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又号荩凡居士。出身官宦之家。华亭(今上海市)人。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伯父尚雅字伯安,号鹤汇,负异才,供弟尚兖读书。父尚兖,字补之,号震瀛,1589年中进士,曾任职兵部和吏部。兄中立,字士强,又字正宇,号念山,曾任浙江按察,四川主考,大理寺卿右评事。兄中植,号念曾,系著名学者,兼通医药。侄延,原名彦贞,字我生,后改辰山。又字期叔,亦曰寒村,号漫庵。师事中梓,着有《补撰药品化议》(一作《辨药指南》)14卷、《医学口诀》、《脉诀汇辨》10卷、《痘疹全书》。 李氏青年时曾应科举,因多病且子死于庸医,转而习医。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6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机沙篆》2卷、《诊家正眼》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李中梓医案》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豪》三书,1667年汇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书》。 李氏弟子有沈朗仲、尤乘、华藻等。沈朗仲传马元仪,马元仪传尤在泾。 附修摄法二十五条 桑榆子曰:精化为气,气化而神集焉,元气充满,神必备矣。忧患动中,则知见因而暂亏,盖气权有不致者耳。故曰:神能御气,则鼻不失息。谭紫霄曰:神犹母也,气犹子也。以神召气,如以母召子。刘赤脚云:神气如子母相亲,只为尘情间隔,若去了一分尘情,即有一分升降。 后天气与先天气,同出而异名。先天氤氲于无形,后天有形而可见,其实一而已矣。故曰:采先天,炼后天,相制化,作神仙。善养气者,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声欲低而和,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气中,久久自有圣贤气象。 归根,金丹之母。丘长春云:息有一毫之未定,命非己有。 人身之血,百骸贯通,及欲事既作,撮一身之血至于命门,化精以泄。夫精者,神倚之如鱼得水,气依之如雾覆渊。不知节啬,则百脉枯槁。交接必损肾,外虽不泄精,精已离官,定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 《金丹秘诀》曰: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数,真阳不走。戌亥二时,阴旺阳衰之候,一手兜外肾,一手擦脐下,左右换手,各擦八十一,半月精固,久而弥佳。 张成子日: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息,舌拄上腭,目视顶门,提缩谷道,两手摩两肾腧,各一百二十,多多益善,极能生精固阳,治腰痛。每上床时,两足赤肉,更番用一手握足,一手摩涌泉,多至千数,少亦百余,能固真去湿。 十六字诀日: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华池,抵住上腭,满口津生,咽下谷谷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目力送至脐下一寸三分,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目力提起,上夹春双关,真至玉枕,透入泥丸,谓之一呼。周而复始,咽时有津固妙,无津亦谷谷然咽之,不拘多寡,只要每日毋间,大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入房即有采补之功。 六字诀曰:自子至已六阳时,面向东方,勿闭商户又尽风,解带正坐,即四九,搅口中浊津,激炼一二百。侯成清水,即低头谷谷咽下,送至丹田,开口念可字以吐心中毒气。念时耳不得闻呵字声,闻即气粗,反损心气。念毕仰头闭口,将鼻徐吸清气以补心气,吸时亦不得闻吸声,但呵字令短,吸时令长,如是六次,则心毒散而心元复矣。依此式念呼字治脾,四字治肺,嘘字治肝,嘻字治胆,吹字治肾,并各六次,是谓小周。 身中三尸,常以庚申日录人罪过,奏闻上帝,减人禄命。每遇庚申彻夜不卧,沪不得上奏。上尸名彭居,中尸名彭质,下尸名彭矫。卧时叩齿三七,左手抚心,呼三尸名,令不敢为害。 患停滞者,闭息纳气猛送下,鼓动胸腹,两手作挽号状,气极满,缓缓呵出五七通,快即止。 患感冒者,盘足端坐,两手紧兜外肾,闭息存气,自尾间上夹脊透泥丸,逐其邪气,低头屈抑如礼拜状,得汗为度。 患目昏者,静坐闭息,垂帘塞兑,两目轮左转七遍,右转七遍,紧闭少时,忽大睁开(久行为妙)。 患头眩者,静坐闭息,两手掩耳,折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风邪自散。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生,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食饱徐行,摸腹解带,伸腰,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饱坐发痔,食后曲胸而坐,必病中满。怒后勿食,食后勿怒,醉后勿饮冷,饱余勿便卧。 近身急唤。恶梦不可说,早起含水向东喷之,咒日: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凡在家及出行,逢疾风暴雨,震雷昏雾,皆有恶神经过,宜入室闭户,静坐焚香,过后乃出,方不损人。 却病十法:心如木石,观四大假合,一也。烦恼现前,以死譬之,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慰,三也。造物劳我以生,遇病却间,反生庆幸,四也。痛苦不适,宿业难逃,惟欢领受,五也。室家和睦,无交谪之言,六也。众生各有病根,常自观察克治,七也。风露严防,嗜欲淡薄,八也。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务适毋强,九也。高人良友,讲开怀出世之谈,十也。 病有十不治,恣纵帽淫,不自珍重,一也。窘若拘囚,无潇洒趣,二也。怨天尤人,广生懊恼,三也。今日预愁明天,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家聒噪,动成荆棘,五也。听信祷赛,广行杀戮,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讳疾忌医,攻补妄投,八也。过服汤药,荡涤肠胃,九也。以死为苦,难割难舍,十也。 四时调摄法 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肝旺脾衰,减酸增甘,节情欲以葆生生之气,少饮酒以防逆上之火。正月衣宜下厚而上薄,勿骤脱衣,勿念犯风,夏必飧泄。二月宜暖衣,令得微汗,以散去冬伏邪。三月勿处湿地,勿露体星宿下。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心旺肺衰,减苦增辛,伏阴在内,宜戒生冷,神气散越,宜远房室。勿暴怒,勿当风,至秋为疟。勿昼卧,勿引饮,主招百病。四月纯阳之月,忌入房。五月毒月,君子斋戒薄滋味,节嗜欲。霉雨湿蒸,宜烘燥衣,时焚苍术,常擦涌泉,袜以护足。六月勿濯冷,勿贪风,夜勿纳凉,卧勿摇扇,腹护单衾,食必温暖。 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肺旺肝衰,减辛增酸,收敛神气,禁吐禁汗。七月须取爽气,足与脑宜微凉。八月勿食姜,勿沾秋露。九月宜养筋。 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肾旺心衰,减咸增苦。暖足凉脑,曝背避寒,勿令出汗,目勿近火,足宜常濯。十月属亥,纯阴之月,一岁发育之功,实胚胎于此,大忌入房。十一月一阳方生,远帷幕,省言语。十二月禁疲劳,防汗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