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又号荩凡居士。出身官宦之家。华亭(今上海市)人。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伯父尚雅字伯安,号鹤汇,负异才,供弟尚兖读书。父尚兖,字补之,号震瀛,1589年中进士,曾任职兵部和吏部。兄中立,字士强,又字正宇,号念山,曾任浙江按察,四川主考,大理寺卿右评事。兄中植,号念曾,系著名学者,兼通医药。侄延,原名彦贞,字我生,后改辰山。又字期叔,亦曰寒村,号漫庵。师事中梓,着有《补撰药品化议》(一作《辨药指南》)14卷、《医学口诀》、《脉诀汇辨》10卷、《痘疹全书》。 李氏青年时曾应科举,因多病且子死于庸医,转而习医。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6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机沙篆》2卷、《诊家正眼》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李中梓医案》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豪》三书,1667年汇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书》。 李氏弟子有沈朗仲、尤乘、华藻等。沈朗仲传马元仪,马元仪传尤在泾。 三奇者,《仙经》所谓人有三奇,精气神也。圣人治未病,则修炼尚矣。用冠篇首,仿启玄《外科启玄》首叙天真之意也。玄玄秘密,固不形于纸上,而大意则不妨敷布,恐为旁门所乱耳。附修摄法二十五条,久习自有奇验,勿以易而忽之。 王太仆重次《内经》,移九卷《天真论》以冠篇首,其旨何居?有熊氏以绛宫玄府之秘,开灵兰金匮之先,分久视而拯天札,安在不桴鼓应耶。今谈道者牛毛,成道者麟角,总未梦见《内经》者也。《天真论》①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又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复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别,均之修炼,而深浅不齐,然精气与神,未有殊者也。余因之嗜道,详征仙典,博访异人,幸闻性命之奥,获起沉痼之疴,至神奇亦至简易,但明先天祖气,便为入道之门。夫是祖气,始于混沌未开,伏于无形无象,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生天生地,生人物者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者也。《胎息经》云: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者,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往即气往。若欲长生,神气须注。《仙经》曰:人在气中,如鱼在水中,鱼一刻无水即尽,人一刻无气即亡。又曰: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又曰:阳气一分不尽则不死。东垣曰: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玄同子曰:人未生时,受兹祖气,便能生育此身,然则招摄此气,岂不能长生耶?白玉蟾曰:炼形见性凭君作,招气无门老不禁。招之者,非口鼻呼吸,非津液灌咽,非脐内存神,非丹田凝抱,非心下肾上,非两肾中间,非升坎填离,非通任会督,非阴骄一关,非眉间一穴,非泥丸峰顶,非涌泉海底,非窥中极,非守阳根,非丹炉烹炼,非房中采取,故钟离日:涕唾津精气血液,七般灵物总皆阴,若将此物为丹质,怎得飞神贯玉京。又日: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康节先生一口道破云: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此明明指出人身天地之正中,得诀下手,只须一香之顷。先天祖气忽然扯入,鼻孔如迎风之状。扯入一次即盗夺一次,三日之后当源源而来,七日来复,百日工毕。是斗柄招太阳,径寸混三才之大道也。无奈傍门邪术,讹传错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故袁了凡云:随守一处,皆可收心。苟失其宜,祸害立起。若夫虚劳内损,痼疾经年,虽扁仓神圣,望而却走。倘能积气开关,犹可回生起死。积气非呼吸为工,开关非搬运为力,简易而无繁赜之苦,自然而无勉强之劳,气足则庶气上腾,甘露下灌,三关开通,百骸畅遂,从前受病之根,斩刈无遗,嗣后真之气蒸嘘不已。余虽不敏,尝事于斯,以起奇疴。虽非久视之大道,实为却病之神工,否则与道相失,去死不远,而犹冀以草木生之,何怪其不相及也。王氏首揭天真之旨,其在斯乎。 宋代邵雍《观物吟其一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 乾-戌亥时;坤-申未时;艮-丑寅时;巽-辰巳时。 天为阳,根为为阳,天根即阳根。月为阴,窟为洞亦为阴。午时赏阴洞,子夜观阳根,阳根进入阴窟,进进出出很舒服,三十六窍都舒服如沐春光。 乾遇巽时观月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