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户三百藩其四十一对马府中藩

 西一里2l6sluho 2022-05-15

在江户幕府(1603年-1868年)260余年的统治时期,日本前前后后出现过大大小小藩国约有500多个,平均下来的话,各个时代所存在的藩大概有二百七十个,故有“江户幕府三百藩”的称呼,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对马府中藩。

文章图片1

九州诸藩

对马府中藩又称严原藩是江户时代九州地区的一个藩国,藩主是宗氏,石高是1万石左右,其领地包含了对马一国以及肥前国田代和滨崎地区,虽然只有1万石左右,但是由于其对朝鲜贸易的重要性,所以享受10万石大名的待遇,藩厅位于金石城(严原城)和栈原城。

文章图片2

对马岛

一般认为宗氏出自太宰府的厅官,其初代当主宗重尚由于在宽元四年(1246年)成功平定阿比留亲元的叛乱,从而成为对马岛的统治者,并一直延续下来。因为对马岛多山少地,所以在取得对马岛的统治后宗氏一族致力于发展对朝鲜的贸易活动,到了室町幕府时代已经基本垄断日本对朝鲜的贸易,并且还在朝鲜建设了被称为“倭馆”贸易站。

文章图片3

宗氏家纹

战国时代宗氏虽然多次试图进军九州本土,但是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先后败于毛利、岛津、大友、龙造寺等多方势力,未能进一步扩张自己的领地。

天正十五年(1587年),丰臣秀吉发动九州征伐,宗氏在重新继任的17代当主宗义调带领下向丰臣秀吉表示臣服,战后得以保全了领土。

文章图片4

宗义调

天正十六年(1588年),宗义调去世,其养子宗义智继承当主之位,是为宗氏第20代当主。(18代当主宗茂尚、19代当主宗义纯均英年早逝,宗义智其实早在1579年便已经继承当主之位,但是在1587年之时他又将当主之位还给了隐居的养父宗义调,故此为宗义智第二次继承当主之位)

庆长五年(1600年),关原之战爆发,宗义智加入了西军,参加了伏见城之战、大津城之战的战斗,但是随着关原本战西军的战败,宗义智不得不投降,幸而此时德川家康有意通过宗义智来修补与朝鲜因文禄·庆长之役(万历朝鲜战争)达到冰点的日朝关系,所以战后宗义智未并受到处罚,保留了领地,并以此创立了对马府中藩。

文章图片5

宗义智

之后为了修补与朝鲜的关系,宗义智向朝鲜派遣了使者,并且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在庆长八年(1603年)送还了数百名在文禄·庆长之役(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朝鲜俘虏,而作为答复庆长九年(1604年)朝鲜方面也派遣了使臣出使了日本,并在宗义智陪同下前往了京都。

文章图片6

庆长十年(1605),在双方和谈过程中,朝鲜方面向宗义智提出“需要德川幕府率先递交国书”的要求,很显然宗义智并不能完成这个要求,于是经过藩内密谋,最终选择学习前辈小西行长在文禄·庆长之役(万历朝鲜战争)中的做法伪造了德川家康的国书递交给朝鲜。

庆长十二年(1607年),作为接到国书后的回复,朝鲜方面派遣了以吕祐吉为正使、庆暹为副使共计467人的回答兼刷还使团访问了日本,并分别在江户和骏府拜访了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和大御所德川家康。由于伪造国书的关系,对马府中藩向幕府诈称回答兼刷还使乃是朝鲜方面的通信使(即第一批通信使),并且篡改了朝鲜方面的回信成功的瞒骗过了幕府。

文章图片7

朝鲜通信使

庆长十四年(1609年),在宗义智的多方沟通和斡旋之下(两边忽悠之下),德川幕府与朝鲜成功的签订和平条约——己酉约条(或称庆长条约),也因为这一功绩,对马府中藩得到可以在幕府体制外独自与朝鲜开展贸易的特权。

庆长二十年(1615年),宗义智去世,享年48岁,家督之位由其长子宗义成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二代藩主。同年,大阪之夏之战开展,对马府中藩作为幕府军一方参加战斗,负责丹波方面的防守工作。

