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个话题:单位里忍不了可以刚领导吗?
说到这个,我就得承认,我打小儿就脑后有反骨,总觉得: 但是,任何人只要在国内长大,别吹牛逼,再刚的人见了领导都知道得毕恭毕敬,气势上矮三分 这是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服从性教育,尊敬老师、尊敬家长,不许顶嘴,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像国外那种亲爹亲妈董事长都直呼其名的民风,咱们这地界儿上是从来没有的。 毕业上班头一天,你妈准嘱咐你:见领导主动打招呼,嘴甜点儿! 再往前翻,孔老夫子早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要的就是这种秩序感。 所以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说,中国五千年历史,就俩字儿: 
当然,这跟我们的家庭成长经历也有关。
中国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强势、粗暴的居多,孩子的“顶撞”被视作一种极大的冒犯,会招致更强势和粗暴的对待。 所以中国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反抗是没用的,要顺从。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进入职场,遇到领导发脾气的时候,童年的记忆就重新浮现,他/她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儿童自我状态”;眼前正在发脾气的,不是领导,而是他/她们的父母。 这种心理,也是职场上不敢“刚”领导的原因。 
那么职场上究竟可以不可以刚领导?答案是肯定的。
人际关系有一个相处原则叫做: 两个不熟悉的人,只有通过相互“冒犯”,才能知道彼此的边界在哪里,以后才能相处得更好。俗话说的好,“不打不成交”。 职场上,过于顺从带来一点就是,别人认为你没有边界,从而得寸进尺。 就算领导也一样,骨子里都是欺软怕硬,这是人性。 而且,刚领导这件事,并不一定会带来不利的结果。 因为职场上的核心关系是利益,领导用人,看的无非是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顺从本身并不能成为利益,刚也不一定会损害利益。 不敢“刚”的人,其实最主要是对“刚”带来的结果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 但该“刚”不“刚”,只是用更大的隐患,换取暂时的安全感。 所以问题只是:
在这个问题上,体制内外是有明显不同的。
在私企,工作上有意见分歧,普通员工上司争执一下很正常,吵完该干嘛干嘛,对事儿不对人。 但是,老板肯定是不能刚的,因为人家说让你滚蛋你就得滚蛋,一点儿商量都没有。 体制内就不一样了。 基层做事儿,大都是你好我也好,做不好是公家的,结了怨是自己的,所以混久了没人会为公事儿争吵。 对领导,表面上还是要尊重的,但对老兵油子来说,是不会轻易吃瘪的,因为你开不了我。 假如面儿上过得去,我拿你当领导,该拍拍该哄哄;你装大尾巴狼,我就脸一甩,爱咋咋地。 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遇上混不吝能闹的,再大的领导也怕。
但体制内并不是是个人就能刚,一般来说,要满足三个条件: 以上说来简单,字字是功夫。 先说怎么叫自身立住,就是核心价值、人际关系和过硬的资历这三样儿,你至少得有一样,这样领导才不敢动你。 核心价值是有别人无法取代的价值,让领导离不开你。 这跟干活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很多人做的很多,其实没有核心价值,因为他干的工作再多,随便找个人就能取代。 相反,有些人成天晃晃悠悠,很多事儿只有他能办,这就叫核心价值。 人际关系是你在单位的根基,认识人越多,关系网扎的越密,根就扎的越牢,领导也就越不敢惹你。 过硬的资历又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红楼梦》里面有个宁国府的老仆叫焦大,好喝醉了酒骂骂咧咧。有一天他喝醉了骂小主子们”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把小厮们吓得魂飞魄丧。 为什么能这样?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这等救主之功,便是天大的资历,所以连小主子都骂得。 然后再说领导理亏,这个就是个技术活儿了。首先,你眼里得能看出理儿来,脑子得跟得上;其次,话还得能跟得上。 领导是绝不会认错的,别管心里怎么想,什么时候说出话来嘴上都一套一套的。这时候,你得能抓住漏洞、点出问题在哪儿,而且说起来,道义的制高点比他占得还高。 这样领导才能败下来。当然,面儿上是不认的,但是气势上就怂了,自己就会说两句软话找台阶下。 这时候就说到第三点:拉的回来。 领导么,最接受不了的就是让他没面子,以后这领导没法儿当了。所以话说的太直白没有余地,让领导下不来台,那就不好了。 让领导疼一下,往回退,这是咱们要的结果;撕破脸非得分个上下高低,这就没意思了。 所以体制内讲究的就是斗而不破、点到即止,并且尽可能不要有他人在场。 这样,“刚”到最后,彼此心领神会、惺惺相惜,如同关公战秦琼,都敬重对方是条汉子儿,以后彼此保持距离,互不冒犯,最好。
最后再说一点,“刚”并不是非得脸红脖子粗地跟领导吵,这里面还有个方式方法的问题。
“刚”的最高境界,是 不说话、拉脸子、闹情绪、请病假都是刚,而且效果往往还更好。 而且你要刚的话,最好知道领导的一些短处,关键时候点上一下,保管领导心惊肉跳,立刻重新和你做朋友。 这就是“攻敌必救之处”,就像《三体》里面罗辑告诉三体世界的: 这就是黑暗森林法则在职场上的活学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