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微子篇(三)

 素說 2022-05-16 发布于江苏

  一、原 文  

微子第十八

18.0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二、释 解  

老师到了齐国,齐景公商议如何礼遇老师时,说:“你是鲁国人。待你像鲁君对待上卿季氏那样的礼遇,我做不到,按照鲁君对待下卿孟氏那样又委屈了你,就用上卿季氏、下卿孟氏之间的礼遇待你吧。”在商讨践行老师的治国方针和理念时,齐景公说:“可惜我老了,不能推行你的仁德之政,不能用你的治国之道了。”老师来到齐国本想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践行先王的仁德之道,并不是为了礼节待遇和享乐。没有了践行仁德大道的机会,老师就离开了齐国。

  三、释 字  

《说文》:待:竢也。从彳寺声。徒在切。

《玉篇》:待:徒改切。拟也,俟也。

汉字“待”从彳寺声。彳,本指小步,含有等人赶上之意;寺,《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张舜䘗《说文解字约注》“寺字之解,则王制礼仪也。” 本义为等候、等待,含有礼遇、待遇、招待、款待之意,引申指供给、备用、防备等义。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柳下惠“三黜不去父母之邦,志守直道而事人不枉”的记述,让人们从圣人教化遗存的气象中,把握贤德之士怀义藏道的秉节笃守。本章通过“齐景公待孔子”的记述,让人们把握礼崩乐坏失道的根源在人们一味追求财利享乐,而丢掉道义之本,从“孔子行”中把握圣人君子行道天下的坚定和执着。

老师到了齐国,齐景公商议如何礼遇老师时,说:“你是鲁国人。待你像鲁君对待上卿季氏那样的礼遇,我做不到,按照鲁君对待下卿孟氏那样又委屈了你,就用上卿季氏、下卿孟氏之间的礼遇待你吧。”在商讨践行老师的治国方针和理念时,齐景公说:“可惜我老了,不能推行你的仁德之政,不能用你的治国之道了。”老师来到齐国本想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践行先王的仁德之道,并不是为了礼节待遇和享乐。没有了践行仁德大道的机会,老师就离开了齐国。

本章需要注意的有二:一是齐景公只想让孔子享受荣誉和待遇,不要做事。而孔子到齐国的目的则是推行先王的仁德大道。张栻《南轩论语解》:“景公计量所以待之轻重,是与孔子事道之意违矣。程子曰:季氏强臣,君待之之礼极隆然,非所以待孔子季孟之。间则待之之礼为至矣。然曰'吾老矣,不能用也’,此不系待之之轻重,特以不用而去。”唐文治《论语大义》中说:“盖鲁三卿季氏为上卿,最贵;孟氏为下卿,不用事。待以季、孟之间,敬礼渐疏,不界以政事也。”二是“吾老矣,不能用也”是齐景公所言,不是孔子所言。杨逢彬在《论语新注新译 简体版》中对此进行了考证,他说:“如果这话是孔子所说,根据《论语》文例,作为主语的'子’或'孔子’必须在'曰’前出现。此处没有出现,所以,'吾老矣,不能用也’只能是前文出现的主语'齐景公’说的。……'吾老矣,不能用也’的下文'孔子行’也说明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否则,依《论语》文例,'孔子’不必出现。……与此相关,本章'曰’之前没有出现的主语若是孔子,依当时文法,应当不是'孔子行’,而是'遂行’或'乃行’。这也说明,本章第二个'曰’的没有出现的主语,不应该是孔子。”接着,又论证了“吾老矣,不能用也”是景公说自己不能用,不是说不能用孔子。他说:“当时语言中,如果是景公说不能用孔子,则'用’之后要带宾语。反之,如果'用’之后未带宾语,则'用’的受事(即'用’的是谁)都指'用’前面的受事主语,或前一句子出现的某人或某些人。……'吾老矣,不能用也’当然也是'吾’'不能用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