病很多。象这段没通过临床不好讲,只有通过临床认识,这句话很奥妙。

   NO371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热利,有脉数下利,有热,或者渴而下利,脉数,都是热利,热重而且下重,这正说的是痢疾,如果有血便呢,下血,这个赤痢呀,这我遇到过,解的就是血汤子,没有粪便,这病厉害,说死就死,这个你要用白头翁加阿胶,妇人在妊娠的时候,下利凶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这个阿胶对这个赤痢非常好,同时加甘草,只要有里急后重加大黄没问题的,没有里急后得就加甘草阿胶,这个方子最常用了,一般的痢疾也有里急后重,我们用白头翁汤就行,有里急后重可以加大黄,如果现柴胡证,就用大柴胡加石膏。

   NO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饮水呀,就是指下利而渴,这个饮水不象白虎汤那个渴,那个饮水数升,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里没那么渴,是口干口渴,里有热,热上炎,口干,阴病都口不渴,如果下利渴欲饮,这是热的关系,用白头翁没错的,白头翁的痢疾呀,不光口渴,还有下利烧灼感,都是他的证候,用苦寒药,四味全是。如果热到里实的证候,白头汤就不行了。


渴欲饮水、渴欲饮水不止、欲饮水反不渴、渴欲饮水口干舌燥、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渴不差者、疟病发渴、不呕而渴、主渴、苦渴、消渴、思水、咽干口燥、渴不能食、身热而渴、咽燥而渴、口中辟辟燥、服汤已渴多唾口燥、先渴后呕、渴而下、令渴、

渴的成因:热 小便不利、水逆津液虚、失血、糖尿病百合病、妊娠反映、疟病、淋病、泌尿系感染、小便频数 汗、下痢、烧针

渴的反面:吐涎沫;口中和 

下面是辨证:

吐而思水-猪苓散、

胃反呕吐渴欲饮水-茯苓泽泻汤,茯苓饮、

不呕而渴-柴胡桂枝干姜汤、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微热消渴,小便不利-五苓散、

小便不利苦渴-瓜蒌瞿麦丸、

疟而渴-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

身热大渴-白虎汤、

渴不差-瓜蒌牡蛎散、

痉而渴-瓜蒌桂枝汤、

手足烦热而口干舌燥-小建中汤、

渴而不能食妊娠-桂枝汤、

渴而饮水不止-文蛤散、

面色薄白主渴及亡血、消渴饮一斗溲一斗-肾气丸、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尿血)-猪苓汤、

火逆上气咽干-麦门冬汤、

吐涎沫不止咽干而渴—生姜甘草汤、

短气而渴-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腹满口舌干燥-己椒苈黄丸、

目下卧蚕,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先渴后呕-小半夏加茯苓汤、

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发黄、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淤血、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甘遂大黄汤、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百合洗方主之

生地黄汁治什么呢,咱现在说它有凉血作用,它是一个强壮性的活血化瘀的药,有补益作用,有补血的作用,同时它是寒性药,它能够去热,由于这个虚热而失血,它还能够止血。当归呀、川芎呀、生地啊都是祛瘀药,当归它是一个苦温,它温性,它不利于热性病,这个病不能搁当归,他虚热,那么虚寒呢,当归就好了,肚子疼那种瘀血证都用当归。他不用生地。虚热,血有瘀,影响脑子,《伤寒论》桃仁承气汤,其人如狂,抵当汤也是其人如狂,或者其人喜妄,都是脑子的事呀,瘀血与疯、狂或癫、痫有相当的作用。用药得时候要斟酌,实证用这个桂枝茯苓丸呀,桃承气汤,虚你不能攻呀,但攻不但不能祛瘀血反而害他了,你要用强壮性的祛瘀药,他瘀血也去了,虚也好了,就是这个道理呀。

百合是甘寒,去热的、滋阴的力量都有,但他这个渴不厉害,你看注解就看出来:“以百合一升、以水一升(斗),渍之一宿以洗身”。就拿那个百合,拿水泡了,洗身,这个百合搁一升,一升就是一碗。“洗己,食煮饼,勿以盐豉也。”这个盐豉,促人喝水呀,就是免去他的痰饮而渴,用煮饼就是不搁咸的、不搁盐、(用)淡水,所以这就说明他的渴的不甚,就用外边洗洗就可以好,戒点盐就行了。这戒盐还有一个道理,盐能走血呀,凡失血的人是少吃盐的,他虽然没有外失血,但是血虚。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瓜蒌牡蛎散。

山石神韵注:瓜蒌牡蛎治渴是个小方,借助这里的认识,有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桂枝汤、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也由此产生瓜蒌根和石膏在止渴、口舌干燥的区别。滑石利小便清热。在滋阴方面对人参止渴,和生地、麦门冬滋阴增液有了重新认识。桔梗治疗咽喉干肿疼也有清热的原因,石斛清胃热、桑叶、桑白皮清肺热治疗红眼病也有更深的认识。虚热在百合病里认识更清楚些,对糖尿病也有新的认识。苦寒清热与滋阴祛热(甘寒滋阴、咸寒)等后世看法有进一步的理解。

(对比百合水洗和戒盐来治渴)这个比较渴就重了,不是洗一洗就能好的,不是戒一戒盐豉就可以好的了。这个就用瓜蒌牡蛎散。天花粉,瓜蒌根,牡蛎。瓜蒌根这个药,它是苦寒的,它的去热力量相当强,它治消渴嘛,同时也能够滋阴解热,但是它苦,它的去热的力量非常的多,解渴的力量也强。牡蛎是咸寒,也解热,而且多少有点儿强状的药效。这两个药合起来,对于这种虚热的渴,这种阴虚是最好不过了,先去热,也滋阴嘛。咱们治肝病里头的嗓子干啊,比较渴啊,常加用它们,柴胡桂姜汤里就有这两个药,所以柴胡桂姜汤怎么解热的,就里头有这两个药在。所以有许多的无名低烧,老不好,大概是这种关系,所以吃了柴胡桂姜汤就好。这个方子虽然小,瓜蒌牡蛎散,但非常好。我治糖尿病啊,也往里头搁这两东西,用白虎汤加这两东西,加麦冬,也挺好使。这个你们可以试验。放这个,糖尿病里头最多,我治糖尿病用瓜蒌根、牡蛎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百合病主要的方剂还是百合地黄汤,病人添有烦躁,当然加知母;大便溏泻不已,你也不能用温性药,只是加点儿滑石、代赭石就可以了;经过吐的人,胃不好,那么要健胃,搁燥药是不行的,象咱们用的代赭之类,也用不上了,只能加鸡子黄,这个不碍乎热的,当然据我看,少加点儿人参也是可以的;那么如果变成渴,它都是偏于滋阴去热的方面来加减,大苦大寒,在这个病也不能用,它只是用瓜蒌根、生牡蛎这类的药,用瓜蒌牡蛎散;当然最轻的仅洗一洗也可以好的,戒一戒饮食而不食盐豉,但是重了还是不行的;如果变发热了,给发汗不行,吃泻药是不行的,但是用这种法子,大量甘寒滋阴的法子,用点滑石可以的,滑石起粘滑作用,也能够配合百合得微微而利,一利就好了,微利就不要再吃了。到这里,百合这个病的变化不外乎这些问题。

太阳病, 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痉湿喝)

痉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栝蒌根。这栝蒌根是苦寒、解渴、润燥,现在说说的滋阴。(以一段虽无渴证,但是津液虚或有热阴虚的实质说的)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就是小柴胡汤把半夏去了,加的瓜蒌,半夏治呕的,瓜蒌解渴啊。所以“治疟病发渴者”,就是小柴胡汤证,不呕而渴,这个“渴”不像石膏证,石膏证是因热而造成的渴,这个瓜蒌根是津液虚,所以这两个都治渴,渴不同。(不呕而渴是不是可以说口不干,这样又与水不化气有些不好区分了-有感于胡在妇人妊娠干呕鼻鸣用桂枝汤之碎语)

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疟疾,经久不愈,人虚衰的利害,用这个方子也可以的。所以我们治肝炎,用柴胡桂姜汤,它补虚,这个人啊,没力气,我对瓜蒌根很有点考验,是起这个作用的,这是一。这是林亿在外台里头他摘引来了,其实仲景的话都概括里头了。 

这个但寒不热,他不说是牡疟(心阳被寒所抑制),因为他所现的还是柴胡证,他这个有胸胁满,起码有胸胁满,在《伤寒论》这个方剂有这种情况,“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但头汗出”,他这个出汗只头上汗出,有气上冲嘛,所以大量的用桂枝甘草了,“不呕而渴者,柴胡桂姜汤主之”,

“疟脉自弦”,不是牡疟那种情况,不是里头有水造成的。

“服一剂如神”,这个确实不假,我的确没有对它这样试验,因为在北京这个地方,疟疾较为少啊,我一个朋友他在江西行医,他回来跟我说的,我就用这一个方子来治疟疾,就打响了,他说真好使。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颜面苍白,无光泽,这都叫做薄。人没病就是脸色枯槁苍白,一定是津液虚,血也虚,不华于面嘛。“主渴”,津液虚他必渴。“及亡血”,再不然他有失血的症。那么他一动作,就不时的,卒然间心跳,气虚则喘,这个指肺说的,血虚则心跳,血不足于养心嘛,就心悸。这个浮和那个大是一样的,是有外无内的脉(芤脉),这是里虚,换言之,也是痨,这都是指虚劳,以脉的各种不同,当然这个证也是了。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手足烦热”,也是虚烦,是虚热不是实热(黄连阿胶汤是心中烦不得卧,妇人病三物黄芩汤汤四肢苦烦热、骨蒸有此证、青蒿鳖甲汤有此证)。“咽干口燥”,津液虚,但是也有热像,他是虚热。“小建中汤主之”。这个在后世医家遇到这个情形他不敢用,其实大错误(有点火神派的味道)。有些他是不一样,这个津液虚,你要不健胃,比方大热,口干舌燥,那个津液虚,你去热就好了,那是一种白虎汤证,热结于里,那是实热的津液虚,你去热,津液就存在了,就好了,所以呢,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渴的厉害加人参都行的。真正虚,什么虚,中虚,胃虚,这个胃虚不能够化水谷嘛,这个津液虚,你要吃石膏,你不要他命了嘛,这地方你可分清了。这个辨证啊,这个方剂的应用,你不掌握这个,你不是说这个桂枝汤就治咽干口燥,那你不还把人治死吗,可是在这种情形的咽干口燥你非用它不可,你要用白虎汤,那就把人药死了。

后世这个笼统辩证法子糟透了,那就是害人。哎呀,津液虚,得滋阴补肾,那是瞎闹。你这个怎么滋阴补肾,他不是,可是这个是不是个治这个病,确实治,这个我有经验,这个方子我常用。我治一个肠结核,他高烧 40度,可是一系列的他是小建中汤证,我给他吃了烧就退了,还非常好使,他这个虚热。古人他不管体温不体温的,他不知道啥体温,这证候的确是这个证候,尤其里急腹中痛,这是小建中汤一个主要证候,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热像什么的你都别怕,他津液虚,他正是中气不好,就是胃气不好,那你尽管用这个方子,没错的。那么尤其身体疼痛,这还得有表证,所以他还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芍药饴糖这个方子,加芍药治腹挛急,这个腹肌挛急他治,也治肚子疼。饴糖这个药是个大温性药,你像我们用这个饴糖,这个份量你得用好,古人的一升,就咱们现在喝茶杯的一杯,咱们现在吃药,那古人叫吃一升,一次药吃多少,这个饴糖就得搁多少,这一回吃这个药,搁少了就没用了,所以这个份量都有关系。怎么他用有效,我用怎么没效呢,你用没效有没效的道理。这个地方很要紧,所以在临床上,方剂适应的证候,这是要紧的,这个你得把它搞清楚了,不会有错误的,你别片面看问题,片面看问题就错了,你得整个看,这个方子很好。 

