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幽深的内心体验—— 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 单簧管五重奏,是指单簧管参加的五重奏,即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构成的弦乐四重奏加一支单簧管,构成五重奏。 《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作品115是勃拉姆斯晚年创作的精华之作。作品中弦乐四重奏组与音色深邃富于表现力的单簧管浑然一体,曲调含蓄抒情,营造出温柔、沉静的浪漫气息,达到一种引起幽深的内心体验的艺术境界,成为室内乐领域的珍品。 ![]()
假如勃拉姆斯没有在1891年到迈宁根去旅行的话,也就不会有《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这首名曲了。那时勃拉姆斯58岁,按照现在的观念,58岁只是人生的中年期,应该是创作力旺盛的时期,但是勃拉姆斯从几年前就显出精神上的老态。从1889年开始,就很少创作新作品,把主要精力用在整理旧作上,他向朋友诉说自己感到创作力已经衰退,写大一些的作品有些吃力,以后不再写大型作品了,他甚至准备了遗嘱。勃拉姆斯一生为人拘谨,性格不算开朗,55岁以后生活比较平淡,他终生未娶,难免有人生的寂寞感,他作曲一向下笔谨慎,创作速度较慢,到了一定年纪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些都可能是他停笔的原因。 勃拉姆斯在迈宁根看了迈宁根宫廷乐队的演出,这里有一位叫理查德·穆菲尔德的单簧管手,演奏了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和韦柏的单簧管协奏曲,穆菲尔德的演奏技巧把莫扎特和韦柏的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勃拉姆斯大受感动,他声称还从没有听到过有人把单簧管吹得如此优美动听。在那次音乐会之后,勃拉姆斯与穆菲尔德成了好朋友,勃拉姆斯晚年的四部单簧管作品都是为穆菲尔德写的。勃拉姆斯在作曲方面是出名的慢手,但是这次却很快拿出了两部篇幅不短的室内乐,一部是为单簧管、大提琴、钢琴写的《a小调单簧管三重奏》,另一部就是这首《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 这首五重奏当年在柏林公演,单簧管当然由穆菲尔德担任,合作者是约阿纪姆四重奏组。约阿纪姆的四重奏组一向不与管乐器合作,这次破例演奏了单簧管五重奏,是约阿纪姆与勃拉姆斯绝交多年后的善意举动。演出获得了成功,第二乐章应观众要求返场。 《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共有四个乐章,四个乐章按照传统的奏鸣曲快慢对比布局,全部演奏下来大约用28分钟,大致相当于一部交响曲的长度。在音乐形式上勃拉姆斯仍然恪守古典主义的严谨和均衡,但是他使用的音乐语言和大量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却是浪漫主义的。在严谨凝炼的结构里,他装入的是个人内心的浪漫情感,既有热情的表露,又有诗意的抒情,所以这部室内乐很受人们的欢迎。尤其是第二乐章柔板,单簧管与弦乐的各个声部轮流交织,从容不迫地倾诉内心世界,仿佛在把人生的苦涩吞咽下去,化做柔美的旋律歌唱出来,非常富于诗意,具有一种衰而不伤的美感特质。 勃拉姆斯在写这部五重奏时肯定是考虑过穆菲尔德的演奏风格,按照他的技术特点写这首曲子,所以这首名曲至少有穆菲尔德一半功劳。穆菲尔德其人也不是个等闲之辈,他本来是迈宁根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手,不知怎么的迷上了单簧管。他试图把小提琴的表现方式移植到单簧管上,以拓展单簧管的表现力。看来他的努力是成功的,除了勃拉姆斯以外,还有当时的几位作曲家为他写过曲子,他对单簧管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呈示部弦乐奏出第一主题的首乐句,那种清灵缥缈的音色很好地描绘了秋色艳丽、凉风飒爽的景象,单簧管加入后更加渲染了这种气氛。接着出现一段孤寂惆怅的旋律,并逐渐激愤起来。单簧管奏出的第二主题是一个柔和的大调旋律,弦乐轻轻地围绕着,使人感受到一丝温暖。稍后单簧管的孤独音色引出三拍子乐句结束了呈示部,经双呈示部进入展开部。 展开部先是第一主题首乐句在不同乐器上反复吟唱,频繁变调,力度由弱至强。随后第二主题变换为一支静雅如歌的旋律,逐步展现出热情。那段惆怅的旋律也不很稳定地飘荡出来。 再现部在弦乐清灵的乐句中开始,各个主题重现时色彩较以前明亮。进入尾声,三拍子乐句直接引出全奏的第一主题首乐句。最后弦乐平静下来,以单簧管三声长叹结束。 第二乐章:“柔板”,三段曲式。 第一段,单簧管以悠长的气息唱出一首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歌曲,弦乐以更加细腻的音色重复。二者沉静优美地展开对位重奏,在希望中又透出一些迷茫。 第二段,单簧管开始滑奏,升入高空又跌落下来。音乐色彩转暗,烦恼涌上心头。单簧管三次奏出一个沧桑悲切的主题,弦乐则给予喃喃的细语,这个主题有吉普赛音乐的影子,叙说着人生的不易和坎坷。在弦乐的震音中,单簧管又一次开始大幅度滑奏,过渡到第三段。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现和发展,单簧管和弦乐对应演奏主题,音色绵延朦胧。尾声二者相互偎依,最终消失在迷离之中。 布拉姆斯 : 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Op.115附: 能激发作曲家灵感的演奏者都不是凡夫俗子。当初令莫扎特对单簧管着迷的是施塔德勒,他的演奏技巧炉火纯青,他那个时代的单簧管还很简陋,但他凭着嘴上控制的超吹功夫解决了演奏难题,莫扎特与他结成莫逆之交,《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和《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降E大调单簧管三重奏》这几部不朽之作是为他写的。施塔德勒在作曲方面也能雁过留痕,莫扎特有两部室内乐由他完成。单簧管五重奏,是指单簧管参加的五重奏,即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构成的弦乐四重奏加一支单簧管,构成五重奏。 用单簧管与弦乐四重奏组成的五重奏曲目不是很丰富,甚至可以说很少,但是在这不多的曲目里,却有几首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有趣的是这几首单簧管五重奏的产生背景非常相似,都是由于单簧管演奏者炉火纯青的技巧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于是专为这位演奏家写单簧管音乐,这当中当然少不了作曲家与演奏家之间的友谊。首先应该谈到的单簧管五重奏是莫扎特在1789年为维也纳的单簧管名家安东·施塔德勒所写,这部五重奏是单簧管参与室内乐的较早范例。莫扎特的太太康斯坦察的娘家姓氏叫韦柏,她有一位堂弟卡尔·马利亚·封·韦柏,就是那位写过歌剧《自由射手》的韦柏,为慕尼黑的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写过单簧管五重奏。比莫扎特晚整整一百年,勃拉姆斯在1891年又为迈宁根的单簧管名家穆菲尔德写了单簧管五重奏。几位作曲家在不同年代里采用同一形式作曲,本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但是这三首五重奏产生的过程很相似,音乐精神也很接近,都很优美感人,堪称珠联璧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