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药 广藿香【1】: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应用:湿浊中阻,脘腹痞闷。湿阻中焦,食欲不准,脘闷不饥。芳香化湿,能够把湿气散开,也能助气行走。 呕吐。湿阻呕吐时,口黏。若是湿热,口甜、口苦。若是寒湿,则口淡。 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既能够治疗暑湿夹杂而至,亦可以治湿温初期,还可治夏天外感风寒。藿香正气水对的应该是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寒,恶寒发热,头痛脘闷,腹痛吐泻的寒湿闭暑。(很热一下子进入空调房,身上有暑热,进去冷气屋里,马上闭瘀住) 苍术【1】: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苦温燥湿,辛香健脾。脾失健运,脘腹胀满,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 风湿痹痛,脚气痿躄。辛散苦燥,祛湿。痹症胜湿,湿热痹痛,湿热下注,脚气肿痛,痿软无力。也可治疗湿热带下。 风寒感冒。夹湿感冒,肢体酸重。 夜盲,眼目昏涩。与羊肝同用。 原文(术):一名山蓟。味苦温,生山谷。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白术的时候看过了,本经两者不分,现实中也多并用。) 厚朴【1】: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行气,消积,消痰平喘。 应用:湿滞伤中,脘痞吐泻。苦燥辛散,下气除胀。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行气宽中,消积导滞。若积滞便秘,与大黄、枳实同用,合厚朴三物汤。峻下热结,治疗热结便秘,合大承气汤。 痰饮咳喘、归肺大肠经,厚朴行大肠气,使肺气可宣,从而止咳平喘。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辘辘,烦躁不安,可与麻黄、石膏、杏仁合厚朴麻黄汤。若宿有喘病,外感风寒而发者,可用桂枝、杏仁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梅核气,则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合半夏厚朴汤。 (小剂量兴奋肠管,大剂量抑制。可降压,并见呼吸兴奋,心率加快) 原文:味苦温,生山谷。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杀虫,行气,对肠胃的作用没写很多。这些描述感觉厚朴走的路径没有很深。) 砂仁【2】: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中止泻,理气安胎。 应用:湿浊中阻,脾胃气滞,脘痞不饥。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行气温中。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温中止呕。 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妊娠呕逆。 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茯苓【1】: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应用:水肿尿少。甘补,淡渗。茯苓不是利尿,而是渗水。卸湿。利水而不伤正气。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水肿,与泽泻、猪苓、白术同用,合五苓散。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与附子、生姜合真武汤。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合猪苓汤。 痰饮眩悸。配桂枝、白术、甘草合苓桂术甘汤。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半夏、生姜同用,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健脾补气,滋补的作用不强,但是能够卸湿,减轻脾胃的负担,便能够健行脾气。心神不宁,惊悸失眠。茯神效果更好。 原文:一名茯菟。味甘平,生山谷。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神魄,养神,不饥,延年。 (对于神志的作用还是很强的,不知道是不是和茯神和在一起了。总之对于胸部逆气。心下不爽,都是可以运用的) 薏苡仁【2】: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应用: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力量很弱) 脾虚泄泻。炒制。 湿痹拘挛。 肺痈肠痈。清肺热,咳吐脓痰。肠痈时,与附子、败酱草同用,合薏苡仁附子败酱散。 赘疣,癌肿。解毒散结。 原文(薏苡子):一名解蠡。味甘微寒,生平泽。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 (看来薏苡仁对于筋脉拘挛的作用是从这出来的。可能剂量要大,不然感觉力度不够) 猪苓【2】: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 应用: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 原文:一名貑猪食屎,味甘平,生山谷。治痎疟,解毒,蛊注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泽泻【1】: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泻热,化浊降脂。 应用: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尿少,痰饮眩晕。利水渗湿,治疗水湿停蓄之小便不利、水肿。 热淋涩痛,遗精。清膀胱热,泻肾经虚火。治疗湿热瘀结之热淋涩痛。 高脂血症,治疗高血脂。与决明子、荷叶、何首乌同用。 原文: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味甘寒,生地泽。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能行水上有点离谱了。对于祛湿行水的相关描述比较多,好几个名字里都有泻字。看本经感觉泽泻的滋补作用好像是有的,课本没有谈到。)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1】: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应用:热淋涩痛,水肿胀满。通利水道,治疗膀胱湿热所致小便淋痢涩痛。 暑湿泄泻。利水湿,分清浊止泻。利小便实大便。湿盛大便水泻。 痰热咳嗽,清肺化痰。 目赤肿痛,目暗昏花。清肝热而明目,目赤涩痛。 原文:一名当道。味甘寒,生平泽。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 滑石【2】: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应用: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滑石性滑利,清膀胱湿热通利水道。