山石神韵注:腹痛高烧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内里无病,所以她“脉平”,平脉就是正常的脉,不过你要细按这个脉啊,阳浮而阴弱就是这个阴,按着这个脉里头稍细而弱,细则说明血虚,弱则津液虚,就是稍有津液不足之象。“其人渴”,津血虚了,这个人多少渴一些。“不能食”,妇人妊娠首先反应的就是恶阻,就是恶心、吐,这个不能食没到恶阻那个高潮的时候,只是有点不能吃东西,也就说明恶阻之渐了,那么他没有外感,不但里面没病,外感也没有,所以没有寒热。那么这类的情况是妊娠始然,这是有孕。

有孕但是从这一段来看是有点病,“阴脉小弱,其人渴”,总是血液津液不足,那么这个需要吃药只能吃桂枝汤。在这看桂枝汤是极平和的药,它是能够调和营卫,养津液的这种药,所以桂枝汤要是不喝热稀粥是不发汗的,各家对这个桂枝汤不清楚,所以对这个段的注解说桂枝汤是错误的,我认为是对的。她这个不能食,桂枝汤也治干呕,“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嘛,她有些虚多少带些气上冲。妊娠本来是没有病的,不用吃药,那么这个呢,阴脉小弱,她是津液虚,怀孕之后,养胎也需要血液,当时这人更显出血液津液不足,所以她渴,那么这个多少有些病,有些病只能吃桂枝汤,调其营卫,滋其津液。桂枝汤这个药并不象现在有人说的大热大散,全不是,所以讲《伤寒论》就知道了,桂枝汤加上芍药饴糖就可以变成建中嘛,所以这个药是最平和不过了,不像后世对桂枝的认识,

大热这都是不对的。所以这一节注解,各家给注得乱七八糟。

后面是指的恶阻说得,妊娠之后,发生不能吃东西、呕吐,“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就是两个月上下的时候,大概都要发生这个病。“设有医治逆者”,假设医不知其是妊娠。“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此后一月,就是九十天,三个月的时候,妇人流产这时候是最常有的,三个月的时候胎还不固,所以妇女在这个时候经常流产。假设这个时候加以妄施吐下的治疗,他没认出是妊娠,“则绝之”,绝之就是绝其胎,那就给治坏了,给治流产了,意思是这个意思。所以桂枝汤这个药最平和,应用的面最多,我们加上术附治疗关节疼,它也不发汗;加上芍药就治腹涨痛、腹满痛;更加饴糖呢,又起建中治腹痛的作用,治虚寒了。所以这个药不是一个大热药,就拿桂枝说也是的。

--------------------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发太阳病,他也发热恶寒嘛,但是确实里边有热,这与太阳病是不一样的,这就叫作暍(实际上是瘟病的另一说法)。

“身热”,就是里热内热呀。“发热” 是一个表热,翕翕发热嘛,就觉着这个热啊涌到体表。身热是从里头往外蒸热,他张嘴为什么呢?就是蒸热(字面解释发热与身热)。这渴呀不(仅仅)是里头热造成的,同时津液虚的厉害,这津液虚就想饮水自救。用白虎汤以去热,加人参健胃生津。在仲景这个书啊,津液亏损他绝不搁生地,人参咱们说它补气,补气呀像四君子汤,在《汤头歌》里说它补气还是有道理的,这个气不是津液,气指的精气说的了,这个津液生成它由胃而来,胃为水谷之海,营卫之源嘛,这时候想法子滋津液只能用人参,用白虎加人参,这是一个最好的治疗的法子了。这个人也真虚了,他脱水嘛,你不去热也不行,所以在这种去热之中,用这种安中健胃的药,最好是人参了,同时也生津液,这就是白虎汤加上人参。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对糖尿病常用了,这个方子相当的好使。这就中消(多食多尿多渴),这里头可以加味。在《温病条辨》里头的增液白虎啊,不用加龙骨,龙骨没有什么用,牡蛎可以加,生地也不用加。我常加栝蒌根,牡蛎。瓜蒌根、牡蛎解渴的力量相当的强。也有时候加麦冬,大量加麦冬可以。差不多糖尿病,要是真正属于有热,多饮多食多尿,这个方子十有八九是要有效的,没有效的很少,这个你们可以试一试。他这个方子在治糖尿病里面是个主方,他搁这里了,看不出来他是个重要的方子了。所以我说这一篇又少,他的错误还是相当多的,他这次序前后就是不对。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那么这个文蛤散,文蛤这个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就是带有纹的这种蛤,叫文蛤;还有一种,古人把五倍子这个药名也叫文蛤,《医宗金鉴》他说文蛤应该是五倍子,这个不敢说是对不对。那么考这个文蛤,就是带花纹那种蛤,也消渴。五倍子是一个收敛止渴的药,他那东西,五倍子在《医宗金鉴》书上他说试验过,他说用文蛤没什么效,用五倍子很有效,是否这样子,我没有试验过。有这么个说法。渴欲饮水不止者,没有其他的证候,可以用这个药,文蛤这个药止渴还是相当有力量的,他就一味药,做成面。“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就是咱们说白饮和服了。

看这个文蛤,治渴欲饮水者,《伤寒论》里头的五苓散条文的文蛤散是不对的,那是不行的,“欲饮水反不渴者”,那个不能用文蛤散,而且他那个明明还有外感嘛。这也是一种,“渴欲饮水而不止”,怎么喝也不止,这还不是消渴吗?但是这个,在我们治糖尿病的时候,文蛤可以加入,我们用一种滋阴解热解渴的药物,他渴的厉害,可以加文蛤。文蛤,我们现在说的文蛤,药房就是带花纹的蛤,跟牡蛎差不多,牡蛎就解渴的。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大”是个“火”字,《医宗金鉴》它说的也是“火”对.这个就是治肺痿这一类的。火逆嘛,上焦有热,因咳为肺痿。这个咽喉不利啊,它是火逆上气,就是我们头前讲的那个肺痿,咽干口燥,口燥咽也干,同时呢还有痰。这个痰呢,你越噪子干,这个痰粘??这就是没办法。所以这个痰呢,缠绕着不去,这么个不利。所以火逆上气,这个气往上,但是有热,所以咽喉啊,特别缺津少液的那种干。而且还有痰粘浊唾,被那缠绕着,卡不出咽不下,挺难受。止逆下气者,这个方子主要是止逆下气,同时也是滋阴养液的,麦门冬汤主之。这个方子咱们又常用了。麦门冬七升,麦门冬这个药啊,它是一个甘寒,咱们补胃阴嘛,它是甘入胃,津液亏损。那么这个药与生地啊,瓜蒌根就是花粉啊,都看得差不多,但各有不同啊。这个是滋阴以治咳为主,比方人有咳嗽,嘴也干得厉害,你用麦门冬。你看那个,干得厉害,他渴那是花粉。也干,他有血症,拉丝血啊,或者是鼻衄啊,那是生地。全是滋阴的,个个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临床上,原则上滋阴如何如何地不行,你得根据这个情况,各种药物不一样。那这咳逆而咽中干,这是麦冬的一个主症,所以我们临床上常遇到咳嗽吃麦冬,是不对的。他在湿润的时候,津液还没到那个时候,你吃麦冬哪行啊。越吃,咳嗽越厉害。那现在有很多的养肺润燥啊这种办法,那不是治急病,慢性病可以,这指的是肺痿说的。所以它主用麦冬,大量用。他搁七升,那七升有的东西啦,这一升啊就是那个杯半杯吧,一升。小茶碗是一茶碗,一升,七升七碗。这个麦冬要是七茶碗,这东西也够份量的啊。所以这个药,我有体会,在临床上,小量用没用,反倒耽误事。一般我用都是起码六七钱这么用,还可以多用。半夏是下气,一升,一升就一小茶碗这样。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它这个方子,一方面健胃安中,这个人要是津液亏损啊,这个健胃是必要的,认为这个津液生成啊,你非胃好不行,胃要坏就不行了。所以它是标本一起来的。拿麦冬呢它治其标了,搁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这些甘药,健胃,这是治其本。胃气不恢复是不行的。半夏下气,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肺结核是有用的机会,但是肺结核要是用这个方子时,效是真有,你们试试,可是这病人救不活了。你看肺结核真是骨瘦如柴啊,到末期的时候,这个药真好使。这个药,就是咱们所说的炙甘草汤都行。他吃了真好,但他吃来吃去就不行了,到末期,不是药所能救治的。一般像竹叶石膏汤啊都挺好使,我都用过。这方子不到那个阶段吃,也有好的。它的确能够下气治火逆,的确起这个作用,也去痰。

山石神韵注:麦米半参草枣  麦门冬、生地、天花粉区别(其实还有石膏)

《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头一个甘草汤,没有提它治什么,就是搁在炙甘草汤后了。当然这个人也是恶心不欲食了,那底下这生姜甘草汤,这个提出来了,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这个咳唾涎沫也伤人津液,而且肺痿这个病啊,是上焦有热。咱们开始就说的这个,又由于津液有伤,它本来就是热而津液虚,这么一种的病,它再丧失些津液,咳唾涎沫不止,它这个咽干口燥更明显。那么这个咽干口燥用石膏的机会很少,它用白虎汤的机会很少,它虚证,所以古人都用健胃的法子,在后世医家对这个不很大清楚。因为它有生姜、人参、甘草、大枣,健胃,也只能够健胃,还能够生津顾液,它津液从胃上来的。到肺结核末期,人是不能吃东西,这种病我也遇到很多了。所以这个时候咽干口燥,你要用这个大量像白虎剂,这不行。吃完了胃更坏了,坏了它更不能生津液。所以它这个就是健胃滋液的法子,它用辛甘的药合用。

------------------------------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有一种(渴)由于小便不利。五苓散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我们身上老需要水分的营养呀,人身上的水分占的比重最大。可是废水没用,他需要新水,可是旧水不去,新水无法吸收。那么,他就渴,喝到胃里在里头存储着,小便不利嘛,喝到太厉害了,他就发生水逆了,下一节就说明这个问题。这也造成一种消渴,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表热不出,他发烧,脉也浮。《伤寒论》里面很多条文讲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是一种。这种非利小便不可,利小便而同时解表,他有桂枝,也有五苓散。

(消渴)“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这个用他的方子不行。真正的糖尿病遇到这种很少的,我没遇到过,当然我的岁数也不算太小了,一般人遇到的更少,能遇到可以这么用。真遇到,要是小便不利,脉浮发热而消渴,可能用五苓散也对头的。但是糖尿病现这个类型的,你看西医内科也看出来了,没有。所以古人的消渴呀,他包括了糖尿病,他的范围相当的大,那么这个他肯定不是糖尿病,要是验尿的话,可能没有,尿糖没有,血糖也不会高。这又是一种,肾气丸与五苓散,就证的外观看,都可以叫消渴,古人没法确定糖尿病的范畴,所以凡是这个都叫消渴。那么底下这个稍带的说了水逆证: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这是接着上文说的,从这几句话已经跟消渴病没有关系了,其实他就是接着上面,也是渴的不得了。“渴欲饮水”,就是指着上边,小便不利,怎么喝,还是渴,但是他喝这个水,都留于胃。你再喝,喝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就是“水入而吐”,这也叫做水逆。从这个病名,古人给他起了个名叫“水逆”,“五苓散主之”。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这个利水药相当的重,他把群药聚集一起了,泽泻、猪苓、茯苓、白朮。这里面治眩治悸的都有,泽泻、白朮治眩,茯苓治悸。猪苓这个利尿药相当有力了,但是他是治渴,泽泻也治渴,泽泻甘寒的药。另外桂枝治气冲,吐涎沫,影响头晕都是水气往上有冲逆,刺激脑,受水气刺激,他才眩晕。桂枝降气冲,还有诸药利水,所以这个水很容易去了。

