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行政区划分,看看你的家乡在哪里?

 公司总裁 2022-05-16

截至2021年底,省级政区数量为34个(保持不变),地级政区数量为333个(保持不变),县级政区数量由2844个降为2843个(减少一个)。

文章图片1

数据截止2021年12月31日

北京市

文章图片2

河北省

文章图片3

山西省

文章图片4

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图片5

辽宁省

文章图片6

吉林省

文章图片7

黑龙江省

文章图片8

上海市

文章图片9

江苏省

文章图片10

浙江省

文章图片11

安徽省

文章图片12

福建省

文章图片13

江西省

文章图片14

山东省

文章图片15

河南省

文章图片16

湖北省

文章图片17

湖南省

文章图片18

广东省

文章图片19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图片20

海南省

文章图片21

重庆市

文章图片22

四川省

文章图片23

贵州省

文章图片24

云南省

文章图片25

西藏自治区

文章图片26

陕西省

文章图片27

甘肃省

文章图片28

青海省

文章图片29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图片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图片31

香港特别行政区

文章图片32

澳门特别行政区

文章图片33

台湾省

文章图片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是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二是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三是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省”是会意兼形声字,从“目”(横写的目),从“屮”(草字)或从“木”,意为用眼睛观察草木。如《史记·秦始皇本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其中的“省”就是视察、察看之义(音同“醒”)。

汉代“禁中”(王宫禁地)谓之“省中”(言入此中者皆当察视,不可妄也)。因此,“省”还是古代的一种行政机构名称,如尚书省(执行)、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等(今朝鲜、日本的中央机构“省”,亦源于此,如外务省)。三省是总管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始置于魏晋南北朝,且尤以隋唐时为盛,如《旧唐书·官职志》:“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

宋元时期,三省逐渐合而为一(先是合为“中书门下”,后尚书省并入,即为新中书省)。元代,中书省位高权重,是中央最高的官署(最高行政机构),在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总揽一地政务,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名称)。明清两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仍旧习称“行省”或“省”。民国及新中国时期,直接称作“省”。今日中国的“省制”,源自元代的“行省制”

“县(縣)”是会意字,从系,持悬。即“悬(懸)”之古字,意为悬挂(的样子),后引申出维系、差别大、距离遥远等意思。

周代(春秋初期),县最初设置在诸侯国边地,如秦、晋、楚等大国往往把新兼并的土地置县。到春秋后期,各诸侯国才把县制逐渐推行到(中原)内陆。

“乡”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似二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音同鬼)。因此,最初的“乡(鄉)”和“飨(饗)”本为一字,是“饗”的古字。注意,后来的“乡”从乡从郎,属于相似字形的归类,也是“乡”的部分特征的假借,同时兼具声符——“郎”原本指的是用石头砌造、如同城邑之间相互沟通的宫廷连廊。

《说文解字》记载:“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离邑,如言离宫别馆。国与邑名可互称(意为大致相同)。析言之则国大邑小,一国中离析为若干邑。民所封乡也,封犹域也。乡者,今之向字……所封谓民域其中,所乡(向)谓归往也。”这就是说,乡是与国都相距遥远之邑,即人民群众自发聚居而成的一类较低级的行政区划。

现代中国,与“乡”同级的,还有镇和街道(同理,与县同级的,还有区、县级市)。宋元以后,多称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为集镇、市镇(市,即做买卖的地方,规模较大的市被称作“镇”。明清二代,另有“镇”为军队的编制单位)。街道,原义为道路(尤指在城镇内的通道),后引申为市辖区、不设区的市或县下辖的一级行政区划,而街道办事处则是上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