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毛泽东的工作考察:“吃住在车上”,微服私访要“五不”

 lixj1028 2022-05-15
文章图片1

1954年1月,毛泽东在浙江富阳田间

毛泽东就地方干部的工作汇报说:“我就爱听没有准备的汇报。”

建国后,毛泽东外出考察的次数非常多,如果把两次出国去苏联访问包括进来,共离开北京五十七次。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他每年外出视察、开会、体息的天数是:1950年六十三天,1951年六十天,1952年十天,1953年二十天,1954年一百三十七天,1955年一百零六天,1957年一百三十四天,1958年二百零三天,1959年二百零四天,1960年一百九十八天,1961年二百一十四天。

他常年乘坐专列奔忙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待在北京中南海里的时间,有的年份竟不如在外地考察工作的多。

文章图片2

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在徐州视察。左三是杨尚昆

1952年10月25日晚,毛泽东的专列又一次启程,同行的有公安长罗瑞卿、铁道部长滕代远、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机要秘书叶子龙、卫士长李银桥,卫士马武义、孙勇,保健医生王鹤滨,摄影师侯波等人。

出发时,毛泽东特别嘱咐罗瑞卿:“这次出去,不管走到哪个省市,一不扰民,二不谈工作,不召见,不吃请,不住宾馆和机关。食宿在车上。”

到了天津后,毛泽东特意由天津市长吴德陪同,专门去拜访李烛尘。当时“三反”、“五反”刚结束,毛泽东担心作为民族资本家的李烛尘不能畅所欲言,两人交谈时,又让吴德在室外等候。后来又邀请李烛尘一起视察天津,直至邀请他一起考察黄河,李烛尘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文章图片3

1952年10月30日,李烛尘陪同毛泽东视察黄河

10月26日晚六时左右,毛泽东到达济南,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等人来迎接。毛泽东本来不想下车,在许世友的盛情邀请下,最终同意下车,住宿在山东交际处,准备第二天在济南看看。他对许世友等人说:“我来不扰民,不害民,随便下来看看,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

27日上午,毛泽东登上四里山凭吊了1951年3月被特务杀害的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的墓地,游览了大明、趵突泉。下午,毛泽东来到历城泺口黄河大坝。他站在堤坝上,凝神望着黄河水,问道:“这里的黄河底比济南城内陆面要高出多少?”陪同人员回答要高出六到七米。毛泽东嘱咐说:“要把大堤、大坝修牢,千万不要出事。雨季大水,要发动群众上堤防守,必要时军队要上去坚决死守,不能出事。”还说,“我深知黄河洪水为害,黄河侧渗也会给人民造成伤害。你们可以引黄河水淤地,改种水稻,疏通小清河排水,让群众吃大米,少吃地瓜。”

28日,毛泽东乘坐专列前往曲阜,在泰安,兖州短暂停留后,到曲阜游览了孔庙、孔林。途经当年的淮海战场时,毛泽东触景生情,向周围人说起当年指挥准海战役的一些情景。看到有些山光秃秃的,他挺遗憾:“山上要是有树就好了。”傍晚,到了徐州,专列开到了太湖专用线上,是很僻静的郊外,毛泽东就在车上过夜休息,不愿惊扰当地。

文章图片4

1952年10月28日,许世友陪同毛泽东参观曲阜孔庙、孔林

29日早饭后,徐州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华诚一、张光中前来汇报工作。华诚一很忐忑,表示事先不知道主席要来,没有作准备。毛泽东回应:“我就爱听没有准备的汇报。”华诚一汇报得比较简单,但比较实在。毛泽东说:“这样汇报很好,情况真实。”

上午,毛泽东登上云龙山顶,远眺清朝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以前的黄河故道。他深有感慨地说:“过去黄河流经这里七百多年,泥沙淤积很多,夏秋季节常常决口,泛滥成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乾隆皇帝四次到这里视察,研究治理黄河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他治不好黄河。现在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应当领导人民,把黄河故道治好,变害为利。山上山下、城市道路两旁,都要多栽树,防风固沙,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治理战争创伤,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午饭后,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向明、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嘱咐曾希圣:”一定要把淮河治好。”他还给周恩来打了电话,让曾希圣去北京汇报治淮情况。晚上九时,毛泽东乘专列来到河南省兰封县,停在“兰坝”支线,为了不给地方增加接待负担,当晚就住在专列上。

这就是毛泽东的工作考察。紧张的行程中,“不扰民”,“不给地方增加接待负担”,“吃住在车上”。人民领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风范卓然,成为那个时代领导干部的精神感召和领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