我们对癫痫有五苓散证,这我也治过,一个小孩还是我亲戚,我就用这个整个治好了,从小隔些日子就上抽,还吐涎沫。这个癫痫不一定都是水,瘀血其他问题都有的。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这跟五苓散是一个道理。小便不利,影响水代谢,发生障碍,旧水不得排除,新水就不能吸收,那也造成一种消渴。“其人苦渴”,“苦渴”就是渴得厉害了。

 “栝蒌瞿麦丸主之”,

五苓散证是阳性证,这个偏于阴性了。栝蒌瞿麦丸这里头有附子了。这个方剂的组成,近乎肾气丸,栝蒌根、茯苓、薯蓣、附子、瞿麦。栝蒌根、薯蓣是滋补的药,栝蒌根是解渴,薯蓣是健胃生津液。瞿麦、茯苓都是利尿的,加上附子,他总是下焦虚而使小便不利了。小便不利,也有由于机能的关系,机能沉衰,小便不利了。机能沉衰也能影响到小便失禁,头前那个肾气丸就是了。这个影响小便不利,所以这个方子近乎肾气丸。肾气丸也是搁些滋阴解热的药,另外呢搁利尿药加附子。他这个方子跟那个方子配伍的法子大致相同,这个更偏于解渴,他搁了瓜蒌根,没有搁生地、麦冬这些药。从这个方子后头说明,应该有腹中寒。为什么呢?你看看他底下说的这个,方后的“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腹中温为知”也就是有效了,以前的腹,当然绝不温的。他也是下焦有寒,下焦有虚寒的这么一种,这个方子类似肾气丸。他在这主要的还是治消渴,所以他这个次序,前后是错综了,谈谈淋,又谈谈治消渴的法子。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男子消渴”,总是说的肾虚了,就是下焦虚。下焦虚,应该是小便不利,“小便反多”,这就是下焦虚,小便时曲,收射,他总是组织上尤其括约肌弛纵没有收缩力了,所以小便反多。由于小便多,丧失水分他一定渴,所以“饮一斗,小便也一斗”,他必然要消渴。“肾气丸主之”,这个说的很像现在糖尿病的证治。但是我们要临床要注意,古人他讲辩证,真正由于下边小便失禁而有这种糖尿病,这个方子好使。这个方子是恢复下焦的机能呀,使小便失禁,他使恢复正常,底下不那么去水了,他的渴就好了。但是真正的糖尿病有这种症候的很少,不要以为这差不多,能喝、小便也多,就是糖尿病的一种征候了,遇到这个就这么治,这是不对的。我们总是要弄清楚,由于小便失禁,非常的什么造成消渴,他能用,不然的话不要随便用的。消渴病大概都多热,那么这个他是允许的。这又是一种,由于小便失禁,丧失水分,他要渴了,古人他就立了这么一条。

山石神韵注: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胡希恕关于糖尿病中消的治疗:白虎汤+人参+瓜蒌根+牡蛎+麦门冬+文蛤。糖尿病不用五苓散。(借助西医检验血糖)



关于口干不欲饮

口干不欲饮,最常见于阳气虚者,气阴不足亦可见。 
病机:口干是上方缺水的表现;

缺水的原因有二:一是水量不足,或因实火力猛,水被消耗; 阴虚火从内生,水更不足。这两种情况下,口干皆欲饮,是饮水以自救。 

二是水量虽然充足,但无法运抵口舌,导致口舌局部缺水多因阳气不足,无力化水生气;如果对前面所讲少火生气之比喻仍有印象,应该很好理解。这种情况下,虽然上方缺水而见口干渴,但水量实际并不少,且饮水后,气化水的负担进一步增加,气虚不化的问题越发严重,所以此时虽然口干,但并不欲饮水。

 
此外,
素体阴血不足者,多伴气虚;此理第三章有讲,此不赘言。这种情况下,虽然水量总体上确实不足,但因同时兼有气虚,饮水后,同样存在气虚不能化水的问题。所以此类患者虽口干渴,但亦不喜饮水;即便喝水,量也比较小,且饮水多喜温热而不喜寒凉。 

读完<伤寒论》,口干不欲饮大概有这几种情况:
1,血热,津液无伤,里热而湿在,湿热混淆。
2. 上焦热中焦寒
3. 肾阳虚的口渴,饮水下去胃中又觉得水在里面晃晃的不能吸收。
4. 瘀血(这个在金匮瘀血里面有描述) 

温病口渴不欲饮,见于

①湿温病初起,湿邪偏盛时,为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所致,常伴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等。

②兼挟痰饮,表现为饮水不多、或饮下不舒、伴见胸闷、呕恶、苔腻。

③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也表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常伴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

④瘀热搏结,津液不足和有形瘀滞并存,阻滞气机,津不能上承,出现口渴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晦或有瘀斑、脉沉涩。


气阴不足包括气虚,阴虚两种情况的,气虚则乏力、气短、自汗,阴虚则口干、咽干,便秘;治疗上当以益气养阴治疗。如果心气阴两虚表现可以配合口服中药的生脉饮治疗的;而脾胃气阴两虚见食欲不振、面白口干、神疲乏力、手足心热、小便淡黄,应该健脾益气,养阴和胃治疗,可以配合参苓白术散合益胃汤,或者配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

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而大坚”,这三个字要不得,这是衍文,把这个就说明是中消了,这个与我们现在说的这个糖尿病很相似了。趺阳脉是以候胃了,脾胃脉了,就是候消化系统了,主要是胃。那么“趺阳脉浮而数”,浮是胃气盛。“浮既为气”,这个气就指得胃气说的,就是胃气盛。“数即为消谷”,数就热,所以热能化食,就能消谷。“气盛则溲数”,胃气盛啊,小便就频数,讲阳明病就有了,阳明病都是这个胃盛,排斥水分相当的迅速,大便硬,汗也多,小便也数。这都由于胃气过盛,胃气过盛,不是正常的,是有病,太过了,也就是说胃不和了。“溲数即坚”,小便一数,肠胃里的水分被夺,大便一定要硬。“坚数相搏,即为消渴”,由于水分的大量丧失,人脱水就要消渴,渴那是必然的。里头有热,水分被夺,他就要发生消渴了。这个消渴与现在的糖尿病说法大不相同的。糖尿病是个西医病名,古人不知叫糖尿。这个病就是咱们说的三多证了,能吃、能喝、小便也多,叫做三多。这种病西医说总是内分泌的问题,属于新陈代谢里头的一种疾病。但是原因现在西医也是没有一定的说法,换言之,也就是还没有搞清楚。说法也很多,有些说是遗传,遗传的总是占一方面的,那么续发的也有。古人当然更不知道糖尿病了,这个是消渴,古人的消渴是一个广义的,凡是渴得厉害的他都搁在消渴这一门了,所以有几种不同,这是有一种。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这个是治淋的。古人对于淋,泌尿系感染他都搁一起了。他说的小便利是一种,象肾气丸是小便利,消渴里头有这种情况。小便淋,淋漓不通,淋不是咱们现在说的淋病,淋的范围也是相当广的,小便艰涩疼痛他都搁里头了。像那个结石他也搁里头了嘛,他把那算淋病里面的一个主要证候了,当然他从里头的治疗,不尽是治结石了。这个是在泌尿系方面是最常用的方子了。首先发热,一般泌尿系感染都发烧都发热。看看那个药物呢,尽是一种消炎解热的药,这里头看看不搁术了,猪苓、滑石、泽泻都是一个寒性利尿药,尤其是泽泻,他有止渴的特能,所以以他为主药,泽泻一般用的应该量多一点,这里用的都是一两。另外搁阿胶,阿胶这个药,他既止血同时也养阴,咱们在后头有讲。甘遂配合阿胶也驱淤(妇人篇大黄甘遂汤),也就是在泌尿系感染有血,潜血了,咱们现在说潜血了,甚至于血尿他都治。这个方子是一般的淋病,或者是泌尿性感染,这个方应用的范围最广,最好使。但是我们要加味,常用的加味的药就是生薏仁,大量用,要用 30克。生米仁这个药,不但有消炎,它也是寒性的利尿药,它还有排脓的作用,炎性化脓的机制都好使,同时这个药有缓痛的作用。有些泌尿性感染,用这个法子,百试百验,临床常见的病,吃就好,比其他药都好使。如果热的比较重,撒尿也疼的比较剧烈,可以稍加大黄,大黄不要多加。大黄这个药有几种用途,大黄不是通大便嘛,通大便,也能使其他脏腑的炎症也撤消,远离脏腑的炎症也可以撤消,这是一。二要小量用它,他就走前阴,所以吃了大黄,小便特别黄,说明走前阴,他通利二阴,你要小量用,大便不泻,他就走前阴了。所以大黄不过3 克,一般用 1克,2 克,顶多3 克,不要过一钱。这很好使,是最常用的药。 

这一章到这是讲完了。回头总结:由于小便不利的这种消渴,就五苓散证了;由于小便失禁,那么肾气丸;由于一般的光渴,没有其他的证候,就用文蛤散;如果真正的渴甚小便也多,口舌干燥,这种就用白虎加人参。至于瞿麦丸和五苓散是一致的。也就是阳性证用五苓散,如果用阴性证,尤其是少腹寒,这种小便不利,要用配有附子的方剂。

泌尿系感染,结石:猪苓汤+薏苡仁+大黄+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芍药+郁金香+枳实+青皮+楝子)

基方:大柴胡汤 大黄牡丹皮汤 猪苓汤五苓散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这段治这个饮家的一种呕啊,挺有意思。他说“呕吐而病在膈上”,凡是呕吐它都在上头,都在膈以上,这是水往上走,上膈,水往上冲逆。这水本来在膈下啊,在胃里头的,他要呕就往上,上于膈他才呕吐。呕吐完了,“思水者,解”,呕吐,胃中这个停水都去了,同时胃中干,干就要渴,那么想水喝了,这个呕要止了。“急与之”,那么赶紧给点水喝。为什么?和其胃啊,少少与饮,以和其胃嘛。“思水者”,虽然急与之饮,还不解渴,还想水喝,这只给水喝可不行了,只给他喝,水停了他还是要吐的。“猪苓散主之”,这个好,这是一个根本解决的法子。那么这是这个渴,他要停水,喝多了,停水,还要呕,呕完了,水去了,还要渴,这就是属于恶性循环了,往复不已了,那怎么办呢?所以有一个治法用猪苓散主之。猪苓散呐它解渴去水,不让水停下,同时它解渴呢不怎么想喝了,它自然就是不至于再吐了。这个猪苓散也只是举个例子,这后边还要讲,有那象茯苓泽泻汤,有的是,全是这一个手段,又解渴又去水去饮,使这个呕不复发。这个猪苓汤,猪苓散这都是解渴,它是以猪苓为主药的。这个猪苓啊去水之中,解渴是最突出了,有这个解渴的作用。那么这个方子呢,猪苓、茯苓、白术全是利尿去水的,可是解渴,那么里头有点水它去了,不渴了你也不想喝了。这是一个治疗的手段是最妙不过了,一般人想不到这个时候还利尿,其实这是最常用的手段,后头还有啊。那么猪苓汤它是一个例子,后头它这个茯苓泽泻汤也是,那个比这个方子最常用了。(猪苓散有白术,猪苓汤无白术,消炎不用白术)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这个是治这个胃反的,也是一个常用的方子。“吐而渴”,这个头前“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和这个一样。这个跟用茯苓散(猪苓汤)散是一样,不过这个比那个厉害,他这个吐的也不象那个那么轻,这个较重,所以这个药也较重。这个胃反呐,他这个胃的消化不良,他里头这个容这个液体的东西,你看咱们吃的东西到胃里头,都变成一个粥糜状态了,都这么一个东西了。他不住下走,在胃里头蓄积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他就要吐出来。那么治那个病啊,在西医都讲洗胃,把这东西啊洗出来,可这洗出来胃它没有恢复啊,完了他还是要停蓄的,所以古人对治这个的法子啊,很有意思,这是其中的一个,(他一方面(以五苓散)去水治标,另一方面以白术甘草生姜健胃治本,本方与茯苓饮均治胃反,即胃下垂、胃肌迟缓、胃扩张之呕吐。大量泽泻茯苓可治头晕)…… (茯苓、泽泻、甘草、桂枝、白术、生姜)

