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速营“倒计时已开始” 留守残军丧失战斗力

 倦鸟依林 2022-05-16
2022-05-15 20:16:08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据俄媒报道,俄军和顿涅茨克武装已经掌握了亚速钢铁厂的所有出入口路线图,正在仔细研究这些文件,搞清楚被围困的乌军是否还有机会隐藏。有消息称,亚速营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了。

参考消息网5月15日报道 

据俄罗斯生活新闻网站5月13日报道,亚速钢铁厂的局势已经到了临界点,残余守军通过在网上发布照片来博取同情,但他们拒绝投降。

5月11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丹尼斯·普希林表示,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里目前已没有平民,所有平民都在俄罗斯军方、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会专家的帮助下撤离了。

报道称,亚速钢铁厂守军正在努力“重塑品牌”,他们试图洗去迫害者的形象,自称捍卫者,意欲将撤离平民之举作为自己的功劳。亚速营领导人安德烈·比列茨基在“电报”社交平台上写道:“如果没有亚速营,从亚速钢铁厂成功撤离平民是不可能的。亚速营顶着炮击从废墟里拯救平民。”当然,他并没有具体说明究竟是谁把平民赶进了地下堡垒,并且一直把平民当人盾。

亚速营如今不再请求,而是要求“立即撤离”到“第三国”,“在那里得到帮助和适当的照料”。为了佐证这一要求,一些亚速营成员合影并在网上发布照片。确实,他们看起来很糟糕。有人没有胳膊,有人失去了腿,其中一个武装分子的脸被碎片一分为二。

报道称,残余守军现在不像战斗部队,而更像是没有防御能力的“城市底层”的代表。根据一些消息来源,在幸存守军中,超过90%的人员身负重伤。

通过5月8日亚速营在地下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可以判断,还有一批指挥官仍被困在钢铁厂内。

俄内务部特种部队退役少校伊戈尔·科纽什金说,俄军没有下令消灭亚速钢铁厂里的亚速营,但如果被困守军寻求突围逃跑,俄军和顿涅茨克武装将不得不作出反应。

报道称,留守的亚速营分子仍然希望撤离亚速钢铁厂,寄希望于某种类似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1940年5月和6月,盟军在敦刻尔克实施“发电机行动”,将被困在港口的大批军人撤离。从军事专家和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亚速营的上述类比并不准确;从常识的角度来看,继续顽抗也没有意义。

报道认为,这不是今年4月,当时亚速钢铁厂守军还有机会抵抗或至少有力量等待撤离和增员。现在他们待在不见天日的地下,没有水和食物补给,处境比战斗最激烈的阶段还要糟糕得多。

报道称,俄军和顿涅茨克武装已经掌握了亚速钢铁厂的所有出入口路线图,正在仔细研究这些文件,搞清楚被围困的乌军是否还有机会隐藏。有消息称,亚速营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了,即使不是只剩几小时,也只剩几天了。精疲力竭的武装分子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他们不可能再躲在平民后面。国际社会不太可能提供帮助。很快,这些守军就会连投降和获得医疗救护的机会都没有了:俄军不会永远留在亚速钢铁厂,“铁盖”迟早会被紧紧关闭。

敦刻尔克大撤退——大溃败而已!

敦刻尔克大撤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真的是撤退吗!说得好听而已!不过是一场大溃败,大逃亡!

还是先了解一下当时具体的状况吧!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进攻,二战全面爆发。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但实际上英法联军只是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的军事支援,只对德国在外交上予以谴责。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完全陷落。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左翼的拥有强大装甲部队的A集团军群,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1940年5月21日,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近40万英法联军一路溃败,被围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向敦刻尔克这个小港涌去。

奇怪的是,把英法联军包围以后,德军并没有趁势围歼掉英法联军,只有空军在轰炸,装甲部队反而停了下来,不管是什么原因吧,就在这短暂的一周里,德军没有发起像样的进攻,让英法联军在海上逃走了!最终只有4万人被俘,不过是一场大逃亡,说成什么撤退!什么奇迹!呵!

看历史上是怎么评价的吧!短短10天时间,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真不要脸啊,看看这支联军是怎么撤退的吧!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

一支人员整齐,装备先进,物资充沛军队说跑就跑了,当时包围他们的德军80万,很多,但防守的一方本来就占优势的,还有海上通道保证补给,坚守一段时间肯定没有问题,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德军136个师,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敦刻尔克虽说是一块飞地,受到的压力很大,但他同时又是一颗钉子,在德军控制地盘内的一棵刺,外围再配合进攻,德军肯定不好受!

别跟我讲德军有多强,德国工业力量多强,你不要拿德国跟苏联打的时候的数据来比,那时候他已经整合了欧洲的工业力量,尤其是完整的接手了法国的工业。在占领欧洲之前德国的工业比盟国强不到哪里去。

逃跑还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什么退却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为了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什么保存实力!都打到你家来了还保存什么实力,留着能下崽啊!哦!不好意思,还真能下崽!退一步就能退两步,在底线上退一步就是没下线,在国家安全上让步,法国,你亡得不冤啊!

