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贞丰古城

 贵阳改哥 2022-05-16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原称“珉谷”,是布依语“绵谷”的音译,原是布依族先民的古集镇,始于汉代之前,初址位于珉球(珉谷)大寨,后扩至珉球东麓及凤山西麓之间的田坝(现址)。
  清雍正五年(1727年),朝廷设置永丰州、州治长坝,建有土城及东、南、西三座城门,名称分别叫做长春门、宣化门、金华门、北门有讳未建。
  雍正九年(1731年),在凤山西麓建州署,时称州署衙门,后称“县署衙门”。
  乾隆七年(1742年),在原址建石城,占地三分有余。环城筑有石墙,东、南、西三座城门依旧维修加固,名称分别叫做东门、南门和大西门,北门仍有忌而未建。后来相继建成文庙、珉球书院、两湖会馆、两广会馆、阁楼、长坝游击署(马二元帅府)、文昌宫、望海楼和寺庙、道观20多处。
贞丰古城

复建的大西门(金华门)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县文保】阁楼
贞丰古城
  阁楼位于贞丰古城原小西门南侧,清咸丰十年(1860年)建,原建筑为六角攒尖顶,五层五重檐木结构穿斗式。通高24米,底层为石墙,有木梯直达顶层,民间称为“走马转角楼”。清末改建为歇山三重,高16米。正脊中塑葫芦宝顶,筒瓦盖面,鳌鱼翼角,角下系摆铃。咸丰十一年(1859年),马二元帅占领贞丰后,作为清真寺。底层为经堂,两壁立窑窝,窑窝正中刻阿拉伯文,意为“凭着真主的名誉,真主至上”,系贞丰县回族阿訇张子方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手书,两侧石墙刻经文,今尚存。现窑窝已移至今清真寺内。顶层有“光射斗牛”“鲲化鹏游”匾额两块,分悬于南、北两面檐下,今不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国民政府陆军第九十三师驻扎贞丰,师长吕国铨令其部工部营将阁楼二、三层折除重建,保留底层,其余改建为歇山顶三重,坐东朝西。整座建筑占地面积90平方米,通高15.4米,系木构穿斗式,台基为四角形,通面阔10米,廊深1米,通进深9米,石墙。正堂二金柱上阴刻楹联“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为孙中山语。二层高5.6米,西、南、北三方,制半腰单勾曲形栏杆,现仍保持原貌。清代及民国年间,阁楼内曾设学校。1950年后,先后为县人民武装部驻地和县广播站、电影公司宿舍。
  贞丰县人民政府1980年7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阁楼老照片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珉球别院(复建的珉球书院)
贞丰古城

【县文保】两湖会馆
贞丰古城
  两湖会馆位于贞丰古城内南大街,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名“寿佛寺”。道光以后,旅贞湘鄂人士日增,建同乡会于内,改名“两湖会馆”。上世纪30年代,张显模(字鸿藻,贵州自治学社首任会长〉在此设私垫。1950年后,改作县粮食局宿舍、粮仓。
  两湖会馆坐东向西,在一条中轴线上,依地势高低由前、中、后三殿组成一个侧座式四合院。均为木构硬山项建筑。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门面为砖砌四柱三门楼式,正门宽1.84米,门额上有横匾,用彩色瓷片镶嵌的“两湖会馆”四个大字。今字迹依稀可辨。横额上有泥塑“寿福寺”三字。前殿通面阔13-.9米,进深7.86米,内室110平方米、可容百余人。殿内有戏台,台前两根装饰小柱座落在莲花台上,柱顶刻有一对垂莲,刻工精巧.造型逼真。戏台前有一庭院,院内一排石级直通中殿,石级左右各有一个花坛,荷叶式交错形成的茶墙淡雅古朴。中殿面阔11.3米,进深8米。殿内原祀禹及濂溪世传寿福,今已不存。后殿面阔10.2米,进深7.76米,原为主事办公及同乡、商贾居住房舍。今层面,框架基本保持原貌。
  贞丰县人民政府1984年1月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陈家大院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两广会馆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马二元帅府
贞丰古城
  马二元帅府位于贞丰古城内现贞丰一中校址,是清雍正九年(1731年)修建的长坝营游击署,俗称“武衙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十六日,白旗军一部攻占贞丰城,其首领马斯俊(又名马仲)设府于该衙。因白旗军公推马斯俊为二元帅,故又称其府为“马二元帅府”。
  马二元帅府为四厅六厢三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坐东向西。有演武场,后有炮坊箭道,房屋均属木结构穿斗式硬山顶建筑。大门及正厅均系圆拱,重重叠叠。第一院正厅门额上原有匾一块,上 书“元帅府”三字。花厅、正厅、议事厅均属单檐,小格花窗,浮雕栏额,门面刻有花、草、竹、林,古雅大方。院坝系方块青石铺就,设有花坛。花厅中原有丈许过楼,直通隔壁周衙,为文武官员议事、眷属互往的通道。下楼折内拾级而下,穿朝门,入四合天井。左右有厢房三间,正为后厅,房五间,中间为拱门,有木空雕花檐枋,两面为花窗,此为元帅住屋。白旗军失败后,将该府改为刘公祠,民国初年又改为学校,现仅存花厅及西厢房和三个院坝,其余改建为校舍。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吕真祥民居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大水井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文昌宫
贞丰古城

文昌宫位于贞丰古城东门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平面布局应用均衡对称的手法,沿纵轴线建前殿及左右配殿、正殿。在整个建筑群的前面,有长方形的荷花池,池中建木桥为出入道,似一个“中”字。整体建筑由高到低,错落有致。正殿外观似“高”字形,与城外文笔塔相映,人称“文笔高中”。前殿和正殿均为木结构歇山式屋面,九架梁,三开间。翼角为仔角梁起翘,但举架合度,房顶曲面柔和,出檐不显硬直。

正殿为重檐歇山式,双步回廊,自腰檐起,第二层的檐外装修退至金柱之间,使正殿建筑风格较为活泼。此殿通面阔6米,进深9米,基高0.4米,整个建筑高13米。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文昌宫正殿被清翰林吴嘉瑞(厢丹)辟为“仁学会”会址,吸收贞丰有志青年为会员,传播维新、变法等思想,讲授数、理、化知识,“创我县新学之渐”,遂“开盘江风气之先”。会员后来都转入“贵州自治学社”,会员胡刚、钟振声、彭显臣等,在辛亥革命均有贡献。

1983年,贞丰县人民政府公布文昌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贵州文物部门拨款将文昌宫修葺一新,正式向群众开放。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文昌宫里有一块石碑,刻的是“香港纪念 勿忘十月廿八”,落款是“庚午仲夏昌文”,不知所指。
贞丰古城
比较近的几个庚午年有1870年、1930年、1990年,这些年份的十月廿八香港好像都没有发生什么值得纪念的大事呀?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文庙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谭家民居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马草巷杨金苟大院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马草巷胡氏民居(众名人旧居)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马草巷谭家大院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教堂遗址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清真寺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从清真寺往南门方向沿街的一些民居建筑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卫星地图(改哥加标注)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官方手绘地图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贞丰古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