-----------------------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

这就是头前指水饮了,那肺饮,吐涎沫嘛,这指是肺饮也就是支饮。这饮怎么跑到胸中去了?它由肺往上冲逆,水气波及到胸中,不是水跑到胸中了,跑到胸里那就是胸水了,古人的意思不是那个意思,水气往上冲逆,胸中有些症候发作,主要发作什么呢?就是咳唾涎沫,其人呢?而渴,短气还是里面的水,心下有水了,这说的是支饮。这个地方呀应该是一句,他这个前后搁在一块就不像话了。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头前那个,“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这个书你各方面都得好好看,没有他那个句话这个不好解释,解释起来费劲,他就是根据那句话来的。对于利小便,去微饮的作用,这两个方子相同的,但两个方子应用不相同。苓桂朮甘汤治的是实证,肾气丸是虚证,我们用的时候还要详细分这个证的虚实。肾气丸也讲很多了,那个少腹不仁,小便频数呀,他也有治小便不利的时候,渴,饮多少小便多少啊,这个情形大概都属肾气丸;苓桂朮甘汤没有,苓桂朮甘汤他是气冲。而根据药物来分析,肾气丸以地黄为主,大量用地黄,主有热寒之象;苓桂朮甘汤没有。苓桂朮甘汤,他这个目眩头晕在肾气丸上很少,他没有术,术治胃停水的,他那个决不治胃停水,为什么呢?大量生地、胃有停水吃那个不行。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这个指上边痰饮那一条,“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同是水饮,水饮的部位不同也不能一样的治疗。他这个在肚子,所以这个方子有治腹水的机会,如果大便干、腹胀满的厉害,这个方子我都用了,这个方子挺好使挺好使的。己椒苈黄丸这个方子,防己、椒目、葶苈全是利尿助水的药物,与大黄一起使之泻下力量从大便而去了。大黄不仅利大便也利小便,所以吃大黄的尿特别黄,因他有利小便的作用。这个方子挺好,一般的实证,无论什么腹水,都有用的机会,用这个一点害处都没有。我竟用汤药,他这是等分的,我们用就用各 10g就行,大黄可酌量,这个燥结厉害也可以用 10g,轻的减 其量 6g就行。原书上是丸剂,如梧子大,很小了,“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一天才吃三丸,可稍增,逐渐增加。古人以知为度了,大便通利了不要再加。冲他用这个丸药是个慢性病,所以他要缓治,在临床上根据他的病情了,他若慢性病用丸药也未尝不可了。底下这个“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这是胡说了,所以他这个加味大多都是错了。口中有津液怎么还能渴呢?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药吃了,慢慢口中有津液,那就是恢复了,渴者,原方不只口舌渴者,再渴加芒硝,这也用不着,芒硝当然是去热。我认为这还是后人搞的,“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没法解释,不要它。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呕家,胃有停水人要吐,尤其支饮,吐出来胃就干就要渴。要是渴的话呕就要好的,这是按一般的停饮的呕吐说法。他呕吐之后,也渴,渴完了一会他就不渴了,那就是有支饮,这个饮啊随吐随聚,他这个饮从下往上支上。这赶紧得吃药,小半夏汤。你看这方药又变了,半夏、生姜都去饮,咱们说生姜伤寒去饮,半夏是降逆去饮,也都是去水的。你看因呕的水饮,治咳满的法子就不行,还是这个水饮,可这药还是去水。所以这一章讲的最细,我们必须理解到这个地方,这个书才有用,那么我们才会治病,痰饮这样其他病全是这样的,不是逮一个因素就能把这病治了。所以中医与西医不一样,西医把这个病名掌握住就这么治,好不好,不是当大夫的责任,中医不行。有水饮治水饮不错吧,不错不行,他呕不是咳,那你治那个咳,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有害,所以还得细辨。所以中药,不是去水饮的药就能治好水饮的病,旁的病都是。这得用小半夏汤。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头前讲半夏汤呀是“呕家本渴”,这个先渴而后呕,说明什么问题呀?这就说明喝下水不化,在这停着呢。“为水停心下”所致的一种关系,一般人喝水,随喝随就消化了,哪能就呕呀?所以呕,全是停在这里,它不往下下。“此属饮家”,这是,不是当时的一个临时的问题,这个人是属于饮家里头。“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据上边这个,就用小半夏汤就行了,加茯苓总是有心悸,他不提了,见头前了,他就是略言之了。当然是要只是先渴而后呕,他呕完了,渴一会完了就不渴了,那就用小半夏也行啊。要有心悸,当然也加茯苓的。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没有下法,阳明病,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就是里有湿,里有停湿,如果卫气强,它自能够把湿袪除。欲得被覆向火,这说明还恶寒表还未解嘛。所以这个时候只是看着有一些热(山石神韵注:譬如手足自温,头汗出),你来泻下,这是早啦。这时候里头不实,里头不实,虚其胃,就要哕,哕是胃虚的一个症候了,胃本来是纳。胃虚,里头湿还有,这个水呀乘着虚就往上跑,所以胸满小便不利呀,他往上来了,不往下泻了。舌如胎,如胎它通苔就是看着黄又象胎不象胎,白,白滑的这个样子,那么这是有湿有热这个样子。

由于胃虚了,胃虚就不能制水,水乘虚往上来,水性寒,搁个胸中有寒,言其在上面。读这个书不要死于句下。这个水在上,反倒这个热在下了。有热他还想喝水吗,但是胃停水你不能喝,口,燥烦,解决不了。胃干才思饮,那么这个胃不干他有热,他让你喝。这个人体生理妙极了,里头有湿,同时有热,这两个东西也争,如果这个热进湿退,有可下之说。由于有热他还是渴啊,又由于下伤津液他更是要渴。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这一段就是伤寒论里面讲过的。不呕,不呕者就是没传少阳,少阳病喜呕啊。不渴,病也没有入里没有传阳明,传阳明了胃中燥,口必渴,是吧,这是咱们讲的白虎汤证啊。不呕不渴,本来没有这个症状他搁这儿干什么呢?就根据伤寒八九日,伤寒八九日真正的要从这个太阳伤寒的这个病啊,到八九天他呀传半表半里他要传里的,由于它是风湿,所以它也不呕也不渴不往里传也不往半表半里传。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主之。

仲景说这个“温疟”与内经所说“瘅疟”相同的,他没有再有“瘅疟”之说了,所以这两个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温病就是“但热不寒”嘛。那么疟疾也是有这么一种的。白虎加桂枝就是白虎汤和桂枝甘草汤的合方。桂枝证是脉浮缓啊,白虎证是脉洪大的,所以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就“如平”。

这个温疟,由于本条的这个白虎汤,我们可以知道,有单独用白虎汤的机会,它如果骨节不疼,也不呕,你加桂枝甘草干什么呢,就用白虎汤就可以了。如果再渴,你就加人参,就是白虎加人参汤了。还有一种,如果身疼,有呕逆,也未尝没有柴胡桂枝汤合方加石膏的机会。不一定就非得是白虎加桂枝汤证。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朮汤主之。

在腰这个地方冷,水啊性寒这是肯定的了,所以水在胃,当背部寒,背寒如掌大,就像巴掌那么大,背寒都是胃中有停水。冷那样子就像坐在水那种情况,水指冷水说的。有时能肿点,就像水肿的样子,有时也不肿。是水气病,水哪来的?一般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影响水的代谢的关系,人都渴。那他这个正相反,“反不渴,小便自利”,他与一般的水气病不同,他这个来头不是那么来的,不是由小便不利来的,而小便反到自利,自利就是频数,而且他也不渴。“饮食如故”,它这个病胃里也没有水,病不在胃,所以饮食也如故。“病属下焦”,它这个病纯属在下焦这个地方。“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它这个病怎么得的呢,它说原因了,由于身劳,得这个病看这个书说是劳动人民多呀,永远劳动他就出汗,出汗呢就不能换衣服,汗浸湿衣服,衣服就湿了,湿了一凉它就冷啊,那衣服里面老是冷而湿,冷湿在这里,再出汗出不来了,那么咱讲“汗出当风”的这个关节炎啊,和这个是一个道理,汗排出去,一方面排斥热,一方面排斥肺里,冷湿在外头,它这个汗就不得排出,不得排出,它就在组织里头就郁到那个地方了,一回不要紧了,它搁个身劳,劳动人民天天这样,这就成问题了,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湿而为痹嘛,汗老是出半截,要出衣服冷湿了就出不了,该出的汗在皮肤里含下了,久而久之,就成了病了,这个病是这么来了,这个有道理,咱们说那关节炎大概也是这样来的。所以他凉、阴冷,那么该出的汗不让它出来,一闭塞它就留在里头了,这个它不是一时的,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以下又冷又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这个肚子前边,组织里面都有水气,不光是后腰,沉得就像带五千钱,古人都花铜钱,五千个也不少了,也够沉的了,形容这个沉呐,就象那个样子。那么这个呢可以用甘姜苓朮汤这四味药来主之,这个方剂治这个病确实有效,在临床上这个病常遇到,有人说腰痛,你好好问,他腰较凉吧?四肢沉吗?假设有这个情况用这个药准好使,这个我在临床上就遇到多少次。所以治腰痛也没有靠一个方剂来治的,就是辨证,中医就这么一个问题,它是这个方子的适应证,你用那个方子一点效也没有,甚至有害处。这个方子很好使,它是甘草、干姜加上白朮、茯苓。现在我们搁苍术啊,这个白术我用着不如苍术。甘草、干姜是温中去寒的,同时这个药也治小便数,咱们讲那个肺痿,肺中冷,那个病有遗尿,小便失禁,它这个小便数也是这个样子,由于身上有冷湿,小便也打算排出去但排不出去,虽然小便挺多,但病还是治不了,所以古人用这个方子行了,一方面苓术排除水气,同时用甘草、干姜温中祛寒,这几味药协力到一起就对肾着这个的病。这个方子平时用的机会不少,如果血虚,你用这个甘姜苓朮汤再配合当归芍药什么这个机会也有呀,既有这个病,同时觉得有贫血的情况,也可以合着用,这我都用过。

《千金》三物黄芩汤,也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就是遭受风邪,关节疼痛,心乱就指心烦,就是烦。一天也不想吃东西,麻黄、独活、细辛、黄芪、黄芩,这个药的组成,在孙思邈的时候,这个药比校简单,还不像后来。这个方子用细辛、黄芪,治关节疼是有可能的。有恶风特别厉害的这种关节疼,黄芪都可以用,但是对这个风必须特别敏感。咱们就说这个正不足于表啊,无论风邪也好,湿也好,在体表,你不吃这个黄芪它祛不了,你发汗更不行。这个细辛呢,它跟附子对关节拘急痛的疗效差不多,那么这两个药就是治百节疼痛的。另外,麻黄、独活、黄芩,它是发表解热的法子,也有外表,也有表证,要不然也是不行的。独活这个药发汗没多大力量,它是一个有点类似葛根的药,它是一种滋润性的,清凉性的这么一种发汗药,也发汗,但是发汗的作用不大。黄芩又有一点解热解烦。根据这个药物这么分析。不像他说那个,中风了,不过这个方子还挺简当。它底下有些加味有些乱了。心热加大黄二分,这没有什么道理,心热只能加黄连。泻心汤不也大黄配上黄连、黄芩嘛,心热加什么大黄,心热就指的心烦热。“腹满加枳实”,这是没问题的,加枳实加厚朴,上下都满的话,这都没问题。“气逆加人参三分”,这不对了,气逆怎么能加人参呢?气逆只能加半夏生姜这类的药。这个人参是补虚的,补虚不一定气逆,中虚不一定气逆,这个有人参证都是心下痞硬。“悸加牡蛎三分”,悸指心悸,牡蛎还能治悸、动,这倒可以。“渴加栝蒌根”,也行,栝蒌根的渴,有两种,津液虚的渴,加栝蒌根就对;要真是阳明有热的渴,那非加石膏不可,加栝蒌根也不对。 “先有寒,加附子一枚”,加附子治百节疼痛,这还行的,这没有什么大问题。三黄汤,就是黄芪、黄芩和麻黄,三个黄,所以起名叫三黄汤。

山石神韵注:独活类似葛根

-----------------------------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咱们说这消渴,属于这个三多了,小便特别的频数,那么这类的消渴病,也丧失体液,这津液丧失多了.人津液亏损,咱们说这个伤津液就是伤阴分了,阴虚生热嘛,这再生出热来,就可以得肺痿,他是这个意思。总而言之,是一个上焦有热,痿吗,枯萎,他怎么枯萎,津液得虚,拿着现在我们临床上这个术语说就是虚热,虚,津液虚,热,是真有热.与这个肺痿相似而实不同这么一种病,就叫肺痈. 