文章图片8

宗义成

元和三年(1617年),朝鲜方面派遣了以吴允谦为正使、朴梓为副使共计428人的第二批回答兼刷还使(即第二批通信使)再次访问日本,对马府中藩使用与第一次同样的方法再次成功藩瞒骗了幕府。

也是自当年开始,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藩政基础,在宗义成的主持下对马府中藩在领内积极地开展了检地。

文章图片9

宽永元年(1624年),为了祝贺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就任,朝鲜方面派遣了以郑岦为正使、姜弘重为副使共计460人第三批回答兼刷还使(第三批通信使)出使了日本,对马府中藩仍旧使用前两次的老办法瞒骗了幕府。

文章图片10

朝鲜通信使

不过谎言总有暴露的一天,家老柳川调兴(1603-1684)与藩主宗义成反生对立,所以计划从本藩独立出去成为幕府直属旗本,因此在宽永八年(1631年)和宽永十年(1633年)先后两次向幕府上书揭露了对马府中藩伪造国书的行为,即“柳川一件”事件,事件发生后直接将对马府中藩推到了悬崖边上,随时面临着改易的风险,幸而此时的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也认为宗氏在对朝外交和贸易中有着无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裁判中偏袒了对马府中藩,宽永十二年(1635年)幕府最终裁定柳川调兴败诉,并将其流放弘前藩,对马府中藩的外交僧规伯玄方(1588-1661)则被流放盛冈藩,藩主宗义成则免于惩罚,并完善了对朝外交“幕府-对马”流程的一元化管理,正式以“日本国大君”作为幕府将军对外称呼,确立了“大君外交体制”。也使得对马府中藩成功的渡过了这一次巨大政治危机。

宽永十六年(1636年),在朝鲜方面了解了“柳川一件”事件和日本当局的态度后,朝鲜方面派出了任絖为正使、金世濂为副使共计475人的第四批朝鲜通信使出使日本(第一个被冠以通信使的外交使团),对马府中藩照例负责了招待工作。

文章图片11

朝鲜绘制的日本地图

宽永二十年(1643年),为了祝贺德川家光之子德川家纲的诞生以及日光东照宫的落成,朝鲜方面派出了以尹顺之为正使、赵䌹为副使共计462人第五批朝鲜通信使出使日本,对马府中藩照例负责了招待工作,并由宗义成护送他们前往江户。

明历元年(1655年),为祝贺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就任,朝鲜方面派出了以赵珩为正使、俞玚为副使共计485人的第六批朝鲜通信使出使日本,

明历三年(1657年),宗义成去世,家督之位由其长子宗义真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三代藩主。

文章图片12

宗义真

宗义真在任期间被认为是对马府中藩的“全盛时期”,其继任后马上起用大浦光友开始推行藩政改革,对藩内的借款进行了整顿偿还,并进一步扩大了与朝鲜之间的贸易。同时还在藩内进行了被称为“宽文检地”的检地,并以此次检地为基础将藩内知行制度由原来的“地方知行制”变更为“藏前知行制”。

万治二年(1659年),藩厅严原城发生大火,其城下町被烧毁,于是宗义真重新修建了城下町,并对严原城进行了扩建,而在对严原城进行改扩建的同时万治三年(1660年),宗义真又在藩内进行了新的居城桟原城修建工作

宽文三年(1663年),对马府中藩藩营造船厂“船江”修建完成。

文章图片13

船江遗迹

宽文四年(1664年),宗义真又在藩内推行均田制、税制改革,并大力开展新田开发、城下町扩建和府中港整顿,同时还加大了对马银山开采,使得其产量大增,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刺激之下对马府中藩的石高直接上升到了了10万石级别。(实际种地产出的石高只有1万石左右,但是对朝鲜的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宽文九年(1669年),随着严原城金石馆的櫓門修建完成,宗义真正式将“严原城”更名为“金石城”。

