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灶市中心校留守儿童校园欺凌成因分析

 绿色化学 2022-05-16

灶市中心校留守儿童校园欺凌成因分析

校园欺凌是世界各国中小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校园欺凌事件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都会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顽症”如何预防和有效制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灶市中心校对本学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校园欺凌问卷调查活动。调查表明,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受家庭、学校、以及个体等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个方面。

一、个体因素

1)性格因素

从对校园欺凌调查问卷数据的具体分析来看,学生心理表现总体较好,其中城区学校学生心理表现优于乡镇学校学生,调查数据显示有孤独、不合群、安静等心理表现的乡镇及城区学校学生分别占比23.7%、14.9%,表明有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沟通表达,尤其是乡镇学校学生。学生性格胆小、内向,使得老师难以了解该类学生的实际情况,也缺乏周围同学的关注。因此有这种心理表现的学生常常在受欺凌时没有朋友帮忙和倾诉,只会选择默默忍受,很容易为欺凌者创造实施欺凌的条件。

2)情绪宣泄方式

欺凌者动机的调查数据显示,因想要发泄自己不满情绪而去欺凌别人的乡镇及城区学校学生分别占比31%、28%,占比最高。我们都知道,中小学生学习的竞争压力较大,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高,如果学生缺乏正确心理疏导,一旦遇到心理问题,容易使用不合适方式宣泄不良情绪,甚至采取错误的方式发泄情绪,给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带来了伤害,也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家庭因素

(1)缺少父母的陪伴

在父母与孩子沟通次数的调查数据显示, “几乎没沟通”、“一个月沟通1次”在乡镇及城区学校均超过10%以上,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缺乏有效的家庭沟通。本学区共有7578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有1649占总人数的22%,孩子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心理问题、教育成长问题、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方面得不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感情上的关注和生活上的照顾,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2)家庭良性教育缺失

家庭错误教育方式一:孩子犯了错不是打就是骂,打骂之后又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亲子之间缺乏温情和交流,反而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容易使孩子形成灰暗、叛逆的心理,无形中学会用欺凌的手段去征服别人。

家庭错误教育方式二: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纵容,过度维护,容易使孩子养成是非不分、骄横跋扈、无视他人利益的不良心理。

家庭错误教育方式:过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孩子性格和人品的教育,没有教会孩子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校园因素

(1)学校方面

学校如果监管不力在监督管理上缺位会给校园欺凌提供滋长的土壤。部分学校对于学校中出现的校园暴力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将校园欺凌行为简单以“学生争执”淡然处之学校没有和家庭形成有效联动机制

2)教师方面

在处理方式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校园欺凌事件能厘清事实后公平处理的乡镇及城区学校老师分别占比48%、34%,通知家长来处理的乡镇及城区学校老师分别占比19%、24%,直接责罚欺凌者的乡镇及城区学校老师分别占比17%、14%。对于问题学生,有些教师没有及时主动接近该类学生,经常关爱关注他们的动态,而是用简单生硬的办法压服他们,或者直接向家长反映让家长自己处理。表面上似乎有些效果,但其实学生在心灵深处已经种下仇恨的种子,有些学生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导致学生之间发生欺凌事件。

图文:伍  静

初审:邓雯婕

复审:龙建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