    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

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口中辟辟燥”,辟辟燥就是干得厉害,这个辟辟两个字啊,古人这个大学为辟庸嘛,干什么呢?要是明理嘛,这个辟辟燥与隐隐痛是个对立的关系,就是这个燥啊非常的明显。这个痛呢?“隐隐痛”,它不是那么剧烈的痛。他说如果口中辟辟燥,口中里头干燥得厉害,就说明是热也是盛啊。那么咳,也咳,可是咳啊胸里头隐隐痛。这个病它不象这个肺痿,肺痿脉虽然数,它微。他也象肺痿那个病,但是不是脉数而微,是反滑数。这种病啊不是肺痿了,“此为肺痈”。    这两个病在脉上有一个显明的辨别.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开始它讲这肺痿啊,就是津液虚而有热,那么同时呢他唾涎沫,咳唾涎沫,与这个类似,也渴,但是不是咳唾涎沫,口中辟辟燥,它一咳嗽呢反而隐隐痛,那么他咳唾脓血,这类一系列的情况这是肺痈。

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

“口干喘满”,这个肺啊有热,上焦有热,有热他口就干。咳逆上气厉害了它就喘,由喘而变满,这个仅喘呢,这个胸里比较满了,这是胸的内压它扩大了。“咽燥不渴”,虽然口干咽燥,这都是肺热薰蒸之象了,但是胃里头没有热,热不在胃,他就不渴。那么胃有热,他必渴,所以这个白虎汤证渴还是里有热了,胃有热了。“多唾浊沫”,这个时候啊水遇到热,它就变成浊唾涎沫了,这就是肺痿之形成。这一段就说明由外感可以得肺痿,也可以得肺痈,底下就说了。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这一段不是肺痿,这个注家也是搞错的多,又说肺痿又出来冷的肺痿,哪是那个事啊?冷的不叫肺痿,开始呢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这个把定义搞清楚了,没有热怎么能叫肺痿呢?

他这个说的很明白这一段,他形似“肺痿吐涎沫”,吐涎沫是肺痿的一个症候,那么这个人呢也吐涎沫,象肺痿吐涎沫一样,但是“而不咳”,这一句话就把这个肺痿否定了。肺痿它非咳不可,不咳它不关系到肺了。那么这个人光吐涎沫而不咳,同时呢里头也没有热,这人也不渴,那么为什么吐涎沫呢?这个吐涎沫啊,他底下有解释,他说这是啊肺中冷。肺中怎么冷啊,主要在中焦,还在胃。这个胃虚就要停饮,就要停水,而且胃虚这个水呀就往上来泛,上泛它就要波及到肺,吐涎沫。咱们说是寒饮射肺嘛,这是后世注家这么样子说嘛。 “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假设由于胃虚停饮的话,这人呢一定是小便失禁,遗尿,小便数。什么道理呢?它是“上虚不能制下”。这是古人呢,这个胃啊,这个书大概《五脏风寒积聚》里头有,这个上焦啊也得受中焦气,那么上焦它自己不能生津液啊,这个方才我们讲肺也是一样啊,它都是胃生津液,我们消化水谷嘛,这水谷之气,由胃来在发生一种变化作用,它生出来之后呢供给上焦,那么下焦呢也秉中焦之气,下焦它也没有这个办法,下焦的一切的机能啊也全是中焦供给,下焦也秉中焦。那么如果胃要是虚,也影响到下焦虚。所以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古人呢拿一个阴阳五行来解释,他说胃属土,土虚不能制水,上不能制下,他拿这个阴阳五行来说。那实质呢,规律是这样,这个胃要是不好啊,身上哪也好不了。如果胃虚而使得下焦组织松驰,这很多了,这就咱们这个书上就多了。这个小便失去收涩它就遗尿,你看这个膀胱也好,肾脏也好,它失去收涩作用了,那么就小便不禁。那么这个治疗呢,治胃就行,等我过后再讲,咱们先讲这几句。他说如果要是胃虚,而有寒饮往上冲逆的话,使之吐涎沫,那么一定他要遗溺,要遗尿,小便要频数,胃虚不能治下嘛,这所以然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上虚不能治下,就是胃虚,脾胃虚了,古人这个中焦讲脾胃了,而不能治下的原因,它要有这种情况,那么这“为肺中冷”。肺中之冷,所由来,也在这。怎么讲,他底下有注解了。这个水呀往上冲啊,不是冲到肺拉倒啊,一定头眩,“必眩”,眩晕的眩啊。这个胃有水,人头眩啊,所以咱们治这个头眩,常常用这个苓桂术甘汤就这个道理啊,我们利尿就行了。这个胃虚啊它不能制水,水往上泛,下边失禁,它同时也往上泛,所以他脑袋晕。“多涎唾”,同时这个涎唾也要多的,这个涎唾是这么来的,不关系到肺,哪关系到肺呢?他所以搁个肺中冷是冲这涎沫说的。所以这个注家看到肺中冷这三个字啊,把这一段啊说成肺痿还有冷肺痿,这是瞎说八道,没有这个事,这不要信。“甘草干姜汤以温之”,你看看这个治疗,这个甘草干姜汤是理中汤的一个基础啊。这理中汤就是甘草干姜汤的一个加味啊,甘草干姜汤加人参、加白术就是理中汤,理中者理中焦嘛,治胃,它不是治这肺,哪来的治这肺啊。他不是那么虚,就寒,所以他用甘草干姜就行了,可是甘草大量用了。“若服汤已渴者”,胃恢复了,渴了寒去欲解了,就是胃里头没水了,没水这渴既不关乎肺,又不关乎胃,这属于消渴门类中的事,你到那去看去吧,治渴的方子有的是,看看怎么一个渴你怎么治,这个不在本段讨论之内,所以不详细说了。

这一段本来挺好懂,可以大家注的把这个书弄得乱了。他这个咳逆上气往下讲,那么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肺痿的病,吐涎沫,也象肺痿,可这个他光吐涎沫啊,这个实质上这个涎沫与那个浊唾涎沫也不一样,这个唾涎沫它不是粘的,那个浊唾涎沫,它是有热的加工了,它是浊唾涎沫。这个就是涎沫,这个它不是一个特别胶粘的那种粘痰,不是这种样子,这个不是肺痿。这个甘草干姜汤这个药很好使,我们在那个甘草干姜汤加上这个茯苓、术就是苓姜术甘汤了治遗尿,也治小便频。后头也是讲咱们有那个所谓肾着汤了,就是根据这个甘草干姜汤的基础上加味,所以这个药治小便频,它总而言之呢是个温中,恢复胃。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头讲过了,这个方子好懂就两味药,干姜和附子这两味药都是大温性药啊,这两个药搁一起用当然力量更大了。只是用干姜,这干姜偏与治呕,这个附子呢偏于温下,所以这个下利用附子的时候多,呕吐用干姜的时候多,所以胃寒大概用干姜的时候比较多。大量用甘草,这甘草是甜,甜以养脾嘛,这个甘入脾,它也就是同时治胃,还是辛甘搁一起,就是温胃治胃。底下这个方剂才是具体治疗了。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这个真正治肺痈。咳而胸满,咳得也相当得凶了,咳已经促生胸满,就是我说的这个胸内压增高,那个咳嗽不厉害都达不到这个程度。振寒脉数,我方才讲了,这个振寒都是酝脓的时候,脉数就是里头热,有热了所以外面发振寒。振寒就是战,人寒得厉害。这也是酝脓时的一个症候。咽干,它这个热在肺啊,肺往上薰,他咽也干,但它不在胃,故不渴。时时浊唾腥臭,这是指脓了,浊唾、腥臭,胃气不好,它就脓嘛,再久的话,吐脓就像米粥似的了。那见着脓的那肯定是肺痈了,那只能排脓,桔梗汤主之。桔梗这个药咱们也常用,这个桔梗它就是排脓,排脓排痰。所以已经见着脓了,只能排脓,没有第二个法子。这也是其中一个方子,一个桔梗汤。那在这个书上呢,在《肠痈篇》里头,有排脓散、排脓汤,当然也都可以用了。在这个附方里头,后头有个苇茎汤,我认为那个方子最好,那个方子去瘀排脓。

《外台》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白散在《伤寒论》中有的。巴豆、桔梗。它说桔梗、贝母,另外搁小量的巴豆,这个与前面的桔梗汤文字一点没错。这个人不大虚的时候,这个方子可用,这也排痰排脓,但是得有实证,起码有大便难哪,大便干啊,人也不虚,真虚起来了,那还是用桔梗汤,这两个方子有虚实之分。这个巴豆以前本来是医家常用的药,小孩这种,像以前妙灵丹里头都有.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主之。

这看上去与上面的差不多。也是咳而上气,肺胀,它当然也喘,烦躁而喘。所以我们用这方的时候,光看病名啊这是不行的。这个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有热,所以有烦躁,就是不汗出而烦躁。它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个方子呢,用干姜、细辛、五味,一方面去水,所以水一去,麻黄桂枝也发挥作用了,就能够汗出了。在这个基础上,也是咳逆上气而喘,从这几点上,跟我们越婢汤没什么分别。可那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而挟饮。这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挟热,它有热。这个小青龙汤咱们都知道的,就是一般咳嗽喘,吐涎沫,不得平卧,那么有表证,也是外邪内饮呐。那么这个我们用小青龙汤。但是烦躁,就是热,所以就加石膏,小青龙加石膏。这方剂的应用啊,必须要注意的。你看这个没有目如脱状啊,那头前这个咳嗽喘,大致都差不多。那个脉浮大,这个脉也浮。有时还得分析,分不清。主要的呢,它那个水气的热比这个厉害,冲逆得也凶,所以目如脱状。那么小青龙汤它不是的,它只是咳逆倚息,后头还要讲的。所以小青龙汤在痰饮篇,它单去痰饮。越婢汤偏于治风热。所以两个方子应用的方证是不相同的。小青龙汤就是咱们以前讲过的,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半夏、石膏。这个方子是常用的。它主要偏于辛温,所以在临床上遇到这种一般的咳而上气啊,这种喘啊,偏于有热的,你用小青龙汤要注点意。它是偏于饮盛,心下有水气。开始在《伤寒论》就提出这个问题,就是痰饮太盛,都支饮了。那这个人啊,口什么都不那么干,这个时候有用它的机会。真正有热,用它机会不多。要注意。老年人气管炎呢,用这个方子有时候很多。但它也有挟热的时候,你看这个烦躁,虽然一派都是痰饮这种象征,可以用小青龙汤。但它烦躁,烦躁这是一个石膏证的反应。因为有干姜、细辛这些药啊,它也不渴的,别看搁石膏。这个药呢,主要是半夏、细辛、干姜、五味,这些药啊,有镇咳,有去水,温中镇咳去水。另外以这个麻黄、桂枝、甘草、石膏解表去热。既有表证,内里头也有水。这在《伤寒论》里讲很多了,内里有水,你要不兼去水,只是发汗,不行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常常的,你由于发汗,激动里水,也发展很多的,必须兼去水。这里面看些问题了,只是胃有停水,那用干姜、半夏啊这类药就可以。如果小便不利呢,还是要搁利小便的药。这在《伤寒论》讲很多。这方都常用。

