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后台收到了一条留言: 看你们写的文章,感觉女孩子看事情越来越通透了。 过去QQ时代,聊着聊着还真有姑娘会嫁给你,虽然也有“见光倒”的,可是现在我们大多折损于“见字倒”阶段。 想知道我们在和异性聊天的时候,在女孩子眼中,是怎么看待我们的语言和行为的? 还有这样的需求?这还真是个不错的市场,我王多鱼投了,姐妹们拉上身边三五好友,妥妥的创业团队了。 虽不至于像过去那样创造出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样的词语。 但女孩子教教男孩子怎么避雷,如何取得心仪女孩子的芳心,不算过分吧? 偶遇一个孕妇,面容憔悴,大概四十来岁左右。 她去找她的婆婆,媳妇儿说她已经生了两个女儿了,她和丈夫都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是呢这一胎,婆婆话里话外总希望是个男孩。 搞得她每天心慌意乱的,去医院验,医生说你这种情况,这么大年纪了,拥有就是福分,怎么可能告诉你呢? 在云南生活几年,那边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于是我从小在贵州被灌输的重男轻女思想,得到了解脱。 看那女人被婆婆压制的样子,曾经觉得理所应当,此刻却觉得,她为什么要受那份苦呀? 生男生女这不很随机的事情吗?这种由老天爷决定的东西,竟把压力放在了一个身怀六甲又无力改变的女人身上。 这不合理,女人为什么要承受这份恐惧呢?她为什么要自责呢?就因为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吗? 再一说重男轻女,我就奇了怪了,为什么现在很多单身汉娶不到老婆。 过去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王公贵族也都有好几个侧福晋,普通地主人家也能三妻四妾。 按照自然比例,男女应该是1:1,怎么会多出那么多女生呢?这不科学呀,古人也不可能想尽一切办法生女孩子。 对此,我提出其中一种可能,联系语文课本上学的诗词。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我想是由于战争,导致了性别比例失衡。在市场上,有物以稀为贵的规律。 由于战争导致男性迅速减少,女性就多了。种药材的药农常常感慨:多的是草,少了是宝。供过于求,这时女命便如草芥。 过去机械化没那么发达,干活,狩猎都需要较大的力量,男字,在田里出力的人。 男耕女织的时代,没有男人的劳作,基本的食物难以保证,这些也决定了男人的地位更“尊”。 女性又不能读书,才华和智慧也难以得到释放,便硬生生的变成了男人的附属品,似乎女人永远只能依附男人而生存。 历史总是前进的,很明显过去那些情况在当代已经不复存在。 80后90后的女孩儿,给历史打了一记重重的耳光,我们不仅能读书,而且比男孩儿读的好。 据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生及博士生以上学历女性占比高于男性。 曾几何时我也带着世俗的偏见,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最终也是相夫教子,还把自己读老了,年纪大了在生育这事上颇有不便。 如果说成就事业的辉煌,是给自己的精神打工,成就家庭的辉煌,是给自己的基因打工。 两者相比,我倒是宁可选择基因,名誉地位是暂时的,繁衍生息是可持续的。 于是乎我更认可:女性不要太过强势,学业事业差不多得了,在家相夫教子,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诚然,如果相夫教子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美好,也不会有那么多女人离婚。 若男人还是像过去那般把女人当做卑微的附属品,任劳任怨,没有把家庭主妇当做一种工作并支付报酬给予尊重。 在过去,女人尚且能忍,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如今却不同了。 我为什么非得要忍呢?我明明可以去过更好的生活,没有家庭的束缚,我同样可以在职场混的风生水起。 当我看到身边的80后女孩子,找了比自己小七八岁的男朋友,尽管开始谈婚论嫁,但依旧不停止自我实现的步伐。 她们依旧有着满满的精力去开拓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并准备继续攻读博士。 