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卢传坚治疗“黄褐斑”的经验

 药师海印月 2022-05-15
图片

黄褐斑与肝脾肾有关

卢传坚:不是单纯的皮肤病变,而与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主要责之肝、脾、肾。

黄褐斑与肝有关


经典医书中关于黄褐斑与肝的关系的论述

《医宗金鉴》曰:“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

肝藏血,主疏泄,由于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使肝气失于条达,疏泄不畅;或肝郁化火,迫血妄行,致气血悖逆,运行滞涩,上结于面而生斑。

黄褐斑与脾有关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加之脾虚水湿吸收、转输和布散失常,湿浊壅于脏腑经络,阻滞气机,久之产生瘀阻,湿、瘀有形之邪盘结交错,使气血不能上荣面部而致斑。

黄褐斑与肾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如肾阴亏损,精不化血,精不化气,则精血、肾气不足,导致月经异常;精血亏虚,头面失荣,或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熏灼面部,血热滞结则发生黄褐斑。

《外科正宗》载:“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火燥结成黑斑”。可见肾虚导致黄褐斑有其内在的生理病理基础。

中医如何治疗黄褐斑

本病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滞,气血不能上荣颜面。

病位在面部,脏腑涉及肝、脾、肾。治疗宜侧重从肝、脾、肾着手,以调整脏腑功能

“五色主五病”

通过辨斑色辅助辨证

皮损为褐色或红褐色,多为肝郁;斑色灰褐或淡黑,边界模糊,其色自边缘向中心逐渐加深,多属脾虚;肾阴虚斑色则深褐或黑褐,形如蝴蝶;肾阳虚斑色多灰黑,面若蒙尘,呈蝶状、地图状。

面部分候应脏腑

通过长斑部位辅助辩证

所现部位可根据《素问·刺热篇》将其按五脏划分: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额属心,须属肾,鼻属脾,如显现于眼眶周围属肾虚。

阴阳虚实

寒、热、虚、实等整体辨证

如伴胸胁胀满,月经不调,经前双乳胀痛,烦躁易怒,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等,多属肝郁

伴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月经后期,经色浅淡,舌偏淡,苔多白腻,脉濡弱等为脾虚

肾阴虚多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月经先期,经色暗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阳虚则多伴腰膝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月经后期,色暗有块,舌淡,苔白,脉沉迟。

黄褐斑中医用方思路

卢教授经验:按证用方,针对性强,但不拘泥一法一方。

临证遇肝郁证型者予逍遥散,偏实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以疏肝解郁,使气行血行;

如血瘀证明显者予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肝,瘀去斑除;

脾虚者用四君子汤;气血俱虚选归脾汤;偏湿者选参苓白术散,健脾理气,调补气血,使湿化瘀散;

肾阴虚者则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或二至丸滋阴补肾;肾阳虚者多选右归饮,温阳补肾,祛瘀消斑,悦颜泽面。

卢教授同时强调随证加减,灵活用药。

肝郁化热加柴胡、郁金、香附、黄芩;

气血两虚加黄芪、龙眼肉、白术、茯神;

肝肾亏损加桑寄生、巴戟天;

经前期或经量多者加生地黄;

月经后期经量偏少者加红花、当归;

五心烦热者加牡丹皮、赤芍;

面色晦暗色深重者加桃仁、红花、枇杷叶;

精神抑郁加合欢花、凌霄花、栀子等。

按黄褐斑发病部位加减:

发于额部加黄连、麦冬以清心养心;斑在左颊者加柴胡、蒺藜、木蝴蝶疏肝祛风;斑在右颊者加桑白皮、天花粉清肺生津;

斑在鼻部者加薏苡仁、白术、枳壳健脾化湿;斑在下颊者加菟丝子、女贞子滋肾悦容。

小古为大家整理出以下笔记参考

图片

治斑不离活血

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

诊疗黄褐斑要重视血瘀对黄褐斑形成的重要影响,“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

近代对黄褐斑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指出,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测定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显示黄褐斑形成过程存在血瘀病理机制。

卢教授认为,血瘀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首责肝气郁结,气滞致血瘀;肾虚火燥,血热滞结成瘀;脾虚气弱,血失推动也可致瘀。

因此,遣方用药在辨证基础上,无论病在何脏,强调“治斑不离血”。

常选用当归、凌霄花、牡丹皮、红花、桃仁、赤芍、川芎、泽兰、益母草、莪术等,理气活血化瘀。

同时用枸杞滋养肝血。

本文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文中所提到药方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