数十万吨的军事物资,数以万计的重型武器装备,数万辆的汽车,本来可以对德军造成巨大的损失,就这样资敌了!一次撤退就会有第二次撤退,果然在一次次的逃亡中,转瞬间,法国亡了!

令人震惊,令人诧异,仔细一想,却也在情理之中!在敦刻尔克这个决定之后,国家的软弱,显露无疑,这样的国家不亡才怪,英国也不过就是占着海峡天险的光,希特勒不愿意先去打他,还反攻,美国参战前,光躲在小岛上瑟瑟发抖了,如果不是苏联顶住了希特勒,你拿什么反攻,加上美国也不够看啊!北非就30个师就打了1年多,这30个师里还有专门坑队友的战斗力为负值得意大利部队;诺曼底登陆总共才40多万人,还不够元首塞牙缝呢!

苏联如果拖不住,如果不反攻德国,你拿什么反攻欧洲大陆!做梦去吧!

所以说,敦刻尔克就是一场大溃败,大逃亡!还年年纪念,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可笑的政府!可笑的价值观!怪不得每次都被德国吊打!

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的成功大撤退,不仅标志着是英法联军在西欧大陆上全面溃败的标志,同时也是法西斯德国称霸整个西欧的标志。但就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的成功大撤退来看,也为日后英国以及盟军西欧大陆奠定了基础。

敦刻尔克大撤退示意图

早先的英法两国在德国发起闪击战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甚至是在苏德两国瓜分了英法两国的盟友波兰之后,仍然采取着“绥靖政策”。可西欧的局势并没有英法两国领导人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在苏德两国瓜分了波兰之后,德国又继续开辟了西线战场。

法国在当时可谓是号称“欧洲第一陆上军事强国”,但在德军部队的闪击之下,仅仅抵抗了四十多天就被德军灭国。为了保存英国陆军的有生力量,如何将驻留在法国的几十万的英国远征军安全地撤回国内,这就成了摆在新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德军主力40个师已步步逼近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情况下,四十多万人的英法联军如何在第一时间之内安全从西欧大陆撤退呢?

为此,作为首相的丘吉尔也制定了一项新的计划,代号“发电机计划”,而这项计划的内容也正是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的西欧局势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波兰作为英法两国的盟友,就将国家的安全希望寄托于英法这两个国家,但事实上再二战爆发后真实的情况却并非波兰人所愿。英国自工业革命之后,在欧洲原本是领头老大的地位,但随着一战的爆发,这个领头老大的地位逐渐被崛起的美国趁势赶超上了。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英国又元气大伤,加之随后而来的经济危机,英国国力已不比从前。

因此,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之下,英国这个国家想要自强,那么必然希望苏德两个国家打起来,将祸水向东引,这也是为什么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后,英法两国仍然静观其变,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之一。而法国在一战之后的处境也就跟英国如出一辙,为了防止德军入侵,法国人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在法国与德国的东北边境构筑起了坚固的堡垒防御系统——“马奇诺防线”。法国人把强大的堡垒防御系统当成了天堑,既能防止德军入侵,又何必引火上身,去管盟友波兰的死活呢?

马奇诺防线旧址

不过,波兰作为英法两国的盟友,唇亡齿寒,波兰被灭国了,对英法两国自然也米有好处。自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之时,英法两国虽然也预见了自己的危险,但总认为英法两国与德国之间的战争并不会很快打响,而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当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稳定自己在国内的局势,所以固然还是推行“绥靖政策”。虽然目睹了德国对盟友波兰所做的一切,但还是继续纵容德国的所作所为,避免与德国之间爆发军事冲突。

马奇诺防线示意图

可碍于国际的抗议,英法两国固然要对德国实施一定的还击。为此,在1939年9月3日,英法相继向德国宣战,但这所谓的宣战也仅仅是停留在纸面的宣战状态,虽然英法表面上是采取了对德国宣战的态度,可事实上却几乎没有在法德边境朝德军发射过一枪一弹,一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静坐战”就此展开。

面对法西斯德国侵略野心的步步逼近,在袖手旁观了几个月之后的英法联军也被迫开始了反侵略抗战,开始尝到了战争的苦果,就像它们的盟友波兰那样。

敦刻尔克大撤退 徒有其表的“马奇诺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为防止德军的长驱直入,从1928年开始法国人就在法德边境修筑了一条涵盖了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堡垒防御体系,也就是闻名世界的马奇诺防线。该防线共计耗费50亿法郎,绵延法国东北部边境数百公里,1940年才基本建成,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德国的军事侵犯,在当时不仅是法国人对马奇洛防线给予厚望,就连英国人也盲目的认为德国会因为这条耗费巨资的防线而不敢贸然进攻法国。

