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贵阳改哥 2022-05-15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卫制于纳吉堡(今镇宁县城),因堡中有一奇石名安庄而命名卫城为安庄卫。安庄石原先就在我们看的天主教堂内,民间又称“除妖将军”。
镇宁天主堂院内有一株像是棕榈树的热带植物,游侠说是法国传教士从意大利带来的海枣树,改哥听成了出产伊拉克蜜枣的椰枣树(后查证其实是一株贵阳常见的加那利海枣,是棕榈树的一种)。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相关资料:
法国明信片《MISSONS-DE-KOUI-YANG》27号-镇宁天主堂(看起来比现在的镇宁天主堂高大华丽多了,两座哥特式的尖塔更像是黄果树那座教堂)
法国明信片2《MISSONS-DE-KOUI-YANG》
2002《镇宁文史资料选辑 第16辑 瀑乡风物》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刘涛志相关文章:
天堂教之传入镇宁,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即镇宁城复甦未几,有李司铎(神父)来此传教,始购安庄卫城地倡修华式房屋五间以作教友礼拜之所。外修坐房三间,客室三间,头门三间,杂役室三间,马房一座;又修女教友念经室三间,厨房三间。十三年(1874)李司铎升贵州主教离开镇宁,旋有神父吴培善(法国人)于光绪元年(1875)派驻安庄。不几年,信教者日众。究其原由,外人传教大半以医、药为前导,凡住神父教堂均有医疗设施及药物。昔时的中国缺医少药,更乏立即见效的常见病药,诸如伤风、感冒等症。逊清之季,教会药品皆为外国输入,颇具特效。神父传教者以医药先获人心,继而布道,宣传教义,故入教者愈多。原先的住房只能作讲经使用,作礼拜的房屋已显狭窄,不堪作用。于是欲广购地址,增修房屋,以便收容。
先是,安庄卫署设在城内南大街董家坡,清康熙十一年(1672)裁卫并州,卫署闲置。卫舍徐世贵因监修州城有功,知州将旧卫署地给照予之。嗣掉换给教会,建成西式礼拜堂一幢,男经堂厢房九间,女经堂厢房七间,洋房五间,中式平房四间、住房四间、钟楼二间,改头门为洋式,增建洋式杂役房。辟有大小花园各一,大菜圃二。有田租八十余石(城乡各堂合计),圣地二处(即义园,供教友之埋塟者),一在东门外青龙山尾,一在东北角烟棚,各有地租二石。
镇宁天主堂有楹联三幅,联曰:
圣法宏深方方景仰;广施济众各各欣荣。
经纬天人化极中外;堂皇正理道贯古今。
地堂久为初人辟;天跑新凭圣子通。
教堂内原有石笋一根,名安庄石,民间又称“除妖将军”。有《记安庄石》云:
“是石名故著,盖昔安庄卫署中物也。卫改镇宁州,今为县署址,则为天主堂有矣。石矗立土中,旁无他石,高可四五尺,大逾一人围。触之指随而倚侧,然不可拔。嘻!卫以石名耶?石以卫名耶?弗可考也巳。民国初,法兰西教士锄而取之卧深土,于是尘土之所污渍,雨露之所侵洗等,凡石马鲜识之者,历史演变,古迹无存可慨也夫。”
----------------------------------------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钟鼓楼相关资料: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2003《贵州古树名木》
镇宁天主堂、钟鼓楼

加那利海枣(学名:Phoenix canariensis Chabaud)是棕榈科刺葵属植物,因产于非洲的加那利群岛而得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