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跟一位患者聊天时,被问到一个很少提及的问题:糖尿病患者容易患癌吗?是不是吓唬人的?我相信不止这一位患者有过这样的困惑,但碍于对癌症的恐慌,本着“不知道就没有”的错误想法,很少去深入了解。 但是,据相关报告指出,2型糖尿病人的患癌风险是无糖尿病人群的1.2倍。可这能表示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有患癌的风险吗? 今天,魏大夫就带着大家,好好聊一下。 糖尿病患者,为何容易患癌?为何癌症如此可怕,却不是人人都会得的呢?这是因为,在人体内,天生就带有TET2蛋白这类抑癌基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受高血糖影响,会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活性,导致TET2蛋白的稳定性下降,使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降低。 而长期的高血糖还会使人体内的代谢出现障碍,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无法对癌细胞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抑制。此时,体内还会生成大量的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DNA造成损伤,引起细胞产生异变,加剧了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早期癌细胞的增殖,是需要大量的糖分为其提供能量的。对于血糖正常的人来说,身体会将摄取的糖分转化为机体所需的能量,摄取的糖分基本都被分解代谢,导致癌细胞少了“可趁之机”。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功能衰退,导致血糖升高。这时,多余的糖分,就会成为癌细胞的“口粮”,加速癌细胞的增殖。 糖尿病患者,警惕“隐藏”背后的“黑手”1、肝癌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相关研究显示发现,糖尿病和肝癌有一定的相关性。肝脏作为身体的代谢器官,会参与到血糖的调控,但是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反而会影响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对肝功能造成影响,进一步诱发癌症。 2、乳腺癌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与乳腺癌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胰岛素血症的现象时,会刺激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乳腺癌的病发与致死风险升高。 对于有糖尿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的女性,属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每年要定期进行乳腺肿瘤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胰腺癌 胰腺作为胰岛素的分泌器官,具有调节血糖等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器官之一。胰腺癌和糖尿病都是与胰腺密切相关的疾病,当胰腺发生病变时,血糖不受控制,容易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会破坏胰腺的分泌功能,进一步就会诱发胰腺癌。 如果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得好好的,但是突然血糖出现不稳定,在增加胰岛素剂量后,也没有明显的好转。这时,就要警惕自己的胰腺是否出了问题。 4、结肠癌 结肠癌是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而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群的结肠癌发病率要高的原因之一,很可能是结肠的肿瘤细胞在受到胰岛素的刺激作用下引起的。 40~50岁年龄段的人,是结肠癌的高发人群。其中,男性患者占比是女性患者的2~3倍。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预防癌症癌症,对于任何人来说,早期的及时发现是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平时不重视,发现得较晚,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平时的预防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1、定期体检 体检,一直是发现早期癌症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早期的癌症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或者出现了一些轻微的症状,但并没有引起患者的重视,最后导致发现的不及时,影响治疗结果。 2、合理饮食 日常饮食要控制糖分和淀粉的摄入,多吃绿叶蔬菜,少吃糖分高的水果以及其他食物。平时控制好血糖,可以少食多餐,缓解餐后血糖过高的问题。 3、适当运动 经常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大的免疫功能,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另外,多做运动还能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帮助有效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癌变的可能。 4、按时用药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在看到自己的血糖短时间得到控制以后,就自行停止了药物。这样血糖很容易在自己不发觉的时候回升,引发一些其它并发症。日常的用药一定要谨遵医嘱,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用药安排。 总体来说,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影响看似是“小”,如果不多加重视,很可能就会引发“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习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让疾病和癌症“靠边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