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

脾胀是错的,应该是肺胀,没有脾胀这个病名。这就是在痰饮里头也有,就是外邪内饮造成的咳而喘。这个肺水它不渴。在后头,在水气里面有,后头我们再讲。这个水影响肺,它这个胃里头不是那么热,所以它不渴,那么这个就是所谓的肺胀,就是小青龙汤证、小青龙加石膏都属于这一类的。其状如肿,如肿者不是真正肿,尤其在外邪内饮的这个小青龙汤证,它总是眼睛像要肿似的,这个多有,但是身上还不是。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虽然口燥,吃小青龙汤一种至验,在《伤寒论》里有,小青龙汤证里有痰饮本来不渴,吃小青龙汤之后,渴者烦去欲解也,胃里的水没有了,痰饮病就是要好了,这是伤寒论里的。他这个口燥呢就是服小青龙汤一种效验。他还有个相反的,“多唾”,他如果里面没饮了他不会多唾,有了多唾说明这个饮没完全好,还有饮,但已有效验了,有口燥了,所以青龙汤下已,咳逆倚息不得卧这种重的症候减轻了,但痰饮还有,也较轻,有口了躁嘛。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为什么而更复渴了?这是因为细辛干姜为热药,吃这个药,他就要渴了,饮去了,他是个温性药。可是这一段呢,他要是渴了,就不能再继续用辛温的药了。“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吃这个药他当时渴,可不久就不渴了,跟头前讲的小半夏汤是一样的。呕,本来应该渴,可是他才吐完水他渴,过了他就不渴了,不渴了,所以他说是支饮。这一段跟那是一样。他吃的是辛温热药,是散寒逐饮的,饮去胃中干,热药发生作用了,他当时是要渴,可是这个渴不久就没有了,而“渴反止者”,这是说明支饮没去。那么,这个是不是真的?你要辩证啊,如果真是这样子,“发当冒”,这个支饮往上来,头一定要是眩冒的。头眩冒,水往上来,人也必呕,那么要是呕,就加半夏就行了。这个半夏是降逆,止呕,他也是治水饮,通通治水饮呀,没离开治水饮呐,加了半夏就行了,“以去其呕”。这就变成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这个方子治的冲气复发,不是桂枝汤那个冲气复发,这是饮逆,所以他呕,主要的他是呕。加半夏不但治呕,也去水嘛,所以恰好。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病溢饮者,水饮流到四肢,当汗出不汗出,他就有表证了。他自己不出汗,当大夫得让他出汗,他表证啊,所以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起这个作用,发汗去水气,小青龙汤也有这个作用,但这两个方剂应用也不一样的。大青龙汤这个药,他不汗出而烦燥,它有石膏,其码他口舌要干,而且恶寒相当厉害,大青龙汤恶寒相当厉害,脉浮紧,他这个口干甚至渴,它有大量石膏。小青龙汤则不然了,他不渴,口舌也不干,口舌干就不敢那么用热药了,口舌也不干,他有些肺痿状态,咳嗽喘息等等的,身上也浮肿,也有外感的,就要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两个药,在发汗,去在表水气的作用相同,可是两个方子适用的症侯是截然不同,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该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该用大青龙汤有小青龙汤不行。大青龙汤,咱讲过的是麻黄汤和越婢汤合方,什么是越婢汤?

越婢汤就是麻黄、生姜、大枣、甘草、石膏,这就是越婢汤。麻黄汤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就是麻黄汤。所以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论的非常的好,他说伤寒中风,他本来就是伤寒,写个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应该汗出,他不汗出,脉浮紧,烦躁身疼痛,而烦燥,他就是根据越婢汤来的,越婢汤这个药,它是治汗出的,“续自汗出”嘛。越婢汤治什么的?咱后面有的,它治水气,风水,发水气的。那么本来应该吃越婢汤,尤其是治水气,但是他没汗,越婢汤得有汗,没汗这能不能用,他没汗,所以搁麻黄汤一起。这也就是越婢汤应该出汗而不汗出,这个人发烦燥,这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地方我在讲《伤寒论》时讲的很清楚,讲的时间也很多,可以看看以前的讲稿。一般的注家不是这么说罗,这是呀又有中风证,又有伤寒证,营卫两伤,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两伤,这个扯的了,这个不是的。这个与麻黄汤不一样,虽然在症侯上一样,脉浮紧,身疼痛,发烧怕冷,但是烦燥,麻黄汤他是不汗出他不烦燥,这个本来应该汗出而不得汗出的烦燥。所以他原文呀,字句用的相当的好,这个方子发汗非常的重,因为麻黄的用量相当的大,麻黄又配伍了桂枝到一起,这是个大发汗药,可是麻黄与石膏配伍一起它治汗出,方才说的越婢汤,他和石膏配一起,他无汗加上麻黄了,搁上桂枝了,搁上桂枝这麻黄要大出汗,虽然有石膏他还是要出汗的,因为麻黄的量非常大,那个人身上感觉特别恶寒,这个恶寒比麻黄汤的恶寒厉害。我头两天感冒就吃这个方子,没有那么怕冷的了,我就吃一回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挺好使,发水气它也好。发水气也必须有大青龙汤证,没有大青龙汤证不行,其码他没有汗,口舌干,发烦躁,这都得有的,甚至于身上疼。那么小青龙汤呢?身上疼,发热恶寒这都有的,但药非常的微,他决不口舌干燥,更不能渴,所以这两个方剂必须要分清。底下这个小青龙汤,这个麻黄用量非常少了,才三两了,大青龙汤一半,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主要它治水气是治的,可是它治咳喘,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这都是祛痰下气定喘治咳的药,有这一系列问题,当然用小青龙汤的。它这个发汗没有大青龙汤发汗的厉害,麻黄用的少了,但这个药可是偏温,真正有热的一吃这个就坏,咱治喘也是的,假设真正邪热特别重,你吃这个药他能够吐血的,这个大家要注意。

如果他烦躁那你千万不要吃它,吃它也得加石膏,小青龙汤烦燥症要加石膏的,不然的话,尤其治溢饮不如大青龙汤。所以他提出两个方剂都是以第一个为主的,虽然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这个溢饮以大青汤为多,也有小青龙,不是没有,所以他说也主之。上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和肾气丸,因为这个痰饮,头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多,肾气丸证少,所以他把苓桂朮甘汤搁前头,但是去微饮利小便这两个方剂作用还是通的,有肾气丸证的当然还得用肾气丸。

病者痿黄,,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躁,应该是燥,干燥的燥不是烦躁的躁,就是口干而渴的意思。“胸”应为“腹”,个在《医宗金鉴》说的是对的,说这两个字是传抄有误。这个“病者痿黄”,痿者,枯萎瘦弱,人又黄,面无血色,指这个人很虚弱。“燥而不渴”,口干但是不渴,口干且渴是阳明病,热实,燥而不渴是寒实,咱们讲太阴病,“下利不渴者,属太阴”,什么道理,以其脏有寒故也,里面有寒,为什么燥呢?它是津液不生,这个寒充斥于胃,谷不化,气不生,所以口也干的很,就是缺阴少液的这种干,但是有寒的关系,他不渴,所以说是寒之象。那么燥而渴者呢,这是一个热实之象,那么这个燥而不渴是寒实之象。人这样的瘦弱,他的宗气虚的也是不得了啊,都波及到津液方面了,口燥。如果“腹中寒实,而利不止者”,那么由燥而不渴就知道里头有寒实,他不是热实,寒实又保持不了,胃肠失去收涩的能力,而利下不止,这是虚脱的象征,胃虚寒实,而不能收涩,这是胃气衰败虚脱之候,所以主死。这也是说的腹满,实满有寒实也有热实,热实姑且不论,在伤寒论讲的很多了,用承气汤。寒实如果不下利不止,里头有寒实,也可以攻,后头有拿温药攻之,就是温下的法子。他这个下利不止,胃气已经衰败了,机能沉衰不能收涩了,这个不经下了,所以非死不可,而且呈虚脱的一种形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

这是一个由于气血具虚的病了。由于虚,所以饮水自救嘛,也有个消渴证候。由于上边虚,所以下边的寒就往上冲,“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蛔就是蛔虫了,被寒所迫,他也往上跑,他一吃东西,连蛔虫他都吐出来了,“食即吐蛔”。这个半里半表这个虚寒的这种证候,他是不下的,你要是误下,那可是利不止。你要是误下,虚其里了,本来人就有虚寒的证候了,要是那样,可就下利不止了。这一段,是伤寒论的厥阴病的一个提纲,出在这个地方,也是说明消渴各种不同。有一种本虚,虚就饮水自救,也有这么一种消渴。由这一段可以看出来,古人说的消渴当然是包括了现在的糖尿病,可是不尽属于糖尿病。凡是这种渴,渴得特殊明显的,他都列这里头了。厥阴病的渴,绝不是现在所说的三多的糖尿病,他不能吃,“饥而不欲食”,他与这个不相同的。但是在古人他写这东西的时候,这也是一种虚能够治人于渴。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这个皮水也在外,因为水在外,所以脉也浮。“外证胕肿”,它的外证反应是脚肿,胕肿就是脚肿,按之没指,你一按一个坑。它没有表证,它不怕风。“其腹如鼓”,里头也没有水,按之象鼓皮,一按,里头是空的,肚子里没有东西,其腹如鼓,不是说肚子胀,如鼓就是中空。“不渴”。当发其汗,它是总上面两段,风水固然得发汗,它有表证。皮水呢,水在外,也应该由外解,所以说这两种水,都应该发其汗。这就把风水、皮水的形状、治疗原则都说了。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它这个风水阿,也是寸口有些出入不同了,它根据这个风水在人身的反应并不都是一致的。所以它这个风水阿前后有些矛盾,有些时候说渴,有些时候说不渴,有些说身疼,有些说不疼,身疼也好、不疼也好,都是风水,这个我们到水湿来解释。它这个意思啊,里头先有水气,那么招受外邪,也容易发生风水这类的病。它与上面一章不同,其实是没有关系的,那个讲风气相击而形成的风水。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

伤寒论大青龙汤证就是。在一般的外感上说,要是脉浮紧那应该是太阳伤寒了,这个骨节应该疼痛,那么有水气的时候它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只叫酸、重、沉,这个在太阳伤寒,“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咱们讲伤寒论的时候有这个,那也是风水啊,所以它用大青龙汤发之,这个一讲的类似那个。那么这也是风水的一种,所以风水有疼的有不疼的。那么也是“汗出即愈,此为风水”。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

它说皮水不渴,在这又说渴,也是一样。凡是没有外邪而身肿者就叫皮水。皮水有些时候它渴,有些时候它不渴。那么渴,你发汗就要注意了,渴这个发汗,就是不能发汗啊,不渴就可以发汗,风水也是如此。这个皮水它不肿,不叫皮水了,身上全肿,可是冷,这个水性寒嘛。“状如周痹”,这个周痹啊,就是全身之阳为寒湿所痹,与这种病是差不多的,就是寒湿痹于外,咱们讲寒湿的时候,这个阳为寒湿所痹。周痹了,全身都这样子,它指这个身肿而冷说的。到这,是一段,讲的是皮水。皮水于风水,就是没有外邪。底下讲的是黄汗。

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这个是很要紧、很要紧的。他在这说水的原因不一了,由于小便不利发于里而来的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故令病水。风水它不是风气相击吗。由于小便不利发生的水,所以起名叫做里水。这个里水,不但面目肿还它比较黄,它这个蒸发日久它这个,这种的水大致指的我们现在的慢性肾炎这种水肿,多是这样。

