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山纪念堂,建成于1931年,有90年历史了,此处原址是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府,后来发生了著名的“陈炯明炮轰总统府事件”,总统府被轰成一片废墟!后来到1929年在原址上建造了中山纪念堂,来纪念孙中山先生。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 木棉树开花盛开的季节,中山纪念堂全景图。 ![]() 中山纪念堂见证了许多历史大事件,较著名的有1945年驻广州日军在这里举行签字投降仪式,极具讽刺的是,日军当年占领广州,也是在这里留影拍照来证明占领广州,几年后又在这里,万众瞩目之下签字投降,真是天意! 南门楼。三开间的南门楼,晚于主体建筑后建于1933年。蓝色琉璃瓦,土黄色砖砌墙体。匾额:“中山纪念堂”。额坊彩画仿和玺彩画样式。两侧木棉树开花正茂。 ![]() 进南门楼。 纪念堂两侧的云鹤华表,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柱顶祥云缭绕,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华表只有在中国皇宫式的建筑才有的出现,中山纪念堂建有华表显示出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 树上树。东侧华表的附近有一棵近百年的细叶榕,胸茎周长6米,树冠直径约41米树荫覆盖面积超过1300平方米,蔚为壮观。位于树上树南面(右侧)是树龄153的细叶榕,胸径143厘米。 ![]() 尤为奇特的是,风雨打落的榕树籽在大树的枝节上又生根发芽,形成了母树枝上又托举着近十棵小飞榕的奇景。 ![]() 树龄为153年的细叶榕,位于树上树西南侧。 ![]() 纪念堂东侧的游龙修憩。外露的根茎高0.5米,根长4米,有脊有鳞,宛如蛟龙游戏于榕树下,也因而得名游龙休憩。 ![]() 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 在铜像下白色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大纲》的内容。 ![]() 所塑的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 ![]() 旗杆。下有底座,上有装饰。高22.3米。 ![]() 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上部是八角攒尖重檐歇山顶。大礼堂正门上方,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通往礼堂修了两段台阶,一段9级,一段5级。寓意着“九五至尊”。 主体建筑由蓝、白、红三色为主色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泰山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 其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纪念堂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伞状屋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 由纪念堂东西两侧望去,堂体呈“山”字造型,暗喻孙中山的个人品格和革命事业如山一般巍然屹立。 ![]() 中山纪念堂单体设计中式为体,西式为用。创造性的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将一系列建筑元素精妙地组合在一起,并大量使用寓意深刻的象征图案。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切合“以庄严固丽而能暗合孙总理生平伟大建筑之意味”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建筑的精神美和技术美,在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 中山纪念堂的金顶须弥座呈椭圆形、高达3.79米,直径最大处有4.075米。这么一个巨大的熠熠生辉的金顶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共用了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万字符装饰,寓意吉祥祝福和谐。 ![]() 外檐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采用间色法排列。大礼堂正门上方,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 重檐翘角的风铎颇像醒世警钟。多处以羊头为图案的柱头饰。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歇山抱厦檐下的额坊彩画仿和玺彩画样式。 ![]() 天花板古称“承尘”,中山纪念堂天花板拼花内外有别,五彩马赛克砖镶嵌,和宋代天花板风格相似。雀替图案简洁流畅。那五盏巨大的八角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 在主体建筑前面的左右两旁各有广州最大的白兰树。 ![]() 两侧各置一鼎。此鼎于1930年由广东省南海石湾上利亚号陶瓷厂为了纪念中山纪念堂落成而陶制,上面刻有“总理遗嘱”,在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前面左右两侧各摆放一座。“文革”时这鼎差点被砸了,幸好被工作人员偷偷埋在地下,里面装上肥料,当个绿化用的粪池,这才得以保护起来,后来挖出得以展示。 ![]() 走进到纪念堂的大厅,首先可以看见一幅巨大的中山先生肖像画。 ![]() “以伟大之建筑”。 ![]() “作永久之纪念”。 再往里走就是巨大的礼堂。 ![]() 八角形的大厅设计了30米跨的钢桁架,大屋顶由八排钢桁架结合为一个整体。四角墙壁为厚达5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以期能负荷屋顶的全部重量。楼座以钢桁架悬臂挑出,楼板则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屋顶则用一大可四个合抱的呈椭圆形的圆柱压顶。 ![]() 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 ![]() 堂内使用悬柱,又称垂花柱,凸显南方建筑特色。 ![]() 格心窗。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结合,体现了设计者对大空间建筑的生态设计思想。 ![]() 中山纪念堂的穹顶,是德国制造的采光玻璃。 ![]()
