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具特⾊的五⾢婚嫁习俗。 “闹房”古称“戏妇”和“戏婿”,此俗起源很早。《⾣阳杂俎》就有“近世娶妇之家,弄新妇”的记载。“弄新妇”,即“闹房”,五⾢地区也称作“乱房”。新娘⼊洞房后,先让⼀群男孩爬上新床,再由⼀名妇⼥把桔⼦、糖果、炒⽶、花⽣、莲⼦、百合等东西撒在床上,任由孩⼦们争,边撒边唱“4个床⾓4个果,4个哥仔团团坐”等祝词,这种习俗称为“拾床⾓果”,寓意⼦孙满堂。实际上,这是古代撒帐之俗的演变。宋孟元⽼《东京梦华录》云:“凡娶妇,男⼥对拜毕,就床,男向右,⼥向左坐,妇以舍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 除此之外,在新房内还要摆⼀台酒菜,让那些参加“闹房”的伴郎猜拳饮酒,尽情⽽欢。在“闹房”过程中,新娘、新郎要解答各种难题,甚⾄要做各种⾼难度动作,否则将会受罚。对于“闹房”的举动,即使有些过“⽕”,新娘、新郎也必须尽量忍让、克制,让⼤家尽兴。临出新房时,“闹房”的⼈还得在新郎床上撒上⼀束筷⼦,意谓“快⽣孩⼦”之意。 有的地⽅,在“闹房”时还有⼀套庄重的仪式,整个仪式由“床头公” (由⼦⼥齐全的中、⽼年⼈担任)主持,新郎坐在床边,新娘下跪,司仪⼈唱夹房歌: ⾦打锁匙银打链, 银壶斟酒似条线, 线对线,莲对莲, 莲⼦开花花结⼦, 结⼦开花千万年。 然后,“闹房”宾客则唱“闹房歌”,如唱: 新郎长久望, 望久得成双, 今晚织⼥会⽜郎, 好似云开见⽉朗, 满天光,难尽讲, 良缘得遂⼼头爽, 情郎爱妹妹爱郎。 每唱完⼀⾸,其他宾客则⽤“唷嗬”相和,整个“闹房”犹如⼀场歌咏赛,热闹⾮常。闹新房闹洞房,广府叫乱房。是广府的一种婚俗。当新娘进入新房时,先让一群孩子爬在床上,由一名妇女把糖果、橙桔、炒米糖等撒在床上,让孩子们争抢,以取“满堂子孙”的意头。接着,一大群伴郎和看热闹的乡亲走进新房,先看新郎新娘在龙凤烛案前按司仪人赞礼进行交拜,随即开始闹新房。闹新房,主力是那班伴郎,他们各出“奇招”要新娘解答各种难题或做各种为难动作,若被难倒就要受罚,即使有时玩得“过火”一点,新娘新郎也尽量忍让,目的是令大家高兴。 何淡如趣联故事:粤俗婚礼,好以歌为戏,其中有闹房之前,名为“弄新抱(新娘)”。惯例先强新娘出题,如无能或置者,即罚食品或金钱为消遣。 有新娘出比曰: “席上有佳肴,何须要烧肉。” 比中“烧肉”一词含意双关。并扬言如能对上可任索钱物,但终无一人可能。 于是有人暗求被誉为广州话趣联始祖的何淡如对之,何淡如含笑搦管对曰: “房中无别物,专门好屈鸡。” “屈鸡”一词亦意双关。新娘一看,嫣然一笑,曰:“此乃淡如先生手笔,非诸位所能也。”遂一哄而散。 这套旧的迎娶方式,到共和国成立以后已逐步加以革除。虽然拜堂、宴客等活动仍保留,但是其封建迷信的内容已基本摈弃。 闹房习俗的来历,源于驱邪避灾。 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文/黎洛鹏 聂巨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