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自驾走山西2:榆次城隍庙

 微卫星空间 2022-05-16 发布于河南

    山西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同时,晋中古朴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赋予了老城灵气与生机,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榆次城隍庙就位于东大街上,它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城隍庙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中对称,庙宇前后分为三进院落,由山门、钟鼓楼、玄鉴楼、乐楼、戏台、显佑殿、后寝殿,以及东、西廊房,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共计房屋60余间。主殿前有玄鉴楼一座,高达25米,颇为壮观,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城隍庙山门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歇山式。庙内各塑像体魄精壮、上身裸露、形态狰狞。山门的彩绘采用了传统彩绘中的沥粉堆金工艺。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有人文性、民俗性。麒麟、狮子、喜鹊、梅花、金鱼、桃子、栩栩如生。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山门前矗立的两具铁铸动物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城隍庙的主要看点——玄鉴楼(背面)

玄鉴楼始建于明代正德十年,为两层楼高的重檐歇山顶建筑,高达25米。他的下层也有两层出檐。此楼造型精美,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100座古建筑之一。

第一进院空间狭窄紧凑,玄鉴楼几乎迫近了山门。因此,没有办法拍到楼的正面。走近楼前,看到大门匾额上书“玄鉴楼”三个大字。大门两旁的楹联写着:“暗室亏心,未入门已知来意;自家作孽,欲免罪不在烧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紧贴玄鉴楼,有一座两层楼高单檐歇山顶的乐楼。紧靠着乐楼又有一座卷棚顶的戏台。戏台两边出八字墙,墙上嵌绿色琉璃浮雕。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显佑殿始建于元至正22年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显佑殿楹联:百善孝为先,论人不论事,论事寒门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少完人。

    显佑殿是榆次城隍庙古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城隍庙的主神城隍神的殿堂,老百姓又称之为大殿。显佑殿建在1.2米高的明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斗拱五踩,单翘单昂,出跳深远,承托着深阔的飞檐翼角。显佑殿的殿顶覆盖着灰色陶质筒板瓦,绿色硫璃瓦剪边,硫璃花脊吻兽,正脊间南北两侧有形态各异的八条行龙腾跃于花间,或昂首吟天或回眸凝望,前呼后应,生动逼真。其明间施隔扇门,次间、梢间饰棂子窗。后檐明间施双扇板门,四周为厚实砖墙封。榆次城隍庙显佑殿整体建筑庄严雄伟、富丽堂皇,凝重中透析着灵气,造形之传神,工艺之精湛、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品。

    显佑殿前建有一座单檐悬山卷棚式献殿。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是供奉城隍神时,摆放祭品及焚香化纸的场所。献殿两侧分别耸立着高低不同的三通历代修建城隍庙的记事和功德碑。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月吉日,明太祖朱元璋加封榆次城隍神为监察司民显佑伯,之后城隍庙的大殿即以显佑殿称之。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榆次城隍庙第三进院落中,主体建筑是寝殿。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西配殿是月老殿,东配殿叫元君殿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元君殿的建筑规模及形制和月老殿一样。面阔三间进深一进,硬山单坡瓦顶。可以算是级别较低,较为简单朴实的古代建筑。元君殿内筑有神台,神台上塑有三尊女神,正中为碧霞元君,元君殿的名称由此而来。碧霞元君在道教神历中被认为是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女儿。在泰山极顶的祠,就是大名鼎鼎的碧霞元君祠。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在寝殿与配殿之间,由“八”字形砖雕影壁相连。影壁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壁高3.4米,宽6.3米,壁心为大型“二龙戏珠”的图雕,上为“福禄寿”篆书字雕,是不多见的砖雕珍品。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财神殿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西花园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得名。小巧玲珑,布局得体,东有厅堂、西有游廊凉亭、北有假山瀑布、中间还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楼和石舟坊,亭榭结合,浑然一体。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北方园林中别具一格。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原创】自驾走山西:榆次城隍庙 

 

附录:

1、榆次城隍庙(胡满川,原载山西日报
    榆次城隍庙位于榆次老城东大街北侧东段。据《榆次县志》及城隍庙中现存碑文记载;榆次城隍庙始建于公元1362年,在蒙古人达鲁花赤帖木尔主持下完成,原址在大北门内善政坊,初建之时,仅大殿三间,东、西廊房各三间,山门一间,明洪武元年(1368),旧庙拆毁,另在现址建成正殿和东、西厢房各三间、山门一间。到明嘉靖二年(1523),经历了元、明两朝160余年的几次扩建,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和规模。其中最年轻的建筑建于嘉靖二年(1523)的戏台和“八”字形琉璃,到现在也已经有480多年的历史了。