![]() 观众席的通道和木雕护栏。 ![]() 楼梯。 ![]() 在舞台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块汉白玉石碑,石碑上刻着的是总理遗嘱。 ![]() 石碑上方是孙中山头像,主体刻着总理遗嘱。 ![]() 天花板。长方形嵌玻璃青铜大宫灯。此横梁彩画为纪念堂建成时所绘,此型式为旋子彩画,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 ![]() 这一段是原件。其它均按此仿制。 ![]() 走出礼堂,走廊是展览。展览从“ 名城挹秀”、“世纪伟人”、“众志成堂”、“建筑瑰宝”、“哲匠璀璨”、“大堂春秋”六个方面展现孙中山的生平功绩和纪念堂的建造情况。 在一楼外面的走廊里,有介绍中山先生生平的展览。 ![]() 二楼的走廊,则是关于中山纪念堂建造过程的展览。 ![]() 前言 ![]() 第一章 名城挹秀-从总统府到纪念堂 ![]() 孙中山题字:“博爱” ![]() 1931年落成的中山纪念堂 ![]() 广东省政府为中山纪念堂开幕题字。 ![]()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题字 ![]() “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 ![]() 越秀山广东光复纪念坊 ![]() 广州近代城市中轴线主要节点 ![]() 广州近代城市中轴线地标。 ![]() 第二章 世纪伟人 ![]() (一)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和捍卫共和国 1、创立兴中会。 ![]() 2、建立同盟会 ![]() 3.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 大总统誓词 ![]() 4、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发动“二次革命”。 ![]() (二)南下护法,筹组政府 ![]() 改永丰舰为中山舰。 ![]() (三)组织北伐,致力统一。 1、就任大总统、平定广西 ![]() 2、出巡广西、督师北伐 ![]() 3、陈炯明部兵变,北伐受阻 ![]() (四)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 (五)创建黄埔军校、发动国民革命 ![]() (六)毅然北上,壮志未酬 ![]() 胡锦涛的讲话 ![]() 第三章 众志成堂 ![]() 展柜局部。总理奉安大典陵墓全景纪念宣传画(上)。孙中山宋庆龄结婚誓约书(左下)。《哀思录》(右下) ![]() 1.痛悼伟人 2.动议建堂 ![]() 3.二易堂址 ![]() 4.筹款设计 ![]() 主体结构模型 ![]() 效果图、组委会评价。 ![]() (五)建筑落成 1、拆迁补偿 ![]() 2、公开招标 ![]() 3、工程建设 ![]() 4、建筑落成 ![]() 第四章 建筑瑰宝 ![]() (一)建筑形制与意涵 ![]() (二)总体布局与构思 1926年 ![]() 1927年 ![]() 1928年 ![]() 1929年 ![]() 中西合璧,洋为中用 民众会堂,纪念圣地 ![]() 1930年 ![]() 1932年 ![]() 博采众长,蓝本生辉 ![]() (三)轴线建筑与配置 组合精妙,古典复兴 ![]() 南门楼 ![]() 金顶金箔瓦 ![]() 紫铜开沟落水口过滤网 ![]() 光瓦 ![]() 1.设计概况、2.平面设计 ![]() 3.设计原型。纪念堂的平面设计原型可追溯到明堂。 ![]() 参考了希腊十字平面。 ![]() 4.立面设计 ![]() 台基、墙柱构架、门窗、屋顶设计。 ![]() 5.装饰设计 ![]() 中山纪念碑 ![]() 崇法自然,开合有序 ![]() 铜像 ![]() 附楼 ![]() (四)建筑符号 拾遗撷珍,推陈出新 ![]() 瓦当和滴水 ![]() 瓦当和滴水 ![]() 滴珠板 ![]() 天花板 ![]() 斗拱 ![]() 额坊彩画 ![]() 雀替、垂花柱 ![]() 须弥座 ![]() 栏杆 ![]() 宫灯 ![]() 注重象征,寓意深刻 ![]()
![]()
![]() (五)建筑地位与影响 1.各方评价 ![]() 2.地位影响 ![]() 第五章 哲匠璀璨 ![]() (一)参与竞赛的设计师 ![]() (二)投身工程的建设者 第六章 大堂春秋 ![]() (一)沧桑岁月 1.大堂初启 ![]() 2.抗战 ![]() 3.汪伪政权 ![]() 4.见证受降 ![]() 5.流通纪念 ![]() 6.大型集会 ![]() 7.纪念活动 ![]() 8.谒堂参观 ![]() 9.历史名片 ![]() 10.维护维修 ![]() 11.机构沿革 (二)文化殿堂 1.国际交流 ![]() 2.百花齐放 ![]() 结语 还有一些雕塑作品。 这件雕塑作品“根”反映孙中山先生年少时代聆听曾参加太平天国起义的老人讲述反清故事,喻意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根源于年少,根系于故土”。 ![]() “志远”。孙中山先生青年求学时期的形象。 ![]() 孙中山宋庆龄夫妇雕像 ![]() “奋进”。孙中山大元帅像。 ![]() 孙中山坐像。 ![]()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游客,还做了一个集齐图章的活动,10枚关于纪念堂历史的图章就分散于走廊各处,让枯燥的参观更有趣味性。 ![]() 西门旁边有附楼,现为陈列馆,不定期举办临时展览。 ![]() 北门东侧有300多年树龄的木棉王,是广州最老的木棉树。无论人类如何演译历史,在这株老树眼里都是过往烟云,它早已看惯人类世道的轮回。 ![]() 全国有85株古树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广东共有6株古树入选“中国最美古树”名录。这棵高龄的木棉王成功入围。树干上长满青苔,显示其苍老的岁月。 细叶榕。三级古树 ,估测树龄:166年,树高:17米,胸围:423厘米,平均冠幅:22.35米。 ![]()
![]() 在中山纪念堂东北角,有棵奇特的树,一棵30多年树龄的榕树,怀抱一棵葵树,称之为“树抱树”,也叫“一杆两树”。常见的“一杆两树”往往是嫁接的、或是寄生的,但这棵是天然的,既非嫁接,也非寄生。 ![]()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