文章图片14

宽文十二年(1671年),开始修建用以对连接马西部的浅茅湾和东部海岸的运河,即“大船越濑户”。

延宝六年(1678年),对马府中藩在朝鲜的釜山修建了新的倭馆·草梁倭馆,其面积达到10万坪的,成为了对朝贸易的新的中心,并长期派遣数百名人员常驻当地。

同年,栈原城在历时近二十年的建造之后终于修建完成,宗义真正式将藩厅迁移到了栈原城。

文章图片15

栈原城大手门

天和二年(1682年),为祝贺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就任,朝鲜方面派出了以尹趾完为正使、李彦纲为副使共计475名的第七批朝鲜通信使出使日本,对马府中藩照例负责了接待工作,并由藩主宗义真亲自带领使团前往江户。

贞享二年(1685年),在栈原城的南面建了一所专门培养藩士子弟教育的学校“小学校”,并于元禄而年(1689年)邀请著名儒学家雨森芳洲(1668-1755)担任了藩儒。

文章图片16

雨森芳洲

元禄五年(1692年),宗义真隐居,家督之位由其次子宗义伦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四代藩主。不过虽然宗义真隐居,但其实他仍然继续掌控着藩内实权。

但是有道是“盛极必衰”,元禄七年(1694年),被宗义真寄予厚望的宗义伦去世,享年24岁,无子,家督之位由其弟宗义方(宗义真四子)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五代藩主。以此外开端对马府中藩开始逐渐走向衰弱,首先是由于日本和朝鲜之间关于“竹岛”的归属权问题争论使得宗义真疲于奔波,此外由于对朝鲜贸易日益减少使得藩内财政状况逐渐恶化起来,为了能够重建财政,宗义真在元禄十二年(1699年)向家臣进行了知行借上。

文章图片17

宗义伦

元禄十三年(1700年),在陶山钝翁的建议下,对马府中藩开始在领内猎野猪,至宝永六年(1709年),对马岛的野猪宣告灭绝。

元禄十五年(1702年),隐居中的宗义真去世,享年64岁,做了多年傀儡的宗义方终于得以执掌藩政。

元禄十六年(1703年),朝鲜的使船在鳄浦遭遇海难,船上包括对马府中藩4人在内的共计112人全部遇难。

文章图片18

宝永二年(1705年),由于与朝鲜的贸易减少,再加上对马银山产量减少使得对马府中藩的财政状况变得更加恶化,宗义方不得不在藩内颁布“节俭令”,实行节俭政策,但是很可惜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正德元年(1711年),为了祝贺六代将军德川家宣的就任,朝鲜方面派出了以赵泰亿为正使、任守干为副使共计500人的第八批朝鲜通信使出使日本,对马府中藩照例负责了接待工作,并且宗义方的斡旋下日本和朝鲜双方签订了《辛卯条约》,由于这一功绩,对马府中藩被加封了肥前田代1560石领地,使得其石高上升至1万3300石。

文章图片19

赵泰亿

正德五年(1715年),对马府中藩开始引进并种植萨摩薯(其实就是红薯),据说乃是原田三郎右卫门从萨摩国偷偷带回种植的。

文章图片20

红薯

享保三年(1718年),宗义方去世,享年35岁,家督之位由其弟宗义诚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六代藩主。宗义诚乃是宗义真七子,元禄十六年(1703年)从兄长宗义方处得到了800石知行继承了别家的氏江氏,改名为氏江方诚,但是兄长宗义方无子,所以得以回归本家成为兄长养子。

文章图片21

氏江氏长屋

宗义诚继任之后为了能够重建财政,也学习兄长颁布了节俭令,但是同样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反而在他任内财政状况变得更加的困难。

享保四年(1719年),为祝贺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就任,朝鲜方面派出了以洪致中为正使、黄璿为副使共计475人第九批朝鲜通信使访问日本,对马府中藩照例负责了接待工作,并由藩主宗义诚带领前往江户城。

文章图片22

享保十五年(1730年),宗义诚去世,享年39岁,由于其子宗义如年幼,所以家督之位由其弟宗方熙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七代藩主。(由于宗义诚死于当年年末,所以等到宗方熙继任已是1731年了)

宗方熙是所有藩主中唯一一个没有使用宗氏通字“义”字的藩主,他乃是宗义真九子,原被过继给家臣樋口真连做婿养子,因此曾改名为“樋口方熙(主马)”。由于其仅仅只是作为宗义如成年前的临时藩主,所以在任期间并没有什么作为。

