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23-25【辉光日新1524】(“子畏于匡颜渊后”等3篇)孔子的人臣之道

 新文艺 2022-05-15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前人智慧

【原文】

11.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11.24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释】

畏于匡:见《子罕篇》第5章注。

季子然: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同族人。因为当时仲由、冉求都是季氏的家臣,故问。

异:本义为奇特、奇怪,引申指不同的、其它的、别的。

曾:表示经历过、发生过某种情况或行为。

具臣:备位充数之臣。

贼:害。夫(fú):那。子羔没有完成学业就去做官,孔子认为这是误人子弟的行为。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

【翻译】

11.23

孔子在匡地被围困、冲散后,颜渊最后赶回来。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

11.24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是否称得上大臣?”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别的事,哪知道竟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的理解是: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奇怪呀?!这个问题仲由和冉求也问过。潜台词或许是:你应该做好你自己的事,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大臣的问题应该是仲由和冉求考虑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呀,只算得上是备位充数的臣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肯听话吗?”孔子说:“如果是杀父亲杀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11.25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你这是祸害子羔的做法。”子路说:“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非要读书呢?他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呀?”孔子说:“狡辩!我就讨厌像你这样胡搅蛮缠的人。”

11.23

颜渊久久没回来,孔子就格外担心他的安危;面对老师的担忧,颜渊的答话足以看出两个人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或许也可以看出颜渊还是比较有幽默感的。

如果我是孔子,虽然我比颜渊大很多岁,他那么说我还是会不高兴的:“你这是咒我早死吗?”

如果我是颜渊,我可能会说:“谢谢您的牵挂,让您费心了!”

不管怎样,交谈之中要开玩笑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要开玩笑的人是谁?他是不是个能经得起玩笑的人?我们的关系可不可以开玩笑?玩笑话说出来后,会不会引起误会等。如果不确定、没把握,我觉得还是少开玩笑为好!

11.24

通过本章可以看出,所谓的“大臣”和“具臣”是有差别的。参考资料只是对“具臣”做了解释,对“大臣”并未作说明。我查了一下,感觉解释的太现代,跟“具臣”不对等,所以不足采信。

我的理解,“大臣”可能相当于有表决权的正式的公务员;“具臣”,“备位充数之臣”,相当于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充其量是处在考验期的还没有转正的公务员,一般是没有表决权的。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中,参考资料对“不可则止”的解释我也不敢苟同,我的理解是“发现君上做得不对的地方,要敢于劝止;如果君上的命令是错的,就不能照做。”也就是说,大臣应该有一定的话语权、表决权,敢于拒绝执行君上的错误指令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子路和冉有还只是临时工,没有话语权、表决权和决策权。所以季子然接着问:“那么,他们能唯命是从吗?”孔子才那样回答他。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都应该“以道事君”,都不能唯上、唯命是从。

11.25

从本章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子羔还未出徒就去做官,很可能会害了自己。子路似乎主张可以在干中学、学中干。在今天来看,如果没有一定的学识和阅历经验积累,直接担当重任,确实容易害人害己。对于已经就业的,就要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向前辈请教、学习,避免犯错;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让自己尽快会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