看着越来越多的姑娘走向独立,走向自我,我心中的激情瞬间被点燃,之前所带有的那份偏见,也随之销声匿迹。 在革命中总是有人要牺牲的,那些高学历,高质量的优质剩女,就是这场战争中的牺牲者,她们壮丽而又辉煌。 她们负重前行,忍受着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以及所谓的固化认知: 你年纪大了,就嫁不出去了,这么老谁还要你呢?你年纪大了,等你想要孩子的时候,属于高龄产妇可艰难了。 难道每个女人存在的意义,都仅仅是为了嫁人生孩子吗?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对她们来说不是。 她们是这个时代的勇士,她们在谱写新的篇章。她们不仅仅是为自己的人生而读书奋斗,也是为整个女性之崛起而读书。 她们强大了,普通女性就都能抬起头来,就可以勇敢的告诉自己的婆婆: 男女是平等的,甚至女孩儿比男孩儿还优秀。女人不结婚生子也是可以的,她们活的比谁都潇洒。 我们不是非得洗衣做饭,无条件为男性繁衍子嗣。 当然,我们可以做这些事情,但前提是:男人觉得“家庭主妇”不是我们应该的,不是我们必须做的。 而是打心底里面承认:这是一种付出,这是一份值得尊重的工作。 当战友在前方浴血奋战,同样是女性,又何苦给对方添加几分恶意呢?革命是有牺牲的,她们是牺牲者,而我们却是受益者。 亲戚家一二十出头的小男孩竟然开始贴起了面膜,也化了淡淡的妆。 出于偏见,我一开始对其行为有些反感,主观臆断是井蛙的行为,于是我问了问他。 他说,你看父辈是不是都有件长风衣,还有条白围巾? 每个年代电视荧屏上都有女孩儿心中的梦中情人,她们追不到,便在身边寻找相似的替代品。刘德华,郭富城,许文强等人引领了父辈的青春。 00后的小姑娘喜欢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鹿晗等,于是他们引领了我们的青春,我们只有符合这些女孩儿的审美,才能够在恋爱市场博得生存之地。 好家伙,觉悟很高嘛,难怪异性缘那么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社会下,符合女性审美的男性,更有可能将基因延续下去,从而生存下去。 阳刚之气固然让人欣赏,可阳刚之气背后的大男子主义就让人有些生厌了。当代女性不想忍受大男子主义,小奶狗相处起来就很舒服。 大自然里面,存活下来的物种,从来都不是那些最强的,而是针对环境变化,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的。 阴阳变化无穷,有过去重男轻女这种阳胜阴衰的局面,那必然有如今阴盛阳衰的趋势,风水轮流转,可不就是这样。 当然,变化着变化着,总有一个阴阳平衡的局面。 那是当代“阴盛”的女性为后面的女性所争取来的阴阳平衡,未来女性可以同时获得家庭和事业上的双丰收。 男性当道的职业生涯里对女性是有性别歧视的,但女性强大起来,她们当老板,结果就会不一样,女人更理解女人。 我们尊重你对于事业的渴望,也尊重你作为一个女性对母性本能呼唤的响应。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局面:女性员工大大方方的带着她的孩子在写字楼里面工作。 孩子安静的时候,她可以处理手上的业务,孩子哭闹的时候,她可以去母婴室喂奶。 亦或是那些在能力上与家里女性相比,略胜一筹的男人,心甘情愿的放下了大男子主义,不再尴尬,也开始觉得在家带娃做饭是男人应该做的事情。 当整个世界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时候,那些在家做饭的男人,难免会受到嘲讽被耻笑吃软饭,可是当有很多男人都这样呢? 阴阳本就不应该分开,有的女人阴中有阳,而且阳亢,出去奔事业正好把这股力量释放出去,过去不给释放,还说伤官女人克夫。 有的男人阳中有阴,在家带娃最适合不过,这样的父亲带大的孩子性格就不偏激。 女人可以在家里面相夫教子,男人也可以在家里面相夫教子。 就把世界留给那些头脑最强的男性和女性,让他们在外工作,这不挺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嘛? 用最合适的分工,最大限度的释放,每个人的力量。 创个小业:在与异性的交谈中,总是碰壁的小伙伴,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们,我们将给与合理的分析和建议,68元一位。 虽然我们含苞待放,可我们不急,我们要等艳阳高照的大晴天。不然花开了,蜂蝶也不来造访,雨水还将我的花粉打湿润,让我们的努力付之东流,谁来肯定我们的付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