享保十七年(1732年),在宗义如年满17岁之际,在位不足2年的宗方熙选择隐居,家督之位由侄子宗义如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八代藩主。

文章图片23

历代藩主之墓

宗义如继任之后藩内先后在享保十七年(1732年)和享保十八年(1733年)两次发生大火,再加上对朝鲜贸易的不断衰退,使得藩内的财政状况不断的恶化下来,为此宗义如在藩内颁布了“节俭令”,并从延享四年(1747年)开始进一步强化了家臣的知行借上,同时还还派了家老前往江户与幕府交涉,获得了至宽延三年(1750年)每年1万两。

宽延元年(1748年),为祝贺九代将军德川家重就任,朝鲜方面派遣了以洪启禧为正使、南泰耆为副使共计475人的第十批朝鲜通信使访问日本,对马府中藩照例负责了接待工作,并由藩主宗义如带领前往江户城。

宝历二年(1752年),宗义如感染天花去世,享年37岁,家督之位由其弟宗义蕃(宗义诚次子)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九代藩主。宗义蕃继任前曾被过继给宗方熙做养子,并取名“氏江如苗

文章图片24

宗义蕃

宝历十一年(1761年),宗义蕃颁布法令规定在分领的肥前田代卖药只能卖给城市居民。

宝历十二年(1762年),宗义蕃隐居,家督之位由侄子宗义畅(宗义如三子)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十代藩主,不过虽然隐居,但是一直到安永三年(1774年)为止宗义蕃仍然掌握着藩内的实权。

文章图片25

宗氏家系

宗义畅继任之时对马府中藩已经十分的贫困,为能够解决财政困局,藩内不断的派人前往江户与幕府进行协商,最终幕府同意将其参勤交代改为三年举行一次,并且从安永5年(1776年)开始,每年可以从幕府那里获得1万2000两的财政补助,但是这仍然难以改变财政危机。

明和元年(1764年),为祝贺十代将军德川家治就任,朝向方面派遣了以赵曮为正使、李仁培为副使共计572人的第十一批朝鲜通信使访问日本,对马府中藩照例负责了接待工作,并由前藩主宗义蕃带领前往江户城。

文章图片26

朝鲜通信使行列图

安永四年(1775年),宗义蕃去世,享年59岁。

安永七年(1778年),宗义畅去世,享年38岁,家督之位由其四子宗猪三郎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十一代藩主。

天明五年(1785年),宗猪三郎去世,享年15岁,无子,由于其还没来得及拜见将军,所以无法收取末期养子,使得对马府中藩陷入了无嗣改易的危机之中,最后在经过家中重臣的紧急商议之后决定由其弟宗富寿替身来顶替藩主之位,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十二代藩主(名义上还是第十一代藩主),富寿元服之后改名为宗义功,也因此宗义功成为了猪三郎和富寿共同的名字。

文章图片27

宗义功(富寿)

天明七年(1787年),宗义功亲政之后力行改革,为缩减财政支出在藩内实行彻底节俭政策,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兴办了讲武所、讲学所等教育教学机构。但是由于宗义功本人体弱多病,无力掌控藩政,所以家臣们围绕着藩政的主导权展开了派系斗争,藩内变得一片混乱,藩政改革也陷入停滞,财政状况并未得到改善。

文章图片28

天明八年(1788年),对马府中藩将田代的药材改为登记制,并直接由藩主进行管理。

宽政六年(1793年),根据幕府的命令对马府中藩设置远见番所,用以强化防御体制。

宽政九年(1797年),由于沿海附近经常有外国船只出没,所以对马府中藩开始在其釜山倭馆配置了军队。

文化八年(1811年),为了祝贺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就任,朝鲜方面派出了以金履乔为正使、李勉求为副使的第十二批也是最后一批朝鲜通信使共计336名访问日本,对马藩照例负责了接待工作,不过这批使团仅仅在对马举行了仪式便返回了朝鲜,并没有前往江户。

文章图片29

最后一批朝鲜通信使接待遗迹

文化九年(1812年),宗义功(富寿)选择隐居,家督之位由其次子宗义质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十三代藩主。

