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走边哼》尽显温情 悲悯胸怀感人至深——读侯建臣作品所感

 白羊文艺 2022-05-16




《边走边哼》尽显温情 悲悯胸怀感人至深
——读侯建臣作品所感


        郭宏旺


有幸得到侯建臣先生亲手签赠的散文集《边走边哼》,和小说集《走着去一个叫电影院的地方》是在2018年的秋天,2020年春又喜获他的新散文集《乱炖》。直到今天才犹豫忐忑地写下一点感想,这是很不像话的。一则由于拖沓。二则一直担心自己悟读不透,亏欠文字和作者。
常常品读建臣先生的佳篇,也断断续续读完侯建臣先生的几部作品集。不论散文集还是小说集,主题素材多半都是关于乡村乡愁,市井烟火,友情亲情,职场与城市生活百味,甚至一些家国情怀。可以概括为乡下山野,杂尘往迹,人生百态,诗意文史等几大类。建臣先生的文字朴、真、稳、准、细,淡淡苦涩却又百转千回,读后回味久远,心头记挂不断,思量不减不绝。这是建臣先生的性格使然,也是他文笔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充分印证了那句话:文如其人。
侯建臣先生的文字,习惯于常人极易疏忽的细微之处寻得独特视角,静静地弥漫一丝沧桑怆然,一丝乡愁的沉重,或是一份对现实无声的拷问和唤醒。他总能以小见大,能以百姓群众的视角看世界,再平常的小物件都会被赋予生命的力量。他总会以平和的语言与读者沟通,以炽热的情感与古今对话。读他的文章如见到他一样亲切。(彭富强语)
《边走边哼》收录作者早期的一些作品,2007年出版,作者当年才40岁。多数篇目仍以“乡”字为大主题,作者从小一直梦想着外面的世界,某一天终于走出老家那个小院,离开那一扇木大门,辞别家乡,踌躇满志地挤进一个并不完全陌生的城市后对生活的万千体味。不愿向生活低头,不甘无所作为,执着地去努力去打拼,却时时不由自主叩望西北方向的那一方家园。于城市中打拼得结果怎么样,也许不一定是重点,而身处他乡眷恋亲情友情,怀念家乡风物和炊烟的辗转反侧却是连绵不断的话题。不论写吃穿,洗澡,茶屋,土墙,下棋或者煨酱,主题大致同族,地域范围辐射方圆几百里的雁同大地。这也是建臣先生几近所有创作永久的根和源泉,这是他最愿意最渴望也最能够以血肉与灵魂祭奠的地方,生生不息,滔滔不绝。
彼时,刚过不惑之年的作者应该还有一点点的青涩,充斥心脑的东西,和他脸上时隐时现的淡淡微笑虽然与今天并无两样,但一定不及如今更加淡定,更加成熟,更加从容不迫。于是,边走边哼的那些个日子里少不了一些急促和慌乱,并不似作者如今的胸有成竹,风轻云淡波澜不惊。《边走边哼》集子中,多数文篇乡音袅袅情意深深韵味浓浓,笔下游刃有余,驾驭老道。也有极少数文篇属千字文,虽然文不一定必以长短论精彩,但这几篇,如果让作者现在再去重新改写,相信,无论从宽度从深度从弥漫的氛围应该会是又一番的精彩。当然这也是文学创作以及几乎所有写作者之前与之后的共性之处。极具天赋的作者,走得、哼得已经极具风采,而脚步中的匆忙和急切,甚至一丝丝的忐忑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茶屋》一文,动容浸心,许多六零七零后的读者应该会感同身受。困苦潦倒出身的农村娃终于考上省城的大学,脱了农皮,个人之幸,父母之幸,家族之荣光。饱经风霜沉默勇毅的父亲是一定要送儿子踏上人生新征程的,等待晚车的时间太久,小小茶屋成为作者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驿站,也是他人生心灵可以舒适休憩、安然放松的一个地方。父亲没有选择去一个餐馆,而是选择了这间小茶屋的原因,父亲和儿子都心知肚明,进茶屋来,断然不是为了去品茶,只是想为远行的儿子找一处歇歇脚的地方。卑微的他们遇到了出乎预料的善良和温暖,而游走于尘世底层的人们是最易被打动,最具感恩之心的群体,所以千恩万谢,所以念念不忘,所以铭记一生……
建臣先生与老父亲的这一幕,发生在那间茶屋,所有的温暖都溶化在那简简单单的一杯粗茶,和茶屋老人续不完的滚热茶汤。我们中的许多人也许同样经历过如此温馨感动的一瞬间吧,或许在车站,或许在一家面馆,或许只是在路旁的小摊边,或许是一碗热汤面,或许是一瓶廉价的汽水饮料,或许是衣襟里兜着的几枚鲜亮亮的红橘。走过了那么浓稠岁月的你和我,谁又能说没有过呢?
建臣先生与我同乡,出生的两个小村庄同在十里河北的那一片土地。祖上三辈务农,日子一定过得同样的尴尬无奈。从小性格有些柔弱,惯于隐忍,皮实的性情之下却是爆满的倔强。所以我似乎更能读懂建臣文字中的那些犄角旮旯里的黯然神伤。
马茹茹的花儿开了,爹出去揽工了。
马茹茹果子红了。妹妹说,马茹茹的果子酸酸的,父亲快回来了哇……
狼打柴,狗烧火,
猫儿上炕捏汪汪,
片儿嗒,片儿塔......
建臣先生《走着去一个叫电影院的地方》这一部集子,是以小说的形式展现的,字里行间,作者似乎已经成竹在胸,静静地吐出几个烟圈儿,望望天空,颔首笑一笑,提笔时框架已成,落笔愈加的沉稳不动声色。众文篇辑录发行时,也没有再以小辑归类,而是一出溜儿滑行到底,更显出作者心中的闲散与洒脱。《屋后有堵墙》《那驴那贼那先生》无疑是精品力作,艺术和生活的光芒闪烁。
他最新的散文集《乱炖》,已不需笔者多言,建臣先生以他一路丰富的阅历和一贯的温情,以他拙劲有力的笔锋,温热了生活,烀熟了日子,炖烂了人世万象,炖得妥妥贴贴,炖得活色生香。本土不少优秀的作家为此作评,把炖得芳香四溢的《乱炖》活脱脱呈现于读者面前。文炖得美,读者读得酣畅过瘾。