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并见发烧。 暑湿烦渴,湿温初起。甘淡而寒,利水湿,解暑热。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湿温初起,暑温夹湿,头痛恶寒,身重胸闷。 湿热水泻。清热解暑,利水分清泌浊,分水道,实大肠。 湿疹,痱子。收湿敛疮。 原文:味甘寒,生山谷。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 (除了对小便的作用,还有对肠胃的作用) 木通【1】: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应用:淋证,水肿。利尿通淋,治疗热淋,尿道口痛、灼。 心烦尿赤,口舌生疮。心火,小肠火,皆能够清。 经闭乳少,湿热痹痛。入血分,下乳,乳汁不下加乳痈。治疗血淤闭经。治疗湿热痹痛。 原文(通草):一名附支。味辛平,生山谷。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海金沙【3】: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应用: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善治疗石淋。治疗尿道涩痛,《泉州本草》以海金沙为末,用甘草汤送服。 (海金沙对于胆结石有较好的功效) 石韦【2】: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应用: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对于血淋有较好的作用,热迫出血,尿频尿急。 肺热咳喘。 血热出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原文:一名石䩾。味苦平,生山谷。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萆薢【3】:苦,平。归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应用:膏淋,白浊,白带过多。利湿,分清去浊。 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酸痛。祛风除湿,与防己类似。 原文:味苦平,生山谷。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本经里侧重对于痹的作用。) 利湿退黄药 茵陈【1】: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应用:黄疸尿少。苦泻下降,微寒清热。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与栀子、大黄同用,茵陈蒿汤。湿重于热,与茯苓、猪苓同用,合茵陈五苓散。 湿温暑湿。 湿疹瘙痒。 (茵陈对胆囊炎有较好的效果) 原文(茵陈蒿):味苦平。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 金钱草【1】: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用:湿热黄疸,胆胀胁痛。对胆结石有效。 石淋、热淋,小便涩痛。利尿通淋,善排结石。与海金沙、鸡内金等同用。 痈肿疔疮,蛇虫咬伤。外用。 虎杖【3】: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应用: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痈肿疮毒,水火烫伤,蛇毒咬伤。 经闭,症瘕,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肺热咳喘。 附子【1】: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大汗,厥逆,脉微欲绝,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与干姜、甘草合四逆汤。 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胀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冷痛,阳虚外感。全身的阳虚都可用附子补阳。阳虚外感风寒,麻黄附子细辛汤。 寒湿痹痛。风寒湿痹周身骨节均疼痛者可用桂枝、白术、甘草合甘草附子汤。 原文:味辛温,生山谷。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布。 (主要写去寒,治寒痛的东西) 干姜【1】: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脾胃寒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辛热燥烈,健运脾阳。“治寒感腹痛”。温暖中焦。脾胃虚寒,脘腹冷痛,与人参、白术同用,合理中丸。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亡阳证。 寒饮咳喘。温肺化饮,温肺散寒。治疗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与细辛、麻黄、五味子同用,合小青龙汤。 原文:味辛温,生川谷。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肉桂【1】: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络,引火归元。 应用: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宫冷,腰膝酸痛。“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消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滑精遗尿,夜尿频多,与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合肾气丸。 心腹冷痛,寒虚吐泻,寒疝腹痛。胸阳不振。 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痛经经闭,寒湿痹阻,阴疽流注。 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大热入肝肾,引火归元。 原文(牡桂):味辛温,生山谷。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吴茱萸【1】:辛,苦,大热。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应用:寒凝肝脉,厥阴头痛,经行腹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善入肝经。癫顶厥阴头痛,干呕吐沫,苔白,脉迟,与生姜、人参合吴茱萸汤。“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 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与黄连配伍治疗反酸。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以醋调敷涌泉穴治疗口疮,高血压。引火归元。 (阳明寒呕,少阴沥,厥阴头痛) 原文:一名藙。味辛温,生川谷。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 (祛风开腠理,应该是大热,温里。) 丁香【2】:辛、温。归脾、胃、肾经。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应用: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对于声音小,时间短的呃逆,出现虚寒相的情况使用。 心腹冷痛。 肾虚阳痿,宫冷。入肾经,温肾助阳起痿。 理气药 陈皮【1】:苦,辛,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脾胃气滞、湿阻之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寒湿阻滞中焦者最为适用。 呕吐,呃逆。下气,止呕。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虚实交杂有热者,配人参,竹茹,大枣合橘皮竹茹汤。 湿痰寒痰,咳嗽痰多。燥湿化痰,理气宽胸。 胸痹。辛行温通,治痰阻气滞之胸痹。配枳实、生姜合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红: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橘核: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 橘络: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橘叶: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化橘红:咳嗽痰多,食积伤酒。 原文(橘柚):一名橘皮。味辛温,生川谷。治胸中瘕热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青皮【2】: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应用: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痈乳癖。疏肝,理肝胆之气。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症瘕积聚,久疟痞块。肝脾肿大。 枳实【1】: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应用: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泄痢后重,大便不通。热结便秘时,与大黄、芒硝、厚朴合大承气汤。积滞时加麦芽、山楂。脾虚时,加白术。 痰阻气滞,胸痹,结胸。胸闷气短,痰阻闭浊,胸阳不振,胸中满闷,与薤白,桂枝同用,合枳实薤白桂枝汤。 脏器下垂。兴奋平滑肌。 原文:味苦寒,生川泽。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提到皮肤病) 木香【1】:辛、苦、温。归多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应用: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积不消。行气调中止痛,健脾消食。 泄痢后重。湿热泄痢,里急后重。饮食积滞,脘腹胀满,泻而不爽。 胸胁胀痛,黄疸,疝气。梳理肝胆、三焦之气机。治疗湿热郁蒸,肝失疏泄。 芳香醒脾开胃,在补益药中,减轻腻胃滞气之弊。 原文:味辛温,生山谷。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一些比较玄的作用。淋露有疲劳困倦的意思,病久经不止。还有女性月经淋漓不断者,或者男女二便频数之疾。) 川楝子【2】:苦,寒。归肝、小肠、膀胱经。疏肝邪热,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苦寒清泻,清肝火,行气止痛。 虫积腹痛。 原文(楝实):味苦寒,生山谷。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香附【1】: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 应用: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善理肝气郁结,止痛,疏肝要药。 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经前胀痛、头痛,前后不定期,多后期。 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薤白【2】: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应用:胸痹心痛,寒凝胸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脘腹痞满胀痛,泄痢后重。辛行苦降,行气导滞,消肿止痛。 原文(葱实):味辛温,生平泽。明目,补中不足。其茎中作治汤,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薤:治金创,创败,轻身,不饥,耐老。 消食药 山楂【1】: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应用:肉食积滞,胃脘胀满,腹痛泄泻。酸甘,微温不热,功善消食化积,消化油腻肉食积滞。 泄痢腹痛,疝气疼痛。 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刺痛,胸痹心痛。活血化瘀,入肝经血分。 高脂血症。 六神曲【1】: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胃。 应用:饮食积滞。行散消食,健胃和中。 丸剂中有金石、贝壳类药物,以此助消化。 建神曲:泉州神曲。 麦芽【4】:甘、平。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应用: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脾虚食少。治米面薯芋类饮食积滞。 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肝郁胁痛,肝胃气痛。疏肝解郁。麦芽有生发之气。 生麦芽健脾和胃,用于脾虚食少。炒麦芽回乳。焦麦芽消食化滞。 莱菔子【2】:辛、甘,平。归脾胃、肺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用: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泄痢。 痰壅气逆,咳喘痰多,胸闷食少。 (比较治食积之气,南方少用) 鸡内金【2】: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应用:食积不消,呕吐泄痢,小儿疳积。消食化积,健运脾胃。 遗精、遗尿。固精缩尿止遗。 石淋涩痛,胆胀胁痛。化石,通淋。 原文(丹雄鸡):味甘微温,生平泽。治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通神,杀毒,辟不祥。头:杀鬼。脂:治耳聋。鸡肠:治遗尿。肶胵里黄皮:治泄痢。矢白:治消渴,伤寒寒热。翮羽:下血闭。鸡子:除热火疮,治痫痉,可作虎魄神物。鸡白蠹:能肥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