文章图片30

宗义质

宗义质在任期间由于对朝鲜贸易量的减少,使得对马府中藩内的财政收入也跟着减少,再加上文政六年(1823年)和天保二年(1831年)藩内先后遭遇两次火灾,使得藩内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天保十年(1838年),宗义质去世,享年39岁,家督之位由其长子宗义章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十四代藩主。

文章图片31

宗义章

在宗义质死后,家老杉村功如伪造了他的遗言,在藩内引发了一场政治斗争,不过具体状况不详。

天保十三年(1842年),宗义章去世,享年26岁,无子,家督之位由其弟宗义和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十五代藩主。

文章图片32

宗义和

宗义和宠幸侧室碧之间,因此计划废除长子宗义达的世子之位转而改立与碧之间所生的儿子胜千代为世子,引起家臣的不满,并爆发了御家骚动。

安政四年(1857年),英国军舰来到对马岛浅茅湾尾崎浦对当地进行了停泊测绘。

文章图片33

浅茅湾

安政六年(1859年),随着胜千代夭折,家中骚动才算最终结束,宗义达再次被确立为世子。

文章图片34

小栗忠顺

文久元年(1861年),发生了“俄国军舰占领对马事件”,俄罗斯帝国军舰波萨得尼柯号在对马的芋崎浦停泊,并以修船为名在当地修建了兵营、工厂、练兵场等永久性设施,舰长毕里列夫还要求获得提供器材、粮食和妓女,以及获得芋崎附近的永久租借权。面对如此情况对马藩应对乏术,只得向幕府求救,之后幕府虽派遣外国奉行小栗忠顺前来处理,但也是无计可施,一直到后来英国公使奥尔考克插手此事,俄国舰队才被迫撤离,至今在对马当地还遗留着俄国舰队挖的水井。

文章图片35

毕里列夫

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对马府中藩开始谋求转封九州,并由江户家老佐须伊织与幕府进行了秘密沟通不想事件暴露,佐须伊织遭到藩内尊王攘夷派组织义党的暗杀。以佐须伊织暗杀事件为开端,义党开始掌握藩政的主导权。

文章图片36

英国公使奥尔考克

文久二年(1862年),在义党的主导下,对马府中藩与长州藩缔结同盟,即“对长同盟”。同时义党还以推进改革为借口,逼迫藩主宗义和隐居。

文久三年(1863年),在义党的逼迫下宗义和选择隐居,家督之位由其长子宗义达继承,是为对马府中藩第十五代,也是末代藩主。

文章图片37

宗义达

元治元年(1864年),在大浦教之助(1793-1864)等人的建议下,在对马府中藩内创建了藩校·日新馆,但是随着当年禁门之变和第一次长州征伐等事件的发生,对马府中藩内的佐幕势力开始抬头,以胜井五八郎(1815-1865)为首的佐幕派势力(称为“保守俗论党”)发动政变,逮捕并处死了包括家老大浦教之助(1793-1864)在内的100余名尊王攘夷派人士,掌控了藩内实权,日新馆也遭到了废除。

文章图片38

到了第二年的庆应元年(1865年),藩内的义党残余势力开始反扑,暗杀了尊王攘夷派领袖胜井五八郎,由此对马府中藩陷入了佐幕派与尊攘派之间长崎的斗争之中,藩政变得更加混乱,再加上之前财政改革的失败、海防的巨额花费以及庞大的借款,对马府中藩藩财政宣告破产。

文章图片39

1838年日本绘制的对马地图

明治元年(1868年),在戊辰战争之中,对马府中藩加入了新政府军一方,向大阪派出了军队。

明治二年(1869年),版籍奉还后,根据新藩制对马府中藩改名为“严原藩”,宗义达成为严原藩藩知事。

明治四年(1871年),废藩置县,严原藩改名为严原县,之后经由伊万里县、佐贺县、三潴县最后在1876年被并入到长崎县。

文章图片40

现在对马岛的旅游图

明治十七年(1884年),《华族令》颁布,按照原本的授爵标准,宗义达只能被授予子爵的爵位,但是考量到宗氏一族在日本对朝鲜外交中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被破格授予伯爵爵位列入到华族之中。

历任藩主

文章图片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