朋友说,侯建臣是国内被严重低估的优秀作家之一。建臣先生的文字有质有量,近年佳作频频,不断被一些纯文学名刊刊发转载,比如《北都街的燕子喊着齐福仁的名字》,比如《那驴那贼那先生》,比如《面馆复工》以及《豆子花开》。建臣先生的散文习惯于安静或诙谐中对话念叨,念叼着念叨着就让人心湿,笑着笑着人就哭了。比如《毛蛋》《箩扣》等。建臣是一位多栖作家,除散文小说,还写一些童话,比如《点点白的俏鞋子》《森林爷爷的大靴子》,文笔清新可爱。此为,我没想到他还善于把控长篇历史题材,一部《老臣高允》将历史人物还原到鲜活的生活场中,历史烟云起落浮沉,作者的表述不急不缓,流水一般铺开,平静又有张力。殿堂之下,榻几之上,嬉笑嗔怒,唏嘘感叹,将遥远枯燥的历史以话剧般的效果呈现出来,严肃中又不乏趣味,十分耐读动人。
随手抟捏,却每每得心应手,建臣先生写到这般天地,读者没有理由不期待他的更多精品力作。
《边走边哼》这个书名,应该是建臣先生彼时的真实心境,走着想着探索着,也欣慰满足着。《乱炖》这名字更恰如其分,那是他作品风格日臻成熟的力证。《走着去一个叫电影院的地方》这个集子的取名,笔者多言一句,这名儿似乎与建臣先生的一贯风格多少有一点点不大契合。是长期坚守传统之后欲出一些新意?是文学作品集取名常见的一种制式?还是与年代或者潮流有一些关系?当然这已经无关紧要,毕竟作品的优质耐读才是重点。不过以笔者对建臣先生的了解,要是现在还有机会让他再次为这个集子取名,建臣先生应该会做一点改变吧。
2022.5








作者 郭宏旺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人
山西省作协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