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假如小便自利,外边没有其他的外证、表证了,它不会得水肿的。那么小便自利呢,这是亡津液,它只能病渴而不能病水。要是病水呢,所谓里水,它是冲原因说的。由于小便不利而发生的水肿,那么这个叫做里水,也可以用越婢加术汤主之。这一节很重要,越婢加术汤,《医宗金鉴》他给改了皮水,没有道理。这个是肾炎很多的一种情况,外边也肿,里边也肿,主要的是小便不通,这个我在临床上也是治过。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它不单能治外边的水肿,也能治里边水肿,可是这东西现在我也闹不清楚。你可是肾脏炎的腹水,用这个方子,百发百中,你们尽管试验,要是遇上。肝硬变的腹水就不行,我到没这么试验,因为那个时候在红楼呢,一个住院的病人呢,它就是肾脏炎的腹水,挺厉害,后来他们找我会诊,我就开了越婢加术汤,吃就好了。后来有肝硬变的腹水,他们试验就不行,他们也说这方子不好使啊。它这东西奇怪,它是肾脏炎的腹水,它吃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但是肝硬变的腹水就不行。他们试验的有很多人了,我还没试验,但他们告诉我,我知道了。那么这一段很重要。当然越婢加术汤也可以治皮水,但是要有渴,这个方就不行,那就的得用防己、黄芪这一类的,这个用来发汗。这个越婢加术汤,这个麻黄六两啊,现在我们用起码也是 6钱,以公制来算就是 18 g了。

里水这一段很重要,这个里水是由于小便不利而发生的一种水肿。它就原因上说这个里水,不是说在那个五种水之外还有个里水,不是的。里水哪里有用麻黄发汗的道理,说得挺合乎道理,其实不对,这个正是说明这个咱们说的肾脏炎的浮肿。水在五脏,你看唯独这个肾,肾水啊小便一点不通,它这个纯粹由里边来的,外边呢,这个络脉空虚,里头有停水,它哪虚往哪去,皮肤这个络脉就是潜在的毛细血管,那个地方空虚,所以水就往这来,搁在这它就变成外边的浮肿,里边也是腹水。我们在临床上,尤其这个肾炎并发腹水,外边红肿相当的利害,用这个药非常合适,可是麻黄量小不行,它这个 6两阿现在说的 18g,我们不用搁那么重,起码搁 12g。所以说是里水还是对的,这个它冲着原因说的,它冲着风水说的。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这全是有水的一个要证。脉伏比沉厉害,说这个水呀一点都不能够变成津液了,所以要消渴,这都是指实证,这人消渴。感觉水的营养没有啊,它生理上反映就是消渴,老想喝,渴到厉害。 “病水腹大”,就是现在说的腹水,那腹要大得很。这都是说,不是说这个腹水都要下,但是这样的腹水是可下的,不下的,人不行,他这个水一点都不化气,所以这个人的消渴不止,那肚子受不了,所以这是一个可下的腹水症。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这段很好,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下利呀,它是胃肠的一个病啊,病下利后,胃气没有复的时候。由于下利丧失津液,这个人想喝水,想喝水要少少给,你要大量给水,如果小便再不利,这个胃消化水的能力还是不行的,所以这里头非留饮不可。咱们治水总是要顾虑这个胃气。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这个是真正的风水。这个他不是光重了,是身上都肿了。脉也浮。这个不渴,不是多余的一句话。要是渴,就不能发汗,它这个不渴,正是应该发汗。诸有水者,凡是渴而小便数者,非得下利,绝不可发汗。 “续自汗出”,

这个汗多,继续,老出汗。这个汗多是有内热的关系。它紧接的一句话,“无大热”,无大热,不等于没热。它这个大热指的什么呢?身大热,阳明病。发过汗,身大热,蒸蒸发热。它不是那种发热,那种发热是阳明病了。它既有表,也内里有热,所以他说无大热,但是续自汗出。这个汗出,是由里往外蒸,里头有热呀。

所以用越婢汤,越婢汤在外解表内清热,大量石膏啊。你看这两段,所以我们得在临床上得辩证,看着样子都象风水。那个恶风,可是非常的厉害,那个纯粹是表虚,由于表虚,外边肿,他没提了,但是它的肌肉里头也是停湿,身体特别重。

所以这两段不能等同看,这很重要。都是说风水,头一个风水,形象像风水,其实是皮水,第二个真正风水。这个越婢汤,这个方子也是常用的药。“恶风者加附子一枚”,这是要不得的,这都是后人加的。“风水加术四两”,也不对。这是《古今录验》那个书上说的。那是里水,头前那个,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造成的身肿,里头腹水,它用越婢加术,那么这个也不一定得是风水。越婢加术,他外边没有表证。前两段都是说风水,但是风水也不限于越婢汤一个方子,后头还要有。现在这两段很相似,在临床上千万要注意。如果他没有热,而且恶风相当甚,特别敏就是。我遇到过这个病,我知道。就是在夏天,比较热的天,他这个屋子关得严实,一点风他都受不了,这个我是亲身体会。那他纯粹是表虚,所以你千万不要用麻黄剂,那是黄芪剂。所以这两段写的在书上都差不多,看这个症候,实际是不然的。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

我们在讲历节的时候有,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他讲的历节痛,又把它搁这了,这个恐怕是注家搞的。

黄汗这个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这个病有热,形状像风水,但是表现是不一样的。“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这个与风水是大不相同,他出黄汗。“脉自沉”,虚,黄汗这个病也是虚病,尤其是表虚。“从何得之”,那么底下是“汗出入水中,水从汗孔入得之”,这个,我在临床上遇到这个病,知道这个不一定对的。我遇到两个,都是女人。尤其这个方子说治疗那个,他更不是这么得的,恐怕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咱们可以搁到这。那么就是张仲景的话,也是略举一斑,也不是这种病,都得汗出入水中得的,这也是概括不了的。那么这个病,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为什么呢,主要是黄汗病丧失体液太厉害了,丧失体液以致渴,这个津液亏损得厉害,这个时候不能再让他出汗了,虽然还是要用桂枝这类的药,他老气上冲麻,但是要加苦酒。这个苦酒就是醋,这个酸收啊。黄芪是补虚。桂枝、芍药也是调节营卫。桂枝治气冲,与芍药两个搁在一起,对调节营卫还是起作用的。其他的热药药都不让搁了,姜、枣都不要了,不能再出汗了。桂枝汤的方剂一般甘、温药都不要了,另外加上醋。醋就是使他不出汗,你们看看这个方后说明就知道了。它吃这个药,开始要烦,这个烦得道理呢,就是他不得出汗,他老出汗,一不出汗它就烦的。服至六七日,烦才解。若心烦不止…

那么黄汗究竟是什么玩艺?这个真值得研究。你说它是黄哪来的,是这个汗?中医看这个汗,为热蒸,色变了,那么这个阳明病那么大热他汗也不黄阿,所以这个值得研究,这个病我是遇到了,遇到这么一个病。同时头前讲的桂枝苦酒汤我也遇到过,那么这个人呢,他就是渴,我就给他桂枝芍药黄芪苦酒汤,他吃就好了。所以这两个病我都遇到了,但是这个病,这黄哪来的呢?这个人我还给他检验了,他也是黄疸指数都不高,你说这黄哪来的,这个值得研究,西医也搞不清。我也问过西医,西医说这个病少见,是少见,就是我的确是幸运,遇到这么两个病,一般人恐怕都还没遇到。这个黄哪来的,确实是这样子,这个书上说的都差不多,尤其腰、腿疼啊很突出了,出汗,他是有些发热。所以这个病是有的,这个黄汗是怎么个事,我遇到两个病人后就再没遇上,病历都没有了,但是我有些记录,文化大革命以后病历全没了,所以这个病值得研究。你说这个黄怎么来的呢?奇怪,我治的头一个,就是桂枝加黄芪汤,确实肝硬变,他的脾也大,但是他吃这个药,黄汗是基本解决的,而且他腰不疼了,后来他自己来了,他也不用人搀,的确是好了。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脉沉”为在里,“渴欲饮水”为有热,就是里边热而饮水,小便再不利,就热不得越,水不得泄,必发黄,“皆发黄”。虽然现在不发黄,将来也必发黄。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如果有五苓散证,只是要是五苓散证,这是要紧的。你们回头温习温习,五苓散证实什么证呢?脉浮、发热、小便不利、消渴、或者水逆等等,这个五苓散证很清楚,很多了。要合乎五苓散证而发黄,我们可以用茵陈五苓散。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

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没有什么深远意义。他这个十八日啊,这个土旺于四季阿,这个四季最后十八天都是土旺之时,所以土旺以十八日为期,所以当以十八日为可愈。这太牵强附会。怎么叫土旺十八日呢?是一季里头,根据天干地支来的,尤其地支,从亥时起,你看你数一数,亥子丑就是水盛的时候了,寒水的时辰,这个丑第三个,就是土,丑土嘛。寅卯辰,寅卯就是木,木之后是辰,那个辰就是辰土。巳午未,就未土。他把十二地支,三个算一季,最后那个都是土,申酉戌,戌土。所以古人有四季了,春主木,夏主火,秋主金,冬主水,没有土,他那个土呢,说土旺于四季。有几种说法啊,这是一种。四季多少天呢,十八天,十八天乘四不就七十二天吗,一季里头三个月,三个月去十八天不也七十二吗,所以金木水火土各占七十二天,搁在一块就三百六十天,他是这么算的。这东西合理不合理呢,这肯定是个玄学了,这东西没什么可考虑的东西。就即使是这样子,土旺于四季的十八日,那么得黄疸就是脾得十八日为期吗?也不是的,他共计也是七十二天嘛。所以这个讲不通的,古人有那么个说法,所以一般注家都这么讲,其实这个没有什么深远意义。现在西医讲什么病,他有个周期性,这就是自然而然的周期性,没有什么深远意义。那么在中医呢,他都要解释,为什么期之以十八天呢?他要解释了,你看咱们讲的伤寒,七八日是要紧的关头,好的在这时候好了,为什么?他要解释,这阳数七阴数六,他得导出这东西,这种解释对不对呢,当然值得怀疑的,这个也是一样的。古人不解释,这是后人解释的。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渴就是有热了,热深,渴呢?也津液伤了。热深,证一定虚,所以这种黄疸是不好治的。“为难治”,可不是绝对不能治。“疸而不渴者”,虽热而不深,而且正也无伤,这没有什么问题的,这种在临床也是这样子,遇到这个黄疸这么厉害,他不渴,那么这种黄疸比较好治。黄疸而渴呢,它本来是湿热的病,按理说不应该渴的,他要渴,热也盛,津液也伤得厉害,所以它是不好治的。“发于阴部,其人必呕”,这个阴指的表里说的阴阳。 “发于阴部”,就是湿盛于里,那么其人必呕,里头停湿停水纳,人要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热盛于表,热盛于外,阳部指的表说的。那个湿盛于里发于阴部者,湿盛于里那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呢,就是热盛于表,那么其人一定是恶寒发热,振寒就是恶寒的意思。 

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这一段讲的瘀血了,瘀血的征候,这一段就举的这些征候。“病人胸满”,唇舌全是血华显现之处。我们看人,西医也是,他看眼睛,这都是,这个外边,靠外边这些的黏膜,全是血液显现的地方,血液要是没有毛病,是光华显现,好看。那么这个“唇萎”,就是血不荣于唇了,唇萎。

