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为分析及音乐训练-行为问题处理篇下

 云景达峰 2022-05-16

处理行为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预防,有几个方法家长可以试一试的。 第一个方法就是与小朋友一起相讨规则及奖励时间表,这样可以加深小朋友的印象。

如果真的犯错了,小朋友一定不会愿意受罚的,但家长都必须要确切地执行已定下的规则。而当小朋友做得好的时候,家长便要真诚地奖励小朋友,他们自发做对时,家长不要觉得是理所当然,都必须要夸奖他们,这样他们才可以清楚明白怎样做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宠爱。家长会问:「我小朋友能力很弱,怎样告诉他什么是对/ 错呢?」 其实原则都是相同的,例如小朋友用尖叫来引人注意,家长便要一个眼神都不要给,要抓紧小朋友停止尖叫时,家长便要即时赞赏他。如果贯彻的做,小朋友是会明白的。另外,家长最好将时间表贴在当眼处,完成了一项便提一下,培养规律生活,让小朋友明白需要做什么和之后可以玩什么。

行为分析及音乐训练-行为问题处理篇下

第二个预防的方法便是教导小朋友怎样表达所需。

很多时候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发脾气,都是因为表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便会利用叫喊来表示。无论是有没有语言能力的小朋友,如果可以令身边的人明白他们的需求,亦知道原来表达得宜便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脾气自然就会减少。当而我之前在「语言篇」都已经提过怎样教授表达,大家都可以参考。

第三个方法就是让小朋友在规范下选择。 很多时候小朋友都好想做主导和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长会觉得他们这样是不听话,「硬碰硬」,当然又是不愉快地收场。其实有时候都可以给小朋友选择,而且家长是最清楚小朋友的需求是什么,便能好好地防止他们发脾气,可以尝试在他们要求之前给予选择,例如要到某一个地方,如果乘坐巴士或地铁都可以时,便问小朋友:「你想乘坐巴士或地铁呢?」,那么控制权仍然都是在家长手上,而小朋友亦可以在规范下选择自己喜爱的。如果小朋友没有哭闹,家长亦要夸赞他们。

行为分析及音乐训练-行为问题处理篇下

有一点家长要明白,如果本身不是给小朋友选择时,就不要问他们「好不好? / 要不要?」这些问题。 给大家一个例子

妈:「你要不要上厕所?」 小朋友:「不要!」 妈:「不可以,一定要去,因为坐车需要时!」 然后小朋友便嚷着不要,但妈妈坚持拖着小朋友上厕所。那么妈妈为何不说:「现在上厕所去,因为坐车需要时。」,然后坚持指令。这些「假民主」会令小朋友不明白,而且会触发他们的脾气。

行为分析及音乐训练-行为问题处理篇下

最后一点家长需要好好练习的,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曾经见到很多家长都会因应自己的情绪而作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小朋友很吵,妈妈今日心情很好,所以忍耐力好一点,10分钟之后才叫孩子安静;第二天小朋友又很吵,但妈妈心情不好,1分钟都未够便破口大骂。我相信有很多家长都不会承认自己有错,但如果是这样,小朋友便会无所适从这种「双重标准」的,而且亦会令大家关系越变越差。我明白家长的压力真的不少,但是如果真心的对孩子好,便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借意发泄在小朋友身上,否则他们的情绪亦会时好时坏的。

我以上所提及的方法,对普通及特殊需要儿童(SEN)都是很有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