  榆次城隍庙整体建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中轴对称,为前后三进院落。由山门、钟鼓楼、玄鉴楼、乐楼、戏台、显佑殿、后寝殿,以及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共计房屋60余间,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城隍神为守护城池兼管地方阴间事务之神,后被道教纳入道教系统。中国城隍庙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唐宋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遍及全国各地。明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朱元璋颁诏加封各地城隍。诏书曰:“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可见城隍庙中祭祀的城隍神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而实行神治的建筑载体和一种精神信仰。榆次城隍被封为“监察司民显佑伯”,官职为四品。

  城隍庙山门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歇山式。庙内各塑像体魄精壮、上身裸露、形态狰狞。山门的彩绘采用了传统彩绘中的沥粉堆金工艺。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有人文性、民俗性。麒麟、狮子、喜鹊、梅花、金鱼、桃子、栩栩如生。

  山门内的一进院东、西两侧,建有二层歇山式钟、鼓二楼,行晨钟暮鼓事。一进院落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耸立着一座17米高的两层四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的阁楼,这就是城隍庙建筑群中最高的被列为全球100座最精美的建筑之一的“玄鉴楼”。玄鉴楼建于明正德十年(1575),一层平面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属典型的抬梁式结构建筑。其中,斗拱运用形式多样,且出檐深远,是宋、元到明代风格的过渡。“玄”有深奥微妙之意,“鉴”是镜子的意思。玄鉴楼以其宏伟高大之势,展现着明镜高悬的深奥,又让世人想到了有关“孽镜”的冥间故事,是极其典型的城隍文化的建筑。

  乐楼紧靠玄鉴楼,位于玄鉴楼北侧。戏台又与乐楼南北相连,位于乐楼之北。玄鉴楼、乐楼、戏台分别建于不同年份,但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穿过玄鉴楼和乐楼、戏台,走进二进院落,顿感豁然开朗。院落之北为城隍庙的大殿———显佑殿,东、西各有廊房十七间,外观像方括号,与玄鉴楼、显佑殿相连,把院落围成一个矩形。廊房与北殿、南楼连接处,各空出两间门道,连通二、三进院落。

  二进院南侧建筑就是乐楼和戏台。沿乐楼角柱45度方向筑有“八”字影壁。二柱单楼式,单檐歇山顶,柱间施琉璃壁面,壁面饰有麒麟奔驰图案。据其题记为明代嘉靖二年烧制。斗拱为五踩,里外拽出双翘、共七攒,翘头上施倬幕枋和平板枋,其上斗拱九攒、七踩,里外拽出昂。屋顶施绿色琉璃瓦,并施正脊、垂脊、戗脊,脊端施吻兽。“八”字形琉璃麒麟影壁斜插院中,形成屏障,构成一个看似封闭的院落,然而殿宇巍峨。琉璃影壁采用了高浮雕的形式,造型古朴,形态生动,是山西古代不可多得的琉璃精品。乐楼回音效果甚佳,据传说清末慈禧太后在北京颐和园修建戏台时,听说榆次城隍庙的戏台回声效果好,曾派人前来考察其设计特点,作为颐和园戏台的设计借鉴。

  北侧是城隍庙的中心建筑,主神城隍神的殿堂———大殿,又称显佑殿。显佑殿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斗拱五踩、单翘单昂,出跳深远,承托着深阔的飞檐翼角。屋顶覆盖着灰色陶质筒板瓦,绿色琉璃剪边,琉璃花脊吻兽,正脊间南北两侧饰有形态各异的八条行龙腾跃于花间,或昂首吟天或回眸凝望,前呼后应,生动逼真。其明间施隔扇门,次间饰棂子窗。后檐明间施双扇板门,四周为厚砖墙护封。显佑殿建筑庄严雄伟,富丽堂皇,凝重中透着灵气,造型之传神,工艺之精湛,实为中国古代建筑之精品。

  殿内神台上下结合,端坐榆次城隍爷“监察司民显佑伯”。显佑伯两边站两个胁侍行“抱册”、“捧印”事。神台前设供案,供案上摆放香炉、香筒烛台等祭器。供案两侧站生、死判官和牛头、马面。福、禄、寿、刑、善、恶等六大判官分立在大殿东、西两侧。殿后还摆放着城隍出巡的全套仪仗。显佑殿山墙及后墙上绘制有精美的壁画,山墙为城隍日巡图和城隍夜巡图,后墙为《聊斋志异》中发生在山西的仙鬼故事。

  显佑殿之后是城隍庙中的第三进院———城隍庙的后院,穿过显佑殿或廊房北门即可进入。后院落的正面为城隍寝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式建筑。斗拱为五踩单昂。屋顶前坡施孔雀蓝琉璃筒板瓦盖顶,孔雀蓝琉璃脊兽,为清咸丰十年烧造。后坡施灰色陶质筒板瓦盖顶,孔雀蓝琉璃瓦剪边。寝殿神台上塑着城隍爷和城隍夫人的坐像,两旁各有胁侍一尊。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东配殿叫元君殿,神台上有女神塑三尊,居中的为子孙娘娘,民间俗称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手抱小子,身背口袋,背袋中装满了小孩。左边为眼光娘娘,俗称“眼光明目元君”,手托一只大眼,象征目明。左边为“痘疹娘娘”,俗称“痘疹元君”。这三位神是道教诸神之中满足世人祈求子嗣并保佑孩子耳聪目明,健康成长的神祗。西配殿叫天缘宫,神台上正中塑着“月下老人”,这一组神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婚姻之神和爱情之神。

