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在经过4年修缮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像重新向世人开放,金碧辉煌的装彩工艺展现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雕刻技艺。但谁也想不到,4年前,这件国宝还没有半点光彩。 在这次的修复中,工匠们除了再现千手观音像的风采,还因为无意间出发机关,发现了其800年前的历史。 ![]()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像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大足区,于公元1174年建造,其观音像雍容华贵,面貌亲和,1007个手臂以观音像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来,从全局来看,布局整齐严谨,集合了雕刻、彩绘、贴金等艺术工艺,被誉为是“国宝中的国宝”。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建了800多年,遭受了多年的风化、腐蚀、渗水等问题,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光彩,就连外面的金箔也脱落了不少。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原本就满是疮痍的观音像再次受到了伤害。如果不及时对千手观音像进行保护,消亡只是早晚的问题。 于是,千手观音像就被列为了重点修复工程,专家们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发现石像一共存在34种问题,修复难度很大,需要攻克许多世界性难题。 经过调查发现,千手观音共有830只手,其中有440处残缺,并且每个部位的问题都不相同。 从2008年开始,30多个专家聚在大足,对千手观音造像进行全方位的修复,为了能够最大化地还原千手观音故事的模样,专家们利用了多种古法修复工艺,还引进了国际先进的修复技术。 2011年4月18日,千手观音像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修复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即便是工人们十分小心,在修缮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 2014年4月26日,一个重庆工人在对观音主尊腹部左侧进行修复时,突然发现腹部有一块补配石砖,和周围并没有牢固结合,石砖的四周都还留有缝隙,显然这是不符合美学规律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工匠轻轻地按在石砖上,没想到它竟然是一个隐藏的机关,后腹部的暗格就此出现在大家面前。 工人立马将此事上报,专家前往暗格处用X光扫描发现,观音像腹部有一个不规则的密封空间,其中似乎是放着文物。 很快专家就在暗格中取出了多个文物、瓷器,甚至还发现了损坏的金箔,并且专家还在暗格中找到了珍贵的“石砖题记”。 石砖分正反两面,正面有71个字,背面有23个字,内容记载了乾隆45年时,一个来自四川的佛教徒张龙飞对这尊造像进行了修缮,但因为工艺问题,修缮并不彻底。 此外从石砖记载、宝顶山碑文可见,这尊造像是南宋僧人赵智凤所建。 公元前1179年,赵智凤从外地游历结束回到大足,创立了佛教密宗派,并将此山命名为宝顶山。在这之后的70年里,赵智凤组织建造了一万多尊佛像,其中千手观音像规模最为庞大。 并且在此后的800多年里,千手观音像经历了四次修缮,石砖题记的发现不仅印证了宝顶山圣寿寺的石碑记载正确性,也对人们研究宗教以及之前的社会习俗起着重要作用。 ![]() 历经800年来仍可以正常工作的机关,也让大家近距离地了解到了“机关术”。 随着不断地修缮,直到2015年3月24日,大足观音像基本完工,6月13日观音像第一次正式面对世界,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的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