但事实上,法国人和英国人都考虑错了。

马奇洛防线虽固若金汤,几乎包揽了整个法德边境,在这条坚固的防线上,法国拥有各式各样的大炮、壕沟交错,各类厨房、医院、发电站应有尽有,可谓是当时欧洲最为庞大的军事防御工事。再加上整个防御体系内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整个庞大的防御体系工事耗时十余年,耗费了法国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法国人将国家的安全寄托于这条防线并非毫无道理。

不过,马奇诺防线虽固若金汤,但德国真要行动起来,也不一定会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德军必定会绕道而行。

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德军

法德边境虽然被法国耗费巨资建立了马奇诺防线所防护住了,但德国与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这三个小国之间可没有坚固的马奇诺防线横贯其中,不过荷兰和比利时在战前也各自修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荷兰要塞”与“埃本·埃马尔炮台”,同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自北向南、相互衔接,连绵数百公里。

1940年5月初,德军136个师、2580辆坦克和3824架飞机组成A、B、C三个集团军群,在从北海到瑞士的800千米长的战线上部署就绪,这个作战计划的代号为“黄色计划”,而此计划的制定者正是曼施坦因,也正是他大胆提出使用坦克部队经过阿登地区对法国北部进行突击,从而长驱直入法国本土。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黄色计划”,A集团军为主攻部队,通过阿登山区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抵法国。B集团军担任辅攻,用闪击战的方式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阻止荷兰军队与其盟军会合,并突破比利时军队在艾伯特运河上建立的防线,为A集团军得以顺利入侵驶入法国北部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之侧翼创造条件。而C集团军则负责佯攻,从正面进攻法国马奇诺防线,牵制马奇诺防线区域的守军。

在德军的闪击战进攻之下,荷兰、比利时相继于5月14日、5月27日向德国投降,而这条连绵数百公里的防线上,也仅仅剩下了法国在殊死抵抗。

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小国相继投降之后,西欧大陆上就剩下了法国还在殊死抗争着。再看看此时的英国,虽然战火没有烧到英国国境,但英国政府的处境同样也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味推行“绥靖政策”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让英国民众越来越反感,为此他们推举了另一个作为领导国民走出困境的新首相,此人也正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计划的主要制定人——已经65岁高龄的英国新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丘吉尔上任之后,首选访问了法国。在得知法国即将投降的消息之后,这令他惊讶不已,但他依然表示了将继续抗击德军的战斗决心。为此,他必须将战前安排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撤回国内,此时的英国高层已经形成了共识,既然法国已无心再继续战斗的话,只留下英军孤军奋战,还不如撤回国内,以保存实力。5月26日,丘吉尔下令制定并实施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英军使用30艘渡船,12艘扫雷舰每天从法国西海岸沿岸的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三个港口撤退一万人。

但是在德军海陆空三军的打击之下,如此庞大的撤退计划能做到吗?

  • “发电机”计划

5月26日“发电机计划”执行之时,原先指定的三个港口中的加莱、布伦均已被德军占领,而这四十多万的英法联军仅仅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一个港口可以利用。不过,敦刻尔克也并非一个安全的地方,其次敦刻尔克撤退的航线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撤退的风险性。其次,敦刻尔克这个港口已经在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之下成了一片废墟,再加上英国海军的军舰由于吃水深,无法靠近海滩,撤退速度极其缓慢,在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中的第一天,英国海军仅仅撤出了7000多人。

5月28日,敦刻尔克地区由于恶劣的天气,阻碍了德军的空袭,将近1.7万人得以撤离。在撤退开始之后,德军又加强了地面进攻,并从空中和海上利用轰炸机和潜艇对英军的运输船队实行攻击。除此之外,英军还在英吉利海峡沿岸征用民船用来进行撤退任务,他们以各式各样的小船充当摆渡、撤退的船只,同时还将卡车沉入海中,作为海滩延伸至入海的登船栈桥。

5月29日撤出4.7万人,5月30日撤出5万多人,5月31日撤退人数达到了6.8万人。与此同时,英国空军为了掩护地面和海上运输船队的安全撤离,总计出动了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有力抗击了德军的空袭。

6月1日撤出6万多人,由于德军空袭和步步逼近敦刻尔克海滩的炮火,自6月2日开始英法联军开始进行夜间撤退,每天利用夜色的掩护将2.6万人撤往英国。6月4日敦刻尔克被德军攻陷,担任后卫且来不及撤离的4万法军被德军俘虏。

自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九天,共计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为21.5万人,法军约为9万人,比利时军约为3.3万人。在这场大撤退之中,撤离部队将所有的重型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的仅仅是随身携带的步枪和数白挺机枪而已。而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却丢弃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与军需物资,但却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挫败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之中,英国不仅动用了运输船队来返于英吉利海峡之间输送撤退的联军,同时还动用了沿岸的民用船只,这些平民与军人一样,冒着德军海空火力的猛烈轰击之下,往返于敦刻尔克与英国之间,艰难地撤出了33.8万人,为日后盟军的反攻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6月4日向英国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事实也正亦如此,敦刻尔克大撤退不仅是英国人创造的一个奇迹,同时也为盟军日后反攻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盟军二战战场大揭密》、《敦刻尔克大撤退百度词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