  寝殿与配殿之间,由“八”字形砖雕影壁相连。影壁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壁高3.4米,宽6.3米,壁心为大型“二龙戏珠”的图雕,上为“福禄寿”篆书字雕,是不多见的砖雕珍品。

 

2、榆次老城简行(文/ 荒芜背后的华丽)

    徜徉于榆次古城所谓的明清商业街仿佛逆向穿梭于时间的流里,满身是明清的古风古韵掺杂着山西晋商的诚信做派和山西民俗的古老与深邃。仿佛静观孤赏一轴长长的古老书卷。在历史的一隅,让人慨叹文化的厚重。

    站在东大街入口处,放眼是青苍苍的明清建筑群。青砖灰瓦,砖刻瓦雕呈现一派大气,庄重,肃穆与厚重。北方的建筑,尤其是年代稍久远点的,是清一色的裸砖,很少加色彩的修饰,表现北国人民的淳朴。所修之饰往往在于屋顶的构造,飞檐上飞禽走兽的排列与数量等,并且以次来区别房屋主人的社会地位与尊卑。透着神权的力量与威严。较之北方的建筑,南国的古建筑以秀美,飘逸,幽静见长。

    沿东大街,首先看的是城隍庙。城隍庙三个字我并不陌生,宁波有,上海也有,北方的小县城榆次居然也有。说实话,对于城隍庙的概念我是愈加的模糊了。我所见过的几处城隍庙大相径庭且异于我想象中红墙黄瓦钟鼓悠扬一片低沉凝重之僧吟佛语的气象。

    榆次老城的城隍庙似乎是一个各路神仙的祭祀庙堂。其中三处根植于吾印象深处:元辰殿是祭祀斗姆元君和六十元辰的殿堂,主神斗姆元君是众星之母,以下六十元辰神是六十花甲中每年的值岁神,同时是这年出生的人的本命星护佑神。本人85年后生,据说是乙丑陈材元辰神。陈材谐音“成才”,禁不住从旁偷乐。铭在我的怂恿下从公德箱塞入一元钱。他在诚一拜的瞬间,我陡生万丈光芒之幻觉。呵呵,只愿好人一生平安。

    行走于院落间,只见“天缘宫”三个草体。铭与我相视一笑,携手走进殿堂。何时能比此刻神圣?天缘宫为祭祀月下老人和和合二仙的神庙。铭再次掏钱并与我共同祈祷。在神与他的面前,我感觉人心突然变得脆弱,对神的崇拜也变得自然而然,发自内心。铭深深地看我一眼,相信他与我有同感。走出“天缘宫”仿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相信爱情。

    城隍庙最深处是一“寝宫”,是专门祭祀城隍爷和夫人的殿。榆次民间把宋丞相寇准尊为城隍神,城隍夫人为俞家街俞家姑娘。其中缘故我来不及考究。但这已经不难看出古代民心的淳朴。

    除城隍庙的神权外,晋藩首辅的衙门大概就是榆次人们心目中的第二种威严的象征吧。首辅县衙一进门左边是工,兵,刑三房,右边是礼,吏,户三房。对这些始于唐朝的六部行政我并不好奇。但工,兵,刑三房左边的“三班院”于我心存神秘。原来三班院是县衙三班公务止息的院落。三班指皂班,快班,壮班,负责衙署中站堂,行刑,缉捕等事。我脑海里闪过武侠里刽子手与捕快的残忍与膘悍。与“三班院”对称的另一侧是“牢狱”。露天的刑具把血腥与残忍展露无遗。即使是历史的洪流也难荡涤惊心动魄的对生命的摧残。除却冤鬼枉魂,自然有该杀该剐的贪官污吏不良臣民,但那些是不足以人道的。衙门对草民的威慑力似乎不减当年。

    晋商似乎是山西的“招牌”,银行的雏形-----票号起源与山西平遥日升昌,是晋商的创意。晋商的崛起与没落,票号如日升昌的历史等的考究恐怕不是一年半载的工程,更不是草草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的。但自明清商业街散发的晋商精神及曾经的富贵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这种感受决非“厚重”二字了得。

    老城一日,历史千年。然而慨叹老城的寂寞与孤独。

    时间与历史在老成上空相激相荡。然而那一朵微弱的历史火花在时空里零落成泥,无意争春。

    它仅仅是纵向的厚重,也仅仅是山西人民心目中的沉淀。

——原文发表于2012.2.18.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