 “舌青”,尤其这个舌青,你们看那个肝病常是舌青,起码舌头边儿,咱们说那是瘀斑,这是瘀血的一个征候,唇萎舌青都是瘀血的一种反映。他由于血液又虚,所以我们遇到血虚的不一定都得补呀,宜祛瘀,祛瘀可以推陈致新嘛,瘀血去了,自然血液就恢复了,你越补越坏,瘀血不去,你白补。所以这个唇萎呀,说明血虚的样子,但是有瘀血证也常唇萎,尤其舌青,这是一个瘀血很准确的一个征候。“口燥”,口干舌燥是有热象了,有热象要是里热呢,他要喝水,所以阳明病他口燥欲饮,所以稍稍欲饮之,和其胃。他这个血分有热就不是了,有瘀血的时候常有热。“但欲漱水,不欲咽”,他愿意漱水、漱口,那么这个热他不在阳明胃,而在血分里头,所以这也是瘀血的一个危候,这在阳明篇里讲过。外“无寒热”,不是有外邪。“脉微大来迟”,脉微者,咱们说气不足者脉微了,这个在伤寒论里头讲了,阳气不足,阳气就是津液,津液就是概括血液和体液,就是津液、血液都属于这个阳气。脉微就是液微,体液微。大,有外无内那个大,他是指芤脉。而来迟,那么头两个微大是瘀血造成的,有瘀血所以血液就虚,来迟呢?血不足,气也发滞塞。这个在临床上常说,血瘀气滞就发生这种脉。“腹不满,其人言我满”,这说明这个少腹急结的症候,他本来不满,他是感觉满,里头是瘀血。所以咱们讲这个少腹急结,古人用这个字,用的相当好。他不是那块确实是像腹涨满也不是,也不是有疾患,癥瘕积聚也不是。他就感觉那块呀,自觉呀,急。急呢?日本有个形容,就像大人穿小人衣裳似的,就觉这块难受,憋得慌,急结这两个字,日本拿小孩衣服比方挺有意思,没法形容,李东垣他们解释就是不宽快,不宽快也解释不出来,不宽畅,就觉得里头又憋得慌,又觉得里头胀,在外边呢,他没有,他也不是真胀,所以这两句话就解释这个,病人本来不满,在外面瞅呢,他没有,他就说满,他就说急结。这个地方古人对症候名称起的呀,都有深意,咱们讲这个急结就顺口就讲过了,其实他这个就解释这个东西。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他这个主诉的病人,他不能说出急结来呀,他不懂急结,他本来不满就说我满,就觉得膀胱部位呀,血室这部分呀,他觉得满。那么这是有瘀血的一个要症,“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我们头前说,这个咽燥但欲漱水不欲饮,也有渴的,这瘀血证,这一段讲这个。病人像一般发热一样,“如热状”,人就像发热。烦而满,口也干燥,也真渴,那么这似乎有里热的样子,但是其脉反不热,那么这个脉没有滑数这种脉。“此为阴伏”呀,这也是一个瘀血症,这在伤寒论上有,“这个病发热十余日,脉浮数者可下之”,那个浮数,要是真正里热脉也不浮呀,所以脉浮数,像在表似的,但是这个说明虽热不去了。这一段主要是在这个瘀血了,这可以下,可以下但是先没拿瘀血的药物来下,先用承气汤了,但是下之不解。他说合热消谷善饥呀,这个是实证也有瘀血证,那是又一段,那么这一段呢,他说口干而渴,也烦,也觉满,这个满就象上面说的腹不满,自己觉得满一个意思。那么这个的情形象有里热,象是阳明内热的样子但是没有那个脉,不大不滑不数,这是热伏于阴中,阴就是指阴血说的。“是瘀血也”,这也是瘀血的证候,瘀血的证候反映的并不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这个当下之,下尽瘀血,这个热也没有了,瘀血也出了。 

那么这以上都是讲的原则的东西,他有这个惊悸、衄血、下血、吐血,以至于瘀血,或者讲其脉,或者讲其证。

那么底下呢,就应该具体治疗了。他头一段就不能好明白,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这个火邪,这在伤寒论上有的,“太阳病,以火薰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这是伤寒论,其实这两书是一个,他没分开,所以在这又提一个火邪者,那么火邪者是什么样的证候呢?他说太阳病本来是应该发汗,那么以火熏之,以火熏之要是不得汗的话,这个人一定要是必燥,其人必燥,这个燥就是精神不安,就是惊,这个讲的致惊。到经不解,一定清血,这种血是由火所造成的,所以管这种叫火邪病。他没得汗呀,表证还在呀,所以他还用桂枝汤,但是加些龙骨牡蛎和蜀漆去引致惊。那么这一段看不出来有惊狂,还有一段这专就方剂来说了,也是伤寒论,你们看看伤寒论,火邪那里头他都有,“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根据这个方子他治惊狂的,怎么个情形呢,伤寒脉浮是病在表,应该发汗才对呀,那么这个大夫呀,以火迫劫之,迫劫之就是逼使大汗出,由于汗出太多,病必不解呀,亡阳,就是大汗,亡津液,必惊狂,这时候假设这里头钩动里饮,伴之气上冲,影响胸腹动,而其人如狂。所以伤寒加温针必惊也,都是这一个意思,卧起不安,这个应该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那么这一段他搁一个火邪,他概括这两段的意思。这个火邪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用火来劫这个病,而病没好,那么到后来他可以要便血的,这个叫火邪。同时用这个方子的意义一定有惊狂,他致惊嘛,他这个书,头一个就是惊。这个惊狂在伤寒论也有这么一个,“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慌,卧起不安者,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所以火邪这两字呀,概括面挺广。……他这个气冲得厉害,这个芍药,多少有些敛,所以把它去了。脉促胸满嘛,胸满得厉害,往上冲厉害呀,他用桂枝去芍药汤。这是桂枝汤证,如果气冲满为候者,你要把芍药去了,用桂枝去芍药汤。他又有惊狂,这个惊狂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神识,咱们说这个就是一种精神方面的证候了,那龙骨牡蛎呢,就是安神定志的一个药,致惊。可原书上呢,恐怕这里头有痰饮,所以他搁蜀漆,蜀漆这个是祛痰饮,因为非法治疗,钩动这个痰饮,所以古人把怪病当为痰饮,这种惊狂里头常伴有水、有痰饮的一个问题,所以他既加龙骨牡蛎,又加蜀漆,要如果没有痰饮,蜀漆可以不用呀,那么这个方子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惊狂。还有一个方子,就是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汤,那就是桂枝甘草两味药,桂枝甘草汤的基础,那个是心悸,气上冲得厉害,同时加龙骨牡蛎,这你们看看伤寒论都有的,他这个随便举了一个,搁火邪上来治,这惊狂的发作大概都由于火攻的多,这段主要说的致惊。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呕吐伤人胃液。这是说饮家这种呕啊,那么先有胃有饮,他就呕,那个呕之后,饮去了胃中干,他就渴,渴的时候,呕就要止,所以“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那么开始他渴,渴就想喝水了,那水一喝到相当程度,胃里头他积水了,那么他就要呕,这是先渴而后呕者。这个道理啊,就是胃消化水的力量差,水停在这个位置了,所以他就要呕,为水停心下,这是水停心下。那么我们一般治呕啊,常用那个降逆去水的办法,那么也就是能去胃停水,这也是一种了,这呕的原因很多了,后头都有啊。所以他说“此属饮家”,那么这一类的呕啊,都由于胃停水,就都属于饮家,饮家就是指的痰饮了,咱们头先讲过的。“呕家本渴”,凡是有水饮的这种呕,他要把这水吐完了,胃中干,他就要渴,本来是应该渴的。“今反不渴者”,那么这他呕完了,他不渴,这就是“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这个饮是厉害,这个支饮啊从下往上,随吐随聚。咱们头先讲过这个支饮了,那么厉害了这个水饮冲逆于肺,就要咳嗽、喘。这个支饮呐,在这个痰饮中是最重的,但也是饮家了,支饮也是饮了,不过支饮这种重证,他还不象一般的这个有水饮,吐完了就渴,他个开始也渴一点,渴完了他就不渴了。咱们讲这个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你看头前咱们讲这个痰饮里头有,那么就是有支饮的关系。他先吃这个苓甘五味姜辛汤,他说这个药是个热药,吃了应该渴,那么今反不渴者,有支饮也,跟这一段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书啊总要前后看一看。一般的水饮啊,他不至于这样,唯有这个支饮,支饮这个饮是重的,也说明胃特别虚。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这个饮是厉害,这个支饮啊从下往上,随吐随聚。咱们讲这个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你看头前咱们讲这个痰饮里头有,那么就是有支饮的关系。他先吃这个苓甘五味姜辛汤,他说这个药是个热药,吃了应该渴,那么今反不渴者,有支饮也,跟这一段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书啊总要前后看一看。一般的水饮啊,他不至于这样,唯有这个支饮,支饮这个饮是重的,也说明胃特别虚。 

   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吐涎沫”就用小青龙汤,这个很成问题了。她这个吐诞沫,是指的小青龙汤证整个说的。吐诞沫,就是有痰饮了,小青龙汤当然是治痰饮的方子,但没有外邪,用小青龙还是不行的,这是指咳逆倚息,不得卧,而吐涎沫这类的病,那么它是小青龙汤证,这个大夫没用小青龙汤,去外邪,去内饮,没这么治,而反下之,那“心下即痞”,治错了嘛,那么这时外邪还是没解,所以“当先治其吐诞沫”,吐涎沫也是一个简单的话了,还是心下有水气,表不解的小青龙汤证,所以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证,在这个书里和《伤寒论》里都讲得很多了,要是吐涎沫就吃小青龙汤是不行的。小青龙汤证不渴,所以嘴里多唾沫,吃了小青龙汤,渴了,口也干了,涎沫止了,那就是没有表证了,只是心下痞,就吃泻心汤就可以了,这个泻心汤,指的三黄泻心汤说的啊,表里并病,里边虚恭,我们当然…………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敦”是古人一个祭器,装食物的,“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就象在小腹扣了一个东西似的,象敦的那个样子,祭器的样子,那个满呀,形象就象倒扣的碗似的,当然是没有碗那么大了。这个少腹满要是小便自利呢?那有血,小便不利那是有水而不是有血,那么她这个少腹满如敦状,底下的辨证非常好啊。“小便微难而不渴”,微难不是说小便绝对的大不利,微难也多少有一点,但是呢,不是整个停水,整个停水,水不行,气不化,那人要渴的,这是她不渴,可是有些停水,有些停水也不致于如敦状少腹满那个样子啊。“如果生后者”,要在平时,还不敢说她里头有血呀,她这个生产以后,这恐怕是里头有瘀血了。“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那么产后最容易恶漏不尽了,从这个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有水是肯定的,也是还有血,因为什么呢?因为她是生后,就是新产之后,在这个时候她有这种情况,肯定里头有血,就是在这个血室里头既有水又有血,他用“大黄甘遂汤主之”。她这个血还是少啊,他不用其它的俊烈的祛瘀药物,他搁点阿胶这非常好,祛瘀之中讲育阴之道嘛,这个阿胶虽然是血分药,配合大黄也能祛瘀,但是它这个药主要还是有育阴的作用;那么甘遂在里头主要是下水。他这个辨证啊主要的在这两句话,小便微难,真正小便一点都没有啊,那干脆都是水;又一个是生后者,生以后而小便微难而不渴,那你要考虑到也有血,可是这个血究竟是不太明确,也不是太历害,所以搁了阿胶。这个就很好,但是这个方子是不常用的,临床也很难遇到既有水又有血在这个血室里头,要遇到这个呢,真正有产后少腹满如敦状,小便不是绝对的不利,微难,微微的有一点不利,那么产后肯定既有恶漏不尽,里头又有水,这时候你可以用,这个辨证都是非常细的了。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这个不利下,不是月经不调啊,这是经闭,经闭不利下,就是用其它的药也不下。这个临床上也常有,我们这两天临床遇着一个精神病啊,她这个例假吃抵当汤才下,上次我给她用了抵当汤,她月经下了挺大一块的、很多很多的,现在她这个精神大致是好了,她以前拿斧子砍人,在精神病院治疗很长时间,现在这个人挺好。我用其它的祛瘀药都不行,她这个例假就是不见,用抵当汤这个是真有力量,我就用这个方子,不过我还加芒硝了,因为她这个大便也特别干,人也是癫狂。

   那么我们抵当汤讲很多了,水蛭、虻虫这类的祛瘀药啊,它就是这个瘀血非常的顽固、陈久,那你非用这类的药不能祛瘀,像那个蟅虫跟这个都差不多,食血的动物都能祛瘀,这在祛瘀药里头是最重的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